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9 毫秒
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病人的肝脏脂肪含量和铁过载与其病情的进展密切相关。基于MRI的水脂分离技术即Dixon技术不仅可以测量肝脏脂肪分数,还可得出R2*弛豫图来反映铁沉积情况,其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等优点,在NAFLD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疗效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就多回波Dixon技术在肝脏脂肪定量及铁沉积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定量磁敏感图(QSM)联合水脂分离技术计算肝脏铁含量和脂肪含量,并与FerriScan铁定量和波谱(MRS)脂肪定量进行对比。方法:纳入20例正常志愿者及26例铁沉积患者,分别进行ME-FGRE、QSM及MRS成像。在AW工作站中进行后处理,计算ME-FGRE的R2*值、QSM磁敏感值和脂肪分数,同时测量MRS脂肪分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正常志愿者及铁沉积患者R2*值、磁敏感值和铁含量之间相关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QSM和MRS得到的脂肪分数。结果:正常志愿者和铁沉积患者脏的磁化率值和脂肪分数值分别为(0.13±0.03)ppm、(3.92±0.84)%和(2.15±0.63)ppm和(6.39±3.73)%,ME-FGRE得到的R2*值分别为(48.8±4.4)Hz和(212.8±95.0)Hz,MRS脂肪分数分别为(3.95±0.72)%和(6.11±3.42)%。正常志愿者和铁沉积患者磁化率值和LIC的相关值分别为0.964和0.924。正常志愿者和铁沉积患者两种方法得到的脂肪分数均无差异。结论:QSM联合水脂分离成像在肝脏铁和脂肪定量中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采用铁特异性的3种物质分解算法时,双能量CT(DECT)在肝脏铁含量(LIC)定量检测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双源CT对31个含有肝组织、脂肪  相似文献   

4.
<正>摘要目的评估应用双能CT虚拟铁含量成像评价可疑肝脏铁过载病人肝脏铁含量的可行性,并将虚拟铁含量成像肝脏铁含量分级与MRI肝脏铁含量分级进行比较。材料与  相似文献   

5.
正摘要目的相比其他MRI序列,双回波梯度回波序列被认为是检测和定量肝脏铁含量的快捷选择,但脂肪信号的存在和T1加权是其局限性。本研究旨在评估常规双回波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肝脏脂肪含量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3月至6月纳入184名北京社区中老年居民,其中男68名、女116名,对其进行腹部MRI mDIXON-Quant序列扫描和腰椎定量CT(QCT)扫描,测量肝脏脂肪含量和腰1~腰3椎体骨密度。根据肝脏脂肪含量的四分位数分为四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肝脏脂肪含量组间骨密度及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等变量的差异,并对肝脏脂肪含量和骨密度做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结果随着肝脏脂肪含量的升高,BMI、腰围呈上升趋势,而腰椎骨密度逐渐降低。肝脏脂肪含量与腰椎骨密度呈低度负相关(r=-0.203,P=0.003),校正年龄、体重之后,仍呈负相关(r=-0.291,P<0.001),男性中r=-0.283(P=0.021),女性r=-0.210(P=0.025)。结论中老年人群肝脏脂肪含量与腰椎骨密度呈低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定量CT(QCT)技术在定量诊断脂肪肝中的价值.方法 113例弥漫性脂肪肝患者及17例正常肝脏检查者进行腹部CT平扫.经QCT后处理软件(QCT Pro)测量并得出所有患者肝脏的骨密度(BMD)值、校准斜率(Slope)、扫描野校准系数(FUC)值以及肝脏脂肪含量百分比β值.使用SPSS19.0分析轻、中、重度脂肪肝组及正常对照组肝脏CT值平均值、肝脏BMD值平均值、肝脏脂肪含量百分比β值平均值之间的差异及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轻、中、重度脂肪肝组及正常对照组肝脏CT值平均值、肝脏BMD值平均值、肝脏脂肪含量百分比β值平均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的肝脏CT值平均值与肝脏BMD值平均值、肝脏CT值平均值与肝脏脂肪含量百分比p值平均值以及肝脏脂肪含量百分比β值平均值与肝/脾CT值比值(L/S)平均值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r=0.976、-0.977、-0.959,P<0.05).肝脏脂肪含量百分比β值在定量诊断脂肪肝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0.912)及特异性(0.882).