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埋藏式硬膜外腔给药系统应用吗啡治疗癌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例癌痛病人施行了埋藏式上腔给药系统置入术,经该系统注和啡后,疼痛缓解,VAS为O,硬膜外腔注射吗啡在治疗癌痛,尤其是对口服麻醉性镇痛药效差的癌痛病人时,不失为一有效,采用埋藏式膜外腔给药系统可避免经皮硬膜外腔导管长期给药产生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采用硬膜外腔注射进行癌痛治疗中发生两例痛觉倒错的现象 ,现报告如下。例 1 女 ,49岁 ,肺癌晚期出现右胸及肩背部疼痛。开始口服去痛片和吗啡缓释片 ,3周后镇痛效果差 ,决定试用硬膜外腔注射吗啡 ,试验剂量为吗啡 1mg只能轻度缓解 ,改2mg后 ,疼痛缓解 75 %。 3天后又出现疼痛并持续 15小时 ,于是给病人植入一个硬膜外腔注药系统 ,并改为吗啡 3mg ,每天 2次。 10天后由于不能完全止痛 ,即增加给药次数和剂量 ,1个月后吗啡剂量增加到每天 2 5mg。第 2个月时疼痛更加剧烈 ,行CT检查证实局部病变明显增大 ,但没有脑及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3.
硬膜外腔持续滴注复合液治疗晚期癌痛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24例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复合液组76例和单纯吗啡组48例。复合液组选择低浓度局 麻药复合少量吗啡及激素、B族维生素,有镇痛效果确切,吗啡用量小,副作用少等优点。单纯吗啡组虽 能达到良好镇痛效果,但需逐渐加大用药量,且副作用多。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硬膜外腔 滴注复合液较单纯推注吗啡优越。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三组,手术结束时硬膜外腔分别注入吗啡2mg(Ⅰ组)、吗啡2mg+灭吐灵10mg(Ⅱ组)或吗啡2mg+氟哌啶2.5mg(Ⅲ组)进行硬膜外术后镇痛,观察病人24h内恶心,呕吐及切口明显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Ⅱ,Ⅲ组病人术后24h内切口明显疼痛的发生率小于其它两组(P<0.05)。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持续微量注入吗啡治疗晚期癌性疼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对癌性疼痛采用硬膜外腔 (PCEA)治疗效果不满意的患者改用蛛网膜下腔持续微量注入吗啡 ,收到良好的效果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8例均为男性 ,年龄 35~ 5 7岁 ,ASAⅡ~Ⅲ级 ,其中肝癌术后复发 3例 ,晚期肝癌 2例 ,胃癌转移 2例 ,直肠癌术后复发 1例。治疗前均口服过非阿片类镇痛药物 ,肌肉注射哌替啶和吗啡 ,最大剂量哌替啶 10 0mg、吗啡10mg ,2~ 3小时一次 ,交替肌肉注射。应用时间最长者 11个月 ,最短者 7天。方法 病人接入手术室 ,取侧卧位 ,选用联合腰麻硬膜外穿刺装置 ,自L4~ 5棘突间隙穿刺 ,流出脑脊液…  相似文献   

