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老年骨质疏松人群的跌倒风险现状,并对跌倒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骨科门诊老年骨质疏松患者210例,平均年龄(68.55±5.92)岁。采集基本信息,用社区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工具(falls risk for older people-community setting,FROP-Com)、跌倒效能量表(modified falls efficacy scale,MFES)评估跌倒风险。手持式测力仪(hand-held dynamometer,HHD)测试肌力,记录简易躯体能力测试(short physical performance battery,SPPB)结果。测定骨密度、血钙、血磷、血肌酐、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和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统计跌倒发生情况,对FROP-Com跌倒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组间差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跌倒的危险因素。结果 1年内发生过跌倒的83例(39.5%),其中跌倒两次及以上的23例(11.0%)。FROP-Com平均得分(10.22±9.50)分,MFES平均得分(9.27±0.87)分,跌倒风险处于较高水平。FROP-Com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相比,HHD(F=55.795,P=0.000)、SPPB(F=48.009,P=0.000)、血钙(F=0.497,P=0.000)和25OHD(F=20.501,P=0.000)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骨质疏松治疗史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567,P=0.000)。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跌倒的危险因素,按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SPPB、HHD、血钙、25OH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1.80,P=0.000)。结论老年骨质疏松人群存在较高的跌倒风险,应该给予综合干预措施,以降低其跌倒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运动、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对绝经后女性肌力、生活质量和发生骨折的影响。方法共纳入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市多个社区绝经后女性2 519名,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强化运动组、钙+普通维生素D组、钙+活性维生素D组,随访观察2年,分别检测基线、干预12及24个月后的双手握力及站立试验时间变化,通过SF-36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各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记录随访期间跌倒及新发骨折次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强化运动、钙+普通维生素D、钙+活性维生素D在2年随访期间未观察到跌倒、新发骨折发生率的显著变化;对照组随访2年出现握力及生活质量多项评分下降,强化运动组站立试验时间缩短[基线(8.76±3.34)s,随访2年[(8.31±3.46)s],SF-36评分中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及健康变化较基线改善;钙剂(600 mg/d)+普通维生素D(800 U/d)组SF-36评分结果显示身体疼痛、活力及健康变化较基线改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评分较基线无下降;补充钙和活性维生素D[1,25(OH)2D 0.25μg/d]组站立试验时间缩短(基线(8.86±3.46)s,随访2年[(8.61±3.36)s];握力改善[基线(22.04±8.48)N],随访2年[(22.47±4.61)N];SF-36评分中身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健康变化较基线改善,生理职能及总体健康评分较基线无下降。结论对照组绝经后女性随访2年出现肌力下降及生活质量评分降低,强化运动能够增加肌力及改善生活质量(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及健康变化),补充钙剂(600 mg/d)及普通维生素D(800 U/d)能够维持或改善绝经后女性生活质量,补充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0.25μg/d)能够增加肌力及改善或维持生活质量,提示强化运动及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对绝经后女性肌力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补充维生素D对骨质疏松症和骨量减少患者骨密度(BMD)和骨折风险的影响。方法:在上海市徐汇区湖南路街道社区的居民和我院老年病科及骨质疏松门诊中通过BMD的检查筛选出骨质疏松症及骨量减少的研究对象,询问病史,完成实验室检查。根据血清维生素D的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和维生素D正常组2组,以骨折风险因子评估工具(FRAX)分别估算骨折风险值。对2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所有研究对象每日补充1粒钙片,缺乏组加用骨化三醇0.25μg/d。随访1年后,复查BMD值及估算骨折风险值。结果:共纳入118例患者,维生素D正常组45例,缺乏组73例。2组在随访前后的年龄、身高差(最高身高-目前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BMD、骨折风险值都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比较干预前后,2组的BMD差值(P=0.005)及维生素D缺乏组的骨折风险值(P=0.003)均存在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结论: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维生素D正常组较维生素D缺乏组在预防骨量进一步减少和降低骨折风险方面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补充普通维生素D对于预防跌倒的意义。方法检索MEDLINE、Cochranes等数据库,纳入老年人补充普通维生素D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Stata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临床试验,包括5949例研究对象。补充高剂量维生素D可降低跌倒风险,补充低剂量维生素D对跌倒风险无显著影响;12个月高剂量维生素D补充组跌倒人数略低于安慰剂组,12个月高剂量维生素D补充组跌倒人数低于安慰剂组;高剂量维生素D2补充组跌倒人数明显低于安慰剂组,高剂量维生素D3补充组跌倒人数略低于安慰剂组。