结论 QCT得出的脂肪肝患者肝脏CT值平均值与肝脏BMD值平均值、肝脏CT值平均值与肝脏脂肪含量百分比β值平均值以及肝脏脂肪含量百分比β值平均值与肝/脾CT比值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肝脏脂肪含量百分比β值在定量诊断脂肪肝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量正常和骨量减低以及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BMD)、肝脏脂肪含量和内脏脂肪组织(VAT)含量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男受试者398人,年龄20~85岁,平均50.0±16.3岁。骨量正常组230人,骨量减低组118人,骨质疏松组50人。女受试者468人,年龄21~91岁,平均53.5±16.0岁,骨量正常组219人,骨量减低组127人,骨质疏松组122人。应用QCT测量受试者BMD、肝脏脂肪含量和VAT。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男女性3组间肝脏脂肪含量和VAT有无差别。对测量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评价BMD、肝脏脂肪含量和VAT的相关性。结果:男肝脏脂肪含量(F=1.248,P=0.288)3组无统计学差异;VAT(F=19.48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肝脏脂肪含量(F=6.686,P=0.001)、VAT(F=85.228,P<0.001)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BMD与肝脏脂肪含量(P=0.258)不相关,BMD与VAT(R=-0.309,P<0.001)呈负相关;肝脏脂肪含量与VAT(R=0.450,P<...  相似文献   

9.
多种肝脏疾病和肝外疾病可致肝脏铁过载,引起和促使肝纤维化、肝硬化。临床已有的肝脏铁含量测定方法(肝穿刺活检、实验室检查、超导量子干涉仪、MRI和CT)分别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其中,CT作为肝脏疾病诊断常用的检查方法,近年来在肝脏铁含量测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包括单能CT值估算法、双能CT差值法(△H法)和双能CT三物质分离算法(overlay法)。对CT测定肝脏铁含量的技术进展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喂饲不同铁含量的饲料对心理应激大鼠肝脏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为心理应激情况下是否应膳食补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与心理应激组,再将两组各随机分成3个亚组:低铁组、中铁组及高铁组。心理应激组以电击为应激源建立心理应激模型。实验开始的同时3个亚组分别用不同铁含量的人工合成饲料喂养。实验结束后测定肝脏铁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随着膳食铁含量的增加,大鼠肝脏铁含量、MDA含量升高,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这种变化在心理应激组更加显著。结论膳食补充铁可加重肝脏的铁蓄积和氧化应激,为了维护经常处于心理应激人群的健康,应对该人群的适宜铁摄入量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以Soxhlet化学萃取法的测量结果为参考标准,探讨定量CT(QCT)对离体动物肝脏标本脂肪含量测量的准确性。方法:选取5块猪肝、5块鹅肝和10块鸭肝,分别使用QCT和Soxhlet化学萃取法测量每个样本的脂肪含量。对QCT测得的肝脏脂肪含量(Fat%Q)和Soxhlet化学萃取法测得的肝脏脂肪含量(Fat%S)进行比较,并使用线性回归分析研究Fat%Q与Fat%S之间的关系。结果:Soxhlet化学萃取法测得的猪肝、鸭肝和鹅肝的脂肪含量分别为0.5%~2.3%、7.2%~21.0%和35.0%~52.6%,QCT测得的肝脏脂肪含量低于Soxhlet化学萃取法,但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高度相关(r=0.962,P<0.001),Fat%S可以通过线性方程Fat%S=0.74,Fat%Q+7.272 (r2=0.965,P< 0.001)进行预测。结论:以化学Soxhlet萃取法作为验证参考标准,使用常规CT和QCT体模能够准确测量离体动物肝脏样本的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定量CT测量的腹部脂肪分布和肝脏脂肪含量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63例行定量CT(QCT)检查的NAFL患者为病例组,同期检查的63例非脂肪肝患者为对照组。测量两组患者的腹部脂肪分布情况及肝脏脂肪含量(Fat QI%)。比较两组间的差异与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NAFL的诊断效能。结果 病例组的Fat QI%、SAA、VAA、SMA、TAA、V/S及V/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CTL/S值与肝脏脂肪含量呈高度相关(r=-0. 776,P 0. 001)、与SAA、VAA、SMA及TAA呈中度相关(r=-0. 499、-0. 