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春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5):6105-6105
目的 了解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及其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08-01-2009-12住院诊断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223例患儿CK-MB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223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CK-MB增高142例(63.68%),而对照组46例CK-MB均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CK-MB正常组平均住院日(3.32±1.57) d,升高组平均住院日为(4.84±1.62) d.病程第7天观察疗效,CK-MB正常组治愈59例,好转22例,治愈率72.84%.CK-MB升高组治愈70例,好转72例,治愈率49.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MB升高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常见并发症,提示患者常伴有心肌受损,患者平均住院日延长,7 d治愈率低于CK-MB正常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及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检测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8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根据有无合并心肌损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检测三组患儿血清CK-MB、cTnI及NT-pro BNP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CK-MB、cTnI、NT-pro BNP水平均高于健康组,观察组血清CK-MB、cTnI、NT-pro 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K-MB、cTnI、NT-pro BNP水平联合检测诊断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独检测,血清CK-MB敏感度高于cTnI和NT-pro BNP,特异度低于cTnI、NT-pro BNP(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血清CK-MB、cTnI及NT-pro BNP水平显著升高,可作为早期诊断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发生心肌损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血清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大于肌酸激酶(CK)的病例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血清CK-MB活性大于CK的103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103例患儿按照年龄分为新生儿组23例、婴儿组38例、幼儿组24例、学龄前期组10例及学龄期组8例。分析103例患儿的年龄、性别、疾病谱,并比较各年龄组CK、CK-MB活性和CK-MB质量(CK-MB mass)的检测结果。结果 103例患儿中,男性49例(47.57%),女性54例(52.43%)。新生儿组CK、CK-MB活性及CK-MB mass的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3例患儿中呼吸系统疾病38例(36.89%),心血管系统疾病12例(11.65%),传染性疾病12例(11.65%),消化系统疾病11例(10.68%),血液肿瘤系统疾病10例(9.71%),神经系统疾病8例(7.77%),免疫系统疾病4例(3.88%),皮肤感染2例(1.94%),泌尿系统疾病2例(1.94%),原因不明4例(3.88%)。疾病谱前3位依次为先天性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清生化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活性大于总肌酸激酶(CK)的原因。方法对该院2015年1~9月同时检测血清CK和CK-MB的16 262例门诊标本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现CK-MB活性大于总CK的标本24例,其中心血管神经系统疾病患者14例、肿瘤患者4例、风湿病患者1例、妊娠期妇女3例、儿科患者2例。结论当体内出现大量CK-BB和巨CK时,会影响免疫抑制法检测CK-MB的活性,从而造成CK-MB的假性增高。虽然免疫抑制法检测简单迅速,但存在局限性,临床需结合检测原理和患者病情加以鉴别,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对小儿肝脏和心肌造成的不良影响。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观察组)和60例大便细菌培养与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的腹泻患儿(对照组)血清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并观察2组肝脏、心肌损伤发生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LDH(262.39±92.47)U·L-1、CK-MB(49.99±33.87)U·L-1、CK(197.52±82.36)U·L-1、AST(38.20±23.98)U·L-1和ALT(40.24±24.89)U·L-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3.33±76.58)U·L-1、(22.53±20.67)U·L-1、(139.99±70.87)U·L-1、(25.31±16.59)U·L-1和(24.33±18.64)U·L-1(均P<0.05);观察组肝脏、心肌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1.7%、51.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7%、18.3%(均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常合并肝脏、心肌损害,应尽早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肝功能及心肌酶的检测,以便临床及早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高于肌酸激酶(CK)总活性的原因。方法用免疫抑制法测定出现CK-MB活性高于总活性的20例患者血清、20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对这三组标本同时用免疫抑制法测CK-MB、酶法测总CK;用电泳法分离各个组分,由扫描仪对各条酶谱进行扫描。结果CK-MB活性高于总活性的患者血清中在CK-MM、CK-MB中间多出一条区带,为巨CK;或在CK-MM后面靠阴极端出现一条CK-MT区带。结论对于CK-MB活性高于CK总活性的患者血清,建议用其他方法进行复查,避免假阳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与肌酸激酶(CK)活性的比值在健康体检人员中进行恶性肿瘤筛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09年8月至2013年9月间的住院患者,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120例,健康对照组120例为来我院健康体检者,排除恶性肿瘤及任何心源性及其它疾病。