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肿瘤患者并发血栓形成的最佳护理对策。方法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对4例并发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分析分类,2例上肢肿胀、疼痛患者经彩超诊断为静脉血栓,2例患者导管外露部分肉眼可见明显回血,导管腔完全阻塞,无上肢疼痛、肿胀,判断为导管内血栓。结果 2例静脉血栓患者予拔管,经溶栓、抗凝治疗,患肢肿胀、疼痛消失;另2例患者导管内血栓经溶栓处理后管腔再通,继续使用,随访观察,无其他部位栓塞症状。结论 PICC并发血栓形成要预防在前,早发现,早治疗,科学护理,以确保PICC留置的安全性,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肿瘤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原因,以探讨防治静脉血栓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4月我科住院的254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中并发静脉血栓9例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254例肿瘤患者中,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率是3.5%(9/254)例;9例并发静脉血栓中,肺癌5例,乳腺癌2例,食管癌、胃癌各1例;9例中7例拔除PICC管,2例予抗凝、祛聚、降纤等治疗后好转,无需拔除PICC管。结论: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原因可能与其高凝状态、化疗药物、置管等因素有关;早期预见性的评估和判断静脉血栓的发生,预防性使用抗凝、祛聚药物及正确的护理等综合措施可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总结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患者于化疗当日行PICC置管,并给予观察与护理。结果416例患者中14例发生静脉血栓,发生率3.4%;经溶栓、抗凝治疗后,13例2~10d症状逐渐缓解,1例溶栓治疗中发生栓子脱落引起脑栓塞。结论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是不容忽视的并发症;应给予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应在抗凝和溶栓过程中密切观察出血倾向及栓子脱落导致其他部位栓塞的征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方法 患者在PICC置管后出现了静脉血栓的症状,经静脉B超确诊发生了右侧腋下置管静脉管腔内血栓,血管外科会诊后拔除了PICC管。通过口服华法令、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溶栓抗凝治疗;监测凝血功能以及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患者PICC拔管顺利,血栓消融并重新给予置入式静脉输液港,使患者能继续完成化疗 结论 PICC置管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的静脉输液通道。静脉血栓是置管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静脉血栓,会增加患者痛苦,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发现静脉血栓后,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于血栓的消融;预防血栓脱落引起其它器官的栓塞是非常重要的。临床护士要根据PICC置入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这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总结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患者于化疗前日或当日行PICC置管,并给予观察与护理。结果:392例患者中7例发生静脉血栓,发生率1.79%,经溶栓、抗凝治疗后,2~10d症状均逐渐缓解。结论: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是不容忽视的并发症,应给予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在抗凝和溶栓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出血倾向及栓子脱落导致其他部位栓塞的征象。  相似文献   

6.
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总结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患者于化疗前行PICC置管,并给予观察与护理。结果544例患者中3例发生静脉血栓,经溶栓、抗凝治疗后,2~7d症状逐渐缓解。结论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是不容忽视的并发症,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防止静脉血栓的发生。应在抗凝和溶栓过程中密切观察出血倾向及栓子脱落导致其他部位栓塞的征象。  相似文献   

7.
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总结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患者于化疗前行PICC置管,并给予观察与护理。结果 544例患者中3例发生静脉血栓,经溶栓、抗凝治疗后,2-7d症状逐渐缓解。结论 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是不容忽视的并发症,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防止静脉血栓的发生。应在抗凝和溶栓过程中密切观察出血倾向及栓子脱落导致其他部位栓塞的征象。  相似文献   