593、-0. 409和-0. 639,P 0. 001); VAA和Fat QI%是NAFL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显示,Fat Q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 952(95%CI为0. 919~0. 985)。结论 肝脏脂肪含量、SAA、VAA、SMA及TAA与NAFL有相关性,VAA和肝脏脂肪含量可预测和评估NAFL的指标之一,肝脏脂肪含量可作为NAFL影像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MR超短回波序列(UTE)对肝铁沉积定量分析的准确性,以及脂肪沉积对肝铁浓度定量测量的影响。方法:将63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于建立单纯铁过载模型(A组,30只)和铁过载合并脂肪肝模型(B组,33只)。在3.0T磁共振仪上采用UTE序列(包含8个回波时间:0.03、0.08、0.13、0.23、0.43、0.73、1.03和2.03ms)进行扫描,测量实验兔肝脏的R2*值。对兔肝组织标本采用化学法测量肝铁浓度(LIC),并采用病理方法测量肝脏的脂肪分数。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肝脏R2*值与LIC的相关性,并建立线性回归方程。采用协方差分析法观察肝脏脂肪分数对铁浓度测量的影响。以去铁治疗方案中采用的肝铁含量分级阈值(1.8、3.2、7.0和15.0mg/g)为参考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R2*值对不同铁过载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63只新西兰兔中最终存活49只(77.8%)。UTE-R2*值与肝铁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947,P<0.0001)。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单纯铁过载组与铁过载合并脂肪肝组之间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无显著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肝脏R2*最佳截断值为623、678、1400和2050Hz时,预测不同铁沉积程度(1.8、3.2、7.0和15.0mg/g)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9、0.968、0.992和0.998。结论:磁共振UTE序列获取的R2*值能够对肝内铁浓度进行精确测量,对铁过载具有很好的分级诊断效能,尤其是对重度铁过载,且不受肝内脂肪沉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肝铁超负荷是指铁在肝脏内的过度沉积.由于机体排铁途径有限,多种疾病可导致体内铁超负荷,通常认为铁蛋白含量>1000 μg/L 时可诊断为铁超负荷[1].肝脏是铁主要的代谢和存储器官,同时也是受累最早和最严重的器官.肝铁超负荷会导致肝损伤,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肝细胞癌[2-4].因肝脏铁浓度(liver iro...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程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技术(IDEAL-IQ)与磁共振波谱(MRS)定量测量肝脏脂肪含量的可行性及相关性。方法:采用IDEAL-IQ和MRS定量测量87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的肝脏脂肪含量,对比分析IDEAL-IQ、MRS测量的脂肪含量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107例受检者中IDEAL-IQ扫描成功102例(95.8%,102/107),MRS扫描成功76例(71.0%,76/107),两种检查方法的扫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6例受检者MRS、IDEAL-IQ均扫描成功,此76位受检者由MRS、IDEAL-IQ测得的相对脂质含量(RLC)、脂肪分数(FF)分别为(17.33±10.86)%、(16.28±10.2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2)。IDEAL-IQ与MRS测量肝脏脂肪含量相关性的散点图显示两者呈线性关系,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RLC和FF呈正相关(r=0.784,P=2.613)。结论:MRS、IDEAL-IQ均可定量测量脂肪肝的脂肪含量,两者测量的肝脏脂肪含量呈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正摘要目的评价多步骤MRI法用于全面评估无症状人群肝脏脂肪变性(定义为肝脏脂肪含量≥5%)的可行性。方法这项研究通过机构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且所有参与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基于人群的参与者进行三步骤MRI法检查,用以评估肝脏脂肪含量情况。首先用双回波Dixon序  相似文献   

17.
