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细胞癌的肿瘤血管生成与动态MRI增强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HCC)肿瘤血管生成和血管生成的调控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以及p5 3蛋白表达与Gd -DTPA动态MRI增强表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患者 30例 ,按MRI动脉期图像信号高、等、低部位进行取材 6 7处 ,行HE染色和CD34、VEGF和p5 3免疫组化染色。每位患者术前均行SET1WI、FSET2 WI及FMP SPGR三个序列常规平扫成像 ,静脉注射Gd -DTPA后 ,采用FMPSPGR序列进行动态MRI增强扫描 ,评价动脉期强化程度、静脉期强化及平衡期强化形式 ,并计算代表强化程度和形式的病灶强化指数和肝脏相对增强比值 (RE) ,与微血管密度 (MVD)、VEGF和p5 3的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在动脉期强化图像中 ,明显强化组MVD值 (2 2 9.79± 80 .96 )明显高于中等强化组 (173.0 9± 6 1.38)和轻度或无强化组 (15 3.0 0± 10 8.5 8) (P <0 .0 5 ) ,在明显强化组VEGF的阳性率 (6 8.4% )明显高于中等强化组 (36 .4% )和轻度或无强化组 (38.9% ) (P <0 .0 5 ) ,p5 3的阳性率在三组中无差别 ;在静脉期强化组MVD值为 2 5 9.80± 93.3,高于无强化组中 (178.6 4± 92 .6 5 ) (P <0 .0 5 ) ;VEGF和p5 3的阳性率在两组中无差别。在延迟期无环状强化和出现环状强化组中 ,MVD值分别为 144 .10± 5 3.2 4、2 6 9.0 6±  相似文献   

2.
目前多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血管内皮进行肿瘤内微血管计数的方法进行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通过动态增强MRI的信号特征来定量分析肿瘤内的血管生成情况,可同时获取解剖及某些生理资料.在检测肿瘤血管生成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就免疫组化肿瘤内微血管测定技术及动态增强MRI检测活体内肿瘤血管生成的方法以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前多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血管内皮进行肿瘤内微血管计数的方法进行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通过动态增强MRI的信号特征来定量分析肿瘤内的血管生成情况,可同时获取解剖及某些生理资料。在检测肿瘤血管生成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就免疫组化肿瘤内微血管测定技术及动态增强MRI检测活体内肿瘤血管生成的方法以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癌的血供与正常肝脏有很大的不同,90%以上的血液由肝动脉供应,门静脉参与肝癌周边供血,并且肿瘤内部血管形态异常,排列紊乱。MRI动态增强即是根据肿瘤血管异常的原理,通过对肝细胞癌强化情况及程度的观察以及定量分析,对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的血供与正常肝脏有很大的不同,90%以上的血液由肝动脉供应,门静脉参与肝癌周边供血,并且肿瘤内部血管形态异常,排列紊乱.MRI动态增强即是根据肿瘤血管异常的原理,通过对肝细胞癌强化情况及程度的观察以及定量分析,对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动态增强MRI对乳腺癌血管生成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技术可动态观察及评估乳腺癌的新生血管,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的科研及临床价值。就乳腺癌血管生成的机制在DCE-MRI上的表现、强化机制及部分定性参数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技术可动态观察及评估乳腺癌的新生血管,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的科研及临床价值.就乳腺癌血管生成的机制在DCE-MRI上的表现、强化机制及部分定性参数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9.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标志。定量动态对比增强MRI在肿瘤学临床研究中有着重要价值,不仅能直观显示肿瘤新生血管,并可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前精准定性诊断、治疗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价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乳腺病变动态增强MRI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病变MR动态增强(DCE)参数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对51例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行前瞻性DCE—MR检查,计算动态增强参数:最大增强线性斜率(Smax,增强峰值(PH)、峰值时间(Tpeak)。所有病例手术病理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分析各动态增强参数与乳腺癌MVD和VEGF表达的相关性。