6.
硬膜外腔注入小剂量吗啡是术后镇痛的有效方法,已被临床广泛应用。我院白2001年1月至2003年8月期间曾对210例全麻-硬膜外复合麻醉术后病人施行硬膜外腔吗啡PCEA和间断给药术后镇痛治疗,今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国产双极电脉冲刺激器治疗晚期癌痛的效果。方法:63例病人,均用Tuohy氏针穿刺到达硬脊膜外腔后,将绝缘导管置入硬膜外腔,导管尖端裸露不锈钢丝部分留置于硬膜外腔相当于疼痛的相应节段,导管体外端与脉冲感应器连接,启动发生器即可发出电脉冲刺激神经,观察电脉冲镇痛治疗的效果。结果:总有效率达87.3%。结论:应用硬膜外电脉冲治疗仪治疗晚期癌痛有较好的疗效,但有感染可能,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8.
吗啡注入硬膜外腔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剖宫产术后镇 痛的方法。但关于吗啡注入硬膜外腔的量反应特性的数据还很少。本文作者通过对60例产妇进行研究,探讨硬膜外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量反应、有效剂量和严重的副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用于家庭病房晚期癌痛镇痛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对20例年龄36~65岁晚期癌痛病人在家庭病房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病种包括肺癌(4例)、胃癌(10例)、肝癌(3例)、直肠癌(3例),均无脊髓或椎体转移。方法根据癌痛部位相应神经支配节段,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埋入皮下至腋后线相应部位引出(...  相似文献   

10.
咪唑安定注入硬膜外腔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咪唑安定注入硬膜外腔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肖旺频,应德坤,陈晓荣作者一年来观察了硬膜外腔注射咪唑安定(MDZ)对术后伤口痛的镇痛效应,并与吗啡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本组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18~65岁,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报告了氯胺酮皮下注射治疗晚期癌性疼痛的经验。方法:对象为5名晚期肿瘤患者(直肠癌,肺癌,乳腺癌并均有转移),年龄平均61岁,疼痛部位多为四肢、胸背部、腹股沟等部位,氯胺酮治疗前曾用过麻醉性镇痛药、硬膜外腔吗啡止痛及其它治疗方法,因效果欠佳而改用于前胸部皮下持续注射盐酸氯胺酮。注药方法:先皮下单次注入10mg1小时后,再从10mg开始持续注入,依据疼痛反应增减用量。对其它镇痛药物,一般不加以限制,根据患者的愿望使用。  相似文献   

12.
长期应用吗啡治疗中、晚期癌性疼痛时常常可诱发吗啡耐受,从而导致毒副作用.研究表明,硬膜外或鞘内注射氯胺酮可抑制吗啡耐受的发生[1,2],上述研究均是采用躯体性痛动物模型.本研究拟以内脏性痛和躯体性痛大鼠模型,评价鞘内注射氯胺酮对吗啡耐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布比卡因-吗啡混合液硬膜外腔注射用于术后控制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观察王志刚,应诗达,王秀光近三年期间我科对15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下简称妊高征)剖宫产术后,经硬膜外腔注射布比卡因吗啡混合液施行持续48h镇痛、降压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资...  相似文献   

14.
异体嗜铬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晚期癌痛病人的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异体嗜铬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晚期癌痛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经常规方法治疗仍不能缓解的晚期癌痛病人1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4)经蛛蛛网膜下腔注入体外培养3d的细胞县液2ml;对照组(n=6)注入同体积细胞培养液,移植后继续应用阿片制剂。移植前、后观察病人的疼痛程度(VAS法)和阿片制剂日摄量,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放射免疫技术测定脑脊液儿茶酚胺和脑啡肽的浓度以及采用免疫技术测定A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抗体和补体水平。结果 与移植前比较,两组病人的VAS值均显著性降低(P〈0.05或0.01);试验组阿片制剂日摄量移植后有显著性减少(P〈0.05或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病人脑脊液儿茶酚胺浓度均显著性升高(P〈0.01),脑啡肽浓度均显著性降低(P〈0.01);两组病人的血清  相似文献   

15.
晚期恶性肿瘤的顽固性疼痛,即使用大量镇痛药亦难于奏效。自从硬膜外腔注射麻醉性镇痛药及局麻药治疗顽固性癌痛的报道问世后,我院对20例顽固性癌性疼痛患者行硬膜外腔注入小剂量的氯胺酮进行尝试,疗效显著,止痛效果满意,本文对此进行初步探讨。临床资料全组男性12例,女性8例,体重45~60kg,年龄35~71岁,疼痛持续时间1~3个月,所有病人均靠强痛定及哌替啶维持止痛,有的病人甚至1d 注药4次以上。20例病人中,肝癌患者12例,肺癌3例,胃癌3例,胰腺癌2例。  相似文献   

