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20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并发症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因行电生理检查和/或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1200例心律失常患者进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总成功率占99%。气胸发生率占0.75%(9/1200);误扩张锁骨下动脉占0.08%(1/1200);刺激性咳嗽,咯血占0.16%。结果表明: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高。虽然并发症是不可避免的,但其发生率可控制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2.
左锁骨下静脉穿刺致淋巴管损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71岁。因反复头昏20年,加重伴心悸、胸闷1d于2004年4月21日上午9:00入院。体检:T37℃,BP90/5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啰音,心界向左下扩大,HR42次/min,节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ECG示:窦性心动过缓、室性逸搏心率。初步诊断:病窦综合征。于上午10:00经床旁左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F6漂浮电极行临时起搏,手术顺利,术后患者头昏消失,心悸、胸闷缓解。术后2h发现敷料潮湿,沿起搏电极有乳白色渗液,局部皮肤无红肿、压痛,体温正常,至2004年4月23日上午8:00估计渗液量约800ml,上午9:00改为经右股…  相似文献   

3.
正锁骨下静脉(subclavian vein,SCV)因其位置固定、直径较大,且不随血压变化,便于各种体位穿刺和导管固定,以及较少的血流感染和血栓形成~([1]),成为穿刺之首选部位。本文就其穿刺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解剖基础SCV是腋静脉的延续,全长约3~4 cm,宽约1~2 cm,以前斜角肌下端内、外侧缘为标志分为3段,胸锁关节上缘为SCV与颈内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点,SCV呈轻度向上的弓形与锁骨内1/3段几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并发左锁骨皮下血肿的原因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及结果回顾性分析本科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143例房颤患者,其中有7例(0.49%)出现左锁骨下皮下血肿。7例患者中4例曾误穿左锁骨下动脉、3例曾有3次以上穿刺经历。疼痛及皮肤青紫改变是所有患者的常见症状。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计数在发现血肿后即刻即明显升高,但第2天开始缓慢降低并逐渐恢复正常;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在发现血肿后持续降低,平均3~4天后才停止降低趋势并逐渐回升。7例患者均出现低热反应,且与中性粒细胞水平改变一致。处理上以观察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为主。平均住院时间较同期住院患者长1周,无1例并发感染。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术后并发左锁骨下皮下血肿时疼痛是早期症状,此时通过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并诊断,提高穿刺技巧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在近年的护理工作中 ,经常遇到一些特殊患者 ,如休克患者需快速大量静脉补液 :心功能不全者需据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in pressure,CVP)调整补液速度和补液量 :肿瘤化疗者外周静脉补液因药物血管刺激而产生静脉炎 ;某些晚期患者需长期静脉补液或静脉高营养。传统的外周静脉穿刺补液常不能满足上述临床要求 ,反复静脉穿刺不仅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 ,而且给临床护理工作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 ,同时由于限制了静脉穿刺肢体的活动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肢的康复过程 ,为克服上述缺点 ,我们近年采用了锁骨下静脉插管术 (catheterization of …  相似文献   

6.
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植人心脏起搏电极导线是临床常用的方法。我院自1989年10月至1997年2月共植人永乎久性心脏起搏器71例,其中以锁骨下静脉穿刺而送人电极导线者18例。外鞘管误人动脉1例,幸及时发现,积极抢救,未发生严重后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改良的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行锁骨下静脉穿刺,减少血胸、气胸和血气胸的发生。方法选择100例行射频消融的患者,应用改良的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穿刺的患者做为观察组;100例应用传统的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改良的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X线正位透视下距锁骨和第一肋的交界处外下方约1个穿刺针的距离进针,与皮肤成15~30度夹角。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97例,成功率97%,其中3例透视下穿刺未成功,经股静脉送指引导丝至腋静脉,导丝指引下穿刺成功,成功穿刺部位在X线正位透视下锁骨和第一肋交界处第一肋上缘以下、第二肋上缘以上约2~3cm2的范围内;3例穿刺未成功;3例曾误穿锁骨下动脉,手法压迫后无出血;1例误穿刺锁骨下动脉并置入5F鞘管,保留导丝拔除鞘管后压迫5min无出血,随后拔除导丝。对照组穿刺成功98例,成功率98%,2例改经透视下穿刺腋静脉成功;误穿锁骨下动脉6例,1例发生血气胸,其余5例手法压迫后无出血;气胸2例。观察组患者血胸、气胸或血气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vs 3%,P0.01)。结论改良的锁骨下静脉穿刺是一种安全的穿刺方法,无血胸、气胸和血气胸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20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并发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因行电生理检查和/或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对1200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总成功率占99%(1188/1200)。气胸发生率占0.75%(9/1200);误扩张锁骨下动脉占0.08%(1/1200);刺激性咳嗽、咯血占0.16%(2/1200)。结果表明: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高。虽然并发症是不可避免的,但其发生率可控制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0.
右锁骨下静脉(RSV)导管插入术于1952年由Aubaniac首次报道[1],右侧穿刺较左侧到达上腔静脉的途径更短,且较左侧更安全有效,不易损伤胸导管,因此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中央静脉导管是血管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快速补液、肠外营养、血液动力学监测,减少外周用药导致的静脉炎,放置临时心脏起搏器和血液透析等[2].  相似文献   

