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设计并合成4-烷氧甲酰基苯并唑酮类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体外抗炎活性研究.方法 以3-羟基-2-氨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过酯化、成环和取代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并对其进行结构确证.采用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通过Griess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NO的释放量,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IL-6和IL-1β 的量以评价化合物的体外抗炎活性.结果 共合成了10个目标化合物,均通过ESI-MS、1H-NMR及13C-NMR对其结构进行确证.体外抗炎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3d在25μmol/L时对IL-1β 的抑制率达63.96%,对IL-6的抑制率达60.99%,与阳性对照药塞来昔布活性相当.结论 4-烷氧甲酰基苯并唑酮类化合物可通过抑制NO、IL-6和IL-1β 炎症因子的释放而发挥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2.
芳基二胺与(R)-正丁酸缩水甘油酯缩合得(R,R)-1,4-双-[(2-羟基-3-丁酰氧基)-丙氨基]-芳烃(3a和3b),与羰基二咪唑环合构成双噁唑烷酮4a和4b,水解脱丁酰基得(R,R)-1,4-双-(5-羟甲基-2-氧代噁唑烷-3-基)-芳烃(5a和5b)、再经甲磺酰化、叠氮化、还原叠氮基所得产物氨基乙酰化得(S,S)-1,4-双-(5-乙酰氨甲基-2-氧代噁唑烷-3-基)-芳烃(8a和8b),结构经^1HNMR和MS确证,并进行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5b对表葡菌,肠球菌和丙型链球菌的活性优于吗啉噁酮。  相似文献   

3.
噁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鑫  洪伟  熊莺  宫平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4,14(5):263-266,M003
目的设计合成(口恶)唑烷酮类化合物,并对其体外抗菌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以3,4-二氟硝基苯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检测目标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10个新化合物,经1H-NMR、MS确证其结构.体外试验表明:化合物7f的体外抗菌活性与对照药物利奈唑酮相当,化合物7a、8c和8d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何林  李瑞燕  田海英  李文娟  王涛 《药学研究》2016,35(10):579-582
目的 合成一系列新型噁唑烷酮类化合物并考察其抗凝血活性.方法 以利奈唑胺为先导化合物,采用Me-too策略,以(R)-N-{[(3-氟-4-羟基苯基)-2-氧代噁唑烷-5-基]甲基}乙酰胺l为起始原料,经过两次亲核取代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通过凝血时间的比较评价化合物活性.结果 合成了6个噁唑烷酮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 H-NMR和MS谱确证.结论 6个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抗凝血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对利伐沙班进行结构改造,以便寻找活性更好的噁唑酮类凝血因子Ⅹa抑制剂。方法以(S)-4-(4-(5-(氨基甲基)-2-氧代噁唑烷-3-基)苯基)吗啉-3-酮盐酸盐为原料,依次经过酰化、烃化反应,设计合成了22个噁唑烷酮类化合物3a~3v,并通过ESI-MS、~1H-NMR及IR谱对目标化合物进行结构确证。结果与结论Ⅹa因子抑制活性的体外实验表明,在100μg·mL~(-1)浓度下,化合物3p表现出比利伐沙班更好的凝血因子Ⅹa抑制作用,而化合物3b、3e、3s的体外Ⅹa抑制作用与利伐沙班相当。  相似文献   

6.
苯氧烷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高血压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以2,6-二甲基苯氧乙叉为母体合成了一系列化合物,其中1-(2,6-二甲基苯氧基-2-(3,4-二甲氧基苯乙胺)-丙烷盐酸盐(Ⅰ)有较强而特久的降压作用。进一步研究又表明它具有阻断α-肾上腺素受体并兼有钙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噁唑烷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噁唑烷酮类化合物是一类新型的治疗细菌性感染的化学全合成药物,该类化合物的代表药物利奈唑酮(商品名为Zyvox)对G^ 菌以及多重耐药的病原体抗菌活性较好,可口服或注射给药,耐受性良好。综述了以利奈唑酮为代表的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的作用机制、抗菌活性、药动学性质及其构效关系,并对其高活性的类似物AZD2563和5-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近年来合成噁唑烷酮类抗菌剂中的构成噁唑烷酮的环合反应和5—位的化学修饰。  相似文献   

