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50例年龄≥60岁,择期行胸、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五组,用安定0.3mg/kg、芬太尼4.0μg/kg、琥珀酰胆碱1.5mg/kg诱导后插管前90秒注射生理盐水或不同剂量利多卡因(0.5、1.0、1.5、2.0mg/kg)。监测并记录诱导前、插管即刻、插管后5分钟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对照组插管后各项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而利多卡因0.5mg/kg和1.0mg/kg组最为平稳。因此认为芬大尼 4.0μg/kg复合利多卡因 0.5~1.0mg/kg,能有效地预防 60岁以上患者气管插管过程中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2.
50例年龄≥60岁,择期行胸,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五组,用安定0.3mg/kg,芬太尼4.0μg/kg,琥珀酰胆碱1.5mg/kg诱导后插管前90秒注射生理盐水或不同剂量利多卡因(0.5,1.0,1.5,2.0mg/kg)。监测并记录诱导前,插管即刻,插管后5分钟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对照组插管后各项指标均显著高(P<0.05或0.01);而利移卡因0.5mg/kg和1.0mg/kg组最为  相似文献   

3.
7种常用静脉麻醉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比较常用静脉麻醉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809例拟行全麻醉患者随机分成八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0ml、硫喷妥钠6mg/kg、异丙酚2.5mg/kg咪唑安定0.3mg/kg,依托咪酯丙二醇制剂0.3mg/kg,依托咪酯乳剂0.3mg/kg、氯胺酮2mg/kg和芬太尼5μg/kg。用Ultima监测仪和阻抗法记录并计算血液动力学有关参数。结果:BP而言,其降幅排序为异丙酚〉咪唑安定〉硫喷妥钠〉硫喷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Swan-Ganz导管和热稀释测定方法,观察心脏瓣膜手术在咪唑安定和异丙酚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时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资料和方法择期心瓣膜手术病人26例。麻醉前随机分成咪唑安定组(M组)和异丙酚组(P组)。M组男4例、女9例,平均年龄39.9岁、身高159.5cm、体重49.4kg;P组男5例、女8例,平均年龄37.5岁、身高160.8cm、体重52.8kg。麻醉前半小时肌注哌替啶1mg/kg、安定7.5~10mg及东莨菪碱0.3mg。麻醉诱导:M组用Roche公司产咪唑安定0.5mg/kg…  相似文献   

5.
小儿心脏手术前口服咪唑安定和氯胺酮混合液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选择先天性心脏病小儿3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吗啡组(15例),观察组术前口服咪唑安定(0.5mg/kg)和氯胺酮(12mg/kg)混合液,吗啡组肌肉注射吗啡(0.2mg/kg)。结果显示:观察组90%的小儿易于与父母分离,与吗啡组(66.7%)无明显差异(P>0.05)。达A、B两级镇静者,观察组为80%,吗啡组为46.7%,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观察组有85%小儿静脉穿刺时合作或无反应,吗啡组仅40%,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麻醉诱导前和诱导时脉搏氧饱和度均正常,也未发生喉痉挛、缺氧、恶心和呕吐等井发症。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和术后麻醉有关并发症,两组也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小儿心脏手术前口服咪唑安定和氯胺酮混合液,镇痛和镇静效果良好,血流动力学稳定,不增加围术期并发症,证明了术前口服咪唑安定和氯胺酮混合液在先天性心脏病小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脑功率谱和心率变异性联合用于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联合应用脑功率谱和心率变异性监测异丙酚、咪唑安定及其复合诱导时的麻醉浓度观察伤害刺激对脑功率谱和HRV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全麻下择期手术的成年病人30例,按诱导用药不同随机分为三组,组Ⅰ异丙分配2mg/kg,组Ⅱ咪唑安定0.05mg/kg加异丙酚1.5mg/kg,组Ⅲ发定0.2mg/kg。按各组用经 药前后合用,1分钟后静注芬太尼,然后给予挤捏斜方肌痛刺激并静注琥珀胆碱作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心脏手术中对循环、应激反应及部分细胞因子的影响。资料和方法择期心脏手术20例,男9例,女11例,心功能Ⅱ~Ⅲ级。手术种类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年龄6~48岁。术前用药吗啡0.15mg/kg、东莨菪碱0.07mg/kg。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例。对照组以安定、芬太尼和琥珀胆碱诱导,芬太尼、潘库溴铵和安氟醚静吸复合维持麻醉。体外循环前微量泵输注芬太尼30μg/kg。试验组以氯胺酮1mg/kg、异丙酚3mg/kg及…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全麻诱导前采用表面麻醉和喉上神经阻滞,预防喉镜显露声门和气管插管所造成的心血管反应,在32例患者中作了对比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全部患者除外心肺疾患,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年龄和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用药:肌注安定10mg、阿托品0.5mg或东莨菪碱0.3mg。麻醉诱导C组以2.5%硫喷妥钠1~6mg/kg、琥珀胆碱1.5~2.0mg/kg、芬太尼2ug/kg诱导插管顺利;N组用1%利多卡因10…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异丙酚与硫喷妥钠预防拨管插的危险性的效果。方法 选择全麻气管插管手术病人224例,观察异丙酚2.0mg/kg复合芬太尼2μg/kg的气管插管危险性,并采用多因素分析与硫喷妥钠5.0mg/kg复合芬太尼2μg/kg进行比较。结果 硫喷妥钠组不率为85.59%,异丙酚组为81.4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外低血压症,硫喷妥钠组不满意率为79.28%,异丙酚分别为45.13%,  相似文献   