11.
经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在老年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均为我院 1995年 5月至 2 0 0 0年 9月内科等科室的住院患者 ,分老年组与非老年组。老年组 2 5 2例 ,年龄6 0~ 91岁 ,平均 6 9 4岁 ,共行经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 2 89例次 ,男 2 0 8例次 ,女 81例次。非老年组 10 2例 ,年龄 15~ 5 9岁 ,平均 5 8 2岁 ,共穿刺 117例次 ,男 85例次 ,女 32例次。   2 .穿刺适应证 :所有患者均因上消化道大出血、休克、急性中毒、心功能不全等各种急危重症 ,需建立静脉通路 ,测量中心静脉压 (CVP)等而行穿刺。其中老年组 198例次因急需鉴别心功能不全与血容量不足而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病人取去枕平卧位,穿刺点为锁骨中点下缘下方1cm处,方向指向胸锁乳突头肌与锁骨形成的夹角平分线上,穿刺针刺入约3~4cm后回抽见血,导入导丝、最后导入导管。结果共行60例次,57例次成功,3例次失败,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具有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有效易于掌握推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纵膈血肿是中心静脉置管后的一种罕见并发症,文献报道的病例少.血液滤过是肾内科和重症医学科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对成功救治肾功能衰竭病人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也是脏器支持的重要保障.在进行床旁血滤的过程中,建立和维持良好的血管通路是顺利进行血滤治疗的关键.中心静脉置管是临床上常用的进行监测和治疗的血管通路,在置管位置选择上颈...  相似文献   

14.
锁骨下静脉穿刺156例体会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方法 ,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对 15 6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的病例及其并发症进行分析 ,并提出有效防治对策。结果 :穿刺总成功率 97 4 % (15 2 15 6 )。气胸发生率占1 2 8% (2 15 6 ) ;纵隔血肿占 0 6 4 % (1 15 6 ) ,血气胸占 0 6 4 % (1 15 6 )。结论 :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高 ,并发症可控制在较低水平。术者要熟悉解剖结构 ,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 ,熟知并发症发生的原因 ,并作出迅速的判断和正确的处理 ,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5.
颈内静脉穿刺术中穿破锁骨下动脉致胸腔大出血4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内直视手术中常需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以监测中心静脉压和作为快速输血输液的通道。穿刺过程中如操作不慎,易将锁骨下动脉穿破,进而穿破胸膜致胸腔内大出血。我院近年发生4例,男1例,女3例。其中体外循环下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例,二尖瓣置换术1例。全身肝素化前发现2例(出血量约1000ml),完成心内手术操作后发现2例,1例出血量约1000ml,以上3例均治愈;另1例出血量2500ml左右,经抢救无效因循环衰竭死亡。 讨论:颈内静脉穿刺术中穿破锁骨下动脉,多因术者对局部解剖关系不熟悉或操作不正确造成。多数仅引起颈部血肿,经压迫可以止血;如穿破动脉壁和胸膜,可致胸腔内出血。因患者多处于麻醉状态下,对失血反应不明显,如不仔细观察多不易发现,待全身肝素化后,出血不易自行停止,可致大量出血而危及病人生命。因此,术中必须谨慎操作,正确选择穿刺点(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所成夹角的顶点),沿锁骨头内缘向乳头方向与皮肤成45°角进针3~5cm。穿刺点位置过低或偏内、进针过深易穿破动脉和胸膜。套管法置管时,回抽见静脉血应边退针芯边送入导管,如遇阻力不可强力推进。如回血压力高,颜色鲜红,可能误穿动脉,应退出穿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 ,76岁 ,因快慢型病窦综合征安置人工心脏永久起搏器。术中行左侧锁骨下静脉 (SV)穿刺术 ,多次穿刺均仅能见静脉血从穿刺针头滴出 ,负压回抽不畅 ,放置钢丝不能到达腔静脉。改右侧SV穿刺术 ,结果与左侧一样未成功。分别从左、右贵要静脉注射 76 %泛影葡胺 2 0ml行SV造影 ,结果显示左SV近心端明显变细、狭窄 ,远心端明显粗大呈窦状 ;右SV扭曲畸形 ,中段呈螺旋形 (透视下更清晰 ) ,近心端稍变细 ,远心端及腋静脉粗大 (附图 )。经右股静脉入路放置附图 SV造影显像 (患者取平卧位 ) 左图为左SV ,右图为右SV临时起搏…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60岁。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停搏,阿-斯综合征置入永久起搏器。穿刺锁骨下静脉时误穿锁骨下动脉,造成危及生命的大出血且并发术后电极移位,经全力抢救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锁骨上途径穿刺锁骨下静脉在临时起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 8例需安装临时起搏器的患者分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 ,首选锁骨下途径 ,一次不成功改为锁骨上途径。记录二组中两种穿刺方法的例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老年组 76例中有 2 9例改行锁骨上途径 ,非老年组 3 2例中有 1例改行锁骨上途径 (P<0 .0 5 ) .经锁骨上途径并发症 6例 ,经锁骨下途径并发症 12例 (P>0 .0 5 )。结论 合并肺气肿且需紧急起搏的老年人宜首选经锁骨上途径穿刺锁骨下静脉 ,经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是安全、可靠的 ,适用于临时起搏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2岁,频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室早位于右室流入道。通过常规的股静脉途径难于到达有效消融靶点,采取锁骨下静脉途径取得消融成功。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60岁。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停搏,阿-斯综合征置入永久起搏器。穿刺锁骨下静脉时误穿锁骨下动脉,造成危及生命的大出血且并发术后电极移位,经全力抢救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