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针对目前国内临床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报告单存在指标项目过多的现状,通过分析某医院现行的临床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报告单,揭示红细胞流变性检测中报告单所反映的各种存在问题,指出指标设置的不合理之处,从而提供临床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规范化建设的原则。方法:通过对现行由厂家提供的某医院的临床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报告单的分析,列举报告单中指标设置及其检测结果的各种存在问题,揭示红细胞流变性检测指标设置的混乱性。结果:通过对临床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报告单的分析,发现临床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报告单的红细胞流变性存在指标过多.指标优劣混杂、指标定义不清的混乱状况。结论:目前临床血液流变学检测报告指标设置混乱的状况.已经对临床医生准确判断血液高黏滞造成严重影响。文章提出改进的必要,并强调指出,有关专家、学者应对临床血液流变学检测报告指标设置加强研究,有关主管部门、学术机构应组织专门的研讨,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临床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报告的规范化方案,尽早改变临床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的混乱状况。  相似文献   

2.
<正>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作为ICVD的易患因素已基本肯定。血液流变性异常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研究均提示ICVD患者血液存在明显“浓、粘、凝、聚化”并提出血液流变性改变是ICVD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针对此病因的防治手段也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血液流变性改变与微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的血液流变性改变主要表现为高粘滞综合征(Blood Hyperviscosity Syndrome,BHS),BHS指由一种或多种血液粘滞因素升高而引起的血液流变性异常,主要变化表现在:血细胞和血浆两个方面。血细胞的变化为红细胞比积增加、聚集性增强、变形能力降低;血小板粘附性增高、聚集性增强。血浆的变化为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和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4.
改善血液流变性的药物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 所周知 ,高粘血症可引起微循环障碍 ,要改除微循环障碍 ,改善血液的流变性是一种重要的途径。血液是非流顿流体 ,因此在疾病时 ,血液中的诸多因素 ,可引起血液流变性异常 ,本文从药物的作用与分类等方面 ,结合血液流变学的检测指标 ,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改善血液流变性的药物疗法 ,供临床参考。1 改善血液流变性的药物归类1.1 降低红细胞聚集性亚临床肝素、多种蛇毒制剂、蛇毒清栓酶、链激酶、尿激酶、蚓激酶 (博洛克 )、低分子右旋糖酐、藻酸双酯钠、α 二氢麦角隐停。1.2 降低纤维蛋白原蛇毒素、蛇毒凝血酶、蝮蛇抗栓酶、链激酶、尿…  相似文献   

5.
矿泉浴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 泉浴是疗养康复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目前越来越受到重视且被患者接受 ,防治高粘滞血症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我们观察的高粘滞血症患者经矿泉浴后血液流变性改变状况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共选择 76例高粘滞血症患者。年龄 32~ 78岁 ,平均年龄 5 6岁 ,男 5 6例 ,女 2 0例。以上病例均经临床确诊 ,其中冠心病 2 0例 ,脑血栓 19例 ,肺心病 16例 ,糖尿病 19例 ,脉管炎 2例。1.2 矿泉浴方法每天做一次矿泉浴 ,水温在 38℃左右 ,每次 15~ 2 0min ,10天为一个疗程 ,每疗程中间隔 10天 ,共做四个疗程。1.3 检测项目清晨空…  相似文献   

6.
颈椎病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轻者眩晕、颈肩痛、手臂麻木,重者可导致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等。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与血液流变学改变和微循环障碍有关。为此我们对54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及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 了探讨老年人高血压类型与血液流变性的变化关系 ,我们对 14 6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检测其血液流变性的有关指标 ,并结合高血压的类型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按WHO( 1978年 )诊断高血压的标准及分期[1] 在我室1998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中检测的全部老年高血压患者2 18例中 ,选择其中的Ⅰ、Ⅱ期患者 14 6例 (占 67% )为观察组 ,其中 :( 1)混合型 (收缩压≥ 2 1.3kPa,舒张压≥ 12 .6kPa)4 8例 ,年龄 60~ 68岁 ,平均 65 .1岁 ,Ⅰ期 13例 ,Ⅱ期 3 5例 ;( 2 )收缩期高血压 (收缩压≥ 2 1.3kPa ,舒张压…  相似文献   

