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0例,对照组18例给予内科常规治疗,移植组12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经肝动脉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治疗。结果与结论:移植后,移植组白蛋白有上升趋势,从第2周开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持续至第12周;谷丙转氨酶和凝血酶原时间有下降趋势,从第8周开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持续至第12周;总胆红素水平有下降趋势,从第4周开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持续至第12周。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经股动脉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近期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的护理方法,为今后相关病例的观察与护理提供经验。方法:以自体骨髓干细胞为供体,经肝动脉移植至肝脏,以促进肝功能的修复。对患者进行有效术前、术后的观察与护理,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结果:25例行骨髓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随访6个月~1年,近期疗效满意,无术肢活动受限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安全有效,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疗效持久,且不良反应小,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护肝、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通过外周静脉输注脐带血干细胞悬液100 ml,每周1次静脉输注,连续3次。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12周24周,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肝纤维化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经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4周,白蛋白和凝血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12周肝硬度值下降。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结论外周静脉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近期可明显改善肝功能,提升白蛋白、改善凝血功能、改善肝纤维化程度等,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1例,抽取自体骨髓150~200 mL,体外分离纯化骨髓干细胞制成10 mL细胞悬液,经肝动脉介入方法移植入肝脏,分别在移植后第6、12周复查肝脏功能,观察实验室指标、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结果]骨髓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肝脏功能明显改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近期亦无不良反应.[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可使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小,可作为中晚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9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的护理。方法 2012年1-12月,对9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采集前重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环境及物品准备,术中重点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9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外周血干细胞采集,采集后的外周血干细胞经股动脉超选肝动脉植入。结论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是一种新技术,通过对患者采集前、中、后的精心护理及宣教,可大大提高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已应用于治疗终末期肝病并取得一定疗效。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选择60例肝硬化患者,在内科治疗基础上经肝动脉插管进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结果与结论:移植2,4,8,12周后,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逐渐升高(P<0.05),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移植后患者乏力、腹胀、纳差明显好转,未发生与移植相关的严重并发症。说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硬化安全有效,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已应用于治疗终末期肝病并取得一定疗效。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选择60例肝硬化患者,在内科治疗基础上经肝动脉插管进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结果与结论:移植2,4,8,12周后,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逐渐升高(P〈0.05),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移植后患者乏力、腹胀、纳差明显好转,未发生与移植相关的严重并发症。说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硬化安全有效,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0例,分别采集患者骨髓200 mL.从中分离纯化的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至患者肝脏.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症状、体征、肝功能和凝血指标.结果: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第1个月后,35例(70%)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术后47例(94%)患者停止使用利尿剂后未再出现腹水.术后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C hild-Pugh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接近正常值.结论:经肝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可在短时间内提高血清白蛋白,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失代偿期脐血干细胞移植26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脐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措施。方法我院2009年6月~2010年8月对2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脐血干细胞移植术,输入途径分别为外周静脉5例,肝动脉灌注9例,外周静脉与肝动脉灌注结合12例。护理人员通过输入前心理护理、干细胞准备、静脉通道建立及输入时滴速控制和病情观察等,保证了治疗效果。结果 26例共输入干细胞50次,最少1次,最多4次。治疗后12周,患者肝功能逐步改善,各种临床症状均缓解,随访6~12个月,7例肝功能Child分级由C级转为B级。结论干细胞移植是一项新的技术,移植前后精心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朱英  郎帅  丛庆伟  赵钢 《中国临床康复》2013,(36):6449-6454
背景:与骨髓移植相比较,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有其自身的优点,外周血中干细胞资源多、收集方便易行、无需麻醉、创伤小、易被患者接受、安全性高、患者的造血系统易恢复等。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7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其中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期肝硬化3例,自身免疫性肝病后失代偿期肝硬化1例,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44岁。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采集外周血干细胞,行肝动脉插管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结果与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集、肝动脉内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及移植后无发热、出血、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行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第1,3,6个月后,纳差、乏力、食欲、腹胀等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实验室检测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肝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惟一有效手段,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供体短缺、价格昂贵及免疫排斥反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避免以上缺点.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失代偿期肝硬化和慢性重症患者改善作用.方法:纳入纳入终末期肝病患者39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2例,慢性重肝衰竭患者7例.分离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行肝动脉插管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后1,2,4,8周进行生化检测,并观察其移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分别计算出CTP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观察各个时间段分值的变化.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2,4,8周,37例(93%)患者丙氨酸转氛酶逐渐降低,白蛋白、胆碱脂酶活力、胆固醇、凝血酶原活动度均升高(P < 0.01).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移植后8周内腹水减轻32例(80%),食欲改善34例(85%),乏力好转37例(93%),腹胀减轻34例(85%).CTP-B级和CTP-C级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均降低.所有移植患者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提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作为治疗慢性肝衰竭的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动脉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国内外研究均表明自体骨髓千细胞对失代偿期肝硬化具有一定治疗作用,但针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缺乏系统有对照的临床研究。一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7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按照是否同意进行干细胞移植治疗分为2组,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口服核苷类似物抗病毒并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自0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12,24周观察肝功指标、症状、体征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行2组对比。结果与结论: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至治疗后4周部分肝功指标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组谷丙转氨酶、凝血酶原活动度、胆碱酯酶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至治疗后12,24周,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胆碱酯酶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在同一时间点2组相比,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4,12,24周2组患者Child-Pugh计分及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且同一时间点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在传统口服核苷类似物抗病毒等综合治疗乙肝肝硬化基础上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能更有效地改善肝功和凝血功能,患者症状好转,相对安全,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3.