结论补充较高剂量普通维生素D可降低老年人群跌倒发生率,但需进一步明确高剂量维生素D有效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爱随访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情绪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9月在浙江省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PSD患者7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39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随访,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6个月的关爱随访。2组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s depression scale,HAMD)及Barthel指数量表(Barthel index,BI)进行抑郁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结果 2组干预前HAMD和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HAMD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13.24±4.05)分vs(18.27±4.96)分,P0.01],且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3.24±4.05)分vs(16.93±4.83)分,P0.01]。2组干预后BI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干预后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0.16±9.82)分vs(74.58±8.23)分,P0.01]。结论关爱随访不仅可有效缓解PSD患者的抑郁情绪,还能明显提高PS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给予不同年龄、维生素D不足的绝经后妇女口服1 325 U维生素D3,观察其对血清总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骨密度(BMD)和下肢肌力(行走八步计时)的影响。方法上海市某社区67名绝经后妇女纳入本研究,按年龄将受试者分成2组:70岁组[n=35,(63.6±5.1)岁],≥70岁组[n=32,(75.2±3.4)岁]。受试者口服1 200 U/d维生素D3制剂加1片钙尔奇D(每片含维生素D3125 U和钙600 mg),为期1年。在0、3、6、9和12个月检测血清25OHD,干预前和研究结束时测定BMD及下肢肌力。结果干预1年后,2组平均血清25OHD水平均较基线值显著升高:70岁组从(17.8±6.7)ng/mL升至(33.8±5.8)ng/mL(P0.001);≥70岁组从(18.3±6.7)ng/mL升至(34.1±5.7)ng/mL(P0.001),但2组间增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25%受试者(70岁组9名,≥70岁组6名)平均血清25OHD仍低于30 ng/mL。70岁组血清甲状旁腺素(PTH)明显降低,从(46.0±14.7)pg/mL降至(37.9±10.0)pg/mL(P0.01),各部位BMD较基线值无统计学差异。≥70岁组腰椎BMD提高1.37%(P=0.005),全髋部位BMD提高1.28%(P=0.028)。2组干预后下肢肌力均较干预前改善(P0.05)。2组均未出现高钙血症及过高的血清25OHD浓度。结论 2组维生素D不足的绝经后妇女每日口服1 325 U维生素D3可将血清25OHD升至理想水平,可改善下肢肌力,≥70岁组腰椎及全髋部BMD均有上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骨吸收抑制剂阿仑膦酸钠(ALN)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70岁的骨质疏松患者30例,男女不限,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试验组以ALN+Ca+维生素D进行治疗,对照组以Ca+维生素D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6个月的双盲治疗,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时应用双能X线骨吸收仪分别测定腰椎、全髋和股骨颈BMD,并以月为单位随访以评估其安全性。结果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腰椎BMD显著提高(P<0.05);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腰椎、全髋和股骨颈BMD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各部位BMD与治疗前相比有所下降;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新发骨折,试验过程没有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单纯补充Ca和维生素D无法明显抑制骨吸收进程,ALN能显著增加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各部位BMD。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真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心电图特征与心力衰竭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效果的关系。方法连续选择76例诊断为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患者,符合CRT的植入指征,其中具备真性CLBBB诊断标准患者33例(观察组)和传统CLBBB诊断标准43例(对照组),随访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两组的QRS波时限、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平均心率(次/分)均逐渐降低,左室射血分数逐渐增加(P均0.05);且各时间点观察组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改善程度增加,QRS波时限(ms)(术后1个月128.5±4.2 vs 134.7±4.0、6个月124.9±3.6 vs 131.5±3.7、12个月120.8±3.0 vs 127.5±3.2),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m)(术后1个月53.6±2.6 vs 54.7±2.5、6个月50.5±2.3 vs 52.9±2.4、12个月47.8±2.1 vs 51.7±2.8),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平均心率,左室射血分数(术后1个月0.43±0.04 vs 0.40±0.03、6个月0.47±0.04 vs 0.43±0.03、12个月0.50±0.04 vs 0.46±0.04),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心力衰竭加重发生率明显降低(15.2% vs 37.2%和6.1% vs 23.3%,P均0.05)。