10.
咪唑安定和/或氯胺酮全麻诱导的临床效应观察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和/或氯胺酮麻醉诱导的临床效应。方法:全麻气管插病人36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例,分别静注咪唑安全0.1mg/kg+氨胺酮1mg/kg(Ⅰ组)、氯胺酮2mg/kg(Ⅱ组)或咪唑安定0.2mg/kg(Ⅲ组)诱导。分别记录诱导前后各组的BIS、SEF、HR及MAP等变化。结果:(1)Ⅱ组诱导后BIS、SEF值低于其他组,而Ⅰ组诱志2分钟后的数值≥麻醉前值;(2)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安定-芬太尼-羟丁酸钠复合诱导对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心脏瓣膜手术病人体、肺循环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70例择期手术病人,根据麻醉前肺动脉平均压(MPAP)分为三组。组1,MPAP≤2.67kPa;组,2〉2.67kPa≤5.33kPa;组3,〉5.33kPa。麻醉诱导均采用安定0.2mg/kg、芬太尼2μg/kg及羟丁酸钠50mg/kg。以Swan-Ganz导管技术监测血液动力学。结果: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处理(附50例报告)梅保君,贾金堂LC手术50例,用硫喷妥钠、芬太尼、利多卡因(1mg/kg)、安定(0.2mg/kg)、Innovar一单元加琥珀胆碱(1~2mg/kg)静注作诱导,气管插管。维持用普鲁卡因静脉复合或静吸(安氟...  相似文献   

13.
曲吗多静脉诱导时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经食管无创伤超声血流测定仪监测45例择期手术病例,随机分三组:巨组,安定0.4mg/kg; Ⅱ组,咪唑安定0.3mm/km;Ⅲ组,依托咪酯0. 3mm/km。三组病例均静注曲吗多4mg/kg、阿曲可林0.5mg/ kg,观察插管前、插管时、插管后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周围血管阻力(SV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结果表明用曲吗多后 HR减慢, Ⅰ、Ⅱ组 CO、CI、MAP下降,Ⅲ组 MAP、CO、CI、无明显变化,插管时,插管后CO、CI、MAP、HR无显著变化(P>0.05)。提示曲吗多有预防插管时的心血管副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院采用静脉滴注异丙酚合并局部麻醉应用于电视脑内锐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病入26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与方法 本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19~65岁,行电视脑内镜显微外科手术。麻醉诱导依次采用安定0.2mg/kg,芬太尼 2μg/kg,乙咪酯 3mg/kg,琥珀胆碱1.5mg/kg,插入气管导管后暂行机控或手控呼吸,静脉滴注异丙酚维持麻醉,切头皮前,采用0.5%丁吡卡因局部浸润,同时给予芬太尼0.05~0.1mg,术中保持自主呼吸或辅助呼吸,维持呼气未二氧化碳分压在4~5.33kPa…  相似文献   

