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否能改善其临床经过、降低病死率。方法:诊断为RDS且胸片在II级或II级以上的早产儿27例,按时间顺序分组,1997年11月-1998年10月14例作为对照组,给以机械通气;1998年11月-1999年12月13例作为治疗组,气管内滴注PS,每次100mg/kg,必要时6-12h后按原剂量重复给药,同时给予机械通气。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动脉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平均气道压(MAP)、拍胸片。结果:治疗组于治疗后30min、6h、24h,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FiO2、MAP显著低于对照组;胸片除2例重复给药者外,其余11例均于6h后症状即见改善,24h明显改善;存活者机械通气时间短,患儿出生0-3d的死亡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PS治疗早产儿RDS可以迅速提高PaO2,降低呼吸机参数,减少应用呼吸机时间,降低出生0-3d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影响.方法 将39例早产儿RDS按PS使用时间不同分为2组,早期组(出生<2h)21例和晚期组(出生2~12h)18例,两组患儿给予综合治疗,并按100 mg/kg一次性给药,取仰卧位l min内注入并气囊加压给氧1 min.若无明显的呼吸道阻塞症状,<6h禁止拍背及气道内吸引;观察两组用药前后12 h胸片分级、血气指标、吸入氧浓度(FiO2)、机械通气使用率及总吸氧时间的变化,比较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及转归的差异.结果 早期组患儿用药后12 h胸片较晚期组明显改善(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FiO2在用药后6、12、24 h低于晚期组(P<0.05),而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值均明显高于晚期组(P<0.05),机械通气使用率、总吸氧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晚期组(P<0.05).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和气胸的发生率低于晚期组(P<0.05),而两组肺出血、动脉导管未闭(PDA)、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严重脑室内出血(IVH)的发生率以及生后28 d内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RDS早期给予PS治疗能显著改善其氧合功能,减少机械通气的使用率、氧疗及住院时间,可降低BPD及气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对20例有RDS临床表现的早产儿气管内给予PS并加用NCPAP辅助治疗;选择同期单纯采用NCPAP治疗的15例早产儿RDS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胸片及呼吸机参数的变化,同时进行其他综合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症状、体征、胸片及呼吸机参数变化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NCPAP联合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安全,但应尽早使用,同时加强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早产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和作用。方法治疗组16例给予PS及机械通气联合治疗,对照组15例,仅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氧合及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肺动脉压力下降较快,PS治疗后6h氧合及肺功能指标氧合指数(OI)、氧浓度(FiO2)、吸气峰压(PIP)显著改善,明显缩短高PIP、高FiO2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能迅速改善早产儿PPHN的肺动脉压力,显著改善机械通气的治疗条件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原发病为胎粪吸入性肺炎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和作用。方法治疗组16例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及机械通气联合治疗,对照组15例,仅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氧浓度(FiO2)、吸气峰压(PIP)、平均气道压(MAP)、氧合指数(OI)和肺动脉压力(PAMP)。结果治疗组患儿生存率为81.2%,高于对照的66.7%。治疗组PS治疗后6 h和24 h后OI、FiO2、PIP和PAMP均显著改善,而对照组的PIP、MAP和PAMP在6 h和24 h未见明显改善。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胎粪吸入综合症患儿的氧合,降低机械通气参数和肺动脉压力,提高PPHN患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呼吸机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6年6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其中对照组予以早期PS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PS联合呼吸机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气p H值、Pa O2、Pa CO2均较治疗前逐渐改善,而观察组改善幅度较大(P0.05);观察组用氧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重复使用PS人数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PS联合呼吸机可有效改善RDS早产儿的血气水平,缩短用氧时间,减少PS使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效果。方法:17例患儿应用外源性PS(固尔苏,curosurf)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血气分析及机械通气参数的变化。结果:应用固尔苏后患儿呼吸困难、呻吟、三凹征、紫绀症状减轻或消失,用药后2、6、12 h动脉血气分析示PaO2升高、pH值升高、PaCO2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机械通气治疗患儿用药后30 min均下调呼吸机参数;FiO2、PIP、PEEP、RR在用药后2、6、12 h均显著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治疗HMD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降低机械通气参数,缩短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减少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大剂量沐舒坦治疗30~34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作用.方法 69例胎龄在30~34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儿在生后<60 min无论有无缺氧均予nCPAP进行呼吸管理,同时予大剂量沐舒坦静脉注射;对照组按以往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RDS的发生率、机械通气以及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使用率.结果 治疗组RDS的发生率为33%(12/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1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级RDS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级RDS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生后<72 h机械通气率为27%(9/36),对照组为51%(17/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nCPAP联合大剂量沐舒坦静脉注射,对RDS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能减少外源性PS的应用以及减少机械通气需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RDS)的临床效果,为RDS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80例RDS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NCPAP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死亡率,辅助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PaO2;PaCO2;PaO2/FiO2等指标两组变化均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DS患儿早期给予PS和NCPAP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方式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丽燕 《现代医院》2009,9(1):24-26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30例高危早产儿作为对照组(Ⅰ组),气管内直接滴注PS100mg/kg,,30例同期住院的高危早产儿作为改良组(Ⅱ组),予改良方式注入PS100mg/kg防治NRDS,作临床对照研究。观察并比较两组用药后机械通气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血气结果和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早产儿RDS机械通气发生率为40.0%(12/30),改良组机械通气发生率为26.67%(8/30)。