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基于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探讨豆腐果苷在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方法:建立豆腐果苷及其代谢产物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检测方法。在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外翻肠囊模型中加入含豆腐果苷的Krebs-Ringer液,不同时间点(5,10,15,30,45,60,75,90 min)取样并测定囊内药物浓度,比较四个肠段对豆腐果苷的吸收情况。结果: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成功应用于豆腐果苷及其代谢产物同时检测。豆腐果苷及其代谢产物吸收迅速并呈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十二指肠段的吸收与代谢情况均高于其他肠段。结论:十二指肠肠段是豆腐果苷分肠段吸收与代谢的主要部位,这是豆腐果苷肠段代谢研究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离体外翻肠囊法研究头花蓼提取物中5个成分的肠吸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药理学通报》2014,(7)
<正>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Buch.-Ham.ex D.Don)属于蓼科(Polygonaceae)、蓼属(Polygonum)、头状蓼组(Cephalophilon)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贵州省别具特色的苗药资源之一。目前,头花蓼是贵州省中药现代化重点培育发展的"十大苗药"和"十大中药产业链"品种之一,收载于2003年版《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1]。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之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泌尿系统感染等症的治疗。肠外翻模型是由Wilson和Wiseman于1954年创建,最早用于研究葡萄糖和氨基酸在肠道的代谢与转运[2],后经改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考察芒果苷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及知母、知母-黄柏、P-糖蛋白抑制剂对芒果苷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肠外翻模型,U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肠囊内芒果苷浓度,寻找芒果苷在肠中吸收的最佳部位;观察知母、知母-黄柏及P-糖蛋白抑制剂对芒果苷吸收的影响。结果芒果苷在小肠的吸收为回肠>空肠>结肠;在回肠段知母水煎液中芒果苷90 min累积吸收量(Q90)、转运速率(Vt)和表观渗透系数(Paap)均大于芒果苷单体组和知母-黄柏水煎液组(P<0.05);环孢素A提高芒果苷在回肠K氏液中的浓度(P<0.05)。结论芒果苷在不同肠段的吸收有差异;知母促进了芒果苷的肠吸收;芒果苷可能是P-gp底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蒙药塔布森-2(tabson-2 decoction,TBD)中隐绿原酸、绿原酸、新绿原酸、异绿原酸C、1,5-二咖啡酰奎宁酸、咖啡酸、3-羟基肉桂酸、二氢咖啡酸8个苯丙素类成分的肠吸收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外翻肠囊实验,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联用仪(UPLC-MS/MS)检测肠吸收液中8个化学成分的含量,计算各成分在各肠段的累计吸收量、吸收速率常数和表观渗透系数。结果:在同一浓度下8个成分的最佳吸收部位基本为空肠或十二指肠,吸收方式为主动转运和被动扩散相结合。结论:肠道对TBD中8个苯丙素类成分均有肠吸收,空肠和十二指肠可能是其主要吸收部位。本研究可为TBD的药物临床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连翘苷在大鼠小肠的吸收特性。方法 采用外翻肠囊法建立连翘苷大鼠小肠吸收模型,HPLC测定连翘苷的含量,分别进行大鼠小肠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3个肠段、不同浓度吸收特性研究,以及P-糖蛋白(P-gp)抑制剂盐酸维拉帕米和吸收促进剂吐温-80对连翘苷吸收的影响研究。结果 连翘苷浓度为10,20,40 μg·mL-1 3个浓度时,吸收速度常数ka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肠段中的吸收,通过量由多到少依次为回肠>空肠>十二指肠;加入盐酸维拉帕米和吐温-80的小组与正常组相比,吸收速度常数ka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试验剂量范围内,连翘苷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主要为被动扩散;连翘苷不是P-糖蛋白的底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金芪降糖片中主要化学成分的肠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收集金芪降糖片3种剂量在肠道不同部位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肠囊液样品,用HPLC对有效成分进行检测分析,计算各有效成分的累积吸收量(Q)及吸收速率常数(Ka)以分析它们在肠道的吸收特征。结果:可检测到金芪降糖片中的9个成分吸收进入肠囊,分别为新绿原酸、隐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表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金芪降糖片中的9个成分在不同肠段不同浓度下的吸收均为线性吸收,其回归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符合零级吸收,且9个成分的Ka值在不同肠段均随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表明其为被动吸收。肠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实验表明,以金芪降糖片高剂量中绿原酸和小檗碱在120 min的累积吸收量为例,绿原酸在各肠段的累积吸收量分别为:十二指肠,626.9 μg;空肠,1 116.8 μg;回肠,516.9 μg;结肠,215.8 μg,小檗碱在各肠段的累积吸收量分别为:十二指肠,178.6 μg;空肠,208.6 μg;回肠,97.5 μg;结肠,66.8 μg。说明空肠对各成分的吸收最为明显,其次是回肠,且有机酸类成分的在肠吸收优于生物碱类成分。结论:金芪降糖片中4个有机酸类成分及5个生物碱类成分可吸收进入肠囊,各成分的吸收形式可能为被动吸收。 相似文献
8.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9,(4)
