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双能量CT表现.方法:对经临床及心脏超声证实的13例CTEPH患者进行双能量CT扫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以肺叶为单位独立分析双能量CT肺血容量灌注成像(LungPBV)肺灌注缺损的数目、位置,分析CTEPH患者的CT肺动脉成像(CTPA)表现.利用Kappa检验分析两位阅片者诊断CTEPH的一致性.结果:13例CTEPH表现为血栓沿肺动脉内壁分布,呈不规则偏心性、附壁性充盈缺损或肺动脉突然狭窄.肺梗死1例,“马赛克”样肺灌注6例,胸腔积液1例,肺动脉主干直径/同层主动脉直径(PA/AA)>1者12例,对比剂腔静脉返流3例.以肺叶为分析单位,阅片者1、2利用双能量CT肺灌注成像均发现21个肺叶出现灌注缺损,两位阅片者联合发现20个肺叶有灌注缺损.两位阅片者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18(P<0.001),灌注缺损主要为分布于肺外带的楔形灌注减低区.结论:双能量CT能同时获得CTPA及肺灌注成像图像,可为CTEPH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可作为临床CTEPH疑似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通气/灌注(V/Q)显像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怀疑CTEPH的76例患者(男46例,女30例,年龄27~84岁)的肺V/Q断层显像结果,与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别计算核素显像与CTPA诊断CTEPH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应用SPSS 11.5软件行x2检验,对2种方法诊断效能进行比较.同时对CTEPH患者V/Q显像受累肺段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最终确诊CTEPH 47例(肺动脉造影或病史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非CTEPH 29例.V/Q显像对CTEPH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9%(46/47)、86.2% (25/29)、93.4%(71/76)、92.0%(46/50)和96.2% (25/26),CTPA的检查对应结果分别为78.7% (37/47)、93.1% (27/29)、84.2% (64/76)、94.9% (37/39)和73.0%(27/37),V/Q显像的灵敏度(x2=5.818,P=0.012)和阴性预测值(x2=5.693,P=0.017)均高于CTPA.V/Q显像可以对CTEPH和特发性PAH及遗传性PAH进行鉴别诊断:CTEPH患者灌注显像呈肺叶、肺段分布的稀疏缺损区,而通气显像基本正常,特发性及遗传性PAH灌注显像则表现为不呈肺段分布的多发、散在的“斑片状”稀疏缺损区或血流灌注基本正常.在47例CTEPH患者的940个肺段中,肺灌注断层显像共检出585个(62.2%)受累肺段,平均每例患者有12.4个肺段受累,右肺受累比例明显高于左肺[36.2% (340/940)与26.1% (245/940);x2=40.85,P<0.01].结论 V/Q显像在CTEPH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V/Q显像正常可排除CTEPH的诊断;而在临床高度怀疑CTEPH、CTPA与肺动脉造影检查均为阴性时,V/Q显像对CTEPH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SPECT肺灌注与CT异机融合图像评价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区域肺功能的意义.方法 选择Ⅲ期NSCLC患者32例,治疗前行肺功能测试和胸部CT扫描,并在相同体位下行SPECT肺灌注显像,两套图像均传至Philips Pinnacle3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依据外标记点进行手动异机图像融合.参考CT与SPECT肺灌注融合图像,按灌注缺损区与肿瘤病灶的大小关系分为4级:0级为无灌注受损;1级为肿瘤及其周围局部肺灌注受损;2级为1叶肺灌注受损;3级为超过1叶肺灌注受损.采用SPSS 13.0软件,行PearsonX2检验.结果 32例Ⅲ期NSCLC患者中,31例有程度不等的肺灌注缺损,其中1级13例,2级8例,3级10例.中央型NSCLC患者肺灌注缺损较周围型NSCLC患者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95,P<0.05).8例患者肺功能测试有不同程度的异常.CT与SPECT肺灌注融合图像阳性率96.9%(31/32),较肺功能测试阳性率25.0%(8/3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724,P<0.05).