两组药物外喷、脱管、感染、气胸、颅内出血发病例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6h改良组PaO2和pH值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较用药前显著性降低。改良组用药后氧疗时间为11d(2~21d),其中8例需要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为4d(3~11d);对照组30例氧疗时间为15d(4~30d),其中12例需要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为5d(3~18d),两组间氧疗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方法应用PS可降低早产儿RDS发生率,减轻RDS的程度,改善血气,缩短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并且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黄华兴  李经猷  成仕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3):3317-3319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21例NRDS患儿经气管插管给予PS治疗,固尔苏120 mg.kg-1.次-1,PS治疗前后均给予NCPAP支持。观察PS治疗前后患儿临床表现、X线胸片的改变,分析比较PS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和NCPAP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应用PS治疗前比较,应用PS后1 h患儿呼吸窘迫症状消失8例(38.1%),明显好转12例(57.1%);24 h X线胸片转正常15例(71.4%),好转4例(19.0%)。与应用PS前比较,应用PS后1 h、6 h、12 h、24 h、48 h动脉血气分析示PaO2、a/APO2明显上升,PaCO2及OI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CPAP的压力及FiO2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1例NRDS患儿经PS联合NCPAP治疗,治愈19例(90.5%),1例改机械通气后治愈,1例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PS联合NCPAP治疗NRDS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机械通气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联合可变流量鼻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效果。方法选择HMD患者12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B组,n=64)和对照组(A组,n=62),两组在相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头罩吸氧(氧流量4~6L/min),治疗组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商品名沐舒坦),30mg.kg-1d-1,分两次用5%葡萄糖20ml稀释后静脉滴注,并联合可变流量鼻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其参数设定为流量6~8L/min,吸入氧浓度(FiO2)0.4~0.6,压力为5~8cmH2O;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12h及48h的临床症状及血气变化,比较PaO2及PaCO2及PaO2/FiO2的变化。结果治疗组64例患儿中有40例经治疗12h及48h后,呼吸困难和呻吟明显减轻或消失,血PaO2升高,PaCO2下降,氧合参数明显增加,其中以胸片RDS分级Ⅰ级及Ⅱ级效果较佳,对Ⅲ级及Ⅳ级效果较差,总有效率78%;而对照组总有效率25%,两组疗效及血气、氧合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联合可变流量鼻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能改善通气及氧合,对新生儿HMD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胸片RDS分级Ⅰ级及Ⅱ级的患儿;早期应用可避免气管插管,减少机械通气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鼻Duopap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在早产儿呼吸暂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科2007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存在呼吸暂停的早产儿86例,常规方法治疗的同时,随机分入Duopap组和nCPAP组,每组各43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①两组患儿辅助通气参数FiO2、PEEP随通气时间延长,均逐渐降低。开始应用辅助通气时(0h)两组患儿FiO2、PEE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48h Duopap组FiO2、PEEP均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儿PH值、PaO2、PaCO2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恢复正常。0h两组患儿PH值、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机24小时,Duopap组的血气分析指标明显好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机48小时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Duopap组通气时间明显短于nCPAP组,治疗成功率高于nCPAP组。两组气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uopap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优于nCPAP,其具有安全、高效、简便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高频振荡通气(HFOV)、吸入一氧化氮(iNO)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间武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86例重度呼吸衰竭新生儿,均采用PS、HFOV、iNO联合治疗.观察比较患儿治疗前后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吸入氧浓度(FiO2)、平均气道压(MAP)、氧合指数(OI)呼吸功能指标,并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在86例患儿中,总有效率为76.7%(66/86),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7%(4/86).治疗前与治疗后1、6、24h患儿的pH、PaCO2、PaO2、FiO2、MAP、OI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064、63.158、42.790、62.163、17.737,38.944,均P<0.05);且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6、24h患儿的pH、PaO2均升高,PaCO2、FiO2、MAP、OI均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8.354~32.403,均P<0.05).结论 联合应用PS、HFOV和iNO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和呼吸功能指标,值得应用推广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AIM: to precise the incidence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infants at term and near term and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disease not yet well recognised. METHODS: Retrospective study of the medical records of infants admitted in the pa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for ARDS along a period of 4 years. Diagnosis of ARDS wa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riterias: (1) Gestational age > or =35 weeks of gestation; (2) Severe and immediate respiratory distress requi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ith PEEP > or =4 cmH2O and FiO2 > or = 0.5 during at least 6 hours; (3) Dependence on oxygen > or =48 hours ; (4) Diffuse alveolar damage in the chest radiograph; (5) PaO2 < or =60 mmHg under FiO2 > or = 0.5. RESULT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study, 23 infants (gestational age = 36 +/- 1.1 weeks of gestation; birth weight = 2756 +/- 453 gr)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ir mean age at admission was 16.5 +/- 14.6 hours. The majority of infants (91.3%) were born by caesarean section before the onset of labour in 78.3% cases. All infants had a severe acute