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剂量抑肽酶加自体输血对体外循环围术期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病人,分为抑肽酶+自体输血组(A组)和对照组(C组),连续监测围术期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结果:A组病人在术中及术后PAgT、PLG、α2-AP等均显著高于C组,(P<0.05或0.01),而D-D却显著低于C组(P<0.01)。A组病人术后出血量和输血量均显著少于C组(P<0.01)。结论:小剂量抑肽酶+自体输血能显著减轻体外循环引起的凝血功能紊乱,预防和减轻继发纤溶亢进,从而显著减少了术后出血和输血量。  相似文献   

2.
体外循环对小剂量抑肽酶对纤溶系统和血小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3.
体外循环时小剂量抑肽酶对纤溶系统和血小板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时应用小剂量抑肽酶,观察其对纤溶系统和血小板的影响。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抑肽酶用药组。用药组仅一次在预充液中加入小剂量抑肽酶2×106KIU。分别于转流前、转流30分钟、转流结束时及转流停止后2小时测定PLG、FDP、PK、TXB2、t-PA、6-keto-PGF1α,TXB2/6-keto-PGF1α浓度。术后24小时纵隔心包引流量用药组较对照组减少出血41.7%,P<0.01。电镜观察用药组血小板改变不明显;对照组呈现破碎、脱颗粒、微管扩张、聚集。作者认为小剂量抑肽酶能有效地抑制高纤溶活性,可保护血小板功能,减少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4.
常温体外循环围术期凝血与纤溶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讨常温体外循环对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我们对20例常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的围术期凝血及纤溶机制变化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20例心脏直视手术病人,男13例,女7例。年龄8~62岁,平均41.2岁。体重23~103kg,平均59...  相似文献   

5.
术中自体血回输有关凝血纤溶研究现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近年动物实验和创伤病人自体血回输中有关凝血与纤溶以及自体血回输的适应症、方法等进行了概述。指出胸、腹腔血中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bg)、FⅧ、FⅤ、FⅪ、凝血酶原、FⅦ、FⅩ、和FⅪ等显著下降,凝血活性极度降低,自体血回输后以上参数都能在短期内恢复正常范围。对污染血回输的临床应用及癌肿病人的自体血回输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术中自体血回输有关凝血纤溶研究现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近年动物实验和创伤病人自体血回输有关凝血与纤溶以及自体血回输的适应症,方法等进行了概述,指出胸,腹腔血中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bg),FⅧ,FV,FⅪ等显著下降,凝血活性极度降低,自体血回输后以上参数都能在短期内恢复正常范围,对污染血回输的临床应用及癌肿病人的自体血回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创伤病人围术期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伤病人围术期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刘宿1毕敏2创伤在临床上经常遇到,它可影响机体各个系统包括凝血、纤溶系统的功能。创伤或外科手术病人术后发生的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多器官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都与凝血、纤溶功能的紊乱有关。本实验观察了不同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抑肽酶对乙型病毒性肝炎 ( HB)患者体外循环 ( ECC)心脏手术凝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  5 2例心脏病患者中 ,合并 HB3 3例 ,未合并 HB19例。 3 3例合并 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 :17例 ,ECC中应用抑肽酶 ;B组 :16例 ,ECC中不用抑肽酶 ;对照组 :19例 ,为未合并 HB患者 ,ECC中不用抑肽酶。动态监测所有患者的凝血因子 促凝活性 ( FXI:C)、抗凝血酶 活性 ( AT- :A)和 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 结果 A组术后出血量和输血量明显少于 B组 ( P<0 .0 1) ;术前 3组患者 FXI:C,AT- :A和 D-二聚体组间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 ( P>0 .0 5 ) ;术后 6小时、2 4小时 ,A组 FXI:C明显高于 B组 ( P<0 .0 5 ) ;3组间 AT- :A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 P>0 .0 5 ) ;ECC2 0分钟至术后 2 4小时 ,A组 D-二聚体明显低于 B组 ( P<0 .0 1)。 结论 HB患者 ECC后存在较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 ;抑肽酶通过抑制继发性纤溶功能亢进 ,减少凝血因子的消耗 ,从而减少 HB患者的出血量和输血量。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中应用抑肽酶加自体输血1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中应用抑肽酶加自体输血124例江萍李惠君王伯杰林世平孙成川贾雷1994年2月~1995年7月我们采用大剂量抑肽酶加自体输血法行心内直视术124例,对减轻术后出血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4例患者,男59人,...  相似文献   

