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咪唑安定对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ASAI~Ⅱ级的脑外科手术病人,根据国际10~20系统,在C3或C4、FPz(参考)和SC(第二颈椎棘突处)安放盘状记录电极,记录体感诱发电位。均分为三组按剂量(0.2mg/kg、0.3mg/kg和0.4mg/kg)静脉注射咪唑安定,连续观察皮层N20、P23和颈髓N14电位的变化。结果:(1)用药后,皮层N20和颈髓N14电位的波幅降低,分别抑制到术前的63.75%和48.75%(P<0.05),苏醒后恢复到基础水平;(2)颈髓N14、皮层N20和P23的潜伏期及中枢传导时间均无显著延长,(3)各剂量组间的SEP变化无明显差别。结论:咪唑安定对SEP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临床意义不足,可用作SEP监测时的静脉麻醉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3组不同剂量静脉麻醉药异丙酚、咪唑安定、依托咪酯对上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影响。方法:9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再随机分为3个不同剂量组,分别单次静脉注射异丙酚1.5、2、3cm/kg,咪唑安定0.2、0.3、0.4cm/kg,依托咪酯0.15、0.3、0.4cm/kg,观察用药后对SLSEP的影响。结果:异丙酚组均对SLSEP的N14、N20潜伏期在CCT无明  相似文献   

3.
术前肌注咪唑安定对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和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比较和评价麻醉手术前使用咪唑安定或苯巴比妥钠对患者焦虑、顺行性遗忘、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和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  4 0例年龄 2 0~ 6 0岁、ASA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麻醉前 30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 0 1g +阿托品 0 5mg(n =2 0 ) ;Ⅱ组于麻醉前 30min肌肉注射咪唑安定 0 0 6mg/kg(41~ 6 0岁 )和 0 0 8mg/kg(2 0~ 4 0岁 ) +阿托品 0 5mg(n=2 0 )。分别于用药前后测定患者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心率 (HR)、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呼吸频率 (RR)、焦虑视觉模拟评分 (AVAT)、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AEPI)、顺行性遗忘程度和血浆内皮素 (ET 1)浓度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后SBP、DBP、HR、SpO2 和RR无明显变化(P >0 0 5 ) ;Ⅰ组在用药前后AVAT、AEPI和ET 1浓度变化无差异 (P >0 0 5 ) ,顺行性遗忘率 2 0 % ;Ⅱ组用药后 30minAVAT、AEPI和ET 1浓度均低于用药前 (P <0 0 5 ) ,顺行性遗忘率为 75 %显著高于Ⅰ组 (P <0 0 1)。结论 与苯巴比妥钠相比 ,咪唑安定可有效减轻患者麻醉手术前焦虑情绪 ,获得更好的顺行性遗忘和镇静效果 ,且能减轻麻醉手术前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滴普鲁卡因对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的影响。方法;对上肢感觉传导无异常的病人15例,分别观察静脉滴注普鲁卡因前以及滴注1%普鲁卡因20mg.kg^0-1.h^-110分钟、40mg.kg^-1、h.^-15分钟和60mg.kg^-1.h^-15分钟的上肢SLSEP,比较N14,N20,P23各波的潜伏期,N14-N20波间潜伏期(CCT)以及N20P-P20的峰间值。结果:S  相似文献   

5.
观察3组不同剂量静脉麻醉药异丙酚、咪唑安定、依托咪酯对上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影响。方法:9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再随机分为3个不同剂量组.分别单次静脉注射异丙酚1.5、2、3mg/kg,咪唑安定0.2、0.3、0.4mg/kg,依托咪酯0.15、0.3、0.4mg/kg,观察用药后对SLSEP的影响。结果:异丙酚组均对SLSEP的N_14、N_20潜伏期和CCT无明显影响,但使N_20-P_25波幅显著性抑制,该作用在用药后10分钟恢复。咪唑安定组均使N_20潜伏期和CCT显著延长,且在病人苏醒后仍未恢复,对N_(14)潜伏期无影响,N_(20)-P_(25)波幅出现明显下降。依托咪酯组出现N_(20)-P_(25)波幅明显增大,且在病人苏醒后仍未降至基础值,对潜伏期的影响与咪唑安定类似。结论:依托咪酯较适合术中行诱发电位监护时应用。  相似文献   

