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安徽省临泉县艾滋病社区关爱体系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皖北农村地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及其亲属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现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同时了解当地各阶层健康居民关于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AP)。方法通过典型抽样法对85名HIV感染者和病人及65名HIV感染者和病人家属进行调查,经分层抽样方法对519名社会各阶层健康居民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的HIV感染者和病人及其家属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乡镇的HIV感染者和病人社会支持评分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负性生活事件是影响HIV感染者和病人及其家属社会支持的不利因素,而好的邻里关系、烦恼诉说是影响HIV感染者和病人生活质量的有利因素。KAP调查中,有76.3%的人没有帮助过艾滋病患者,11.3%的人不愿意长期援助艾滋病患者,42.4%的人则看情况。结论诸多因素在不同层面影响皖北农村地区HIV感染者和病人及其亲属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我国农村现有的艾滋病社区关爱、社会支持工作还亟需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安徽农村地区艾滋病(AIDS)病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社会支持状况。方法整群抽取安徽农村地区某项目乡AIDS病人/HIV感染者进行横断面研究,社会支持状况采用社会支持量表评定。结果219名AIDS病人/HIV感染者社会支持总分为32.50±7.13,主观支持为17.95±4.15,客观支持为8.90±3.02,支持利用度为5.65±2.42;家庭和政府在AIDS病人/HIV感染者的社会支持网络中起到了决定作用,家庭人口数多及子女孝顺的AIDS病人/HIV感染者社会支持评分较高。结论AIDS病人/HIV感染者社会支持网络建设应充分发挥政府和家庭的主导作用,同时进一步调动其他组织和人员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国艾滋病(AIDS)病人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社会需求,在社会压力下的心理变化,可能做出的反应,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调查的方法,对中国8个省(自治区)及北京市近300名AIDS病人和HIV感染者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涉及AIDS病人和HIV感染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主要社会需求、心理变化以及面临社会压力时准备做出的反应。结果: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态度、行为,与其受到的社会压力、医疗服务需求的满足情况密切相关。结论:今后在制定与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有关的政策时必须格外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艾滋病对婚姻和家庭结构影响的主要表现特征。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 ,收集了我国艾滋病流行较为严重的5个省份中,931户感染者家庭和995户非感染者家庭的数据。通过对比的方法 ,比较和分析被访者在婚姻、家庭结构等方面的差异特征。结果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未婚、离异、丧偶和再婚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感染者;感染者家庭的平均人口数为4.0人,明显低于非感染者家庭的4.4人;41.1%的感染者家庭是主干家庭,高于非感染者家庭(33.4%);感染者家庭中儿童就学率明显低于非感染者家庭,而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则明显高于非感染者家庭。结论艾滋病破坏了感染者正常的婚姻状态,导致主干家庭的比例增加,改变了家庭结构,使得感染者家庭中的儿童和老人受到极大的影响,这些都意味着家庭功能的削弱甚至是丧失。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50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和高危行为现状,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4个县(区、市)中各一个疫情较重的乡镇≥50岁HIV感染者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样本量201人。结果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3.5%,多因素非条件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艾滋病知识知晓的主要因素为:少数民族[比值比(OR)=0.19,95%可信区间(CI):0.05~0.78]、收入低(OR=2.37,95%CI:1.01~5.56)、初中以下文化水平(OR=0.25,95%CI:0.07~0.85)。是否喝酒(χ~2=201.00,P0.01)和是否接受非政府组织关心(χ~2=5.56,P0.05),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云南省艾滋病高流行区≥50岁HIV感染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但个别知识点的答对率较低;社会、经济和文化是该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应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6.
综合医院皮肤性病科开展艾滋病防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第一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已开始步人艾滋病期,在出现症状后病人须寻求医治。还有一些新近感染HIV的病人,难以获得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缺乏经济支持和专业科室)及社区的帮助。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在所有需求中居首位,反映了他们希望解决基本医疗服务的迫切性。我国80%的HIV感染者在农村,一些地区缺乏艾滋病治疗机构,  相似文献   

7.