10.
手术对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液流变学、因子Ⅷ、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因子等指标对27例大中型择期手术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作了研究。发现术后血小板对肾上腺素反应增强,但并未造成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血液流变学术前后无显著性改变;因子Ⅷ和Fbg术后显著增加,有血液高凝状态倾向存在,但ATⅢ无明显降低,使凝血和纤溶功能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本结果提示因子Ⅷ和Fbg对血液高凝状态的检测是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大剂量抑肽酶能明显减少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围术期出血已有公论[1]。最近有研究发现小剂量抑肽酶同样能减少此类患者的围术期出血,但该观点仍有争议[2]。笔者将小剂量抑肽酶应用于不同病种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取得了不同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0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行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A1组(对照组)、A2组(小剂量抑肽酶组);另30例后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替换术)患者,随机分为B1组(对照组)、B2组(小剂量抑肽酶组)。每组各15例。1.2麻醉及体外循环(CPB)方法:全部病例…  相似文献   

12.
大剂量抑肽酶对体外循环导致凝血机制紊乱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30例行心脏直视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抑肽酶用药组。于麻醉后、主动脉阻断开放时、体外循环结束后10min、2h和术后24h,分别观察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TXB2、6-keto-PGF1α、ⅧR:Ag、ATⅢ:A与FDP,并记录术后24h纵隔心包引流量。结果表明,大剂量抑肽酶可增加术后血小板功能、抑制纤溶、提高术后凝血因子含量等,从而减少了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3.
14.
体外循环术中小剂量抑肽酶对急性炎性反应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ECC)术中小剂量抑肽酶是否能减轻ECC所致的急性炎性反应。方法 将28例首次心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抑肽酶组和对照组,各14例。于麻醉诱导前、ECC前、ECC后1小时和24小时测定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计数。结果 两组IL-10ECC后1小时比麻醉诱导前明显升高(P<0.01),且抑肽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TNF-α和白细胞计数在ECC后1小时和24小时较麻醉诱导前明显升高,且高于抑肽酶组(P<0.05)。结论 小剂量抑肽酶可抑制ECC所致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5.
小剂量抑肽酶在体外循环中对血小板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取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对照组预充液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实验组预充液中一次性加入15~20×106KIU抑肽酶。观察两组转机前后血小板计数和平均体积及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结果为转机后血小板数量变化不大,对照组的血小板功能较实验组明显下降。实验组的出血量及输血量较对照组低,表明小剂量抑肽酶能够保护转机期间血小板功能,减少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6.
不同透析膜对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7.
人工血浆代用品对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目的评价不同人工血浆代用品对机体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手术病人,ASAI~Ⅱ级,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HES)组、琥珀酰明胶(GEL)组、聚明胶肽(HAE)组、生理盐水(0.9%NS)组对照组,每组10例,以20ml·kg  相似文献   

18.
抑肽酶对体外循环时血小板功能的保护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相似文献   

19.
体外循环围术期血细胞流变特性及抑肽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 (ECC)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患者血细胞流变行为及动态变化特征 ,探讨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细胞机制 ,观察抑肽酶对其的影响。 方法 采集 2 0例 ECC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外周血于麻醉诱导前、转流开始后 30分钟、主动脉开放后 10分钟和术后第 1天、2天、4天和 7天制成活血片 ,用布氏显微电视系统分析活血细胞流变行为 ,并观察外周血细胞计数、术后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并发症。 结果  ECC开始后 30分钟两组患者血细胞流变行为即明显变化 ,术后第 1~ 2天变化最为明显 ,并持续数天 ,第 7天始逐渐恢复正常。实验组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变化程度在各个时点都明显减轻 (P<0 .0 1) ,术后第 1天白细胞活化率和聚集率达到最高峰 ,术后第 1天血小板聚集率和活化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两组术后 2 4小时胸腔引流量及拔呼吸管时间亦有明显差异(P<0 .0 5 )。 结论 ECC围术期存在血小板质、量异常 ,白细胞活化、聚集等细胞形态学和流变学异常变化 ,是术后患者有出血倾向、肺功能障碍的重要参与机制 ,而抑肽酶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术病人凝血及纤溶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宫产术病人凝血及纤溶活性变化的研究袁训芝金国光朱佐民崔淑玲彭亚萍作者单位: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麻醉科(袁训芝、金国光、崔淑玲、彭亚萍),检验中心(朱佐民)妊娠后期,由于血液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成倍增加,加之胎盘、胎膜中含有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