16.
硬膜外腔吗啡和电针对术后镇痛病人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唐辉毅梁伟民俞莹芳潘银英吗啡能引起免疫系统抑制,手术后的免疫功能状况与病人的康复密切相关。研究硬膜外腔注射吗啡能否引起免疫抑制,电针能否改善吗啡引起免疫系统的抑制。选择18例择期手术病人(ASAⅠ...  相似文献   

17.
吗啡硬膜外镇痛时所致皮肤瘙痒症的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吗啡硬膜外镇痛时所致皮肤瘙痒症的预防陈家宁,陶莲英,陈家复硬膜外腔注入吗啡作为治疗疼痛的有效方法之一已被临床广泛采用,但其皮肤瘙痒副作用目前尚无确切办法预防。我院自1991年6月至1992年元月,将适量异丙嗪或氟美松伍入吗啡注入硬膜外术后镇痛,预防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癌性疼痛病人静脉吗啡日消耗量与芬太尼透皮贴剂之间的转换比例。方法晚期癌痛病人13例,先采用吗啡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48 h,随后逐渐转换为芬太尼透皮贴剂镇痛。根据病人疼痛评分及吗啡日消耗量调整芬太尼贴剂的剂量,直至转换成功。记录治疗前、后每天疼痛严重程度(VAS评分):持续痛VAS、爆发痛VAS,缓解爆发痛所需的吗啡用量、PCIA吗啡日消耗量、芬太尼透皮贴剂剂量,生命体征和副作用。结果 静脉对应吗啡日消耗量(mg/d)与芬太尼贴剂转换剂量(μg/h)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1.3603X 6.5088。治疗期间病人持续痛强度VAS评分与爆发痛强度VAS评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芬太尼贴剂治疗期间静脉吗啡日消耗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减少(P<0.01)。未发现严重副作用。结论 静脉吗啡日消耗量(mg/d)与芬太尼贴剂(mg/d)的转换比例是31:1。吗啡PCIA有助于芬太尼贴剂镇痛的快速滴定,并可以有效治疗癌症病人的爆发性疼痛,即PCIA可以在芬太尼贴剂剂量滴定期间补救性镇痛,在芬太尼贴剂镇痛转换成功后用于控制爆发性疼痛。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应用硬膜外注射吗啡作为术后镇痛较广泛,但恶心呕吐发生率相对较高.为减少此不良反应,本文在采用吗啡镇痛同时,加用胃复安、氟哌啶醇进行了观察.方法:选择150例剖宫产病人,随机分为三组,Ⅰ组为单纯吗啡组,于术中关腹膜时,硬膜外腔注入0.02%吗啡10ml,术毕拔除硬膜外导管.Ⅱ组为胃复安加吗啡组,关腹时先肌注胃复安10mg,再硬膜外腔注入0.02%吗啡10ml,术毕拔除导管.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注入吗啡用于妇科手术术后镇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观察了鞘内注入吗啡 0 3mg,并和硬膜外腔注入吗啡 3mg进行镇痛效果、镇痛持续时间及并发症的比较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选择经腹腔子宫切除、卵巢肿瘤切除、广泛子宫切除病人 10 0例。ASAⅠ~Ⅱ级 ,年龄、体重及术前用药无显著差异。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 (试验组 ,5 0例 ) ,B组 (对照组 ,5 0例 )。均选择L2~ 3 行硬膜外穿刺 ,向头端置管 4cm。A组穿刺成功后再以 5G腰穿针于L3~ 4 行蛛网膜下腔穿刺 ,并注入吗啡 0 3mg ,B组行硬膜外穿刺经硬膜外导管注入吗啡3mg。两组病人平卧后分次经硬膜外导管注入 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