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曹卫菊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7):61-62
目的对氯倍霜进行豚鼠皮肤刺激性实验,以了解其安全性。方法以一次给药和多次给药方法,将氯倍霜外涂于白色豚鼠背部正常或破损去毛区皮肤,观察其对豚鼠皮肤刺激性反应。结果氯倍霜一次用药对豚鼠正常皮肤平均反应分值均〈0.5分,对豚鼠破损皮肤平均反应分值在给药后1h和24h均〉0.5分,但〈2.99分,48h后平均反应分值均消失。氯倍霜多次给药对豚鼠正常皮肤平均反应分值均〈0.5分,对破损皮肤平均反应分值在给药后1、24、48h均〉0.5分。结论氯倍霜对豚鼠正常皮肤无刺激性,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但给药后72h刺激性消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进行豚鼠皮肤刺激性实验,以了解其安全性。方法以一次给药和多次给药方法,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外涂于白色豚鼠背部正常或破损去毛区皮肤,观察其产生豚鼠皮肤刺激性反应。结果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豚鼠完整皮肤平均反应分值均〈0.5分,对豚鼠破损皮肤平均反应分值在给药后1h和24h均〉0.5分,但〈2.99分,48h后平均反应分值均〈0.5分。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豚鼠完整皮肤无刺激性,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但给药后48h刺激性消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替硝唑螺内酯乳膏进行动物皮肤过敏性和刺激性实验,为其提供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方法反复外用替硝唑螺内酯乳膏或赋形剂、2,4-二硝基氯苯(DNCB)对豚鼠多次致敏,并于第28天激发后观察豚鼠的反应;用替硝唑螺内酯乳膏、赋形剂局部涂抹家兔破损皮肤及完整皮肤,并逐日观察症状表现. 结果赋形剂、替硝唑螺内酯乳膏、阳性致敏药物(DNCB)的变态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20.0%,100.0%;替硝唑螺内酯乳膏和赋形剂的刺激评分均为0分. 结论替硝唑螺内酯乳膏对豚鼠皮肤仅轻度致敏性,对家兔皮肤无刺激性,属于安全制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备氯倍他索乳膏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标准和丙酸氯倍他索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用水包油法制备氯倍他索乳膏 ,按药典要求对该制剂进行质量控制 ,并建立有效的HPLC测定法。结果 :本文的质量控制标准可较好地控制丙酸氯倍他索乳膏的制剂质量。丙酸氯倍他索线性范围为 0 5~ 4 0 μg·mL-1,最低检出浓度 0 0 5 μg·mL-1;检测限 1ng ;日内、日间RSD均 <3 0 % ;平均回收率 :99 18% ;同时测定了 4批制剂 ,标示量在 95 32 %~ 97 5 4 %之间 ,符合质控规定。结论 :本法为氯倍他索乳膏的质量控制和丙酸氯倍他索的含量测定提供简便、可靠、专一的方法 ,适于医院对该制剂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咪喹莫特乳膏皮肤用药的安全性。方法用12只白兔做皮肤刺激性试验,分为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各6只,连续给药14d后取给药皮肤进行病理检查;用40只豚鼠做皮肤主动过敏性试验,分为咪喹莫特乳膏组20只、空白乳膏对照10只及2,4-二硝基氯苯阳性对照组10只,于第0、7、14天用封闭片局部给药以诱导,第27天在未给药的肋腹部贴6h以局部激发,观察咪喹莫特乳膏是否引起豚鼠皮肤或全身过敏反应。结果在给药过程中引起新西兰白兔皮肤产生红斑刺激性症状,但在给药9d后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右侧对照未见异常。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咪喹莫特乳膏对新西兰白兔皮肤的敏感个体有轻度局部刺激作用;皮肤主动过敏试验未引起豚鼠皮肤过敏反应和全身过敏反应。结论咪喹莫特乳膏引起动物皮肤的轻微刺激性,但未引起动物的过敏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咪喹莫特乳膏皮肤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用12只白兔做皮肤刺激性试验,分为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各6只,连续给药14d后取给药皮肤进行病理检查;用40只豚鼠做皮肤主动过敏性试验,分为咪喹莫特乳膏组20只、空白乳膏对照10只及2,4-二硝基氯苯阳性对照组10只,于第0、7、14天用封闭片局部给药以诱导,第27天在未给药的肋腹部贴6h以局部激发,观察咪喹莫特乳膏是否引起豚鼠皮肤或全身过敏反应.