用BECKMAN COULTER AU680生化系统进行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酸激酶活性的检测,计算二者的比值,并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120例,CK-MB/CK平均值为25.2%,肿瘤组CK-MB/CK的平均值为45.9%,经统计学分析,二者有显著区别。结论:健康查体人员若CK-MB/CK升高,应该做进一步的检查,以便排除是否有恶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锌水平、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与腹泻患儿大便细菌培养结果之间的关系,为腹泻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该院住院腹泻患儿437例作为研究对象,大便细菌培养为单纯菌群失调241例,纳入菌群紊乱组;非轮状病毒病原体感染性腹泻45例入选非轮状病毒感染组;检出轮状病毒感染腹泻151例,纳入轮状病毒组。另选择同期单纯因外伤门诊小儿5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4组研究对象血清锌、CK-MB水平及异常率。结果菌群紊乱组、非轮状病毒感染组、轮状病毒组血清锌水平低于对照组,3组血清CK-MB水平及异常率、血清锌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群紊乱组血清CK-MB水平、血清锌及异常率低于轮状病毒组,非轮状病毒感染组血清CK-MB水平及异常率高于菌群紊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轮状病毒感染组、轮状病毒组血清锌与血清CK-MB水平及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锌偏低可能是导致感染性腹泻发生的重要原因,感染性腹泻可能会导致CK-MB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围治疗期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心电图(ECG)变化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肺炎患儿107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该院同期健康体检小儿4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儿入院后采用综合治疗。测定各组小儿血清CK、CK-MB、cTnT水平,及ECG异常分布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血清CK、CK-MB、cTnT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治疗后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的发生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血清CK、CK-MB、cTnT水平上升,且存在心电图异常,经治疗后血清CK、CK-MB、cTnT水平降低,且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电图异常,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作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酶学指标,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已得到公认。如果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同时升高,且CK—MB/CK大于10%,则应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但在临床工作中,却可以见到CK和CK-MB持续升高,且后者甚至高于前者而无心肌梗死证据,给临床诊断造成困惑,甚至导致误诊误治。现将临床上遇到的1例报道如下,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高于肌酸激酶(CK)总活性的原因。方法使用VITROS350干式化学仪器及其配套试剂,回顾性分析9例免疫抑制法检测CK-MB活性高于CK活性的患者,分析心肌酶谱检测结果,比较心电图及脑部CT检查结果。结果由于免疫抑制法的方法学原因导致CK-MB活性高于CK总活性。9例患者中6例为脑梗死,3例为恶性肿瘤。当总CK活性200U/L,CK-MB/CK25%,表明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或巨型肌酸激酶存在,与6例脑梗死患者病情相符。恶性肿瘤患者CK-MB活性高于CK总活性时,需做测定空白,以扣除血清中残留的腺苷酸激酶活力的影响。结论当CK-MB活性高于总CK活性时,要针对疾病的不同情况,及时与临床联系,避免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活性大于总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活性的患者生物学特征及其原因。方法 选取2017~2018年陕西省人民医院住院部29 993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速率法检测血清CK活性和免疫抑制法检测血清CK-MB活性,用统计学方法分析CK-MB>CK患者的生物学特征及产生的原因。结果 在29 993例患者中血清CK-MB>CK占0.81%(242/29 993)。总体上在各年龄段中血清CK-MB>CK患者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26,P=0.000),而且在各年龄段之间血清CK-MB>CK的男性和女性患者人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4.787,46.206,均P=0.000);<15岁患者中血清CK-MB>MB人数最多。血清CK-MB>CK男性患者人数少于女性患者人数(45.87% vs 54.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099,P=0.022),其中15~30岁组男性患者人数明显少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2,P=0.008),其他年龄段男女患者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9~3.931,均P>0.05)。血清CK-MB>CK患者所患疾病中,感染性疾病占44.2%(107/242),恶性肿瘤占20.7%(50/242),其他疾病共占35.1%(85/242)。结论 明确血清CK-MB>CK患者生物学特征及与所患疾病的关系,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大于肌酸激酶(CK)活性的常见原因.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患者中CK-MB活性大于或等于CK活性,临床已排除心肌梗死的患者26例,CK测定采用速率法,CK-MB测定采用免疫抑制法.结果 26例患者中脑损伤21例(包括急性颅脑损伤、自发性脑出血及头晕待查的患者),肿瘤患者3例,其他不明原因者2例.结论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是建立在忽略CK-BB基础上的,易受到巨CK或CK-BB异常增高的干扰,这种方法学上的缺陷是造成CK-MB活性大于或等于CK活性的主要原因.可通过琼脂糖电泳法,最终确定有无CK-BB或巨CK的干扰,也可用此法直接测定CK-MB.