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最高的是基底细胞癌,其次为易发生转移的鳞状细胞癌. 光动力疗法应用于人类肿瘤研究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的治疗方法,它的优点是可以局部用药并保护治疗区域的美观性. 在很多临床病例研究中,光动力疗法显示了其对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治疗作用. 本文综述了光动力疗法治疗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现有研究成果,为其在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皮肤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皮肤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8名患者中,以皮肤鳞癌、皮肤基底癌和皮肤转移性肿瘤较多;男性较女性患者更易患有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皮肤基底癌、皮肤鳞癌、皮肤黑色素瘤、日光性角化病、增殖性红斑以男性患者为主;皮肤转移癌、蕈样肉芽肿、Bowen病以女性患者为主;特别是癌前病变患者多见于男性.面部以皮肤基底癌、皮肤鳞癌为主,躯干前部以皮肤鳞癌和皮肤转移癌为主,躯干后部以皮肤鳞癌为主,四肢以皮肤鳞癌,皮肤黑色素瘤为主,臀部以皮肤鳞癌为主,乳腺以皮肤鳞癌、皮肤黑色素瘤、蕈样肉芽肿及Bowen病为主.结论 分析皮肤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更好地认识皮肤恶性肿瘤及皮肤癌前病的发病特点,为今后临床皮肤癌研究及治疗提供进一步临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非黑色素瘤皮肤癌(NMSC)是最常见的皮肤癌类型,占全世界每年诊断的所有恶性肿瘤的 1/3。最常见的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包括基底细胞癌(BCC)、鳞状细胞癌(SCC)和光化性角化病(AK)。虽然这些肿瘤导致的死亡率很低,但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高发病率已经引起了相当多的患者死亡,对公共健康和医疗保健成本产生了重大影响。许多危险因素涉及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发病机制,包括紫外线辐射,遗传和分子改变,免疫抑制等,其中紫外线辐射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所以,我们的研究重点关注紫外线,并详细分析了紫外线致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作用机制。尽管尚未完全了解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发病机制,但紫外线是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已知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采取防晒措施可有效预防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发生发展。现对近年来紫外线致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以期通过预防措施和策略,包括个人行为改变和公共教育计划,减少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肺脏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据统计,死于恶性肿瘤的患者中大约20%发生肺转移;肺转多瘤主要来源于乳腺癌、肾癌、结肠癌、直肠癌、骨肉瘤、恶性黑色素瘤、皮肤癌、软组织肉瘤等;一但肺部出现转移时,肿瘤巳属晚期。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有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应用于肺转移瘤的治疗,包括激光外科治疗、射频毁损治疗、氩氦刀治疗、生物治疗等。现总结我院1999年7月到2000年10月间进行射频毁损治疗的肺转移瘤患者共37例,对其治疗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黑色素瘤是一种主要在皮肤的恶性黑色素细胞肿瘤,其恶性程度高,是皮肤癌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黑色素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增长迅速。在男性肿瘤中,黑色素瘤是增长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在女性肿瘤中,也仅次于肺癌的发病增长率,  相似文献   

6.
1998年开展电化学治疗肿瘤 ,其中有体表肿瘤 33例 ,包括皮肤癌、黑色素瘤、唇癌、口腔癌、纤维肉瘤、复发癌和转移癌等恶性肿瘤 16例 ;海绵状血管瘤、淋巴管瘤、乳腺增生和瘢痕疙瘩等良性肿瘤 17例。治愈好转率达 93%。电化学治疗是一项新技术 ,电化学治疗的护理又是新课题 ,通过临床实践 ,就电化学治疗的临床护理和基本要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电化学治疗体表肿瘤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开展电化学治疗肿瘤,其中有体表肿瘤33例。包括皮肤癌、黑色素瘤、唇癌、口腔癌,纤维肉瘤,复发癌和转移癌等恶性肿瘤16例;海绵状血管瘤、淋巴管瘤、乳腺增生和瘢痕疙瘩等良性肿瘤17例,治愈好转率达93%,电化学治疗是一项新技术。电化学治疗的护理又是新课题,通过临床实践,就电化学治疗的临床护理和基本要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冷冻治疗皮肤癌1039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葛来增  尹永学 《肿瘤防治研究》1997,24(2):105-107,109
本文报道1039例皮肤癌冷冻治疗效果,鳞状细胞癌治愈率94.3%,基底细胞癌治愈率83.8%,恶性黑色素瘤治愈率81.8%。肿瘤病理类型、面积、深度、冷冻次数与疗效有直接关系。该方法治疗皮肤癌并发症少,痛苦小、操作简便,尤对颜面部皮肤癌冷冻治疗有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9.
黑色素瘤被认为是最具嗜中枢性的肿瘤之一,10%~40%的黑色素瘤患者在病程中可观察到脑转移.但黑色素瘤脑转移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而黑色素瘤脑转移的药物治疗也在不断摸索,在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脑转移的机制研究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癌基因突变(BRAF突变及PTEN缺失)、颅内微环境、神经生长因子受体CD271等.脑转移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过去主要针对化疗药物,现在随着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的出现,不断在刷新历史数据.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来自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表示,新的治疗方法可以阻止世界上最致命的皮肤癌——黑色素瘤转移到其他器官。该研究的结果近期发表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杂志上。在此次试验中,研究人员对黑色素瘤三期患者进行了2次为期12个月的试验,分别以免疫疗法和靶向治疗为基础。免疫疗法单抗和易普利姆玛重新启动免疫系统,攻击黑色素瘤细胞。结果显示单抗进一步减少复发的机会。在靶向治  相似文献   