hypoxemic respiratory failure (D(A -a)O2 = 468 +/- 165; OI = 19 +/- 8.4). Five infants (21.7 %) improved their oxygenation parameters under 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MV) (p < 0.001; p = 0.002 et p = 0.003 respectively for D(A - a)O2, OI and PaO2/FiO2). Eighteen infants (78.2%) required 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 (HFOV)with a rapid and persistant improvement of oxygenation parameters. Five patients (21.7%) developed pulmonary air leak. One infant died. CONCLUSION: ARDS represents 6.8% of etiology of respiratory distress in infants at term and near term. Caesarean section before the onset of labour seems to be a triggering factor. The outcome seems to be favourable (rate of survival = 95.7%) if the management is suitabl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NCPAP预防与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近期预后。方法:40例胎龄<34周、出生体重<2 000 g的早产儿分为预防组和治疗组各20例,预防组为应用PS治疗前未出现呼吸窘迫症状、胸片无RDS改变,治疗组为治疗前出现呼吸窘迫症状、胸片提示有不同程度RDS改变,两组均联合应用NCPAP。结果:预防组NCPAP使用时间、用氧时间显著少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平均缩短5天(P>0.05),而并发症的发生、生后6个月内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频率、因呼吸道疾病再住院的频率及矫正年龄6个月的智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后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可以减少NCPAP使用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对并发症的发生、生后早期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频率、因呼吸道疾病再住院的频率及智力发育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在产前预防应用盐酸氨溴索(沐舒坦)联合糖皮质激素对产后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辅助作用。方法:将胎龄不满35周并在生后1 h内经气管内给予PS预防NRDS的早产患儿按产前情况分为3组:由于各种原因未能采取预防措施组,产前常规应用地塞米松预防组,产前应用大剂量沐舒坦联合地塞米松预防组。比较3组NRDS的发生率、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及24 h内动态血气分析。结果:3组NRDS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地塞米松联合沐舒坦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未预防组。单纯地塞米松预防组与未预防组动脉血气在应用PS后恢复速度慢于联合沐舒坦组,特别是前两组血气PaO2在应用PS 6 h后出现下降,而联合沐舒坦预防组PaO2恢复后变化平稳。结论:联合沐舒坦预防组6 h后各项血气指标即达到相对稳定,说明产前地塞米松联合沐舒坦辅助生后PS预防NRDS可以缩短单纯应用PS患儿动脉血气达到相对正常值的过程,从而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联合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至12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住的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且出生6h内需要无创呼吸支持的79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DuoPAP组(39例)应用InSurE策略后给予DuoPAP治疗;NCPAP组(40例)应用InSurE策略后给予NCPAP治疗.记录所有患儿治疗后的血气变化及氧合指数(OI),以及患儿72h内再次插管机械通气率、无创呼吸支持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等的发生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DuoPAP组的动脉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pH在2h(t值分别为5.721、6.175、2.188)、12h(t值分别为3.370、2.010、2.090)均高于NCPAP组(均P<0.05).DuoPAP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2h(t=-3.092)、12h(t=-2.868)、24h(t=-4.427)均低于NCPAP组(均P<0.05),在48h和72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uoPAP组总无创呼吸支持时间(t=8.437)、72h内再次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χ2=5.785)、重复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比率(χ2=5.785)、总住院时间(t=2.258)、总住院费用(t=5.507)均低于NCPAP组(均P<0.05).DuoPAP组与NCPAP组的并发症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uoPAP组与NCPAP组在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全肠道喂养时间、体重增长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uoPAP联合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RDS能更好地改善气体交换,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有创通气,从而减少了住院时间及上机时间,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DuoPAP与InSurE技术联合应用能更大限度地发挥PS的作用,减少患儿对额外PS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珂立苏( PS)治疗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于2006年1月至2014年9月在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就诊的晚期早产儿RDS患儿60例,将60名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 n=30)和对照组( n=30);观察组应用PS 70mg/kg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PS 40mg/kg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血气指标、氧合指数、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第1次给药24小时后,可见氧合指数( OI)和二氧化碳分压( PCO2)均有明显降低,氧分压( PO2)水平有明显升高。治疗后观察组OI和PCO2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05、-3.093,P<0.05);治疗后PO2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t值分别为-5.188、-4.132)、应用PS次数(t=-4.038)、肺炎发生率(χ2=9.320)、氧疗时间(t=-7.006)和住院时间(t=-3.027)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治疗晚期早产儿RDS患者时,最佳剂量为70mg/kg。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和分析咪达唑仑+丙泊酚联合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ARDs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到2011年11月收治的ARDS患者108M,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和俯卧位的机械通气,治疗组采用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对照组采用丙泊酚,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Pa02和Pa02/Fi02,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并比较患者的炎性因子值。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天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5、5天后,治疗组Pa02和Pa02/Fi02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炎症因子的下降水平对比对照组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DS患者采用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时,使用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治疗,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炎性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