结果 在给药过程中引起新西兰白兔皮肤产生红斑刺激性症状,但在给药9d后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右侧对照未见异常.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咪喹莫特乳膏对新西兰白兔皮肤的敏感个体有轻度局部刺激作用;皮肤主动过敏试验未引起豚鼠皮肤过敏反应和全身过敏反应.结论 咪喹莫特乳膏引起动物皮肤的轻微刺激性,但未引起动物的过敏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倍氯米松软膏与维A酸乳膏治疗皮肤丘疹型淀粉样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皮肤丘疹型淀粉样变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维A酸乳膏治疗,观察组上采用倍氯米松软膏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皮损面积、浸润情况、皮肤颜色、皮肤瘙痒评分,以及痊愈率和有效率.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好转,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逐渐减低,观察组于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评分分别为(9.35±1.88)分、(6.54 ±2.16)分、(4.08±1.32)分、(2.04±0.95)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0.86±2.08)分、(7.98 ±2.57)分、(6.25±1.44)分、(4.56±1.18)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6.22、6.71、7.30、7.41,均P<0.05);(2)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观察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94%和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和2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040、8.391,均P<0.05).结论 倍氯米松软膏在治疗皮肤丘疹型淀粉样变方面较维A酸乳膏症状改善明显,临床效果确切,值得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氟曲马唑乳膏的家兔皮肤刺激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氟曲马唑乳膏对家兔皮肤的刺激性.方法:氟曲马唑乳膏0.5g涂于家兔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每天1次,连续28天.未次涂敷后于72h处死家兔,剪取皮肤做病理组织检查.结果:两组皮肤对照侧及给药侧均呈相似变化,真皮纤维致密,皮下组织未见炎性细胞浸润,皮肤附件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氟曲马唑乳膏对局部皮肤无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考察咪喹莫特乳膏对家兔皮肤的刺激性作用。方法 分别进行单次和多次给药对家兔皮肤的刺激性实验。单次给药实验时,取家兔8只,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1和实验组2,均对称脱去脊柱两侧毛,将每只家兔脱毛皮肤自上而下平均分为4块,脊柱两侧共8块,下部4块制作破损皮肤模型。所有家兔脊柱左侧均给予赋形剂1 g,实验组1脊柱右侧给予1%咪喹莫特乳膏1 g,实验组2脊柱右侧给予5%咪喹莫特乳膏1 g。涂药后用医用手术巾包扎8 h,观察并记录除去咪喹莫特乳膏及赋形剂后1,24,48,72 h给药部位皮肤的红斑、水肿、焦痂等刺激反应情况。多次给药实验时,分组、给药方法、剂量及包扎时间均同单次给药实验,每日给药1次,连续7 d。每次给药后8 h,用温水洗去药物及赋形剂。结果 1%和5%咪喹莫特乳膏在家兔完整及破损皮肤单次给药时未见皮肤刺激性反应;1%咪喹莫特乳膏在家兔完整皮肤多次给药未见明显刺激反应,破损皮肤多次给药有轻度刺激反应;5%咪喹莫特乳膏在家兔完整皮肤多次给药有轻度刺激反应,破损皮肤多次给药有中度刺激反应。但停药后刺激反应消失,皮肤恢复正常。未见赋形剂对家兔皮肤的明显刺激作用。结论咪喹莫特乳膏单次给药对家兔完整和破损皮肤无刺激性,多次给药对家兔破损和完整皮肤的刺激反应小。预期咪喹莫特乳膏临床可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对复方环磷腺苷乳膏进行豚鼠皮肤刺激性实验,以了解其安全性。方法以一次给药和多次给药方法,将复方环磷腺苷乳膏外涂于白色豚鼠背部正常或破损去毛区皮肤,观察皮肤刺激性反应。结果复方环磷腺苷乳膏对豚鼠正常皮肤平均反应分值均<0.50分,对豚鼠破损皮肤平均反应分值在给药后1和24 h均>0.50分,但<3.00分,48 h后平均反应分值均<0.50分。结论复方环磷腺苷乳膏对豚鼠正常皮肤无刺激性,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但给药48 h后,这种刺激性消失。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药房》2017,(7):893-895
