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肾上腺素对丁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药效学及药动学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肩部或上肢择期手术患者16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各8例,分别用含或不含肾上腺素的0.75%丁哌卡因2mg/kg行肌间沟臂丛阻滞。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及药代动力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阻滞完善时间及镇痛时间延长(P<0.05或0.01)。试验组与对照组Cmax分别为0.8295±0.2893ug/ml和0.8898±0.2572ug/ml,Tmax分别为37.6018±8.3461分钟和29.3156±11.1991分钟(P>0.05)。药代动力学参数t1/2Ka及K_(21)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肾上腺素能延长丁哌卡因的阻滞完善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及吸收半衰期,但对血药浓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碱化布比卡因肌间沟臂丛阻滞的临床效果与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观察碱化布比卡因和非碱化布比卡因的临床效果及药代动力学。选择ASAⅠ-Ⅱ级肩部或上肢手术患者16例,随机分为两组:碱化组与对照组各8例,均用0.75%布比卡因2mg/kg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本组自2007年5月~12月对60例行上肢手术患者,ASAI~Ⅱ级,分为罗哌卡因(R)组和左旋布比卡因(L)组,每组30例,采用肌间沟法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患者对神经阻滞满意度、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间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L组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显著长于R组(P〈0.05),神经阻滞优良率均为100%。结论 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均可安全用于临床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二者有相似的药效学特性,但左旋布比卡因在术后镇痛方面略优于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1%甲哌卡因与0.5%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锁骨骨折术中麻醉效果的比较。方法择期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锁骨骨折成年患者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n=15);1%甲哌卡因组(M组)和0.5%罗哌卡因组(R组)。两组均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以肌间沟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M组和R组分别注入1%甲哌卡因25 mL和0.5%罗哌卡因25 mL。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感觉、运动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术后VAS评分,不良反应及麻醉满意度。结果与R组比较,M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缩短,阻滞恢复时间缩短(P0.05),术后6 h、12 h的VAS评分增加(P0.05)。结论 1%甲哌卡因与0.5%罗哌卡因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均能满足锁骨骨折手术。采用1%甲哌卡因较0.5%罗哌卡因起效更快,且感觉、运动恢复更早,利于早期活动,但术后镇痛效果不如0.5%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5.
黄斌  张倩 《实用手外科杂志》2011,25(3):257-258,261
目的 比较左旋布比卡因与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断指再植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n=40),实验组0.375%左旋布比卡因30ml,对照组0.596%甲磺酸罗派卡因30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记录患者生命体征,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运动神经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不良反映及麻醉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试验组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 左旋布比卡因用于手术需时较长,或要求术中肢体不动的显微外科手术麻醉,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同一剂量不同容量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block,ISBPB)对膈肌移动度的影响。方法拟行右侧前臂骨折术后取内固定装置患者60例,在超声引导下进行ISBPB,随机分为A组(0.5%罗哌卡因20ml)和B组(0.75%罗哌卡因13.3ml),每组30例。应用M型超声对注药前、注药后15及30min的膈肌移动度进行测量并记录,观察并评价注药后15及30min臂丛各主要神经的痛觉阻滞效应、运动阻滞程度,记录麻醉效果、麻醉维持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麻醉阻滞效果及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比较,B组注药后30min膈肌麻痹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在注药30min后分别有28例(93%)和22例(73%)患者的膈肌移动度下降幅度超过50%(P0.05)。结论 0.5%罗哌卡因20ml与0.75%罗哌卡因13.3ml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阻滞时均可以达到理想的臂丛阻滞效果。与0.75%罗哌卡因13.3ml相比,0.5%罗哌卡因20ml更易引起膈肌麻痹。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和0.5%盐酸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60例上肢手术行肌间沟臂丛麻醉的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A组给予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30 ml;B组给予0.5%盐酸罗哌卡因30 ml.