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T导向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0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明 《中国临床医学》2002,9(4):414-416
目的:介绍应用CT导向立体定向穿刺抽吸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60例的治疗结果。就其临床价值。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并发症进行讨论。方法:利用德国产LeibingerFisher立体定向系统在基础麻醉 局部麻醉下钻颅血肿穿刺置管抽吸引流,辅以尿激酶血肿腔内注入直至血肿大部清除后拔管,观察意识状况,中线移位,手术时机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死亡13.3%。疗效标准以ADL表示,ADL1-2级45%,ADL3级30%,ADL4级8.3%。结论:CT导向立体定向钻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术,能有效降低高血压脑溢血病人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94例,随机分为开颅组和微创组,各47例。开颅组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组接受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比较2组手术相关参数及术后血肿清除率;2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2组死亡率和随访6个月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2组术后脑软化灶的体积。结果:2组血肿完全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为和住院天数为均少于开颅组(均P<0.05)。随访过程中,微创组死亡率为4例(8.51%),低于开颅组的12例(25.53%)(P<0.05)。随访结束时,微创组ADL评分>60分患者的比例高于开颅组,ADL评分<20分患者的比例低于开颅组(均P<0.05)。微创组脑软化灶体积低于开颅组(P<0.05)。结论: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可显著减少基底核区脑出血的手术创伤、缩小术后脑软化灶的体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辅助立体定向微创置管抽吸加尿激酶灌注溶凝引流治疗脑内血肿的效果 ,提高穿刺置管的准确性 ,从而提高治愈率 ,减少并发症。方法 :回顾并总结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6月我科对 48例不同类型的脑内血肿患者采用CT辅助立体定向微创置管抽吸加注入尿激酶溶凝引流治疗的经验。结果 :本组 48例患者术后动态复查CT有 47例血肿吸收消失 ,1例血肿增大改为开颅手术。按GOS分级评级 ,治愈 (恢复良好 ) 38例 ,好转 9例 ,未愈 1例 ,无临床死亡。结论 :CT辅助立体定向置管抽吸配合尿激酶灌入溶凝引流血肿治疗及脑内血肿 ,具有手术风险低、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清除术结合蛛网膜下腔置管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重度脑室出血患者采用单侧或双侧脑室额角穿刺引流及尿激酶灌注引流结合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治疗。结果 56例患者中2d内血肿基本清除6例,3d内18例,5d内20例,7d内12例。死亡8例,其中2例为再出血,2例为穿刺脑疝不缓解导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1例颅内感染,1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48例生存者治疗3个月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标准(ADL)评分,ADLⅠ级16例,Ⅱ级19例,Ⅲ级10例,Ⅳ级2例,Ⅴ级1例。结论微创清除术结合蛛网膜下腔置管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简便易行且疗效好。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治疗与保守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后7 d内每日血压变异性(BPV)的差异。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9例,分为保守治疗组及手术治疗组(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回顾性分析2组入院治疗后连续7 d的收缩压资料,比较2组收缩压、收缩压标准差(SD)、收缩压变异系数(CV)之间的差异。结果:手术治疗组入院后7 d内收缩压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手术治疗组入院后前3 d内收缩压SD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从入院后第4天开始,2组收缩压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入院后7 d内收缩压CV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血肿引流术后早期收缩压血压变异性增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判断两种术式对脑出血致残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脑外科2008年6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84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42例接受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微创手术组),另外42例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手术组),比较2组患者随访6个月后功能恢复、影像学变化.结果 微创手术组死亡5例(11.9%),开颅手术组死亡7例(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0.287,P<0.05);存活72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评定,Ⅰ~Ⅱ级微创手术组多于开颅手术组(分别为23例,13例),Ⅳ、V级则相反(分别为4例,11例),微创手术组明显优于开颅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503,4.363,P均<0.05),Ⅲ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软化灶体积开颅组(19.6±10.3)cm3,微创手术组(10.4±6.6)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936,P<0.05).