8.
林小芳  黄先玲  黄格  钟番香 《全科护理》2013,11(15):1370-1372
[目的]护理干预在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病人预防发生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方法]总结108例肿瘤化疗病人PICC的置管效果。[结果]护士对病人的充分评估、最佳穿刺方法及穿刺部位,管道的固定及维护,拔管方法、病人的配合及心理护理,出院后的导管维护指导都是PICC置管病人预防发生静脉血栓的关键因素。[结论]PICC的置管方法、病人的配合、操作者的自信心、PICC管道的维护等可有效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癌症患者PICC置管相关静脉血栓的原因,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需要长期输液和化疗的PICC置管120例癌症患者,自置管日起给予精心的观察和护理。结果:120例患者中8例发生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67%,经溶栓、抗凝治疗10 d后症状缓解,无1例发生栓子脱落引起重要器官栓塞。结论:癌症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是较严重的并发症,给予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后,可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护理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本组502例患者行PICC术,12例出现静脉血栓,经过静脉抗凝治疗及外敷药物,均3-7d症状缓解,未发生其他脏器的栓塞,8例继续使用PICC,随访至置管后1年,均未再发生血栓;4例在血栓消退后拔管。护理要点: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适当抬高并限制患肢剧烈活动,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笔者认为:PICC所致的血栓发生率低,PICC置入后密切观察,一旦出现血栓,经积极抗凝治疗,可以促进血栓的吸收,避免拔管,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对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137例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置管后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还给予前列地尔10ug1次/d,连用3d。2个月后所有患者经血管超声检查确定是否有血栓形成,比较2组患者血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前列地尔组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以降低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可以作为有效的预防手段。  相似文献   

12.
胡静  雷军  王飚  苟永胜 《华西医学》2013,(12):1914-1917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同时总结并发症有效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 方法 纳入2009年9月-2012年9月期间行PICC的190例神经外科重症住院患者,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开展针对性预防和护理。 结果 本组患者PICC置管后有75例发生不同类型并发症,其中置管时并发症17例,包括导管异位8例,送管困难6例,穿刺失败3例,发生率为9%;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58例,包括穿刺点渗血、渗液16例,意外拔管12例,静脉炎10例,导管部分脱出9例,导管堵塞7例,导管相关性感染3例,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为30.5%。根据其发生的不同原因,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并发症得以治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结论 规范护理流程,加强临床培训,熟悉和掌握PICC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提高PICC置管、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张仰恩  范祖燕  郭细妹 《全科护理》2012,10(26):2406-2407
[目的]提高病人的自护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以奥瑞姆自护理论为指导,在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不同时期应用不同的护理系统对151例留置PICC病人进行管道维护。[结果]院内:置管初期发生机械性静脉炎23例,穿刺口出血13例,发生静脉血栓拔管2例,敷料过敏1例;院外:穿刺口感染2例,敷料过敏6例,导管破损3例,导管脱出5例,发生静脉血栓拔管1例,堵管2例。[结论]应用奥瑞姆的自护理论于PICC维护中,能够充分发挥护士对病人的全面评估能力以及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改善和提高病人的自护能力,减少PICC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耳鼻咽喉肿瘤患者使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护理对策。方法对142例使用PICC的耳鼻咽喉肿瘤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并探讨并发症的预防和应对措施。结果成功置管138例,置管成功率为97.18%。发生并发症14例(10.14%),其中穿刺口渗血2例(1.45%),导管异位6例(4.35%),机械性静脉炎5例(3.62%),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0.72%)。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和加强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增强PICC相关并发症和相关风险的防范意识,严格把握PICC置管的适应证,规范PICC置管的护理和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可以提高使用PICC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本院接受治疗的32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50岁、3年以上静脉曲张或免疫系统疾病、肢体活动受限、外科手术、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心血管疾病、行肾穿刺活检术、静脉留置管道、近3年血栓史、长期或大量应用激素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3年以上静脉曲张或免疫系统疾病、肢体活动受限、外科手术、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心血管疾病、行肾穿刺活检术、静脉留置管道、近3年血栓史、长期或大量应用激素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患者使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并发症及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我院PICC患者98例进行留置.采用百分比的统计学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留置PICC的98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其中无并发症发生例数86例,其占总数的87.76%;静脉炎5例,发生率5.10%;导管堵塞2例,发生率2.04%;静脉血栓形成2例,发生率2.04%;穿刺点感染1例,发生率1.02%;穿刺点渗血2例,发生率2.04%;留置导管最长时间286 d,最短7 d.结论 PICC是一种可行的易操作、有效的、安全的置管方法,保留时间长,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置管后的观察和护理,以提高PICC导管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条件的560例PIC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使用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分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两周内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分级护理干预两周后,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率1.43%明显低于对照组5.71%(P=0.006)。结论根据评估表筛查出高危、中危和低危患者,采取分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