6.
用2%利多卡因10~15ml注入硬膜外腔后,被阻滞节段脊神经的体感诱发电位(SEP)发生显著改变,其峰潜时延长,波幅降低,尤以早成份P不1改变最为显著且稳定。SEP的变化与同节段皮肤感觉阈的变化密切相关。P1峰潜时比麻醉前延长30%以上,可作为有效麻醉的指征。波幅的变量可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7.
体感诱发电位在神经外科手术监测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体感诱发电位神经外科手术监测中的应用,着重介绍了体感诱发电位对手术皮层功能区定位,及术中施行局部及血管临时夹闭、控制性降压、控制性低温时脑功能监测的方法和效果,并与传统的监测手段进行比较,认为体感诱发电位在神经外科手术监测中具有操作分析简便、非创作性、客观性及连续性等优点,但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假阳性、假阴性。  相似文献   

8.
可乐定对鼠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记录大鼠大脑皮层SEP的方法研究盐酸可乐定的镇痛作用。方法: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可乐定组。对照组大鼠8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可乐定组15只大鼠,腹腔注射盐酸可乐定10μ(1ml)。记录两组注药前和注药后20、40、60分钟的SEP波形,并根据SEP的N15-P25峰振幅推算镇痛率(即疼痛减轻率)。结果:对照组注药前后SEP振幅和潜伏期无明显变化。可乐定组注药后SEP振幅显著抑制和潜伏  相似文献   

9.
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对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选择合适的吸入麻醉药及其浓度,为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SEP)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60例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安氟醚组、怫氟醚组和地氟醚组。每个患者在清醒和挥发性麻醉药呼气末浓度分别为0.3、0.5、0.75、1.0和1.5MAC时记录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N13(颈髓)及N20(大脑皮层)。观察皮层电位N20、颈髓电位N13的潜伏期、波幅和中枢传导时间(CCT)的变化。结果 三种吸入麻醉药不改变皮层下电位N13的潜伏期和波幅(P>0.05)。而皮层电位N20的潜伏期和中枢传导时间(CCT)随安氟醚、异氟醚和地氟醚呼气末浓度的增加,逐渐延长,波幅则下降(P<0.05)。其中吸入安氟醚在呼出末浓度1.0MAC时有3例患者波形消失,在1.5MAC时共有6例患者波形消失,而异醚和地氟醚呼吸末浓度只在1.5MAC时有3个患者波形消失。结论(1)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对SSEP的皮层成分N20波潜伏期和波幅的影响呈浓度依赖性,对皮层下成分N13波影响轻微;(2)在三种吸入麻醉药中,安氟醚对皮层SSEP影响比异氟醚及地氟醚更大,而后者作用相似。术中SSEP监测时,安氟醚在呼气末浓度不大于0.75MAC时是合适的;异氟醚、地氟醚在呼气末浓度不大于1.0MAC时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0.
硫喷妥钠对上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与方法:7例上肢感觉传导道无异常的病例,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mg/kg后,分别观察注药前、注药后即刻、2、4和6min上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比较P15、N20、P25各波的潜伏期以及P15N20、N20P25的峰间值。结果:各波潜伏期在注药后缩短,以注药后2、4min最明显,6min时已基本恢复,P15N20、N20P25峰间值在注药后减小,以2min时减至最小,6min时已基本恢复。结论:术中行体感诱发电位监测时,不宜使用硫喷妥钠。  相似文献   

11.
异丙酚对上肢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麻醉药物对体感诱发电位(SEP)波形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以致干扰术中监测神经病变的效果。本研究通过观察单次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异丙酸对上肢正中神经SEP(MNSEP)波形的变化,了解异丙酚对SEP监测的影响情况,为术中进行SEP监测时选择合理的麻醉药物及对波形的正确分析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30例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前MNSEP检测无异常,ASAⅠ~Ⅱ级,男女性别不限,年龄16~68岁,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人。麻醉方法 入室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入室后记录MNSEP波形两次。于踝部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体感诱发电位术中监测采用皮层及皮层下记录点组合应用的优点。方法:分析104例脊柱矫形手术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并同时用皮层下诱发电位监测。结果:有3例阳性结果与临床相符,组合监测的准确率为96.7%。结论:皮层及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组合监测脊柱矫形手术可大大增加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自Dawson将SEP(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用于人体以来,其发展缓慢。七十年代后,它的应用逐渐增多,并发现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可较准确地进行脊髓功能定量分析,对判断脊髓损伤程度、估价预后有一定实用价值。90年代后国外还广泛应用CSEP进行术中监护脊髓功能[1],有效地预防了术后截瘫的发生。在脊髓损伤实验中也常用CSEP检测脊髓损伤的程度并评价脊髓功能恢复的情况[2。3],正常人及家兔CSEp数据库已建立[4,5],到,但犬的正常值未见报道。作者开展了此项研究,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选用中国健康杂种家犬42只,雌雄不限.…  相似文献   