刘春雨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4):1084-1085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以自体骨髓干细胞作为供体,对1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于细胞移植,并对相关护理方法加以总结。结果本组14例患者经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无不良反应发生,成功率为100%。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治疗安全有效、疗效持久且不良反应小,而围术期行之有效的护理配合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总结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肝动脉移植脐血干细胞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为移植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相关准备,移植术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重视压疮预防,注重出院指导。经治疗与精心护理,5例接受脐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何艳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1):2188-2189
【目的】探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开展的23例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过程中护理工作进行总结。【结果】通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的医护患配合,术后周密的护理,出院指导等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23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围手术期成功率达100%。【结论】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过程中,护士的充分准备、医护患间的良好沟通与配合以及健康教育和指导是脐血干细胞移植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终末期肝硬化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年轻化,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终末期肝硬化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病变,药物治疗效果差,虽然肝移植为患者带来了希望,但由于供体紧缺、术后免疫排异反应、高额费用及伦理问题,限制其在临床上的使用,干细胞具有潜在分化能力,具有采集方便、来源广泛、不受伦理问题限制等优点,为治疗失代偿肝硬化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重点就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硬化的临床护理作一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7.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环境下可分化成肝干细胞及肝细胞,从而参与肝结构和功能的修复和重构.目的:进一步验证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后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肝硬化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1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骨穿采集自体骨髓体外分离纯化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单核细胞培养 4 d后经肝动脉插管将其移植入肝脏.移植后4周观察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观察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结果与结论:培养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患者移植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移植前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分别为29.43 g/L,2 378.5 U /L,47.4%,112.78 U/L,79.36 U/L,17.91 s,2.01 g/L.移植后4周分别为33.30 g/L,2 866.5 U /L,55. 8%,79.01 U/L,56.37 U/L,16.26 s,2.35 g/L.移植后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果表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培养后植治疗可使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小,可作为中晚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失代偿期肝硬化是多种慢性肝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形式,是由于肝炎病毒感染或是酒精等病因造成的以肝细胞广泛纤维化、假小叶出现及异常增生结节为特征的发展性慢性肝病。在现有的临床治疗方案下,肝纤维化进程无法逆转,限制着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但自从二十一世纪以来,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已经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可观的疗效。然而,针对于这一治疗手段,现阶段还缺少对于其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的综合评价方案。本文针对于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原理、移植途径及以及如何评价治疗效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护理措施。[方法]28例病人在无菌条件下取健康产妇足月生产的脐带血,分离纯化脐血干细胞,通过肝动脉途径,将纯化的脐血干细胞移植入病人肝脏内。[结果]28例接受脐血干细胞移植的肝硬化病人术中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移植后病人临床症状改善明显,食欲不振、乏力、腹腔积液等减轻甚至消失;血清学检测:白蛋白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总胆红素较术前明显下降。[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提高白蛋白水平及改善凝血功能方面有很好的疗效,可作为肝移植治疗的过渡或补充治疗。  相似文献   

20.
背景: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全新的肝硬化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国内外文献中报道极少。目的:观察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四氯化碳诱导肝硬化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经尾静脉内注射生理盐水,肝硬化组采用四氯化碳植物油皮下注射8周制成肝硬化大鼠模型,再随机分为3组,盐水对照组、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分别经尾静脉内注射生理盐水和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混悬液,8周肝硬化组无其他干预。结果与结论:对照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血清白蛋白和胆固醇水平与对照鼠相近(P〉0.05),与8周肝硬化组和盐水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也出现了明显下降(P〈0.05)。肝硬化8周组大鼠肝组织中有大量胶原纤维增生并形成假小叶;盐水对照组与肝硬化8周组相似;仅在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肝中观察到散在的绿色抗人抗核抗体阳性细胞,肝组织中胶原纤维的量明显小于盐水对照组。提示经尾静脉移植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可明显改善四氯化碳诱导肝硬化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