结论 SPECT肺灌注与CT异机融合图像能更好显示Ⅲ期NSCLC患者区域肺组织的功能状况,为此类患者制订手术方案、预测术后肺功能、优化放疗计划等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核素肺通气/灌注(V/Q)SPECT显像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分布异质性中的应用,探讨分布异质性定量指标与肺动脉压力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8年2月至12月经右心导管及肺动脉造影确诊的CTEPH患者20例(CTEPH组),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48.75±14.07)岁;13名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7名、女性6名,年龄(54.46±8.56)岁。CTEPH组患者和对照组健康者均行肺V/Q SPECT显像及同床位低剂量CT扫描,CTEPH患者在一周内行超声心动检查,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通过图像重建和分析,获得肺V/Q放射性分布异质性指标LogSDV、LogSDQ和LogSDVQR(SD为标准差;V、Q、VQR分别为通气、灌注的放射性计数及二者的比值)。在CT图像上采用肺CT阈值的方法自动勾画左肺、右肺和全肺的感兴趣区,并将之复制于肺灌注图像上,获得左肺、右肺和全肺的标准化摄取值(SUV),包括SUV的峰值(SUVpeak)、最大值(SUVmax)、最小值(SUVmin)、平均值(SUVmean)和标准差(SUVSD),其中SUVSD代表肺灌注放射性分布的异质性。2组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分布异质性指标与PASP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 健康对照组的肺V/Q放射性分布曲线呈对称性单峰状分布,而CTEPH组的肺V/Q放射性分布曲线呈非对称性的多峰分布。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TEPH组的LogSDV、LogSDVRQ、全肺灌注的SUVpeak、SUVmax、SUVSD均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SDV:0.56±0.16对0.31±0.11,t=4.91,P=0.000;LogSDVQR:0.61±0.15对0.40±0.14,t=3.89,P=0.001;SUVpeak:19.12±7.94对10.81±4.05,t=3.48,P=0.002;SUVmax:20.19±8.30对11.44±4.33,t=3.49,P=0.001;SUVSD:3.54±1.44 对2.42±0.91,t=2.50,P=0.018);而2组的LogSDQ、SUVmean和SUVmin 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TEPH组的PASP为(72.80±0.15) mmHg,LogSDVQR与PASP呈中等程度相关(R=0.544,P=0.013)。 结论 核素肺V/Q显像可定量评估CTEPH患者肺V/Q放射性分布的异质性,同时可反映CTEPH患者肺动脉压力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肺通气/灌注(V/Q)显像与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CTPA)诊断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准确性,评价2种影像学方法的诊断符合程度.方法 49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排除瓣膜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既往无急性肺栓塞病史.所有患者先后行肺V/Q显像和CTPA检查,并以肺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进行对比评价.对V/Q显像和CTPA检查结果比较进行χ2检验,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结果 肺V/Q显像对CTEPH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0.0%(17/17),71.9%(23/32)和81.6%(40/49),CTPA分别为94.1%(16/17),81.2%(26/32)和85.7%(42/49).肺V/Q显像与CTPA的诊断符合率为75.5%(37/49),Kappa值为0.513,2种影像学方法的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05).结论 肺V/Q显像和CTPA均是诊断CTEPH有效的无创性影像学方法,两者结合应用有助于更好地诊断CTEPH.  相似文献   

6.