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与辽宁省天主教会社会服务中心,于2004年12月成立了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提供关爱及医疗服务的组织———沈阳“纳匝肋之家”。对沈阳市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开展了心理咨询、医疗服务、家庭探访、自助活动等工作,一年多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症状管理未满足需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4-9月,采用便利抽样,选取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和病房HIV感染者,采用自行设计的症状负担、症状管理需求和日常感知歧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367例HIV感染者,195例(53.1%)HIV感染者报道在过去4周内至少有一项症状管理需求未得到满足,疲乏管理需求发生率最高(14.7%)。症状负担(r=0.451,P 0.01)、日常感知歧视(r=-0.251,P 0.01)、疾病自我管理能力(r=0.302,P 0.01)与症状管理未满足需求相关。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症状负担、日常感知歧视、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目前未工作是症状管理未满足需求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部分HIV感染者症状管理需求未得到满足,生活在严重的症状负担中而没有良好的管理策略。临床医护人员应帮助感染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制订有效的减轻症状负担的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HIV 感染者和AIDS病人生存质量和医疗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的生存状况、求医行为和医疗需求,为制定相关的救治救助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资料用SPSS12.0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122例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以经静脉吸毒感染为主,其次是性接触和血源感染。感染HIV后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明显下降,感染HIV后失去主要的经济来源和巨额的医疗费用是导致生活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医疗费用主要由自己承担(除抗病毒治疗药物和CD4检测费用外)。他们的生存质量评分均在50分左右。结论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因感染HIV经济收入明显减少,医疗需求明显增加,生活水平明显下降,生活质量差。  相似文献   

10.
萍乡市自1996年报告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全市HIV感染者数量逐年快速增长.感染者主要集中在20~39岁年龄段,正是社会财富创造期.感染HIV后,在丧失社会财富创造能力的同时,又为社会和家庭增添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对社会及其家庭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内蒙古城镇、农牧区、病区、非病区碘盐和碘缺乏病现状。方法对1997年全区碘缺乏病中期评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精制盐的碘化效果较粉碎盐好,但在内蒙古由于生活习惯,有50%以上居民食用粉碎盐。城镇碘盐合格率高于农牧区,但因为多数城镇为历史非病区,碘盐普及时间短,故儿童甲肿率仍偏高。结论经过多年防治,病区儿童甲肿率已下降到5%以下,可粗制碘盐的质量尚有待提高。非病区碘盐合格率达到了90%以上,但需要有可持续性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中国城乡地区烹饪用燃料和高血压患病率之间的关联。方法:本研究依托于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研究(PURE研究)中国地区(PURE-China研究)。于2005年5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在12个省级行政区的城乡地区招募年龄在35~70岁之间的参与者,采用基线问卷和体格检查收集的数据。烹饪燃料来源分为固体燃料(煤、木材、农作物、动物粪便和灌木)和清洁燃料(电、天然气或沼气)。研究结局指标为高血压。采用以社区为随机效应的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调整的变量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教育程度、财富指数、体重指数、体力活动、能量摄入、通风设备、做饭位置、PM2.5。报告校正比值比(AOR)和95%CI。结果:本研究共招募115个城市和农村社区的47 677名参与者,最终45 144名纳入分析,包含农村地区参与者22686名,城市地区参与者22 458名。农村地区采用固体燃料烹饪比例显著高于城市(72.8%vs. 3.4%,P<0.05)。农村地区使用清洁燃料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使用固体燃料的高血压患病率(44.1%vs. 41.0%,P<0.01)。城市地区使用清洁燃料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三峡库区血吸虫病疫区返乡人员抗日本血吸虫特异性抗体分布特征,探讨该人群抗血吸虫特异性抗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三峡库区前往血吸虫病疫区打工的返乡人员为研究对象,采取统一的调查表进行个案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人群血吸虫特异性抗体(IgG),计算人群抗体水平平均几何均数(G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09年共调查疫区返乡人员1940人,G值为0.0176,抗体阳性率为2.27%(44/1940),各年G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074,P0.05)。自血吸虫病流行省返乡者占77.89%(1511/1940),G值为0.0199,显著高于自传播阻断省返乡者(F=30.007,P0.05)。男性G值为0.0178,女性为0.01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59,P0.05)。55~59岁年龄组G值最高(0.0316),各年龄组间G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87,P0.05),45岁以上人群抗体水平显著高于45岁以下人群(F=13.491,P0.05);离渝前农民和船民G值显著高于民工和商业服务(P均0.05),离渝后商业服务G值显著低于船民、农民和民工(P均0.05);不同文化程度者G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00,P0.05),文化程度高,G值低。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文化程度、流动原因、离渝前职业、疫区省类型以及返乡次数等因素与抗体水平之间存在明显关联。结论疫区返乡人群存在血吸虫感染的危险,建议进一步健全三峡库区血吸虫病监测体系,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在三峡库区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4.