14.
对唐山市1976年地震所致的截瘫伤员,随机抽样做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300例,其中完全截瘫209例,不全截瘫91例,共检查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SEP 600侧,发现416侧完全性截瘫的SEP全部消失,不全截瘫的166侧,58%的SEP存在。研究结果表明:不全截瘫病人SEP消失与否与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肌力状况无关,而深感觉则与SEP的存在与消失显著相关。SEP与足趾定位觉检查呈等级相关。SEP不能直接反映急性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是否良好,仅间接与脊髓的前索状况有关。本组根据91幅异常SEP图形,将其归纳为6种主要表现,并试图分析其发生基础及与临床的关系。急性脊髓损伤后SEP消失多数预后不良,但在创伤初期确定其不恢复的最终时间仍有困难。  相似文献   

15.
体感诱发电位在神经外科手术监测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体感诱发电位在神经外科手术监测中的应用,着重介绍了体感诱发电位对手术皮层功能区定位,及术中施行局部脑血管临时夹闭、控制性降压、控制性低温时脑功能监测的方法和效果,并与传统的监测手段进行比较,认为体感诱发电位在神经外科手术监测中具有操作分析简便、非创伤性、客观性及连续性等优点,但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假阳性、假阴性。  相似文献   

16.
围脑干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体感诱发电位(SEP)神经生理监测在围脑干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静脉麻醉下围脑干手术43例,对两侧正中神经分别进行刺激,记录相应的SEP N20波形,术中N20发生明显变化,即通知桩得调整操作。结果 在静脉麻醉维持过程,波形基本保护稳定;43例手术中SEP发生显著变化的有8例,其中5例逐渐恢复,术后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另外3例至术终未恢复。术后均出现了相应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研究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围脑干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EP)神经生理监测与HR监测的关系。方法:选择43例全凭静脉麻醉的围脑干手术病例,对两侧正中神经分别进行刺激,记录相应SEP的N20波形,手术N20发生明显变化(潜伏期延长超过1ms)或波辐降低超过50%),即通知术者调整操作,HR出现突然而明显的变化也及时通知术者。结果:3例术后出现神经病损者术中SEP均表现为持续抑制,而其中1例HR并没有明显变化。术中SE  相似文献   

18.
脊髓手术目前常采用体感诱发电位监测神经功能.以削断术中脊髓传导通路的完整性。影响体感诱发电位的闪素很多,但尚未见俯卧位体佗对体感诱发电化影响的报道,本文拟通过监测脊髓后路手术患者体何改变前后体感诱发电化的变化以观察俯卧何对SEP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体感诱发电位(SEP)用于脊柱手术中脊髓监测的可行性,以及皮质体感诱发电位(CSEP)与皮质下体感诱发电位(Sub—CSEP)监测的适应证。方法42例脊柱手术患者,年龄6~68岁,咪唑安定、丙泊酚及维库溴铵静脉诱导,安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术中均应用CSEP和Sub—CSEP监测脊髓功能。结果CSEP受麻醉影响较大,Sub—CSEP波形稳定,全组7例诱发电位出现异常,其中3例与临床相符,4例为假阳性,无假阴性发生,准确率为90.5%。结论CSEP适于麻醉深度的监测,Sub—CSEP是脊柱手术中脊髓功能监测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异丙酚浓度变化对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方法:2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中实施异丙酚静脉全麻和多模态神经电生理监护。在麻醉诱导期间,观察SEP、MEP随异丙酚浓度增加的变化。在矫形操作完成后的伤口缝合过程中,观察SEP、MEP随麻醉浓度降低的变化。分别记录相应异丙酚剂量增加和剂量减少后电位达到平台期的延迟时间。结果:异丙酚浓度的变化不会引起SEP和MEP潜伏期的显著变化(SEP:36.1±2.6ms vs 36.2±2.3ms,P0.05;MEP:27.0±1.5ms vs 27.1±1.6ms,P0.05)。异丙酚浓度的增加可以显著降低SEP波幅值(1.91±0.53μV vs 1.37±0.55μV,P0.001)和MEP幅值(175.7±134μV vs 127±81μV,P0.001);异丙酚浓度降低则显著增加SEP幅值(1.26±0.64μV vs 1.50±0.56μV,P0.005)和MEP幅值(143±100μV vs 169±133μV,P0.005)。SEP、MEP的变化相对于异丙酚剂量变化存在滞后效应。当剂量增加时,延迟期显示SEP为18.5±6.5min,而MEP为10.5±3.6min;当剂量减少时,延迟期显示SEP为29.6±10.6min,而MEP为13.5±6.3min,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剂量升高可造成SEP和MEP幅值的快速下降,剂量降低可使其峰值增加;MEP较SEP对异丙酚剂量变化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