11.
肝脏转移瘤的局部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而且经常是晚期肿瘤患者的惟一转移器官。Douglas等[1] 根据肝脏转移出现的肿瘤全身播散情况,将肝脏转移瘤按适合做局部治疗的程度分类:结直肠癌、胰腺内分泌肿瘤、类癌、眼恶性黑色素瘤、胃肠道间质肿瘤等发生转移时常局限于肝脏,因而多数情况  相似文献   

12.
黑色素瘤是皮肤癌中最具侵袭性、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Ⅰ、Ⅱ期黑色素瘤采取手术切除可完全治愈,Ⅲ、Ⅳ期黑色素瘤应用传统的手术、放化疗方案治疗效果不理想,预后差。近年来,随着对Ⅲ、Ⅳ期黑色素瘤治疗方案的探索,靶向免疫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靶向免疫药物可抑制负性调节因子,增强全身抗肿瘤免疫效应。放疗在杀死局部肿瘤的同时,也可增强全身免疫应答。近期研究发现,靶向免疫联合放射治疗可增强对肿瘤局部和远处的控制作用,延长患者总体生存期,两者联合治疗优于单一治疗方案。本文对上述研究领域内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局部皮瓣修复对头面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一期切除术后患者的修复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治84例头面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并行一期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术后修复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予以拉拢缝合修复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局部皮瓣转移修复的42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至术后7 d。对比两组修复效果、美观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修复总有效率、美观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拉拢缝合修复,局部皮瓣转移修复对头面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一期切除术后患者的修复效果更佳,美观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抗癌之窗》2015,(3):16-17
肺癌、肝癌、胃癌……这些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癌症,而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有可能发生皮肤癌。了解皮肤癌的早期症状,对于皮肤癌的防治至关重要。皮肤癌主要有三种类型皮肤癌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三种: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鳞状细胞癌可由角化病、黏膜白斑及其他癌前疾病转化而来。生长较快,早期即形成溃疡。有的呈结节样或菜花状,向深部侵犯较小,基底可移动,有的呈蝶状,向深部浸润较明显,破坏性大,常累  相似文献   

15.
摘 要: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肿瘤类型,在肿瘤形成早期便可发生淋巴和血道转移,预后差,属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基础免疫学和肿瘤生物学的迅速发展,针对恶性黑色素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过程所进行的免疫治疗正进入一个新时期。在常规治疗使肿瘤负荷尽可能降低后,免疫治疗可取得更好疗效。文章就恶性黑色素瘤免疫治疗方面的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因与色素异常有关,白种人较肤色深的人种的发病率高.恶性黑色素瘤在我国发病率较低,而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仅占恶性黑色素瘤的15%,临床较为少见.恶性黑色素瘤的特点是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转移,预后差.若无播散性转移,治疗可行肿瘤广泛切除术后辅助化疗和生物治疗.最近,我科收治1例白化病合并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眼肿瘤发生的原因之一,系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某些肿瘤在其发展过程中免疫因素有重要作用,有的会自行退化;有的在切除原发瘤后转移灶消失。如色素膜的黑色素瘤及视网膜母细胞瘤等,虽然在血循环中存在着瘤细胞,但临床上不一定有浸润及转移。有报告表明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及肾移植的病人,发生淋巴瘤的机会比正常人大3/5倍,亦表明肿瘤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楚楚  陈海珍  蔡波  林玲 《中国肿瘤》2024,33(3):208-213
摘 要:[目的] 对2008—2017年在南通市肿瘤医院住院的皮肤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方法] 采用被动随访与主动随访相结合的方法,对皮肤癌住院患者进行生存结局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31日。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观察生存率(OSR),差异比较使用Log-rank检验,并采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通过R软件构建列线图生存率预测模型,计算Cox 模型的一致性指数(C-index)并绘制校准曲线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结果] 共纳入328例皮肤癌患者,其中男性168例,女性160例。5年OSR为66.31%。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治疗方式和肿瘤类型为皮肤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采取其他治疗手段是影响皮肤癌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模型的C-index值为0.618,校准曲线显示皮肤癌患者的生存率的预测校准曲线与理想参考线拟合度良好,提示该模型预测准确度较好。[结论] 南通市肿瘤医院皮肤癌住院患者的5年生存率相对较高,但分型为恶性黑色素瘤的患者预后较差。是否采取手术治疗能够为预测皮肤癌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足底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10年共收治的61例足底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临床资料,主要采用手术、全身化疗及免疫治疗。根据分期不同,所有患者分别采用截趾术、病变切除+植皮术、病变切除+皮瓣转位,其中32例行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用Ka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肿瘤溃疡、厚度、淋巴结转移等预后因素用Kaplan-Meier和Log-rank 方法进行分析。结果53例足底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获得随访,其中8例2年后失访。随访时间为1~10年,平均4.5年。1年生存率为77.0%(47/61),3年生存率为58.5%(31/53),5年生存率为26.4%(14/53)。术后功能恢复,没有复发。27例患者死于远处转移,12例出现淋巴结转移。结论足底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转移率高,易远处转移。患者预后与肿瘤溃疡、厚度、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有关。足底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治疗应以手术、化疗、免疫等综合方法为主。  相似文献   

20.
张博恒 《抗癌》2004,(2):13-14
皮肤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不高但在白种人,尤其在高加索人种中是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皮肤癌常分为非黑色素瘤皮肤癌(NMSC)和恶性黑色素瘤(MM)两种.前者最常见的两种类型为基底细胞癌(BCC)和鳞状细胞癌(SCC).虽然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不高.但它的恶性程度很高,并且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