脂肪肝CT、MRI定量诊断的对照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脏脂肪含量与肝脏、肌肉CT值比、肝脏CT值及脂肪抑制前后肝脏信号强度衰减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及相关强度。方法:对正常组和随机抽取的2 3只实验组家兔行肝脏CT平扫及化学饱和法脂肪抑制前后肝脏MRI(SE序列,T1WI) ,测得肝脏CT值、竖脊肌CT值,计算肝脏、肌肉CT值比及脂肪抑制前后肝脏信号强度衰减率。对实验动物的肝脏进行组织学检查,并用显微图像分析仪测定肝中脂滴占肝脏单位体积的百分比(Vv 值)。结果:肝脏肌肉CT值比值与Vv 值之间存在有意义的高度线性负向相关关系(r =- 0 .896 ,t =- 10 .2 89,P <0 .0 0 1) ;肝脏CT值与Vv 值之间存在有意义的中度线性负向相关关系(r =- 0 .818,t =- 7.2 4 9,P <0 .0 0 1) ;脂肪抑制前后肝脏信号强度衰减率与Vv值之间存在有意义的中度线性正相关关系(r =0 .5 5 6 ,t =3.4 0 7,P =0 .0 0 2 )。结论:肝脏肌肉CT值比值较肝脏CT值绝对值、脂肪抑制前后肝脏信号强度衰减率具有与Vv 值更高的相关强度,该指标可望用于活体无创估计肝脏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定量CT(QCT)测量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人群的腹部脂肪、肝脏脂肪含量及骨密度(BM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48例行低剂量胸部CT联合QCT检查的健康体检者,其中男532例,女916例,据年龄、性别、骨质疏松程度、脂肪肝程度分组,分别比较腹部脂肪、肝脏脂肪与BMD的相关性。结果:年龄与BMD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性(r=-0.642,P<0.001)。男脂肪肝患病率较女高(P<0.001),肝脏脂肪含量与BMD之间呈正相关(r=0.061,P=0.020),与腹部总脂肪(TAT)、内脏脂肪(VAT)、皮下脂肪(SAT)亦呈正相关,其中与TAT关系最紧密(r=0.768,P<0.001)。BMD与女VAT(r=-0.260,P<0.001)、TAT(r=-0.128,P<0.001)之间呈负相关,与男VAT之间亦存在负相关(r=-0.109,P=0.012)。结论:BMD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低,而与肝脏脂肪含量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正相关。肝脏脂肪含量可能是BMD的保护因素,而VAT可能是BMD的负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并发肝脏损害肝脏密度降低的原因,是水肿或是肝脏脂肪含量增加.方法 分别对35例肝脏脓肿患者周围低密度水肿带和35例急性胰腺炎肝脏损害患者密度降低的肝脏进行MRI影像学对比观察;检查序列为T2WI脂肪抑制,T1WI同相位,T1WI反相位.结果 35例肝脏脓肿水肿带T2WI脂肪抑制呈高信号,T1WI同相位和T1WI反相位均为低信号,同反相位信号变化不明显;35例急性胰腺炎肝脏损害患者肝脏T2 WI脂肪抑制呈等信号,T1WI同相位为稍高信号,25例T1WI反相位呈低信号,10例T1WI反相位呈稍低信号.结论 急性胰腺炎肝损害患者与肝脏脓肿周围水肿带MRI影像有明显不同,提示急性胰腺炎肝脏损害不是肝脏水肿,其影像特征符合肝脏脂肪成分增加导致.  相似文献   

20.
张东 《民航医学》2004,14(2):10-11
正常肝脏内脂肪含量为2%~4%,当脂肪积聚超过5%时,称为脂肪肝,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代谢紊乱,导致肝内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笔者对西北地区民航飞行人员2001年度和2002年度两次体检中经B超诊断为脂肪肝者的患病情况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