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有多种方法可调节自主神经与心脏之间的复杂联系,然而不同的方法可能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有着不同的影响。研究证实,迷走神经刺激对房颤的影响呈强度依赖性,高强度刺激诱发房颤的发生,而低强度刺激可有效抑制心房重构,从而抑制房颤的发生。脊神经刺激和低强度颈动脉窦刺激均可抑制心脏内在神经,通过调节心脏内、外神经活性达到抑制房颤的作用。星状神经节消融与阻滞可逆转心房电重构并同时降低房颤发生率。肾去交感神经不仅抑制心房结构重构和电重构,而且降低局部甚至全身交感神经活性,减少房颤诱发并缩短房颤持续时间。正中神经刺激可抑制心房电重构与炎性因子水平,可能通过胆碱能抗炎通路发挥抗房颤效应。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自主神经系统在房颤的发生及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心脏受内外在自主神经的调节.外在自主神经中的交感神经纤维主要来源于椎旁神经节,特别是星状神经节,星状神经节与胸腔内的多条神经和结构相连,是心脏交感神经支配的最重要来源.心脏内在的自主神经是一个由轴突和神经节丛组成的网络,包含各种交感和...  相似文献   

3.
星状神经节干预对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神经在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正逐渐受到重视,星状神经节是交感神经通向心脏的重要通路,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密切。已有研究表明,星状神经节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或电刺激,或星状神经节阻滞或切除,具有诱发或抑制心律失常发生的效应。此与交感神经的重构以及病理生理、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有关。可通过选择性干预星状神经节达到防治心律失常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房炎症和心脏自主神经重构是房颤触发和维持的重要机制,主要表现为心房的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星状神经节或心脏表面神经节丛的神经放电增加。研究表明,低强度迷走神经刺激能够抑制星状神经节或心脏表面神经节丛放电及心房炎症,从而降低房颤负荷。但目前临床上仍缺乏个体化的低强度迷走神经刺激治疗方案,深入探索低强度迷走神经刺激的保护机制有助于该治疗方式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研究显示,自主神经调节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抑制交感神经活性或增加迷走神经活性均可抑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干预心脏外在自主神经如迷走神经、脊髓神经、肾交感神经、左星状神经节、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正中神经等可调节自主神经张力,为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星状神节经为支配心脏的远端交感神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星状神经节的刺激或干预,有诱发或者缓解高血压、长QT综合征、继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和病窦综合征等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因此,也许可以选择性使用星状神经节干预的方法来达到防治这类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心脏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其互相作用共同调节心脏。交感神经通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改变儿茶酚胺水平、影响离子电流等诱导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生,而副交感神经通过释放乙酰胆碱、改变肺静脉的电生理特征等诱导房颤发生,多数情况是两者交互作用或作用不平衡时诱导房颤发生。针对自主神经诱发房颤发生的干预措施有:①神经节消融;②脊髓刺激;③肾去交感神经;④耳屏刺激,这些措施均能起到降低房颤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器质性和遗传性2大类,因可导致猝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这些心律失常发生多与心脏交感神经激活有关。心脏交感神经切除术(CSD)通过切除下半部分星状神经节和前四对胸交感神经节可降低心脏交感神经活性,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对于长QT综合征和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单纯左侧CSD可能就已足够;对于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双侧CSD可能具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脏自主神经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心脏内在和外在自主神经都对心脏节律和功能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异常的自主神经激活可以导致房颤的发生。因此,在房颤研究中,自主神经调控已成为治疗房颤的研究热点。目前,较常用的心脏自主神经调控方法主要包括:去交感神经化,刺激迷走神经、消融心脏神经节从等。本文主要就心脏自主神经影响房颤的作用机制及心脏自主神经调控方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LCSD)从提出至今已走过100多年。近年通过电视胸腔镜来施行LCSD使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它通过切除左侧星状神经节下半部与左胸1-5交感神经节,可干扰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从而降低心脏交感神经活性。现在可用LCSD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心律失常包括长QT综合征(LQTS)、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以及一些难治性心律失常。它与ICD联用还可减少ICD的放电次数。  相似文献   

11.
姚旌  王林  曾庆凡 《山东医药》2008,48(5):104-105
颈椎病由颈肩部软组织劳损或损伤引起,随着病程及年龄延长,致颈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囊及韧带等相继发生退行性改变.星状神经节是颈下交感神经节与上胸交感神经节的组合,故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属颈交感神经阻滞.2005年1月~2006年1月,我们采用SGB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神经源性心肌病(neurogenic cardiomyopathy)即由神经所引起的心肌病变。1.心脏神经心脏接受自星状神经节与迷走神经主干发出的很多分支。脏器的儿茶酚胺(CA)含量与其交感神经支配的数量成正比,心肌的 CA 含量在体内仅次于肾上腺。50年代 Mitchell 等指出灵长类及兔的心脏内存在副交感神经细胞。测定心肌内乙酰胆碱活性,间接证明副交感神经的支配。对副交感神经支配的生理意义及它与心肌损害间的关系引起了注意。  相似文献   

