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麻醉手术期血浆中分子物质在各个时段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16例病人;采取麻醉前,气管插管后,劈胸骨后和体外循环复温时的动脉血液,采用紫外线吸收光谱法测定因浆中分子物质的变化,结果:血浆中分子物质含量在气管插管后,劈胸骨后,体外循环复温时三个时点与麻醉前相比均升高(P〈0.05),体外循环复温时较气管插管后,劈胸骨后均升高(P〈0.01),结论:在小儿心内心脏直视手术中,中  相似文献   

2.
硬膜外阻滞加气管内全麻(硬气组)和单纯气管内全麻(对照组)用于全胃切除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浆儿茶酚胺、皮质醇浓度及动脉血气的变化进行了对比观察,以其探索对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硬气组插管后及术中MAP、HR波动小,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硬气组气管插管后5分钟血浆儿茶酚胺总量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与麻醉前相比有所降低,对照组却显著升高(P<0.05)。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儿茶酚胺浓度降低与MAP有显著相关性。术中两组血浆皮质醇浓度均略升高,显示了硬气组不影响皮质醇的正常分泌。两组动脉pH、BE术毕与麻醉前相比均降低(P<0.05),但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20例择期心脏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可乐定组与对照组(各10例),可乐定组病人术前60min口服可乐定5μg/kg,术中用芬太尼使病人MAP、HR维持在麻醉前基础值±15%,脑电频率维持在0.5~3Hz范围内。结果发现,可乐定组术中芬太尼用量(26.2±2.48μg/kg)较对照组(35.8±37.4μg/kg)减少了37%(P<0.01);可乐定组病人术中MAP、HR变化也明显比对照组平稳(P<0.05、P<0.01)。说明麻醉前应用可乐定能明显减少术中芬太尼用量,使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反应保持平稳。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评价单剂量可乐定在国人颅脑外科手术中对异氟醚用量及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20例ASAⅠ-Ⅱ级颅脑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1组(对照组,n=10)于术前30min给予阿托品0.5mg和苯巴比妥钠10Omg肌注;Ⅱ组(可乐定组,n=10)除1组术前用药外,另加可乐定5μg·kg-1于术前90min口眼。两组病人相比,可乐定组麻醉维持所需吸入、潮气末异氟醚浓度和异氟醚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更能稳定麻醉诱导、置镜和插管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和全麻两种麻醉时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皮质醇变化。25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12例,B组为全麻13例。分别于麻醉前、麻醉插管后2分钟、进腹探查时、术中2小时、拔管后即刻抽取中心静脉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皮质醇的浓度。结果示A组麻醉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B组术中肾素活性和皮质醇显著增高(P<0.01)。此外,手术期间A组比B组心率慢,血压低(P<0.01)。表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是一种应激反应较轻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硬膜外阻滞加气管内全麻和单纯气管肉全麻(对照组)用于全胃切除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浆儿茶酚胺、皮质醇浓度及动脉血气的变化进行了对比观察,以其探索对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硬气组插管后及术中MAP、HR波动小,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硬气组气管插管后5分钟血浆儿茶酚胺总量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与麻醉前相比有所降低,对照组却显著升高(P<0.05)。两组之间比较有两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脑电功率谱分析用于监测手术切皮时的麻醉深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脑电功率谱分析技术反映麻醉深度的准确性。方法:65例ASAⅠ级腹部手术病人,快速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维持PETCO2在正常范围内。麻醉:O2-N2O(1∶2)-七氟醚吸入,切皮前不追加长效肌松药。随机分为三组:Ⅰ组n=25、Ⅱ组n=20、Ⅲ组n=20。七氟醚呼气末浓度分别为1.0%、1.5%、2.0%,至少维持15分钟。应用数量化脑电图监测仪监测手术切皮前、后3分钟脑电图的改变,同时监测MAP、HR的改变,切皮后四肢肌肉活动、面部表情变化、呛咳或切皮前不能耐受气管插管刺激者定为切皮反应阳性。结果:切皮前三组病人的EEG随七氟醚呼气末浓度增加,波谱边缘频率(SEF)、中频率(MF)、双谱指数(BIS)明显降低(P<0.01),δ波比率(δR)明显升高(P<0.01),MAP仅Ⅰ组和Ⅲ组之间有差异(P<0.05),HR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切皮反应者的SEF、MF、BIS明显高于无反应者,δR明显低于无反应者(P<0.01)。反应者切皮前、后的MAP和HR变化差明显大于无反应者(P<0.01)。结论:EEG数量化指标SEF和BIS能较准确地反映切皮前七氟醚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家兔复制输精管结扎动物模型,应用放免分析的方法检测了结扎后血浆睾酮和皮质醇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结扎术后6月,血浆睾酮含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血浆皮质醇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扎后12月,18月,25月血浆睾酮和血浆皮质醇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血浆睾酮与血浆皮质醇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01)。现已有报道认为:血浆睾酮很可能通过海马AR的介导参与对血浆皮质醇的调节。为此,本文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检测了结扎后海马中雄激素受体(AR)的含量,发现结扎后6月,海马中AR含量明显增高(P<0.01),结扎后25月,海马中AR含量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不同心脏病人心肺转流期间肺顺应性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了两组心内直视手术病人心肺转流前后肺顺应性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先心组病人(n=14)转流期间胸肺顺应性(Cs)和动态肺顺应性(Cd)均显著降低(P<0.01),停机20min和术毕时仍低于转流前(P<0.01);瓣膜组(n=11)Cs、Cd值转流期间亦同样降低(P<0.01),但转流后期至术毕渐回升至对照水平(P>0.05)。认为两类病人不同的肺部病理生理特点是造成转流中、后期肺顺应性呈不同变化的基础。体外循环本身可造成两类病人肺顺应性的降低,引起上述变化的确切因素仍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选取瓣膜置换术患者22例分为两组;A组(n=10)术前3天口服ALLO每天10mg/kg/;B组(n=12)为对照组。结果表明 B组血 LPO和 UA在 CPB期间均明显升高(P<0.01)和(P<0.05),A组血LPO和UA也升高(P<0.05),但却显著低于B组(P<0.05);同时B组血LPS含量在开放主动脉及其后10’明显升高(P<0.01和P<0.001),而A组血LPS含量在CPB期间无明显升高。提示CPB期间OFR及LPS含量均升高,ALLO可抑制二者的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