8.
硬皮病患者血液流变性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硬皮病患者与血液流变性的关系。方法采用R -80自动血液粘度仪 ,测定22例硬皮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硬皮病患者 ,全血高切、中切和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血沉方程K值和全血低切相对粘度等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硬皮病患者有血液流变性的异常改变。这种变化可为硬皮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吸烟对人体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烟对人体血液流变性的影响1樊希承2刘世伟3王细川2王爱平3根据循环中血液流动是不同切变率作用的特征,对吸烟在不同切变率下血液粘度和红细胞变形性进行观察。1资料与方法1.1对象将1993至1995年的健康体检者按每日吸烟10支以上、持续1年定为吸烟者...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 探讨高血压病与血液流变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我们自1998年 3月~ 1999年 5月对 10 0列高血压病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 ,以观察高血压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正常对照组 60例健康体检者 ,男 4 0例 ,女 2 0例 ,年龄3 5~ 72岁 ,平均 5 2岁。高血压组 10 0例患者。诊断按照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高血压判别标准 ,并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男 70例 ,女 3 0例 ,年龄 3 4~ 75岁 ,平均 5 8岁。1.2 方法取静脉血 ,肝素抗凝。使用上海医科大学生产的LANG 2 0 0型粘度计 ,在标准人气压和 3 0± 0 .0 5…  相似文献   

11.
对53例妊娠高血压伴高粘血征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①53例妊高征患者约77.36%伴有不同程度的高粘血征,并随妊高征程度的增加而增加;②53例不同程度妊高征患者血液流变诸项指标较非妊高征者有显著性差异;③12项常用血液、生化指标异常值明显高于非高粘组,尤以血浆纤维蛋白原变化为著。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成人的全血高切表观粘度(230S(-1))正常参考值与地理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海拔高度是影响全血高切表观粘度(230S(-1))正常参考值最主要的因素,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大,全血高切表观粘度(230S(-1))正常参考值也逐渐地增大。运用数学回归的方法,推导出了十个一元回归方程和二个多元回归方程。如果知道了某地的地理因素,就可以用回归方程来估算这一地区的全血高切表观粘度(230S(-1))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和控制代谢综合征的护理管理措施。方法 503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0名健康自愿者接受调查,收集人口学资料和病史资料,测量相关生理和生化指标,按IDF标准诊断代谢综合征(M S)。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M S的患病率为28.4%,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4.275,P=0.000),女性患者患病率(39.8%)高于男性(22.3%)(χ2=17.120,P=0.000),40岁以上患者的患病率(30.9%)高于39岁以下患者(22.1%)(χ2=3.421,P=0.064);血脂异常(TG增高和HDL-C降低)、肥胖(BM I和腰围)和血糖增高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OR值>6.0),总胆固醇增高、血压增加、LDL-C增高、尿酸增高、女性、在婚和偏执型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OR值>2.0),年龄、教育、首发年龄和蛋白质等也有一定影响。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较高M S患病率,血脂异常、肥胖和血糖增高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和预测指标。护理管理可以在M S的预防、早期识别和疾病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血黏度大鼠血液有形成份及血液流变性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樊勇  白德成 《中国微循环》2005,9(2):104-107
目的检测高分子右旋糖酐法致高血黏度大鼠模型血液有形成份及血液流变性指标,寻找其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高血黏度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连续检测模型组动物10日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液有形成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白细胞、红细胞、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和血小板逐渐减少-全血黏度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浆黏度呈正相关增高趋势-血沉增快非常明显,5d后保持在极快水平。结论高分子右旋糖酐可引起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升高,红细胞破坏,红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白细胞和血小板附壁,红细胞聚集性增强。  相似文献   

