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NOACs)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和直接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较传统抗凝药物(例如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低分子量肝素)更有效且安全。由于它们特殊的作用机制和特异性拮抗药物的匮乏,给临床医师在处理相关出血情况时造成了困难。本文将针对NOACs相关出血风险、监测及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处理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新型口服抗凝药通过抑制凝血酶促反应中特定凝血因子的途径预防和治疗血栓,包括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和凝血因子Ⅹa抑制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杜沙班等),主要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肺栓塞和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等。达比加群可产生有效、可预测、稳定的抗凝效果,且较少与药物食物发生相互作用,无需常规进行凝血功能监测及剂量调整,临床应用更加方便。随着依达赛珠单抗的获批,达比加群成为第一种拥有特异性逆转剂的新型口服抗凝药,标志着抗凝治疗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现将达比加群酯的药物作用机制、药物相互作用、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及其逆转剂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现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标准抗凝治疗存在不少局限,作用有限而出血并发症发生比例较高,临床迫切需要新型的抗凝治疗药物.现综合近期公布的研究成果,对新型抗凝药物的代表:直接的凝血酶抑制剂和Xa因子抑制剂的作用、理化特征和临床使用研究的结果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4.
骨硬化蛋白,是一种由SOST基因编码表达的分泌型蛋白,目前已成为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热门靶点,并已有大量的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在不同的研究中均证实了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有效地改善了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与骨转换情况。本文就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治疗骨质疏松的最新基础研究与临床前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升高的全身性骨病。正常的骨代谢依赖于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和破骨细胞调节的骨吸收作用平衡。当骨形成减低、骨吸收亢进时,骨代谢失衡引起骨量丢失。Wnt/β-catenin、RANKL/RANK/OPG等通路是参与骨代谢调节的重要通路,也是各类抗骨质疏松药物的作用靶点。目前骨质疏松的治疗药物通过作用于这些通路的关键靶点,调节成骨细胞和/或破骨细胞分化、成熟及其功能,发挥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的作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选择需综合考虑其对骨密度、骨转换、骨组织微细结构、药物不良反应及对机体代谢环境的影响等因素。本文旨在总结目前临床应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分子作用机制,通过对骨形成和骨吸收的不同影响,以及对其他组织的作用,探讨各类抗骨质疏松新药的作用特点,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应用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华法林在临床应用有一定局限性,需要有新的抗凝剂来代替。本文主要对新近出现的抗凝药物,如直接Xa因子抑制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和新型维生素K拮抗剂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物因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临床广泛用于2型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最近研究结果提示,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物在改善胰岛素抵抗降血糖的同时,可提高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本文综述了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物致骨丢失的相关证据和增加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骨折风险的可能病理机制,并探讨其临床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性骨折后患者的治疗包括全身抗骨质疏松症治疗和局部抗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理想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应既能治疗全身的骨质疏松症,又可促进局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临床现在应用和在研的促骨形成药物(甲状旁腺素片段、锶盐、甲状旁腺素相关蛋白和骨硬化素抗体)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同时,具有已被证明的或潜在的促骨折愈合作用。本文对促骨形成药物干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不同药物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长期骨转换失衡,骨吸收大于骨形成,是导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病理基础。抗骨吸收治疗的目的是降低骨转换,增加骨密度,修复骨组织显微结构病变,提高骨强度,减少骨折发生率。目前治疗女性骨质疏松比较常用的抗骨吸收药物有雌激素及其替代物、降钙素和双膦酸盐类药物。虽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时,上述药物均显示出较确切疗效,但有关上述药物的临床直接对照研究报道仍较少。我们旨在探讨不同药物对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短期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和动脉粥样硬化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引起的并发症多,且死亡率高。