结论真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心电图特征可能是增加CRT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园艺疗法(HT)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北京老年医院住院部及门诊部轻-中度AD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HT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多奈哌齐联合尼麦角林口服治疗,HT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HT。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使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对患者进行评估。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对照组治疗6个月MMSE总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组患者治疗3、6个月语言功能、记忆力、回忆力及MMSE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HT组患者3、6个月语言功能[(6.89±1.46)vs(5.21±2.36)分,(8.82±1.22)vs(6.80±1.49)分]、记忆力[(3.47±0.48)vs(2.04±0.65)分,(4.02±1.06)vs(2.92±0.86)分]、回忆力[(2.73±0.59)vs(1.03±0.78)分,(3.24±0.72)vs(2.24±0.92)分]及MMSE总评分[(20.82±1.35)vs(16.78±1.46)分,(24.02±2.20)vs(18.92±2.15)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患者治疗3、6个月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及GQOL-74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HT组患者治疗3个月社会功能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02±7.51)vs(63.28±9.52)分,P0.05],治疗6个月社会功能[(69.33±6.94)vs(64.19±11.25)分]、心理功能[(57.12±13.07)vs(52.12±9.08)分]、躯体功能[(72.38±8.32)vs(66.85±10.08)分]及GQOL-74总评分[(68.46±9.34)vs(63.95±10.11)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T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可能改善轻-中度AD患者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阿法骨化醇对老年T2DM合并骨质疏松(OP)患者的疗效及对骨保护蛋白(OPG)、血清脂肪细胞因子Apelin-13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于青海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老年T2DM合并OP患者80例,随机分为阿法骨化醇治疗组(ALF组)及利拉鲁肽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组(LIR+ALF组),每组各40例,均接受基础降糖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血糖、骨密度(BMD)、β-胶原片段(β-CTX)、25羟维生素D[25(OH)D]、人骨碱性磷酸酶(BALP)、OPG及血清脂肪细胞因子Apelin-13变化。结果治疗后与ALF组比较,LIR+ALF组的腰椎L2~4的BMD、股骨颈BMD、BALP、Apelin-13、OPG升高[(0. 86±0. 07)vs(0. 95±0. 05)g/cm~2,(0. 73±0. 04)vs(0. 88±0. 06)g/cm~2,(56. 12±4. 67)vs(63. 74±8. 72)IU/L,(856. 31±65. 74)vs(896. 42±61. 79)g/cm~2,(246. 64±38. 07)vs(269. 59±39. 41)pg/ml,P0. 05],β-CTX降低[(0. 64±0. 07)vs(0. 57±0. 05)ng/ml,P0. 05],FPG、2 h PG、HbA1c及BMI低于治疗前及同期ALF组(P0. 05);LIR+ALF组总有效率高于ALF组(97. 50%vs 82. 50%,P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阿法骨化醇对老年T2DM合并OP患者在降糖及改善BMD及骨代谢方面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OPG及Apelin-13。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中重度衰弱高龄患者肌少症的影响。方法入选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江苏省钟山康复医院康疗科高龄伴中重度衰弱患者9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0 mg组34例,10 mg组33例,未服药组31例,分别检测服药前、服药12和24个月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握力、4.5 m步行时间、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和衰弱分级。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或χ~2检验。结果服药24个月时,20 mg组患者相比未服药组患者TC[(3.84±0.96)vs(4.36±0.95)mmol/L]、LDL-C[(2.48±1.33)vs(3.19±1.30)mmol/L]、握力[(15.77±3.71)vs(18.58±3.43)kg]和ASMI[(13.90±2.33)vs(15.27±3.16)kg/m~2]降低,相比10 mg组患者TC[(3.84±0.96)vs(4.26±1.03)mmol/L]和LDL-C[(2.48±1.33)vs(3.47±1.41)mmol/L]降低,10 mg组患者相比未服药组患者握力[(15.31±4.71)vs(18.58±3.43)]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24个月20 mg组患者衰弱分级增加一级的发生率为35.3%(12/34),10 mg组患者为18.2%(6/33),未服药组患者为9.7%(3/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他汀类药物可能进一步加剧增龄相关的肌功能下降和衰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联合阿仑膦酸钠对老年骨质疏松(OP)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OP患者24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运动康复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给予阿伦磷酸钠治疗,运动康复组给予运动康复联合阿伦磷酸钠治疗,共12个月。