正摘要目的使用双能量CT计算肺灌注血容量(PBV)诊断肺血栓栓塞已被广泛接受。本研究评价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CTEPH)病人在球囊肺血管成形术(BPA)前、后的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剂量宝石能谱CT和常规剂量宝石能谱CT在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并行宝石能谱CT引导的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患者共94例,随机数字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120kV,100mA)宝石能谱CT扫描,观察组采用低剂量(120kV,30mA)宝石能谱CT扫描,观察并比较两组扫描方式的CT图像质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辐射剂量(ED),统计分析两组活检阳性率、肺内针道出血发生率、咯血及气胸发生率。结果两组CT图像的清晰均较好,二者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CTDIvol[(2.52±0.160)mGy,(21.24±3.700)mGy/cm,(0.39±0.140)mSv/(mGy·cm~2]、DLP、E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活检阳性率为93.62%,高于观察组的89.36%,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为气胸5例、肺内针道出血6例、咯血5例,对照组为气胸6例、肺内针道出血8例、咯血5例,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宝石能谱CT的扫描图像质量较高,可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满足经皮肺穿刺活检术需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肺灌注SPECT/CT显像肺灌注体积及视觉评分与右心导管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7月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1例连续CTEPH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7例,女34例,年龄(59±12)岁。所有患者均行肺灌注SPECT/CT显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MSCT测得的肺小血管截面积与肺截面积比值(%CSA)在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行胸部平扫的123例COPD组及102例正常对照组,采用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测得%CSA(肺小血管截面积5mm2和5~10mm2分别计为%CSA5和%CSA5~10)。利用心脏超声测得平均肺动脉压力(m PAP),以其是否≥36mmHg为标准将COPD组分为有及无肺动脉高压两个亚组。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ANOVA比较%CSA在COPD组与对照组及COPD两亚组间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COPD组%CSA与m PAP的相关性。结果 COPD组的%CSA5及%CSA5~10均对照组; COPD合并PAH组的%CSA5COPD不合并PA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 269,P 0. 001)。COPD组%CSA5与m PAP呈负相关(r=-0. 327,P=0. 012)。结论基于MSCT定量测得的%CSA5在COPD患者合并和不合并PAH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可以作为评估COPD患者是否合并PAH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0.
正目的探讨双能CT(DECT)灌注联合CT血管成像(CTA)与核素闪烁扫描的肺通气/血流灌注比值(V/Q)诊断慢性血栓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准确性,并比较DECT与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 MSCT 诊断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 CTEPH 患者24例及其他原因肺动脉高压患者8例。分析 CTEPH 患者 CT 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特点,总结其直接和间接征象,并与非 CTEPH 患者进行对比。采用 SPSS17.0统计软件,对各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TPA 24例,744支动脉;CTEPH 直接征象以附壁栓子为最多见,占受累支数的55.35%,其次为完全闭塞,部分充盈缺损,中心型部分充盈缺损,血管壁不规则增厚及偏心性充盈缺损;35.01%的栓塞血管管腔变细,0.89%的血管管腔扩张,无任何变化的占45.24%;CTEPH 最常见的间接征象为肺动脉增宽(100%)及右心增大(95.83%),其次为马赛克征,心包腔或胸腔积液,肺内磨玻璃样影,肺梗死及肺不张或实变。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压力升高,最常见的 CTPA 征象依次为肺动脉增宽、右心室增大、下腔静脉及肝静脉显影、支气管动脉扩张及室间隔位置异常。结论(1)CTPA 能够清楚地显示 CTEPH 的类型、直接和间接影像学征象;(2)心脏的 CT 表现不足以鉴别 CTEPH 和非 CTEPH;(3)慢性肺栓塞的程度并不能够反映 CTEPH 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患者肺内分流与门脉高压症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对35例拟肝移植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采用对比增强超声心动图(CEE)的超声检查方法,将CEE证实有或无肺内分流的患者分为两组,对比分析肺内分流发生与门脉高压症各征象的相互关系。结果:①35例患者中有或无肺内分流分别为11例(31%);24例(69%),肺内分流组的患者均无低氧血症(PaO2>70mmHg);②两组间在肝硬化病因和肝功能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二组间在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4/11 vs 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食道静脉曲张(EV)、胸腹水、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二组间在脾脏厚度〔(58.7±21.8)mm vs(46.1±12.0)mm〕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门静脉内径(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是晚期肝病合并肺毛细血管扩张的主要促发因素,其中门脉高压征象EVB及脾脏厚度可提示亚临床早期肺内血管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正常肝脏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增强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正常志愿者(60例)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90例),依据对比剂剂量、扫描时间,将正常志愿者分为常规组(A组)和大剂量组(B组),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分为常规剂量常规扫描组(C组)、大剂量常规扫描组(D组)、大剂量延时扫描组(E组),每组各30例。获得双期图像后,测量动脉期肝动脉CT值,门静脉期门静脉、肝实质、肝静脉CT值及门静脉肝实质CT值差值,并对双期图像质量进行双盲目测评分。结果:A组与B组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CT值及门静脉与肝实质CT值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实质CT值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D组比较,肝动脉、门静脉、肝实质、肝静脉CT值、门静脉与肝实质CT值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与D组比较,肝动脉、门静脉强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静脉CT值、肝实质CT值上升,门静脉与肝实质CT值差值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E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对比剂注射速率为3 m L/s时,正常人对比剂剂量为1.5 m L/kg体质量,动脉期扫描起始时间28 s,门静脉期扫描起始时间60 s,可获得较满意图像;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对比剂剂量为2.0 m L/kg体质量,动脉期扫描起始时间33 s,门静脉期扫描起始时间70 s,可获得较满意图像。  相似文献   

14.
