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9,(13):1859-1863
目的:综述阳离子型纳米载体在递送抗肿瘤药物过程中的细胞转运机制及影响因素,为阳离子型纳米载体介导的肿瘤靶向给药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以"阳离子载体""细胞摄取""胞内转运""细胞外排""Cationic carrier""Cell uptake""Intracellular transportation""Exocytosi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0年1月-2018年9月收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Elsevier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阳离子型纳米载体在递送抗肿瘤药物过程中的细胞转运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88篇,其中有效文献44篇。阳离子型纳米载体在递送抗肿瘤药物过程中的细胞转运过程包括细胞摄取、胞内转运、细胞外排3个过程。细胞摄取机制包括能量依赖的内吞作用和细胞膜打孔,其影响因素有阳离子型纳米载体及其给药系统的粒径、肿瘤细胞的种类;胞内转运机制即阳离子型纳米载体被摄取后部分转运至溶酶体,部分避开溶酶体转运至细胞浆或其他细胞器,其是否转运进入溶酶体主要由内吞途径决定;细胞外排机制即阳离子型纳米载体通过外泌体、溶酶体降解和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途径被排出肿瘤细胞,其影响因素有肿瘤细胞种类和阳离子型纳米载体的粒径、形状及其在细胞内的分布。细胞内部分细胞器具有带电荷的膜结构,阳离子型纳米载体可能会与细胞器膜发生静电作用,从而影响其靶向作用,但该作用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为开发靶向性更强、抗肿瘤效果更好的肿瘤靶向给药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外泌体为一种天然的药物递送系统,在介导肿瘤免疫治疗过程中具有低免疫原性、天然靶向性等优点.不同来源的外泌体中复杂的内容物决定了其功能的多样性.外泌体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参与了细胞间的物质与信息传递,在呈递免疫信号,抑制肿瘤细胞免疫逃逸,调控肿瘤微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重点介绍外泌体作为药物递送系统的载药策略(主要包括膜融...  相似文献   

3.
颜雯璐  郎天群  尹琦  李亚平 《药学学报》2022,(1):46-63+275-276
近年来,免疫疗法在肿瘤临床治疗方面已取得巨大进展,但在免疫治疗药物体内递送过程中仍存在肿瘤特异性差、肿瘤深部渗透率低和细胞摄取率低等问题,导致其疗效和安全性较差,严重限制了免疫疗法的临床效果。通过表面偶联的抗体或配体与靶细胞膜受体间的相互作用,设计构建主动靶向肿瘤的纳米递药系统(aNDDS)可提高药物在靶细胞内的浓度,为实现特异高效的药物递送提供了可行的策略。此外,一些特定类型的细胞膜因具有天然的靶向能力被用于仿生纳米载体的构建,进而提高药物的递送效率。基于主动靶向肿瘤纳米载体的诸多优势,科研人员也设计了一系列用于促进抗肿瘤免疫应答的aNDDS,并证明其可以提高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回顾了近年来aNDDS改善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主要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肿瘤精准医疗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有机或无机合成的纳米材料存在制备过程繁琐和易被机体内免疫系统识别、清除等问题。受自然界生物系统的启发,生物细胞膜介导的仿生纳米递药系统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生物膜仿生递药系统通过机体内源性细胞膜对纳米载体表面进行包覆修饰,有效地将天然生物膜“自体”性质和“人工”功能载体的优势相融合,赋予其肿瘤靶向性,低免疫原性和血液长循环等特点。基于纳米药物和细胞膜仿生技术在肿瘤精准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对细胞膜仿生修饰纳米粒的实验基础、膜仿生纳米递药系统的构建及在肿瘤靶向化疗、免疫治疗、光热治疗上的应用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Pi)是一种靶向作用于表达在T细胞表面的免疫抑制分子的单克隆抗体,其作为一种新兴的免疫治疗药物,已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实体肿瘤和血液系统肿瘤.然而,ICPi也导致了一类新的自体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一般称之为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irAEs).急性肾损伤(AKI)为ICPi常见的irAEs之一,本文...  相似文献   

6.