15.
报告咪唑安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用于颅脑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22例择期开颅手术患者被随机分成咪唑安定-异氟醚组(I组)及单纯异氟醚组(Ⅱ组)。对比观察两组在手术不同时期的血流动力学及异氟醚吸入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组血压均未见增高,且明显低于基础值(P<0.05),I组异氟醚吸入浓度明显低于Ⅱ组,降低 27%左右(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咪唑安定 0.2mg· kg-1/h持续静滴维持麻醉可降低异氟醚MAC,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术中麻醉平稳,适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6.
观察异搏定或硫酸镁缓解气管插管所致不良心血管反应的作用,结果表明,静脉注射异搏定5mg后快速诱导插管,麻醉诱导后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P<0.05),气管插管后各时相动脉血压未升高,反而下降并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插管后1min心率增快(P<0.05)。静脉注射硫酸镁(60mg/kg)后麻醉诱导插管,麻醉诱导后动脉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P<0.05),气管插管后各时相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  相似文献   

17.
三种麻醉方法在维持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异丙酚/阿芬太尼、七氟醚/笑气以及安氟醚/笑气等三种麻醉维持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方法:45例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麻醉快速诱导后经气管插入特殊的TTD导管,麻醉维持分别采用0.1mg·kg-1·min-1异丙酚和1μg·kg-1·min-1阿芬太尼静脉泵入(P/A组),1%七氟醚-66%笑气(S/N组)或1%安氟醚-66%笑气吸入(E/N组)。于麻醉诱导后30分钟、手术开始后30分钟、45分钟、60分钟以及术毕测定MAP、CVP、CO、CI和SV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在ASAⅠ~Ⅱ级的病人,临床麻醉剂量的异丙酚/阿芬太尼、七氟醚/笑气和安氟醚/笑气麻醉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轻微。结论:三种麻醉方法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程度相似。  相似文献   

18.
53例择期全麻患者用二种剂量的美维松,观察了心脏病与非心脏病患者的肌松效应、插管条件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同时与琥珀胆碱的肌松效应进行比较,以评价美维松的临床使用价值。结果显示:美维松0.105mg·kg-1、0.15mg·kg-1和琥珀胆碱1mg·kg-1的气管插管优良率分别为87.5%、96.0%和100%(P>0.05),起效时间分别为343、285和65秒(P<0.05),而无反应期分别为1.3、7.4和5.3分(P<0.05)。静往美维松后心脏病与非心脏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美维松的肌松时效与其剂量有关,美维松可以安全地用于非心脏患者和心脏患者的全麻诱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咪唑安定对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ASAI~Ⅱ级的脑外科手术病人,根据国际10~20系统,在C3或C4、FPz(参考)和SC(第二颈椎棘突处)安放盘状记录电极,记录体感诱发电位。均分为三组按剂量(0.2mg/kg、0.3mg/kg和0.4mg/kg)静脉注射咪唑安定,连续观察皮层N20、P23和颈髓N14电位的变化。结果:(1)用药后,皮层N20和颈髓N14电位的波幅降低,分别抑制到术前的63.75%和48.75%(P<0.05),苏醒后恢复到基础水平;(2)颈髓N14、皮层N20和P23的潜伏期及中枢传导时间均无显著延长,(3)各剂量组间的SEP变化无明显差别。结论:咪唑安定对SEP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临床意义不足,可用作SEP监测时的静脉麻醉药。  相似文献   

20.
加深麻醉防止体外循环复温时脑氧供需失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复温时应用大剂量麻醉剂对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O2)的影响。方法:35例行瓣膜置换术患者分2组,观察组复温时给予咪唑安定0.2mg·kg-1,芬太尼15~20μg·kg-1,对照组在复温开始至鼻咽温33℃前不用麻醉药。结果:观察组复温时(鼻咽温33℃)Sj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氧摄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复温时SjO2与体外循环前后比较无显著降低。两组病人复温时SjO2均与复温时间有关(观察组r=0.86,对照组r=0.81)。结论:体外循环复温时应用大剂量麻醉药加深麻醉并掌握恰当的复温速度可以防止SjO2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