Most extant genus-level radiations in gymnosperms are of Oligocene age or younger, reflecting widespread extinction during climate cooling at the Oligocene/Miocene boundary [~23 million years ago (Ma)]. Recent biogeographic studies have revealed many instances of long-distance dispersal in gymnosperms as well as in angiosperms. Acting together, extinction and long-distance dispersal are likely to erase historical biogeographic signals. Notwithstanding this problem, we show that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in the gymnosperm family Cupressaceae (162 species, 32 genera) exhibit patterns expected from the Jurassic/Cretaceous breakup of Pangea. A phylogeny was generated for 122 representatives covering all genera, using up to 10,000 nucleotides of plastid, mitochondrial, and nuclear sequence per species. Relying on 16 fossil calibration points and three molecular dating methods, we show that Cupressaceae originated during the Triassic, when Pangea was intact. Vicariance between the two subfamilies, the Laurasian Cupressoideae and the Gondwanan Callitroideae, occurred around 153 Ma (124-183 Ma), when Gondwana and Laurasia were separating. Three further intercontinental disjunctions involving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Hemisphere are coincidental with or immediately followed the breakup of Pangea.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目前浙江省沿海地区居民的碘营养状况,全面评估浙江省沿海地区不同人群的碘营养水平。方法对纳入本次调查的居民的尿碘、水碘、盐碘情况进行调查,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检测水碘、尿碘;硫代硫酸钠法测定盐碘。结果本次调查,浙江省沿海地区水碘浓度中位数为5.7μg/L,食用盐盐碘浓度中位数为27.0 mg/kg,沿海居民尿碘中位数为165.9μg/L,尿碘〈100μg/L的比率为24.8%,尿碘≥300μg/L的比率为18.8%,其中沿海城市、沿海农村居民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56.4μg/L、180.3μg/L。结论浙江省沿海地区居民尿碘、盐碘总体水平处于推荐范围内,从总体上来说浙江省沿海居民碘营养水平处于较适宜水平。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景观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各种景观要素对鼠疫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综合影响,并对这些影响进行评价。方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遥感(RS)技术,结合1:5万地形图、数字化仪等方法对疫源地景观进行研究。结果农田开垦、植树造林、水利建设等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吉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空间结构较发生了明显变化。结论地貌、土壤及植被等地理要素直接影响鼠疫主要宿主动物的数量及分布。  相似文献   

17.
为加速海南省高疟区市县控制疟疾进程,从10个高疟区市县抽选10个历年疟疾发病较高、地形较复杂的乡镇作为疟疾防治试点,采用建立健全抗疟组织,充实人员设备,落实病灶区和散发区不同的抗疟措施,开展季节性突击抗疟和经常性疟疾管理、防制传疟媒介为主结合防治传染源的综合治理。结果,年带虫发病率(API)从1991年的19.36‰降至1995年的6.78‰,居民带虫率从2.90%降至2.35%,捕到主要传疟媒介大劣按蚊、微小按蚊点数和只数的比率逐年减少,流动人口在试点感染疟疾的状况大为改善,控制疟疾效果显著。表明试点疟疾防治工作对控制高疟区市县的疟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了全省控制疟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空间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吉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景观区域类型及分布,主要宿主动物的生存环境,重新规划动物鼠疫监测重点地区和有关指标,预测发生鼠疫的危险程度,建立鼠疫信息数据库。方法利用GIS和GPS对吉林省鼠疫疫源地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农田开垦、植树造林、水利建设等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吉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空间结构较发生了明显变化。结论疫源地空间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鼠疫主要宿主动物的数量及分布。  相似文献   

19.
农村居民处在艾滋病传播和感染的较高风险中,如何对农村居民进行有效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文章对2001~2011年来关于农村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文献资料进行综述,为探索适合农村居民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农村社区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在以非法采供(卖)血为主的贫困地区,开展针对农村居民的艾滋病防治社区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对山西省绛县6个行政村的居民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并于健康教育前、后对30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健康教育后,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提高,13个艾滋病相关问题的总平均知晓率由56.68%提高到87.48%;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确定的5个关键信息的回答正确率由10.47%提高到54.58%。结论 开展针对性且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可使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得到显著提高,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歧视现象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