干预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测定骨密度(BMD)和血清总1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骨钙素(BG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CTX)、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结果干预前,两组VAS评分、腰椎BMD和股骨近端BMD、血清P1NP、BGP、CTX、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腰椎和股骨近端BMD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血清P1NP、CTX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BGP、25(OH)D水平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运动康复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腰椎和股骨近端BM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P1NP、CTX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BGP、25(OH)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康复可提高阿仑膦酸钠对老年OP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T2DM合并骨质疏松(OP)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鸢尾素(Irisin)的水平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05例,应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骨密度(BMD),根据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分为单纯糖尿病组(T2DM,n=55),糖尿病合并OP组(T2DM+OP,n=50)。另选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正常对照(NC)组。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25(OH)D]、Irisin水平。结果 T2DM+OP组、T2DM组与NC组血清25(OH)D、Irisin水平依次升高[(8.07±1.98)vs(14.82±2.35)vs(25.89±5.23)ng/ml,P0.05],[(110.48±12.63)vs(205.79±9.14)vs(283.62±19.17)ng/ml,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MD(L1~4)与血清25(OH)D呈正相关(r=0.392,P0.05);BMD(Neck)与血清25(OH)D、Irisin呈正相关(r=0.762,r=0.691,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risin、25(OH)D与HbA1c是BMD(Neck)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T2DM患者血清25(OH)D、Irisin下降可能更容易出现BMD下降及O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梗死患者情绪障碍改善的有效性.方法 脑梗死患者120 例,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增加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前后均采用Hamilton焦虑量表及Hamilton抑郁量表检测.结果 经1个月治疗后,研究组Hamilton焦虑量表中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及总分均比治疗前减少[(8.13±5.72) 分vs (5.58±3.28)分,(14.98±6.29)分vs (7.47±4.68)分,(22.92±11.47)分vs (12.93±6.59)分](均P<0.01),Hamilton抑郁量表中焦虑、认识障碍、睡眠障碍、绝望感及总分均比治疗前减少[(6.70±3.73)分vs (4.93±3.73)分,(6.42±3.81)分vs (3.93±2.97)分,(3.53±2.22)分vs (2.80±1.88)分,(6.83±3.35)分vs (4.32±3.03)分,(20.63±9.74)分vs (16.73±7.78)分](P<0.05,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Hamilton焦虑量表中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总分及Hamilton抑郁量表中焦虑、绝望感、总分均比对照组减少(均P<0.01).对两组不同程度病情的患者按总分分组比较,研究组中严重焦虑、明显焦虑、焦虑等患者,治疗后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常规药物治疗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情绪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T2DM患者钙调激素和骨密度(BMD)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T2DM(T2DM)患者117例和健康体检(NC)者63名。将T2DM患者分别分为病程≤10年组、病程10年组,HbA1c≤8%组、HbA1c8%组,以及BMD正常组、骨量减低组、骨质疏松(OP)组。比较各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和腰椎(L1~L4)、股骨颈、全髋及全身BMD水平。结果 (1)与NC组比较,T2DM组25(OH)D3减低[(44.94±17.40)vs(35.57±12.30)nmol/L](P0.01);股骨颈、全髋BMD下降[(0.927±0.173)vs(0.848±0.136)g/cm2;(0.934±0.140)vs(0.873±0.150)g/cm2](P0.01或P0.05);PTH升高[(5.62±3.93)vs(8.50±4.15)pmol/L](P0.01)。(2)与病程≤10年组比较,病程10年组股骨颈和全髋BMD下降[(0.882±0.111)vs(0.814±0.148)g/cm2;(0.908±0.139)vs(0.840±0.157)g/cm2](P0.05);PTH升高[(7.06±3.74)vs(10.55±9.09)pmol/L](P0.05)。(3)与HbA1c≤8%组比较,HbA1c8%组股骨颈、全髋BMD减低[(0.891±0.130)vs(0.830±0.131)g/cm2;(0.949±0.130)vs(0.832±0.161)g/cm2](P0.05);PTH增高[(7.21±3.98)vs(9.96±8.80)pmol/L](P0.05)。(4)T2DM组OP和骨量减低者比例高于NC组(P0.05),且OP组病程、HbA1c、PTH较BMD正常组和骨量减低组长或增高(P0.05)。(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D与病程、HbA1c及PTH呈负相关,与25(OH)D3呈正相关。