比较两组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阻滞程度、运动恢复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尺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显著快于B组[(38.30±14.65)min vs.(48.03±22.34)min](P<0.05).注药60 min A组尺神经感觉完全阻滞29例(96.7%),显著多于B组的20例(66.7%)(P<0.05).结论 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的尺神经感觉阻滞优于0.5%盐酸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使用0.375%罗哌卡因20 ml或30 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对膈肌麻痹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右侧前臂手术患者54例,男39例,女15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A组(0.375%罗哌卡因20 ml)和B组(0.375%罗哌卡因30 ml),每组27例。记录臂丛各分支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痛觉阻滞情况,使用超声测量并记录麻醉前、注药后15、30 min时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时膈肌移动度以及RR,记录神经阻滞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臂丛分支神经痛觉阻滞完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比较,B组桡神经、腋神经、尺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注药后30 min,B组RR明显增快(P0.01),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时膈肌移动度均明显减少(P0.05),膈肌麻痹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采用20 ml和30 ml的0.375%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均能达到理想麻醉效果,但20 ml对膈肌麻痹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肾上腺素对1%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的药效学和药动学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下腹部手术病人1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例。分别用1%罗哌卡因2mg· kg~-1(R组)和加入1: 200 000肾上腺素的 1%罗哌卡因 2mg· kg~-1(RE组)行硬膜外阻滞,对比两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药效学指标、Cmax和AUC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与R组相比,RE组的Tmax明显后延(P<0.01),K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1:200 000肾上腺素对1%罗派卡因硬膜外阻滞的药效学没有影响,但可以减缓罗哌卡因的吸收和清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用于断指再植手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应.方法 对2008年3月至9月,分别用0.50%的罗哌卡因和0.375%的布比卡因25 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进行的断指再植手术72例进行分析.结果 罗哌卡因对感觉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明显缩短,维持时间明显延长,对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均明显缩短,毒副作用与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罗哌卡因用于断指再植手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布比卡因起效迅速、镇痛持续时间长,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与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择期行上肢骨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罗哌卡因150 mg分别配成20 ml(0.75%,A组)、30 ml(0.5%,B组)和40 ml(0.375%,C组),神经刺激仪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感觉、运动阻滞情况;高效液相法测定注药后10、15、20、30、60、90、120 min静脉血罗哌卡因浓度。结果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为A组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pH对左旋布比卡因(levobupivacaine,LEVO)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例择期上肢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对照组)和Ⅱ组(试验组),分别用0.375%LEVO及其碱化液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于注药前及注药后10、20、30、45、6...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罗哌卡因加和不加肾上腺素用于臂丛麻醉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18例择期骨科下肢手术病人(ASAⅠ-Ⅱ级 ),分成两组,Ⅰ组为不加肾上腺素组(n=9),Ⅱ组加肾上腺素1:2000,000(n=9),0.75%罗哌卡因20ml加生理盐水10ml,共30ml,肌间沟径路径臂丛麻醉,操作在1min内完成。分别在给药前及给药后10、20、30、45、60、90min、3、4、6、9、12h采取颈内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罗哌卡因血药浓度,用药代动力学计算程序(3P97)统计处理。结果 两组血药浓度峰值(Cmax)、达峰值时间(tmax)及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均没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 加肾上腺素并不能改变罗哌卡因用于臂丛麻醉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上肢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例。