9.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导致其耐药菌大量产生,探索新的抗耐药性的革兰阳性菌药物已成为国内外医药界的研究热点。噁唑烷酮类抗菌药是一类新型化学全合成抗菌药,具有抑制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的作用。现在主要利用芳基异氰酸酯法、伯胺不对称拆分法、氧羰酰芳胺和(R)-丁酸缩水甘油酯法、不对称合成法以及催化偶合合成法完成噁唑烷酮合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设计并合成3-氟-4-(2-芳基噻唑-4-基)苯基噁唑烷酮类化合物,初步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以(R)-环氧氯丙烷和间氟苯基异氰酸酯为起始原料,通过新的合成路线制备了目标化合物;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14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MS确认,10个化合物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化合物IXc和Xc的活性较好,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设计合成具有手性吡咯烷侧环的噁唑烷酮类化合物,并考察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以手性脯氨酸和3,4-二氟硝基苯为原料,通过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检测目标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 8 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 1H-NMR、MS 谱确证。体外活性试验表明:由(R)-脯氨酸衍生的化合物7b 对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对革兰阴性菌具有较弱的抑制活性。由(S)-脯氨酸衍生的化合物 7a 的抗菌活性明显低于 7b。研究结果表明,吡咯烷侧环的手性因素对抗菌活性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设计、合成川芎嗪查尔酮类化合物并研究其抗乳腺癌活性。方法以盐酸川芎嗪为原料,通过酸碱中和、单氧化、重排、水解和醇羟基氧化制得重要中间体3,5,6-三甲基吡嗪-2-甲醛,再与芳乙酮发生Claisen-Schmidt羟醛缩合反应合成川芎嗪查耳酮类化合物,接着用BBr_3进行脱甲基得到了川芎嗪羟基查耳酮,并采用MTT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乳腺癌活性研究。结果合成了21个川芎嗪查尔酮类化合物,其结构均通过~1H-NMR和MS确证。生物活性结果测试表明,目标化合物对乳腺癌MCF-7和MDA-MB-231细胞均有较强抑制活,并对MDA-MB-231细胞有更强的选择抑制。其中查尔酮单元为二茂铁的衍生物9t对MCF-7和MDA-MB-231展现出了最强的抑制活性;同时,这些川芎嗪查尔酮类化合物对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均没有毒性。结论查尔酮是一个重要的抗肿瘤药效团,能够提高川芎嗪的抗肿瘤活性,为今后发展新型、高效、低毒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川芎嗪衍生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设计及合成新型苯氧异丁酸类抗糖尿病化合物。方法关键步骤采用亲核取代反应或Mitsunobu缩合反应把亲脂性片段和酸性片段连接成一体,共合成了8个新目标物。用核磁共振、红外、质谱进行结构确认。结果体外胰岛素增敏活性测试(3T3-L1脂肪细胞)结果显示,分别将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目标物A和B加入已经存在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培养液中,用GOD-POD方法分析得到上清液葡萄糖浓度分别为5.942,6.339,6.226和6.512 mmol·L-1。结论目标物A在胰岛素抵抗实验(3T3-L1脂肪细胞)中抗糖尿病活性介于市售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之间,而目标物B的活性略低于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设计并合成3--氟4-(2-芳基噻-唑4-基)苯基唑烷酮类化合物,初步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以(R)-环氧氯丙烷和间氟苯基异氰酸酯为起始原料,通过新的合成路线制备了目标化合物;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4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MS确认,10个化合物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化合物IXc和Xc的活性较好,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噁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定量构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翠  周鲁 《华西药学杂志》2007,22(3):255-258
目的 研究新型全合成抗菌药噁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定量构效关系.方法 计算118个噁唑烷酮类化合物的量子化学和分子连接性指数等描述符,用偏最小二乘(PLS)对其进行筛选,得到9个对抗菌活性有重要影响的分子描述符,然后分别用PLS方法和改进的人工神经网络(ANN)方法建立这些描述符及其抗菌活性之间定量结构活性关系的模型.结果 比较ANN模型与PLS模型的结果,证明了化合物结构与活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论 所建立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能有效地进行噁唑烷酮类化合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值的预测,为新药开发提供新的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新型全合成抗菌药噁唑烷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类新型的全合成抗菌药——唑烷酮类化合物的最新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该类抗菌剂的构效关系、抗菌活性及代表物的化学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噁唑烷酮类抗菌剂雷得唑来的合成。方法以间氟苯胺为起始原料,依次经取代、碘代、环合、Suzuki偶联反应得到中间体(5S)-N-{[3-[4-(4-甲酰基苯基)-3-氟苯基]-2-氧代噁唑烷-5-基]甲基}乙酰胺(5);以对甲氧基氯苄为原料,经取代、Husigen-Click环加成反应得到中间体[1-(4-甲氧基苄基)-1H-1,2,3-三氮唑-4-基]甲胺(8);中间体5和8经还原胺化反应得到中间体(5S)-N-{[3-[2-氟-4'-({[1-(4-甲氧基苄基)-1H-1,2,3-三氮唑-4-基甲基]氨基}甲基)联苯-4-基]-2-氧代噁唑烷-5-基]甲基}乙酰胺(10),再经脱保护得到雷得唑来。结果与结论雷得唑来的结构经MS、IR、~1H-NMR和~(13)C-NMR确证,纯度经HPLC测定。其收率为40.7%(以间氟苯胺计)。该路线未见文献报道,所用原料价廉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可控,后处理简便,为其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噁唑烷酮类化合物是新一代全合成的抗菌药物,有着全新的结构和独特的作用机制。此类药物可阻止细菌蛋白质的早期合成反应,与其他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类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体内外对许多临床耐药菌有强烈的抗菌活性。本文主要介绍口恶唑烷酮类作用机制、体内外抗菌活性及药效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设计合成氨甲酰取代的苯氧烷胺类α1-肾上腺素受体 (α1-AR) 拮抗剂,并研究其对大鼠肛尾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或2,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关键中间体4a、4b,该中间体再与取代苯乙胺经还原胺化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并测试它们对α1-AR的拮抗活性。结果 共合成了12个新的氨甲酰取代的苯氧烷胺类化合物,其结构经IR、MS、1H-NMR谱确证。结论 生物活性测试显示目标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α1-AR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设计、合成噁唑烷酮新化合物并测定其体外抑菌活性.方法对文献方法进行了改进,在文献报道的构效关系基础上,设计、合成噁唑烷酮新化合物并测定体外抑菌活性.结果合成了39个新化合物,其中目标物18个,其结构经IR,1HNMR,MS等方法确证.16个化合物显示出较好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9,10,10b对4种试验菌的MIC50和 MIC90值小于或接近4种对照药,化合物9a和11c没有抑菌活性.结论化合物9,10和10b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