纳米技术的发展为构建安全高效、精准可控的药物递送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 DDS)提供了可能。其中,有机或无机合成纳米载体已被广泛报道并用于肿瘤治疗药物的递送,但部分载体存在易被机体内免疫系统清除、制备过程繁琐和体内安全性较差等问题。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基于仿生技术的生物膜介导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因其有机整合了天然生物膜的低免疫原性、肿瘤靶向性和智能纳米载体设计的可调控性、多功能性,有望实现纳米技术在肿瘤靶向治疗上的新突破。本文基于细胞膜仿生技术和纳米医学在肿瘤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从细胞膜仿生纳米技术的实验基础、膜仿生纳米递药平台的分类和在肿瘤靶向治疗上的应用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仿生智能DDS的设计及其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治疗药物存在稳定性差、摄取效率低、细胞毒性大以及靶向能力差等缺点。因此需要安全的药物传递系统来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和暴露。以红细胞为载体的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凭借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以及长循环时间而逐渐成为理想的药物递送平台。基于红细胞的药物递送系统包括多种类型,主要有红细胞膜包裹纳米颗粒载药系统和基因工程红细胞等。另外,对红细胞进行功能化修饰,可显著增强靶向性,进一步开发和扩大红细胞载药体系在多种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本研究介绍了以红细胞为载体的化学药物及疫苗的递送方法,重点讨论了仿生纳米红细胞药物递送系统及其对机体各部位的靶向性研究,并且总结了近年来基因工程红细胞策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肿瘤免疫治疗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克隆抗体疗法、过继细胞疗法、溶瘤病毒疗法和肿瘤疫苗等。其机制为免疫治疗可激活体内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抗原,诱发免疫细胞激活、克隆性增殖/扩增和靶细胞溶解反应,发挥杀伤肿瘤效应。相比于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可以通过靶向多个抗原或抗原表位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介导多种特定生物学效应,后者包括连接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募集并激活免疫细胞来消灭肿瘤细胞;作用于多个信号通路,协调肿瘤杀灭生物过程;通过抗体双价结构来介导蛋白复合物形成。目前双特性抗体用于治疗晚期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和CD20阳性淋巴瘤等。本文就双特异性抗体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综述。  相似文献   

9.
肿瘤免疫检查点治疗是基于抑制消极免疫调节机制新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临床治疗策略。本文对肿瘤免疫检查点治疗及其药物递送策略进行了综述和评述,主要包括免疫力与肿瘤治疗、免疫检查点治疗及其作用机制、免疫检查点治疗的临床应用及其药物、程序性死亡受体1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PD1)/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 PDL1)治疗免疫耐药性与对策、免疫检查点治疗药物的递送策略等若干方面。肿瘤免疫检查点治疗作为一种变革性的免疫治疗新策略,其在多种类型肿瘤治疗中同比表现出明显的治疗优效。然而,肿瘤免疫检查点治疗也面临很大的挑战,即免疫治疗耐药性,随着肿瘤免疫检查点治疗新机制的不断发现,新的治疗药物及其递送策略的不断研发,可望进一步大幅度提升这种策略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8,(5):716-720
目的:为设计用于联合给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新型纳米药物载体提供参考。方法:以"纳米药物载体""联合给药""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Co-delivery""Nanoparticle"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12-2017年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 Med、Elsevier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纳米药物载体介导的联合给药在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中的优势及联合给药的类型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82篇,其中有效文献47篇。药物经纳米载体包载后具有增加药物在肿瘤部位的蓄积、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促进药物在肿瘤部位的靶向递送、控制联合给药药物比例、增强逆转多药耐药的协同作用等优势。纳米载体可以介导不同类型药物的联合给药用于逆转肿瘤多药耐药。联合递送的药物组合类型包括化疗药与化疗药、化疗药与多药耐药逆转剂、化疗药与小干扰RNA、化疗药与单克隆抗体、天然产物与天然产物等。其中,采用化疗药与其他药联合给药是最常见的联合给药类型。纳米药物载体介导的联合给药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非常具有潜力的给药形式,但目前均未进入临床阶段。为使纳米药物载体介导的联合给药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在处方工艺和临床效果评价等方面尚需大量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由有机或无机纳米材料制备的药物载体系统广泛用于药物靶向递送和疾病的诊断治疗研究。但其存在靶向性差、体内循环时间短、生物相容性欠佳亟需提高等问题。仿生纳米药物系统是以不同种类的细胞膜修饰纳米载体,利用内源性的细胞膜提高载体的体内生物相容性、实现更精准的靶向、甚至由细胞自身的免疫原性产生免疫治疗作用。对细胞膜仿生纳米载体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靶向机制和治疗作用作一综述,为新型给药系统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利用机体免疫系统进行抗肿瘤的免疫疗法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抑制性肿瘤微环境限制了免疫治疗的效果,因此克服肿瘤微环境及其中的免疫抑制性细胞的作用成为肿瘤免疫疗法的一大热点。