分别以0.75%罗哌卡因、0.5%罗哌卡因和0.5%布比卡因采用肌间沟法进行臂丛神经阻滞,注入量20ml。分别记录病人感觉阻滞和运用阻滞的起效时间,峰值时间(达到完全阻滞可以开始手术的时间),追加阻滞药物的比率,术中病人对阿片类药物的需要,病人的满意程度等指标。对比各组间的各项指标。结果 两组罗哌卡因与0.5%布比卡因比较在注射10、15、20 min后达到完全的感觉和运动阻滞的比率较高(P<0.01)。罗哌卡因组的平均峰值时间明显短于布比卡因组(R50=16.3±3.16min,R75=14.6±3.33min,B=22.4±4.17 min,P<0.05)。根据病人术中对阿片类药的需要和全部病人的满意程度,认为罗哌卡因有较高的麻醉质量(P<0.05)。其他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 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出现了较布比卡因平均峰值时间短、阻滞完善的优越性。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应该使用0.5%的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在超声引导下与传统盲探法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肥胖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拟行上肢手术的肥胖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用盲探法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两组所用局麻药均为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等容量混合液30ml,观察两组穿刺所用时间、起效时间、阻滞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所用时间、平均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而作用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阻滞效果为Ⅰ、Ⅱ级的比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无并发症出现,对照组出现两例神经损伤,一例Homer综合症,一例气胸.结论:对拟行上肢手术的肥胖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具有阻滞所用时间短、起效迅速、效果确切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轻比重丁哌卡因腰麻用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0.2%轻比重丁哌卡因液用于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修复术腰麻的效应。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Ⅲ级股骨颈骨折病人,年龄64~80岁,在0.2%轻比重丁哌卡因腰麻下行人工头置换术,手术与麻醉体位一致,随机分为两组,观察快速注药组(F组0.3ml/s)和慢速注药组(S组0.033ml/s)对麻醉平面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S组感觉平面(T7.5±1.4)明显低于F组(T5.5±1.6);同组双侧感觉平面无明显差别,但潜伏期不同;同组中患侧运动阻滞明显优于健侧运动阻滞;注药后S组平均动脉压下降明显低于F组。结论:慢速注射0.2%轻比重丁哌卡因腰麻在老年人人工头置换术中操作简单,麻醉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7.
0.75%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评价0.75%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和耐受性,并以0.5%丁哌卡因作为对照组。方法 择期剖宫产手术病人61例,硬膜外麻醉时随机分别接受0.75%罗哌卡因或0.5%丁哌卡因,观察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术中疼痛,镇痛和腹壁肌松质量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三种局麻药用于小儿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地卡因(Ⅰ组)、丁哌卡因(Ⅱ、Ⅲ组)及利多卡因(Ⅳ组)用于5~12岁小儿蛛网膜下腔阻滞进行临床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局麻药在阻滞作用开始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阻滞平面固定时间Ⅰ组与Ⅱ组长于Ⅲ组与Ⅳ组(P<0.05),阻滞平面消退时间Ⅰ组明显长于其它三组(P<0.01),而三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提示地卡因、丁哌卡因适用于小儿蛛网膜下腔阻滞,利多卡因不宜选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拟行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A组、B组和C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A组、B组和C组分别给予0.3%、0.4%、0.5%的罗哌卡因30ml。观察并评价注药后15、30min臂丛各主要神经的痛觉阻滞效应、运动阻滞程度,记录麻醉效果、麻醉维持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结果注药后15min A组、B组和C组各神经痛觉完全阻滞例数依次递增,C组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完全阻滞例数明显多于A组(P0.05),C组运动阻滞3级(不能屈肘)例数明显多于A组(P0.05);注药后30min B组和C组运动阻滞4级(不能屈腕)例数明显多于A组(P0.01)。A组优16例(80%),良4例(20%);B组优18例(90%),良2例(10%);C组优18例(90%),良2例(10%),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镇痛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或P0.01)。结论 0.3%~0.5%的罗哌卡因30ml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均可达到理想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随着浓度增加,麻醉起效加快而阻滞持续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20.
臂丛神经阻滞加用吗啡用于术后止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在臂丛神经阻滞时,于局麻药中试加入少量吗啡用于术后镇痛,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患者60例,男性45例,女性15例,年龄为17~67岁。全部用肌间沟法臂丛阻滞,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A、B两组,A组(n=30)注入2%利多卡因、0.5%布比卡因等量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