结论 基底节区脑出血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疗效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个体化微创手术方法治疗丘脑出血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应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病情分级、出血部位深浅(内侧型或外侧型)、出血量等,分别采用微创血肿腔穿刺引流术、小骨窗手术、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及持续腰大池穿刺引流术进行个性化治疗.结果 术后存活47例(88.7%),死亡6例,病死率11.3%.存活者47例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Ⅰ级16例(30.2%),Ⅱ级14例(26.4%),Ⅲ级9例(17.0%),Ⅳ级5例(9.4%),Ⅴ级3例(5.7%),Ⅰ~Ⅲ级即生活能自理者占73.6%.结论 对丘脑出血的患者依病情采用个体化微创治疗方法清除血肿,才能有效促进患者意识恢复,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靶点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76例,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行侧脑室穿刺+体外引流术治疗,观察组行双靶点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血肿清除率、神经功能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NIHSS评分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行双靶点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术后血肿清除率,改善神经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后的血压动态变化特点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行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血肿引流术患者,按照入院时首次测到的收缩压水平分为3组:A组收缩压18.7kPa(140mmHg);B组收缩压18.7~22.5kPa(140~169mmHg);C组收缩压≥22.7kPa(170mmHg)。动态监测并分析患者血压变化特点。结果入院时首次收缩压较大的患者,术后收缩压也较高,从术后第6天开始B组与C组患者之间的收缩压结果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行立体定向微创置管引流术后患者应严密监测入院时首次收缩压较高患者的血压变化。  相似文献   

10.
超早期微创穿刺急进型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警锐  程凯敏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8):1965-1966,1968
目的探讨对急进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超早期进行微创外科治疗的可能性。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6月至2005年7月36例急进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对全部病例在发病6h内行微创脑内血肿清除术,其中11例在发病后48h内行第2次脑内血肿穿刺,6例在第1次手术后效果不佳而由家属选择改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另有8例因合并脑室内较多出血同时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结果随访6个月至1年,日常生活行为(ADL)Ⅱ级1例,ADLⅢ级9例,ADLⅣ级7例,ADLⅤ3例,死亡11例。另有5例手术后7~28d由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根据急进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宜的外科治疗,可以提高这一部分患者的预后结果,为进一步的处理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高血压脑出血各种微创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微创手术适应证的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不同患者采取个性化手术方式(软通道穿刺、硬通道穿刺、锁孔显微镜下血肿清除、小骨窗内镜下血肿清除、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等)进行微创手术,观察疗效。结果 56例患者术后再出血4例,再出血率7.14%。随访3~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Ⅰ级8例、Ⅱ级17例、Ⅲ级24例、Ⅳ级2例、V级1例、死亡4例(包括3例因经济及对预后不良难以接受原因放弃治疗),恢复良好率87.50%,死亡率7.14%。结论 基层医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因发病时间短等情况有其特殊性,对符合手术适应证的不同患者采取个性化的微创手术方式进行干预,使得取得良好预后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辅以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方法 采用小骨窗开颅联合脑室穿刺外引流、微创丘脑血肿穿刺联合脑室穿刺外引流、单纯脑室穿刺外引流,以及术后辅以尿激酶溶解治疗89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结果 小骨窗开颅联合脑室穿刺外引流患者40例,出现术后并发症28例,死亡5例;微创血肿穿刺抽吸联合脑室穿刺外引流患者20例,出现术后并发症11例,死亡2例;单纯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29例,出现术后并发症16例,死亡3例.术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Ⅰ级14例;Ⅱ级27例;Ⅲ级25例;Ⅳ级8例;Ⅴ级5例;Ⅵ级10例.结论 采用微创手术辅以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安全有效的特点.可以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脑室内血肿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效果。方法将本院70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35)采用神经内镜辅助脑室内血肿引流术清除血肿,对照组(n=35)采用脑室外引流清除血肿。