并比较29例乳腺癌与12例乳腺纤维腺瘤、10例乳腺病、10例癌旁正常组织MVD计数和VEGF表达的差别。结果乳腺癌Smax(2.04±1.8;r=0.807,P〈0.01)、PH(678±260;r=0.697,P〈0.01)与MVD呈正相关,Tpeak(69±38)与MVD呈负相关(r=-0.425,P〈0.05)。乳腺癌组MVD计数[(65.09±15.81)个/200倍视野]明显高于纤维腺瘤组、乳腺腺病组及癌旁正常组织组(P值分别为0.043、0.018、0.002)。69%(20/29)乳腺癌VEGF表达阳性,也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值分别为0.035、0.007、0.001)。乳腺癌边缘区域的MVD(60.38±24.14)个/200倍视野,高于中央区域(37.64±16.52)个/200倍视野;(t=2.635,P=0.016)。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的MVD(73.23±23.02)个/200倍视野,高于无转移组(59.34±18.03)个/200倍视野,(t=2.303,P=0.031)。结论乳腺癌部分MR—DCE参数与MVD、VEGF相关,能较客观地反映乳腺癌血管生成状况,其MVD计数和VEGF表达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及癌旁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11.
肺癌MRI动态增强模式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目的 探讨肺癌MRI动态增强模式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对 4 8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癌于术前行动态增强MR扫描 ,绘制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并计算动态增强MRI参数 ,如最大增强线性斜率 (steepestslope ,SS)、增强峰值 (peakheight,PH)、增强后第 1、2、4分钟时信号强度改变率(E1、E2 、E4)等 ,分析各动态增强MRI参数及强化形态学表现 ,并与肺癌的微血管密度 (microvasculardensity,MVD)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4 8例肺癌微血管密度均数为 (5 6 .0 7± 2 2 .6 1)条 /0 .74mm2 。其中鳞癌 (2 6例 )为 (4 4 .4 1± 16 .2 8)条 /0 .74mm2 ,腺癌 (2 2例 )为 (6 9.86± 2 1.4 7)条 /0 .74mm2 条 /0 .74mm2 ,MVD计数腺癌高于鳞癌 ,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t =4 .6 6 6 ,P <0 .0 1)。动态增强MRI各参数SS、PH、E1、E2 、E4与肺癌MVD呈正相关 ,其中以SS与MVD相关性最强 (r=0 874 ,P <0 .0 1)。结论 肺癌的微血管密度是其在动态增强MRI上不同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肺癌MRI动态增强模式与肿瘤血管生成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探讨乳腺动态增强MRI表现与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GE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2年12月接受动态增强MRI检查的34例乳腺病变患者,观察患者动态增强MRI检查参数及病理检查结果,比较乳腺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动态增强MIR表现、MVD和VEGF表达差异,分析乳腺动态增强MIR表现与MVD和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乳腺良性病变16例,乳腺恶性病变18例,乳腺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患者动态增强MIR表现、MVD和VEGF表达比较显示,两组患者在早期增强率(EER)、时间-信号增强曲线(TIC)类型、MVD及VEGF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信号增强峰值(SImax)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动态增强MIR表现与MVD和VEGF表达相关性分析显示,MVD和VEGF与TIC类型显著相关,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MVD与EER显著相关,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动态增强MRI可反映乳腺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血管生成差异,对于乳腺病变诊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垂体腺瘤快速动态增强MRI表现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快速动态增强与常规MRI的表现及其在评价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46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前行超快速小角度激发(Turbo-FLASH)梯度回波序列T1WI动态增强和常规MRI,术后检测垂体腺瘤组织标本中的FⅧ-Rag的表达,分析动态增强及常规MRI表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系。