目的:研究红栀骨通凝胶膏经皮给药的安全性。方法:分别取家兔行完整皮肤单次给药刺激性实验(n=4)、破损皮肤单次给药刺激性实验(n=4)、完整皮肤多次给药刺激性实验(n=4)。各家兔左右两侧皮肤分别贴3 cm×3 cm空白基质和红栀骨通凝胶膏24 h(按生药计为0.14 g)。前2项实验家兔分别于去除胶布1、24、48、72 h后观察去毛部位的红斑和水肿情况;第3项实验家兔给药24 h后,暴露给药区域1 h后再次给药,重复3次,分别观察第1、2次去除胶布后及第3次去除胶布1、24、48、72 h后去毛部位的红斑和水肿情况。结果:3项实验中,各组家兔的红斑和水肿评分均为0分,皮肤刺激性均评价为无刺激。结论:红栀骨通凝胶膏对家兔皮肤无刺激性。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筛选、制备胰岛素乳膏并研究其对家兔皮肤创面的促愈合作用。方法:以外观性状和稳定性等为评价指标,优选不同基质组成的8个处方;建立家兔创伤模型,设立基质组、空白组及胰岛素乳膏小、中、大剂量组,比较各组创面愈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以白凡士林、十六醇、单硬脂酸甘油酯和甘油等基质组成的处方5外观性状及稳定性较好;与基质组比较,胰岛素乳膏能显著提高各监测时间点的创面愈合率(P<0.05)并缩短创面愈合时间(P<0.05)。结论:筛选处方后所制胰岛素乳膏质量符合要求,其局部应用后可促进家兔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6.
《Cutaneous and ocular toxicology》2013,32(1):63-77
AbstractThe effect of repeated topical administration of four common antisepsis agents on guinea pig and rabbit dorsal skin was studied. Release of prostaglandin-like activity (PGLA) from strips of control and treated skin was compared using a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bioassay procedure. Increased release of PGLA of which a major component was PGE2-like in biological activity was paralleled by histological changes characteristic of inflammation. Benzalkonium chloride (80 μg/cm2), cetrimide (800 μg/cm2), and chloroxylenol (1 mg/cm2) all caused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PGLA release from guinea pig skin when administered five times in 2 days or nine times in 3 days. Chlorhexidine gluconate (400 μg/cm2), however, did not increase PGLA release even when administered nine times in 3 days. The release of PGLA from skin following application of topical disinfectants is compared with reports of similar effects in man and the possible value of this method as a screening procedure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咪康唑氯霉素乳膏对豚鼠皮肤的安全性。方法:将空白基质、阳性致敏物(2,4-二硝基氯苯)和高、低剂量的咪康唑氯霉素乳膏等相应药物用于豚鼠背部完整或破损受试皮肤,分别进行皮肤急性毒性试验、过敏试验和刺激性试验。结果:咪康唑氯霉素乳膏应用于豚鼠皮肤上,未见急性毒性反应;反复致敏后使用也未见皮肤与全身过敏反应;一次或多次给药均对豚鼠完整皮肤无刺激性,而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但给药后48h或72h该刺激性消失。结论:本品用于豚鼠皮肤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