观察2组患者血肿清除率、手术情况、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预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脑室内血肿引流手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血肿清除率高,并发症及后遗症较少,较常规脑室外引流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清除术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6例重度脑室出血患者采用单侧或双侧脑室额角穿刺引流及尿激酶灌注引流治疗。结果86例患者中2 d内血肿基本清除者8例,3 d内24例,5 d内25例,7 d内16例。死亡13例,其中3例为再出血,2例为穿刺脑疝不缓解导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2例肺部感染,2例上消化道出血,4例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73例生存者3个月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标准(ADL)评分,ADLⅠ级21例,ADLⅡ级33例,ADLⅢ级12例,ADLⅣ级5例,ADLⅤ级2例。结论微创清除术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简便易行且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总结高血压性丘脑出血在CT引导下使用微创穿刺术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4-08-2012-08期间使用的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性丘脑出血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其临床治疗过程,进一步总结出微创穿刺技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治疗经验。结果:本组病例中,患者以偏瘫(76例)、意识障碍(64例)、偏身感觉障碍(55例)、语言障碍(47例)、发热(42例)为主要症状。根据CT影像学表现分型:Ⅰa型12例,Ⅰb型例20例,Ⅱa型17例,Ⅱb型25例,Ⅲ型8例。结合CT计算出血量10ml≤V〈30ml45例,V≥30ml37例。全部病例均在CT引导下行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其中死亡10例(12.2%),存活者术后三月内复查随访,经ADL(ActivityofDailyLiving)日常生活活动分级:Ⅰ级(恢复社会活动)12例(14.6%)、Ⅱ级(恢复家庭活动)21例(25.6%)、Ⅲ级(生活需照顾,辅助行走)30例(36.6%)、Ⅳ级(长期卧床)9例(11.0%)。结论:CT引导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性丘脑出血微创、快速,临床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行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S100β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可改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清指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无框架立体定向下穿刺引流术治疗少量深部脑内血肿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54例(15~30 mL)深部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导航无框架立体定向下穿刺引流术治疗的28例患者为研究组;采用保守治疗的26例患者为对照组。以治疗1周后GCS评分、1个月后mRS评分及3月后ADL评分为疗效及预后评价指标,并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在1周后血肿清除率、1周后GCS评分、1个月后mRS评分、3月后ADL分级方面均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 <0.05),研究组再出血率、脑积水发生率与对照组相似(P>0.05)。结论 对于存在神经功能障碍的少量深部脑出血患者,可应用神经导航无框架立体定向引流术治疗,促进早期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术加终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依据脑室内积血的量及其形态、形状、病情与原发病,选择微创术加终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清除积血。结果:微创术加终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86例,出院73例,死亡13例(15%);58例随访6个月~7年,日常生活能力(ADL)Ⅰ20例(34%),ADLⅡ22例(38%),ADLⅢ8例(14%),ADLⅣ5例(9%),ADLⅤ3例(5%)。结论:微创术加终池置管持续引流术能最大限度地清除血肿(出血),避免和(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创置管尿激酶灌注治疗颅内血肿的临床应用。方法:总结23例采用微创置管尿激酶灌注治疗的颅内血肿资料.探讨这一术式的适应征、手术时机、术后管理及并发症的防治。结果:全组死亡1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率13%。随访16例6个月后:ADL16例、ADL23例、ADL34例、ADL42例、ADL51例。并发症:应急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大面积脑水肿、灌注后高热、管周血肿形成、引流管堵塞、心率失常;结论:微创置管尿激酶灌注治疗颅内血肿的方法可用于各种颅内血肿的治疗,特别是针对脑室内出血、丘脑等重要部位血肿、年老体弱难以承受开颅手术者具有明显优越性.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征,把握手术时机,避免滥用.并积极预防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软通道置管溶解抽吸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CT引导下,采用立体定向原理,钻颅穿刺、软通道血肿抽吸、固定引流装置、尿激酶、肝素溶解血肿下引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3至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进行评估:Ⅰ级11例,Ⅱ级16例,Ⅲ级7例,Ⅳ级2例,Ⅴ级1例,死亡2例。结论软通道置管溶解抽吸基底节区脑出血创伤小,简便快速,适用性强。有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