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法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高于肌酸激酶(CK)活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例免疫抑制法检测CK-MB结果高于CK活性的病例,并比较心内科与脑外科心肌酶谱检测结果CK-MB/CK比值。结果结果4例病例中3例为颅脑损伤,1例为结肠癌术后,4例病例均无心肌损伤;脑外科CK-MB/CK比值明显高于心内科(P<0.05)。结论免疫抑制法检测CK-MB活性假性高于CK活性,或CK-MB/CK比值上高有重要的脑损伤警示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就CK-MB活性假性增高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减少对CK-MB活性假性增高疾病的误诊率。方法:对本院的一些被误诊为心肌损伤疾病的患者联合肌钙蛋白(TNT)、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进行检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NT在疾病组中的假阳性率最低(0.0%),CK-MB在疾病组中的假阳性最高(84.0%以上)。结论:怀疑有心肌损伤疾病的患者应联合肌钙蛋白(TNT)、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进行检测,以免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无乳糖饮食联合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0月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57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参照组78例采取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试验组79例采取无乳糖饮食联合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退热时间、止泻时间、住院时间,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67%(74/79),高于参照组[76.92%(6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CK-MB、CK、LDH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清CK-MB、CK、LDH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采取无乳糖饮食+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临床效果确切,能缩短康复进程,改善心肌酶谱。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在临床上的应用意义。方法在罗氏MODULA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系统上,分别用免疫抑制法和速率法检测血清CK-MB和CK,计算CK-MB/CK比值;对CK-MB/CK比值大于30%的样本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清CK-MB/CK比值大于30%的114例患者血清中,恶性肿瘤患者51例,占44.7%;心脑血管疾病26例,占22.8%;2型糖尿病13例,占11.4%;类风湿性疾病4例,小儿支气管炎3例,其余17例。结论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存在假性升高,当CK-MB/CK比值大于30%,应警惕CK-BB或巨肌酸激酶(巨CK)的存在,结合临床症状可排除心肌梗死,以免造成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8.
血清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作为一种主要存在于心肌的特异酶,对心肌梗死及心肌炎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CK—MB活性升高作为小儿心肌炎的特异性指标之一,颇受临床医生重视,但多年来,临床上对儿童血清CK—MB活性参考值一直采用成人标准,即CK-MB〈25U/L,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血清CK-MB活性〉25U/L的健康儿童,为了确定儿童血清CK-MB的活性参考值,我们对200例健康儿童进行了血清CK—MB活性测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脱水、酸中毒严重程度对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心肌酶谱异常的影响.方法 对204例RV肠炎患儿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进行检测,比较不同程度脱水、酸中毒患儿心肌酶变化;选取同期RV抗原阴性腹泻患儿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RV阳性组心肌损害占49.51%,CK-MB血清水平(59.62±21.16)U/L,明显高于RV阴性组(40.52±20.86)U/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RV肠炎患儿心肌损害发生率、CK、CK-MB、AST、LDH升高百分率,在无、轻、中、重度脱水酸中毒4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脱水、酸中毒严重程度对心肌损害没有差异,RV感染可能是心肌损害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54例血清心肌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并分析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与非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患儿心肌酶的水平,探讨轮状病毒感染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54例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作为观察组,78例轮状病毒阴性的腹泻病患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入院后抽取取空腹血清检查心肌酶[磷酸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经治疗,腹泻症状消失后,将心肌酶三项均增高患儿的血清心肌酶进行治疗前后的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中血清心肌酶三项(AST、CK-MB、CK)的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入院时,观察组心肌酶三项均异常者有30例,占55.6%;对照组心肌酶三项均异常者有13例,占16.7%。观察组心肌酶异常者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观察组心肌酶三项均异常者心肌酶水平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心肌酶三项均异常者心肌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较非轮状病毒性腹泻更容易导致患儿心肌的损伤,经治疗后,心肌酶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因此,在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时应进行心肌酶的检测,并注意排除病毒性心肌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