13.
室性心律失常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及长QT综合征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是导致患者心源性死亡及不良预后的主要因素.Marshall韧带(LOM)远端富含交感神经纤维,可能是左侧星状神经节支配心室的关键交感神经通路,消融LOM远端可阻断左侧星状神经节传导的交感神经兴奋,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触发.LOM...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星状神经节-心房通路对犬急性脑卒中(AS)后心房颤动(房颤)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26只比格犬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6)、急性脑卒中组(AS组,n=7)、星状神经节消融(stellate ganglion ablation)组(SGA组,n=6)和巨噬细胞清除组(CL组,n=7)。Sham组犬开颅手术后不行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AS组行MCAO后建立AS模型;SGA组行MCAO后行左侧星状神经节(LSG)消融;CL组行MCAO后于左、右心房注射磷酸二钠脂质体。4组犬于3 d后记录心房有效不应期(ERP)、有效不应期离散度(dERP)、房颤诱发率、交感神经活性、巨噬细胞及相关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AS组心房dERP[(14.8±2.1)ms对(36.5±4.8)ms,P<0.05]和房颤诱发率[(4.4±2.2)%对(24.4±4.4)%,P<0.05]均明显升高,而SGA组与CL组dERP[(36.5±4.8)ms对(21.0±3.6)ms,(17.6±2.8)ms,均P<0.05]和房颤诱发率[(24.4±4.4)%对(5.5±2.7)%,(5.3±3.2)%,均P<0.05]均较AS组显著降低;Sham组、SGA组和CL组间房颤诱发率和巨噬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组和CL组LSG活性均较Sham和SGA组明显增加;AS组巨噬细胞和相关炎性因子浸润明显高于Sham、CL和SGA组。结论脑-星状神经节-心房系统可通过增加心房组织巨噬细胞水平增加AS模型犬房颤的易患性。  相似文献   

15.
心-心交感神经反射是调节心血管活动的重要反射之一,其病理性增强易于诱发室性心律失常事件,而抑制其过度激活具有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通过抑制心外膜交感传入神经、脊髓背根切断术和脊髓神经刺激抑制传入神经通路,阻滞传出通路的胸段交感神经、星状神经节以及Marshall韧带和恢复梗死区心肌组织交感神经支配均可影响心-心交感神经反射继而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脑器质性病变和精神心理因素通过影响反射中枢亦对该反射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心脏受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双重自主神经支配,其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有不同作用。迷走神经刺激有缩短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动作电位时程以及增加动作电位时程离散度的效应,增加房颤的可诱发性。乙酰胆碱存在时,快速刺激易诱发房颤。交感神经主要通过增加心房、肺静脉、Marshall韧带等部位的异位电活动增加房颤可诱发性。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平时都有一定程度的冲动发放,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抑制,在心脏的神经调节中共同发挥作用,并且也是房性心律失常常见的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17.
颈交感神经切断对脑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动脉壁富含神经纤维 ,其中起自颈上神经节的交感神经纤维沿颈内动脉深入到脑动脉。文章综述了颈交感神经切断对正常平静状态、高血压、缺血缺氧状态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循环的影响。临床上采用颈交感神经阻断 (星状神经节阻滞 )可能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肾交感神经的深入研究及导管消融技术的迅速发展,有研究表明,肾去神经支配可以提高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的成功率,其可能的机制是肾去神经消融可有效地抑制交感神经介导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高度激活,进而通过抑制心脏重构、降低血压和改善心功能等方式以降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颈交感神经切断对脑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动脉壁富含神经纤维,其中起自颈上神经节的交感神经纤维沿颈内动脉深入到脑动脉文章综述了颈交感神经切断对正常平静状态,高血压,缺血缺氧状态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循环的影响,临床上采用颈交感神经阻(星状神经节阻滞)可能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全球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约1500万人,其中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占总死亡构成比的首位。中国心源性猝死人数超50万人/年,居全球之首,其中80%源于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来源于心室的节律紊乱,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研究表明,心脏自主神经系统(CANS)功能紊乱是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而CANS功能紊乱的重要环节即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会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1]。左星状神经节(LSG)是外周交感神经的关键靶点,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调控方式来降低LSG的功能及活性,从而防止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针对LSG精准靶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