结论 T2DM患者BMD下降及OP发生率升高,以糖尿病病程长和血糖控制差者为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阿法骨化醇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维生素D缺乏者肺功能及急性加重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年龄≥60岁的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低于20 ng/ml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146例,根据患者住院号的不同分为3组,分别给予阿法骨化醇0.5μg/d(高剂量组48例)、0.25μg/d(低剂量组49例)及不补充维生素D(对照组49例),在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及6个月后分别测定患者的25(OH)D水平、肺功能及血钙水平,并随访其中到重度急性加重次数。结果 3组干预前25(OH)D、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FEV1/用力肺活量(FVC)、残气量(RV)/肺总量(TLC)]及血钙水平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干预后3个月25(OH)D、FEV1、FEV1pred%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干预后6个月FEV1/FVC较干预前显著提升(P<0.05);高剂量组干预后3个月25(OH)D水平及FEV1、FEV1pred%、FEV1/FVC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  相似文献   

17.
长期服用辅酶Q10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长期服用辅酶Q10(CoQ10)对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生的影响。方法 128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CoQ10组。CoQ10组给予正规治疗同时给予辅酶Q10口服。随访12个月,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介素(IL)-6和丙二醛(MDA)的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观察房颤的发生。结果 102例完成12个月随访。共15例记录房颤事件,其中对照组12例,CoQ10组3例(P(0.05)。对照组随访6个月后,血清IL-6和TNF-a水平明显降低,血清MDA水平无明显变化;CoQ10组随访6个月后,血清IL-6、TNF-a和MDA水平均明显降低(3.4±1.1 ng/ml vs 2.3±0.9 ng/ml,3.5±0.9 ng/ml vs 1.8±0.8 ng/ml;3.9±0.7 ng/ml vs 2.5±0.6 ng/ml,P(0.05);随访12个月时,血清IL-6、TNF-a与MDA水平均再无明显下降;两组患者在随访6,12个月后,LVEF均明显升高,LVEDD明显减小。结论 CoQ10长期应用能降低慢性心衰患者房颤的发生,这种作用可能与降低MD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口服阿仑膦酸钠以及静脉注射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4年12月-2016年1月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中筛选出接受阿仑膦酸钠治疗至少1年和接受唑来膦酸治疗至少1年的妇女各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口服阿仑膦酸钠组(70 mg/周)以及静脉注射唑来膦酸组(5 mg/年),所有患者均口服碳酸钙600 mg/d和维生素D 125 IU/d。采集所有患者基线及治疗12个月后腰椎L1-4、股骨颈和全髋部位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血清I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carboxy-telo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β-CTX)等资料,进行组间及药物治疗前后对照。结果阿仑膦酸钠组患者平均年龄(66.48±8.39)岁,唑来膦酸组患者平均年龄(65.11±7.69)岁。治疗12个月后,阿仑膦酸钠组腰椎BMD上升(5.46±4.42)%、股骨颈BMD上升(2.81±3.83)%,全髋BMD上升(2.72±2.76)%(均P0.001)。唑来膦酸组腰椎BMD上升(6.66±6.37)%、股骨颈BMD上升(1.97±3.13)%,全髋BMD上升(2.20±3.63)%(均P0.001)。分别比较两药物组腰椎、股骨颈、全髋BMD以及β-CTX变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16、0.132、0.312、0.066)。结论阿仑膦酸钠70 mg/周和唑来膦酸5 mg/年治疗1年均能够显著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的腰椎以及髋部BMD,两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及分析健康状况良好老年人的躯体功能指标,为社区老年人躯体功能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8年至2019年于杭州市五云山医院体检的符合成功老龄化(SA)标准的233名社区老年人进行老年综合评估。根据年龄分为年轻老年人组(65~74岁,n=67)及年长老年人组(≥75岁,n=166)。比较2组患者握力、步速、5次起坐试验、3 m计时起立行走试验和简易躯体功能评定(SPPB)等躯体功能评估指标。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233名社区老年人,中位年龄[82.0(73.0,87.0)]岁,男性占79.0%(184/233)。与年轻老年人组比较,年长老年人组握力[男性28.9(23.3,33.6)和37.1(32.0,41.0)kg,女性20.4(17.7,22.8)和23.4(21.0,23.6)kg]、步速[男性1.0(0.8,1.2)和1.3(1.2,1.5)m/s,女性1.0(0.9,1.2)和1.4(1.1,1.5)m/s]及SPPB[男性11(8.0,12.0)和12(12.0,12.0)分,女性11(9.0,11.5)和12(12.0,1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选取DPN合并维生素D(Vit D)缺乏患者7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Con)和补充活性VitD组(VitD),各38例。采用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进行临床评分,应用肌电图进行神经传导研究,比较12周后疗效。结果 VitD组临床症状评分(84.2%vs 60.5%)、体征改善情况(86.8%vs 57.9%)有效率高于Con组(P0.05)。VitD组治疗后正中及腓神经感觉神经波幅较治疗前升高[(35.93±3.02)vs(20.03±2.39)mv,(22.89±3.31)vs(11.83±3.09)mv,P0.05];运动神经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2.99±0.79)vs(4.86±1.52)ms,(2.55±1.24)vs(4.96±1.77)ms,P0.05],波幅较治疗前升高[(26.24±1.38)vs(12.16±1.49)mv,(9.96±1.57)vs(4.36±1.85)mv,P0.05]。VitD组治疗后神经传导的潜伏期小于Con组,波幅高于Con组(P0.05)。结论骨化三醇有助于改善DPN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神经传导潜伏期及波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