结果垂体腺瘤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SI-TC)不同类型之间的MVD值有显著性差异,MVD值与最大斜率(SSmax)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程度的肿瘤坏死或囊变的MVD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urbo-FLASH T1WI动态增强MRI曲线的类型和增强参数SSmax与肿瘤的MVD关系密切,可用于无创性评价垂体腺瘤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结节的MRI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MRI对肝脏结节性病变的早期定性诊断越来越受到重视。就肝脏MR成像技术、肝硬化结节的病理及影像学特征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对肝良恶性结节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MRI对肝脏结节性病变的早期定性诊断越来越受到重视.就肝脏MR成像技术、肝硬化结节的病理及影像学特征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对肝良恶性结节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摘要目的晚期肝纤维化过程中肝细胞膜转运蛋白表达的改变降低了肝脏对有机阴离子的转运功能。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肝胆运输MR对比剂钆塞酸的药代动力学分析,来研究能否评估肝细胞转运功能的变化。方法 17只晚期纤维化大鼠和8只正常大鼠进行动态钆塞酸增强MRI。反卷积处理后,通过肝细胞三腔模型分析来计算肝细胞流入、胆汁流出和血窦回流率。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来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普美显(EOB)动态增强MRI和动态增强CT检查探讨肝细胞肝癌(HCC)的血供特点并与病理对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CC患者36例共计43个病灶,术前同时行EOB动态增强MRI及动态增强CT检查.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HCC患者分为高分化组(12个)、中分化组(22个)和低分化组(9个).观察H...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肿瘤血管生成及其成熟度对动态增强MR参数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选取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资料31例,术前行MR动态增强扫描,然后分析测量病灶的动态增强曲线类型、最大上升斜率(MSI)、信号增强率(SER)、正性增强积分(PEI)、最大下降斜率(MSD)和峰值(PV).手术后在与MR测量相同位置取材,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VEGF、Flk-1、PCNA的表达情况,并对微血管和成熟血管的数目、平均面积、总面积、周长、直径、异型指数、血管间距、表达部位以及动脉数、静脉数、动脉比、静脉比、血管成熟指数和平均灌注分数等进行计数.将动态MR技术测得的各个参数与以上血管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在病灶边缘与中心,微血管的数目、直径及异型指数、成熟血管的数目和总面积、动脉数、动脉比、静脉比、血管成熟指数及平均灌注分数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MR动态强化曲线类型及MSI、SER、PEI、MSD和PV各值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数和微血管异型指数影响强化曲线类型.在病灶边缘,SER分别与微血管总面积及周长、MSI与成熟血管数及静脉数、MSD与成熟血管异型指数、PV与成熟血管数均具有相关性;而在病灶中心,SER分别与微血管平均面积、成熟血管总面积及血管成熟指数、MSI与血管成熟指数和成熟血管异型指数、MSD与微血管周长及成熟血管总面积、PV与成熟血管周长及成熟血管异型指数也显示出相关性(P<0.05).PEI与各血管参数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肝细胞癌边缘和中心的动态增强特征不同,动态增强MR参数主要受成熟血管的影响,动态增强MR技术可用于评价肝细胞癌的成熟血管特征.  相似文献   

19.
20.
孤立性肺结节动态增强MRI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对孤立性肺结节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用动态增强MRI对 4 4例孤立性肺结节的增强模式进行定量分析。在动态增强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基础上 ,测量病灶的最大增强线性斜率 (SS)、强化峰值 (PH) ,以及在增强后 1、2、4min时的信号强度改变率 (E1、E2及E4)。结果 恶性结节和炎症性结节较结核球有更高的SS[(4 4 4± 1 4 0 ) % /s、(3 99± 0 71) % /s、(0 86± 0 37) % /s,P <0 0 0 1]和PH(99 4 9± 2 0 5 2、10 8 2 0± 11 90、14 12± 5 92 ,P <0 0 0 1) ;炎症性结节在 4min时信号强度改变率E4高于恶性结节 [(12 0 0 2± 6 95 ) %与 (6 7 0 3± 18 0 4 ) % ,P <0 0 0 1]。结论 动态增强MRI能反映病灶的血供信息 ,为孤立性肺结节性质的鉴别诊断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