纳米制剂具有重新编程免疫抑制性微环境的巨大潜力,为免疫治疗提供了有效策略。随着主动靶向性纳米载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药物作用位点研究的不断深入,具有更精准主动靶向功能的亚细胞器靶向性纳米载体材料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各亚细胞器与肿瘤的关系,概述了基于酸碱性调节、活性氧含量、免疫原性及免疫抑制细胞的肿瘤微环境特点的纳米药物靶向递送系统的设计策略与研究进展,为亚细胞器途径靶向递药系统的构建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肿瘤免疫治疗方案包括治疗性肿瘤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CTLA-4)、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CAR-T、TCR-T、CAR-NK)、溶瘤病毒等,过继性免疫治疗技术主要是弥补经过主动免疫治疗(治疗性肿瘤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无进展生存(PFS)的肿瘤人群。随着FDA批准的诺华和Kite细胞制品CAR-T的上市,国内外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肿瘤的技术发展迅速,但是针对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生产的细胞治疗产品的质量安全风险凸显出来。文章主要针对国内外细胞治疗产品质量安全性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以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CTLA-4)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 (PD-1)单抗类药物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小分子肿瘤免疫治疗药物一般通过调节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或靶向先天/适应性免疫途径,产生抗肿瘤作用。小分子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可以弥补单抗类药物的不足,补充现有的治疗方式,与单抗类药物联用可产生协同效应,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叶酸受体在上皮源性的恶性肿瘤细胞膜表面高度表达。叶酸靶向纳米递药系统具有叶酸-叶酸受体主动靶向和纳米递药系统被动靶向的双重优势,可实现化疗药物对肿瘤组织的靶向递送,有效提高药物疗效,减少毒副作用。本文就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叶酸-脂质体、叶酸-树枝状聚合物、叶酸-聚合物胶束、叶酸-纳米球等叶酸受体介导的肿瘤靶向递药系统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药房》2017,(13):1864-1869
目的:为纳米靶向载体研制提供参考。方法:以"肿瘤微环境""纳米靶向载体""靶向治疗""pH sensitive""Enzyme responsive""Redox responsive"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5-2016年在Pub Med、Elsevier、Springer Link、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肿瘤组织微环境的特点和肿瘤微环境响应性纳米载药系统研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35篇,其中有效文献39篇。肿瘤组织微环境主要特点包括微酸性、酶代谢异常、细胞内外存在还原性差异、存在影响肿瘤血管生成的因子和信号通路等。基于上述特点,分别研究出基于肿瘤滞留效应设计的纳米载体、pH响应型纳米载体、还原响应型纳米载体、酶响应型纳米载体、温度响应型纳米载体。与这些单响应载体比较,肿瘤微环境多重刺激响应型纳米载体更能充分发挥不同肿瘤微环境响应性物质之间的特点,对实现药物的特异性递送更有意义,这也将是今后的主要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目前,肿瘤的临床治疗主要以手术、化疗和放射疗法为主,但仍存在复发和不良反应明显等问题。细胞药物递送系统不仅可以避免纳米颗粒药物的毒性,又可以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生物相容性、靶向性。总结了活细胞、死细胞、外泌体及其药物递送系统的载药特点和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综述中性粒细胞介导的药物递送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为纳米制剂递送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91篇,对中性粒细胞与纳米制剂的结合策略、影响因素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中性粒细胞是肿瘤生长、转移等过程的参与者之一,且因数量丰富、形态灵活,使得研究者们开始以中性粒细胞为靶点,设计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目前,中性粒细胞与纳米制剂的结合策略主要有三种:中性粒细胞体外载药再回输、中性粒细胞体内载药和中性粒细胞仿生纳米粒。而影响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纳米药物递送的因素主要包括影响中性粒细胞摄取、运输以及释放药物等多种因素。结论对中性粒细胞介导的药物递送系统应用于肿瘤治疗的策略进行理性评价与反思,将为纳米制剂递送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更为完善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纳米载药系统在逆转肿瘤多药耐药(MDR)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纳米载体的特点,逆转MDR的机制及其在此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结果:纳米技术可以使药物通过主动或被动靶向作用,更多地被肿瘤细胞摄取而逆转MDR。纳米载药系统还可以作为RNA的载体,通过基因干扰技术逆转肿瘤的MDR。结论:与单一功能和组成的载药系统相比,多功能或药物联用的纳米载药系统在逆转MDR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0.
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不断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肿瘤的相关临床研究开展广泛.多项研究表明,以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ICI在肝细胞癌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改善了患者生存期;除单药治疗外,PD-1/PD-L1抑制剂还能与化疗、靶向药物及其他ICI联合治疗.但免疫治疗相关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