周围型肺癌对癌周肺灌注的影响:螺旋CT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采用螺旋CT扫描技术,研究周围型肺癌癌周肺灌注表现。资料与方法 对32例肺内肿块患者行病灶最大面积层面同层动态增强扫描,获取时间.密度动态曲线。根据病理或临床诊断结果,将受试者分为两组:周围型肺癌组和良性病变组。计算患肺和健肺兴趣区的CT强化值(简称EV),分别比较各组病例两肺间的EV及两组病例患肺间的EV差异。结果 (1)周围型肺癌组患肺EV值统计学上显著低于健肺(P=0.039);(2)良性病变组患肺和健肺EV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183);(3)两组病例患肺间EV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8)。结论 周围型肺癌癌周肺组织常有不同程度灌注低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肺V/Q显像与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对慢性血栓栓塞性PAH(CTEPH)的诊断效能.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疑诊为CTEPH的PAH患者133例[男54例、女79例,15~78(43.1±14.9)岁]均在7d内接受肺V/Q显像、CTPA和肺动脉造影检查.以肺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价其他2种方法诊断准确性.V/Q显像结果包括CTEPH高度可能性、中度可能性和低度可能性;CTPA结果包括CTEPH阳性、阴性及不能诊断.应用Kappa检验分析这2种方法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其中51例患者被最终确诊为CTEPH(38.3%);其余82例中,60例诊断为IPAH,19例诊断为肺血管炎,3例为房间隔缺损.以CTEPH高度可能性作为阳性标准时,V/Q显像的诊断灵敏度为96.1%(49/51),特异性为75.6%(62/82),准确性为83.5%(111/133);以CTEPH高度和中度可能性均作为阳性标准时,V/Q显像的诊断灵敏度为100%(51/51),特异性为73.2%(60/82),准确性为83.5%(111/133).CTPA的诊断灵敏度为92.2%(47/51),特异性为92.7%(76/82),准确性为92.5%(123/133).V/Q显像以CTEPH高度可能性作为阳性标准时,V/Q显像与CTPA的诊断符合率为80.5%(107/133),Kappa=0.612,P<0.001.结论 对于CTEPH的诊断,V/Q显像灵敏度较高;而CTPA则特异性较高,且对肺血管炎等其他PAH疾病鉴别力较好.两者结合可能有助于提高对CTEPH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56排CT运用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IMR)行极低剂量CT肺结节筛查的可行性,以降低肺结节筛查者的辐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肺结节患者的胸部CT平扫图像数据,常规剂量组及极低剂量组各50例,对2组体质量指数(BMI)行正态分布检验。由2名放射科医师对每例患者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测量气管分叉处右肺外周带CT值及其标准差,计算SNR,记录每次扫描的CTDIvol值。对2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图像噪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00例CT图像均可满足诊断要求。2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常规剂量扫描辐射剂量(6.33±0.54)mSv相比较,极低剂量扫描的有效剂量(1.04±0.37)mSv降低至常规扫描的16.4%;2组图像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的极低剂量肺结节筛查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要求,受检者辐射剂量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胸部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COPD肺动脉高压患者60例,均行超声心动图及胸部CT检查。