15.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特性。方法6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和28例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按体重指数将代谢综合征患者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测定其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代谢综合征组腰围、臀围、血压、血糖、血脂、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可作为代谢综合征的早期预警及治疗、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王文娟  孔令磷  叶蕾  徐淑琴 《医学信息》2018,(1):77-78,81
目的对十堰地区唐氏综合征筛查高风险人群进行人口特征学分析,以期发现该类人群的共性,加强对其健康管理,提 高检出率,减少唐氏儿的出生遥方法选择2010 年9 月~2014 年12 月于十堰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DS 筛查高风险孕妇进行问 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遥结果研究共纳入89 例DS 高风险孕妇,逸35 岁人群高危占比显著高于约35 岁人群 (约0.05)曰多孕多产者尧有异常孕产史者高危占比大于孕产次数少尧无不良孕产史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遥结论本研究发现 高龄与DS 筛查风险值密切相关,多孕多产史尧异常孕产史与DS 筛查高危有相关趋势,但关系尚不明确遥故临床工作中,应加强 对高龄孕妇的管理,做好其产前筛查工作曰对多孕多产与有异常孕产史妇女也应重视产前筛查遥  相似文献   

17.
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的危害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血液高粘滞综合征对健康的危害。结论认为血液高粘滞是造成微循环障碍的关键因素,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是造成心梗脑梗等缺血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最后指出血液高粘滞综合征对健康的危害是个极为复杂的课题,有待广大血液流变学,尤其临床医学与相关学科工作者共同努力, 才有望获得解决。  相似文献   

18.
谢忠明  胡慧霞  陈进 《微循环学杂志》2011,21(4):30-31,34,7,11
目的:观察肾病综合征(NS)患者体外血栓形成与血液还原粘度和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采集60例NS患者静脉血液,每份标本分成三份,一份进行体外血栓形成试验(测量血栓长度、湿重和干重),第二份采用肝素抗凝后检测血液粘度,第三份分离血清检测CysC含量;对照组采用体检健康人群新鲜血液。将NS组的三类指标与对照组比较(t检验)后,再行相关性分析。结果:NS组体外血栓干重(32.00±12.46mg)明显高于对照组(12.00±2.00mg),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NS组低切还原粘度(43.37±11.08mPa.s)亦高于对照组(38.52±10.20mPa.s)(P<0.05);NS组CysC(4.02±0.91mg/L)较对照组(0.67±0.26mg/L)有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NS组血栓干重与低切还原粘度及CysC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8920、0.5463,P均<0.01。结论:血液还原粘度和血清CysC水平升高是促进NS患者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情程度与危险因素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 ,OSAS)病情程度与部分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方法  96例OSAS患者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pneahypopneaindex ,AHI)分为非SAS组 (AHI<5次 /小时 )、轻度组 (AHI 5~ 2 0次 /小时 )、中度组 (AHI 2 1~ 40次 /小时 )和重度组 (AHI>41次 /小时 ) ,分析年龄、性别、肥胖及嗜烟四个方面与OSAS病情程度的关系 .结果 ①OSAS患者多集中在 31岁以上 ,以 41~ 5 0岁组患病人数最多 ;②病情严重程度随着年龄增大而减轻 ;③OSAS患者以男性为主 ,男女比例为 7∶1;④OSAS患者体重指数 (Bodymassin dex ,BMI)、颈围和吸烟支数高于非SAS患者 ,中重度OSAS患者BMI、颈围和吸烟支数明显高于轻度OSAS患者 .结论 不同病情程度的OSAS患者与年龄、性别、肥胖及嗜烟习惯等危险因素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0.
抑郁症复发危险因素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抑郁症复发的危险因素,为抑郁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抑郁症惠者复发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服药依从性(OR=0.143,95%CI:0.046~0.439)、精神障碍家族史(OR=3.861,95%CI:1.362~10.943)和负性生活事件(OR=3.453,95%CI:1.149~10.370)为抑郁症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抑郁症复发与生物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行为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关系密切,提高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患者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和实施心理干预,是防治抑郁症复发积极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