目的洛伐他汀难溶且易被CYP3A4酶代谢,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低,本文作者旨在考察难溶性药物洛伐他汀的肠吸收机理,以改善其口服吸收。方法以外翻肠囊法考察洛伐他汀原料药和固体分散体在各个肠段的吸收,并通过联用抑制剂实验比较,分析药物肠吸收机制。结果洛伐他汀固体分散体较原料药各肠段吸收增加,各肠段吸收的快慢顺序为回肠>空肠>十二指肠>结肠。对于洛伐他汀口服吸收,CYP3A4酶影响大,P-糖蛋白影响较小。结论外翻肠囊法能够较好的评价他汀类的肠吸收。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大鼠肠吸收模型,考察对葫芦素B的吸收以及姜黄素对葫芦素B吸收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通过HPLC法测定肠囊内样品溶液中葫芦素B的含量,研究葫芦素B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和不同比例姜黄素对葫芦素B的促吸收作用。结果:葫芦素B的肠吸收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当葫芦素B联合不同比例姜黄素后,百分吸收率(P%)、累计吸收量(Q)和吸收速率常数Ka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葫芦素B主要吸收部位为十二指肠,且在大鼠肠内主要以被动扩散方式吸收;姜黄素能够促进葫芦素B的大鼠肠吸收,且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氧化苦参碱及其磷脂复合物大鼠离体肠吸收情况,考察磷脂复合物对氧化苦参碱肠吸收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研究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的肠吸收特性。HPLC测定不同剂量的氧化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内的累积吸收量。结果 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在不同肠段的吸收较氧化苦参碱均有提高,低剂量组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在空肠、结肠处的吸收较氧化苦参碱有显著提高;中剂量组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在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处的累积吸收量较氧化苦参碱有显著提高;高剂量组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在空肠的吸收较氧化苦参碱有显著提高。结论 与氧化苦参碱相比,磷脂复合物对氧化苦参碱在大鼠肠道的吸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究千金藤素对非索非那定大鼠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肠外翻模型,以维拉帕米为阳性对照,研究千金藤素对非索非那定肠吸收的影响,并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肠黏膜内外两测的非索非那定浓度。结果非索非那定在大鼠十二指肠有吸收,千金藤素能增加非索非那定的吸收。结论千金藤素能增加非索非那定吸收,机制可能是抑制了P-糖蛋白的外排。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药房》2015,(30):4250-4252
目的:为建立鲜天麻冻干粉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制剂中的天麻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天麻素的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3∶97,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0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结果:鲜天麻冻干粉的TLC图斑点清晰、分离度好。天麻素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2.9~14.5μg/ml(r=0.999 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1.00%;加样回收率为98.07%~102.70%,RSD为1.74%(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鲜天麻冻干粉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房》2015,(13):1763-1766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在小肠的吸收情况,探索其吸收机制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离体外翻肠囊法,将大鼠肠囊浸泡在灯盏花素液体中,收集肠囊内溶液。以百分吸收率(P)、累积吸收量(Q)为指标,考察不同灯盏花素质量浓度(10.03、20.06、40.12μg/ml,以灯盏乙素计)、p H(6.0、6.8、7.4)、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吸收时间(15、30、60、90、120 min)、吸收促进剂(聚山梨酯80、大豆磷脂、亚油酸)对灯盏花素在小肠吸收情况的影响。结果:灯盏花素在小肠的累积吸收量Q随其质量浓度升高而增加;不同p H与肠段下,其P和Q无明显差异;在60 min内吸收情况稳定;加入聚山梨酯80与大豆磷脂后P、Q均明显高于未加吸收促进剂时。结论:灯盏花素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为被动扩散,p H对其吸收无影响;在各肠段均有吸收;聚山梨酯80与大豆磷脂能促进其吸收。本研究可为灯盏花素的合理用药以及设计合理的剂型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单向灌流模型研究木犀草素对大鼠在体肠的吸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对大鼠在体肠的吸收情况。方法运用单向灌流模型并采用HPLC法测定木犀草素在灌流液中的浓度。结果灌流液中木犀草素浓度为2.556、5.112和10.22μg/ml三个浓度时,有效吸收系数(Peff)无显著性差异(P>0.05);木犀草素在肠道内无特定吸收部位,全肠段均有较好吸收。结论灌流液中木犀草素在2.556、5.112和10.22μg/ml三个浓度时,吸收无自身浓度抑制作用,在肠黏膜的转运为被动扩散过程,且无特殊的吸收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木犀草素对大鼠在体肠的吸收情况.方法 运用单向灌流模型并采用HPLC法测定木犀草素在灌流液中的浓度.结果 灌流液中木犀草素浓度为2.556、5.112和10.22 μg/ml三个浓度时,有效吸收系数(Peff)无显著性差异(P>0.05);木犀草素在肠道内无特定吸收部位,全肠段均有较好吸收.结论 灌流液中木犀草素在2.556、5.112和10.22 μg/ml三个浓度时,吸收无自身浓度抑制作用,在肠黏膜的转运为被动扩散过程,且无特殊的吸收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考察柚皮素、橙皮素在大鼠肠道的吸收特性,并考察P-糖蛋白(P-gp)对这2种成分吸收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以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灌流液中柚皮素、橙皮素的含量,计算有效渗透系数(Peff*)及10 cm肠段吸收百分比。结果 20 μmol·L-1柚皮素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4个肠段的Peff*值分别为2.77±0.43,2.39±0.30,1.90±0.53,3.15±0.30;20 μmol·L-1橙皮素分别为2.51±0.18,2.29±0.12,1.99±0.14,3.38±0.20。当两者加了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后,柚皮素、橙皮素在4个肠段的吸收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 柚皮素、橙皮素在大鼠肠道内吸收较好,但两者均可被肠黏膜上的P-gp外排。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银杏中活性黄酮成分槲皮素在大鼠肠道的吸收特性。方法以酚红为标示物,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HPLC法测定槲皮素在体肠灌流的浓度变化,研究槲皮素在小肠内的吸收情况。结果槲皮素在(1.01~20.18ug/mL)浓度范围内其肠管通透率和血管通透率均基本保持不变,各浓度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药物浓度对槲皮素通透率无影响,其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