由2位影像医师共同测量主肺动脉直径(MPAD)、右肺动脉直径(RPAD)及左肺动脉直径(LPAD),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结果:2种检查方法 MPAD、RPAD、LPAD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MPAD、RPAD、LPAD的CT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COPD引起的肺动脉高压疾病,胸部CT作为常规的检查项目能够准确作出诊断与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术前全肺灌注缺损百分比(PPDs%)与术后残余肺动脉高压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阜外医院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并于术前术后均行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的37例CTEPH患者[男21例、女16例,年龄(5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16及64层螺旋CT评价孤立性肺结节容积灌注是否均匀.方法 85例孤立性肺结节(直径≤4.0 cm,57例恶性结节,15例活动性炎症,13例良性结节)患者,在增强前、后采用16层(30例)及64层(55例)螺旋CT进行同层动态扫描.注入对比剂后11-41 s,每秒扫描1次;90 s扫描1次.16层螺旋CT扫描层厚:病灶直径3.0~4.0 cm时8.0 mm;2.0~3.0 cm时6.0 mm;1.5~2.0 cm时4.0 mm;1.0~1.5 cm时3.0 mm;<1.0 cm时2.0 mm(其中病灶直径3.0 cm时,层厚8.0 mm;2.0 cm时,6.0mm;1.5 cm时,4.0 mm).64层螺旋CT扫描层厚:病灶直径3.0~4.0 cm时5.0mm;<3.0 cm时2.5 mm.记录孤立肺结节增强前后各时相的CT值.分别计算肺结节3个中央有效层面强化值、灌注值、结节一主动脉强化值比、平均通过时间.使用均数间方差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个中央层面强化CT值分别为(30.95±14.53)、(25.10±13.32)、(32.37±15.85)HU、灌注值分别为(33.01±21.35)、(23.70±12.87)、(29.00±15.47)ml·min-1·100 g-1,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分别为(13.58±6.41)%、(10.95±5.76)%、(13.64±6.20)%,平均通过时间分别为(11.61±5.74)、(11.97±3.55)、(13.44±3.74)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913、6.464、5.333、3.837,P值分别为0.003、0.002、0.005、0.023).平扫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32,P=0.968).结论 孤立肺结节容积灌注是不均匀的,推荐采用CT容积灌注成像的方式对孤立肺结节血流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低剂量螺旋CT发现肺结节(≤10mm)的敏感性。方法:对常规剂量(130mA)螺旋CT发现肺结节(≤10mm)的2 7例病人,在征得病人的同意下,加做低剂量(30mA)螺旋CT。将≤10mm的肺结节分成两组:≤5mm和6~10mm。同期对12 0例无临床症状职工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根据性别及体重分别行15mA和30mA扫描。以本研究的标准,根据噪声和伪影将肺窗图像质量分为4级:0级为差;1级一般;2级良;3级优。并分别记为0~3分。结果:2 7名病人行常规剂量CT(130mA)时检出≤10mm的结节总数为6 32个,低剂量CT(30mA)时检出≤10mm的结节总数为6 0 3个,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7 4 % ) 4 8个结节是常规剂量CT(130mA)扫描单独发现的;而有(2 9% ) 19个结节是低剂量CT(30mA)扫描单独发现的。常规剂量CT(130mA)发现≤10mm结节的敏感性为97 1% ,发现≤5mm结节的敏感性为96 1% ,发现6~10mm结节的敏感性为98 8% ;低剂量螺旋CT(30mA)的敏感性分别为92 6 % ,90 5 %和96 3%。12 0例职工分别根据性别、体重行15mA和30mACT扫描筛查肺癌,15mA扫描CT图像肺窗评价平均分为2 31,30mA扫描为2 4 3;图像噪声明显、颗粒较粗大主要出现在主动脉弓以上肺尖区域和膈顶以下背侧区域。结论:运用30mA和130mA肺扫描对≤10mm的肺结节的敏感性没有差异。根据性别、体重分别运用15mA和30mA扫描,可用于早期肺癌的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