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骨质疏松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实验研究也表明两者具有共同的调节蛋白和病理生理学机制。护骨素、骨桥蛋白、基质Gla蛋白、骨钙素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在骨及血管壁均有表达。护骨素/破骨细胞分化因子/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受体系统、氧化脂质、炎症和钙代谢异常均参与或加速两者的发生发展。基于两者的相关性,使用他汀类、双磷酸盐类、噻唑烷二酮类和护骨素制剂等药物可同时对骨质疏松和动脉粥样硬化起保护作用。文章就骨质疏松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相关性、形成机制相关性、调节蛋白相关性和治疗相关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是骨转换平衡失调导致的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脆性增加易发骨折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补充、替代和调节骨转换平衡等措施的药物干预是骨质疏松症防治的重要途径.模型动物体内有效性评价是药物临床前药效研究的主要手段,其中模型和阳性对照药物的选择等对评估待测药物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我国骨质疏松实验研究的文献资料和本研究室实验数据,概述骨质疏松症防治药物在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药效研究中"阳性"对照药物的选择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血栓,达比加群酯是新一代口服抗凝药物直接凝血酶抑制剂(DTIs),用于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和全身性栓塞。但达比加群酯的活性代谢物血药浓度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就基因多态性决定达比加群血药浓度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狄诺塞麦是作用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新型抗骨质疏松药物,而双膦酸盐则是已得到广泛应用的抗骨吸收药物。狄诺塞麦和双膦酸盐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但都具有降低骨折风险、增加骨密度、降低骨转换标志物水平的作用,且临床应用大体安全。本综述从作用机制、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及药物依从性五个方面分别对上述两种药物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氨基端1-34(rh PTH1-34)是促骨形成的代表性药物,具有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降低发生脆性骨折风险的作用。本文介绍rh PTH1-34抗骨质疏松机制、临床疗效、对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疗效的影响因素和不良反应,并对临床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糖皮质激素引起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皮质激素可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并在分子水平调节骨微环境局部因子,导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而发生骨质疏松。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的药物不断一切研制,有力地促进了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与抗骨吸收药物不同,甲状旁腺素是促骨形成机制的骨质疏松治疗药物。近期不少研究采用促骨形成与抗骨吸收药物的联合或序贯疗法,以期望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考虑到国内缺少相应的临床报道,本文回顾联合与序贯治疗的研究进展,以为临床骨质疏松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血栓性疾病发病率升高,使抗凝药物临床应用增加。现有抗凝药物存在出血风险高,需要监测凝血指标等缺点,促使人们不断研究抗凝血机制及各种抗凝药物。我们就目前各种抗凝药物的抗凝进展、机制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1维生素K拮抗剂1.1双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物20世纪30年代,人们发现了双香豆素,其代表药物为华法林。华法林影响维生素K与其环氧化物的循环转化,影响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活性。服药后,凝血因子合成受阻,但是体内原有的凝血因子仍旧需要时间进行代谢,通常服药13d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房颤)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抗栓治疗是房颤治疗的核心.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抗栓药物是华法林,但其具有治疗窗窄、易出血、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等缺陷,需要我们去积极探索新的抗栓药物.直接凝血酶抑制剂、Xa因子抑制剂及REG1等药物的发现给房颤抗栓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这些药物大多已被多项临床试验结果证明具有抗栓作用,且可以弥补华法林的不足,至于能否替代华法林用于房颤的抗栓治疗,有待正在进行或正在积极准备的相关研究来回答.现回顾近年来相关临床研究的结果,分析目前新型抗凝药物中谁最有可能主导未来房颤的抗栓治疗.  相似文献   

19.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 凭借其无需频繁监测凝血指标、药物食物相互作用较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较 低等优点,在抗凝治疗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目前,NOAC 已被广泛应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静脉血栓栓塞等病变 的抗凝治疗之中。然而,针对不同的临床情况,NOAC 的应用亦有其特点。文章将从NOAC 的特征、临床适应证、 药物间的转换及出血并发症的处理等方面阐述NOAC 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主要可能致命的危险就是血栓形成。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显著减少2/3卒中风险,对瓣膜病和非瓣膜病AF均有效,但存在监测较麻烦、治疗窗窄、有潜在出血危险等不利之处。本文比较了华法林临床应用与其他口服凝血酶抑制剂和Xa因子拮抗剂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