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观察根本原因分析法用于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70例病人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比较两组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能明显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确保病人生命安全,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产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强化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月实施强化安全管理前产科住院孕产妇114例为对照组,另选取2016年2月~2016年7月实施强化安全管理后产科住院孕产妇114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孕产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护理质量的评价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51%,同对照组14.0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产妇对护理操作、护理态度、沟通能力及处理问题能力各项护理质量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4.74%,同对照组82.4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安全管理应用于产科护理管理中,可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升护理质量,提高孕产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服务警示录在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护理服务警示录的收纳范围,定制护理服务警示录,装订成册,护理人员人手一册,应用和学习,并定时更新补充,警惕护理人员避免类似事件发生。结果应用服务警示录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投诉率下降,患者满意度提高,与应用服务警示录之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对服务警示录表示满意。结论应用服务警示录有助于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和护理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方法及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方法,改进护理工作中的制度、系统及流程缺陷,保证护理安全。方法通过护理不良事件鼓励上报制度、护理不良事件呈报表、护理不良事件分析讨论制度、护理不良事件考核制度的制定,建立护理不良事件自动上报体系。结果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体系后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数及上报率高于建立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明显减少。结论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体系能使管理者及时发现潜在的缺陷并制定改善措施,前瞻性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在门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 将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应用于门诊护理安全管理中,制定并推行门诊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对比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前后护理安全管理效果及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估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在门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临床路径实施前后比较,门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0.018%下降至0.0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9.262,P=0.002);护理安全管理评分由(90.52±3.50)分提升至(96.71±2.3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2.702,P=0.000);护理满意度由89.4%提高至9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7.301,P=0.000).结论 将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应用于门诊护理安全管理中,加强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变被动为主动,通过积极参与护理安全管理,逐步完善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减少护患纠纷,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从而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减少和消除护理不良事件,确保护理安全的效果。方法对我院健康体检中心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堵住率进行比较分析。2007年10月至2010年9月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后的数据设为实施组,2004年10月至2007年9月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前的数据设为对照组。结果实施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5.329,P〈0.01),实施组护理不良事件堵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64,P〈0.05)。结论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减少和消除护理不良事件有显著效果,为健康体检人群提供了一个安全、满意的体检环境,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根本原因分析法的内涵与意义、执行步骤、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成果及局限性,提出事件发生、为何发生及可采取哪些措施防止再次发生重要性,以期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和研究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对2011年和2012年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实施前、后各科室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比较其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数、不良事件发生数、护理投诉例数和患者满意度。结果2012年与2011年比较,主动报告制度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Ⅳ级以上不良事件发生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投诉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满意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的运用可明显增加护理人员主动上报不良事件,降低护理风险,减少护理投诉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护理质量提高,从而维护和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根本原因分析法的内涵与意义、执行步骤、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成果及局限性,提出事件发生、为何发生及可采取哪些措施防止再次发生重要性,以期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干预性管理在老年内科病房护理中断事件的效果观察,为护理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观察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内科病房2018年9-11月16名护理人员高峰工作时间段临床工作中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情况,并对护理中断事件进行干预性管理,比较干预前、干预后两个时间段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及结局指标等。结果干预性管理后老年内科病房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护理中断事件中断持续时间明显较干预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护理中断的积极型结局明显增加,消极型事件和不良护理事件显著减少,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性管理可以降低老年内科病房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频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值得提倡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 有效回避传染科护理风险、降低护理缺陷、确保护患安全.方法 将安全文化引入到传染科护理管理中,构建安全文化氛围;规范医院环境设施;加强院内感染的防控,注重过程监测;重视高危人群和重点环节,坚持预防为主;落实标准预防,降低职业暴露风险;倡导人文关怀,构建协作团体;规范处理医疗用品及废物.结果 提高了护士安全服务、识别护理风险和自我防范的意识及能力,护理缺陷发生率从2005年的0.62%降到2008年的0.15%,无重大差错事故发生,病人满意度达95%以上.结论 通过构建安全文化,提高传染科护理质量,提高了护理人员依法执业的依从性,提升了医院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7.
案例分析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案例分析进行安全教育,提高护理安全系数。方法收集与骨伤护理工作有关的案例106个进行分类、整理,归结为管理缺陷、文书缺陷、新业务新技术缺陷、基础护理缺陷、健康教育缺陷、用药缺陷、技术操作缺陷、骨伤专科护理缺陷及护理制度缺陷九大类,每类再按常见问题、主要影响因素、防范措施、案例分析进行整理。结果整理出“中医骨伤常见护理案例分析”资料、科室常见安全隐患点、安全管理等六项措施,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利用案例分析法进行护理安全管理,能杜绝类似或常见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提高法定节假日护理安全的作用。方法将2013年1-12月节日管理设为风险管理组,2012年1-12月节日管理设为传统管理组。两组均由值班护士长在法定节日期间,依据5项质量考核标准对病区各班次进行考核,24 h综合评价后将8个病区的护理质量记录在考核表上。比较两组高频缺陷发生率和质量控制结果。结果风险管理组护士素质、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护理文书、核心制度落实总均分分别为(99.35±0.26),(96.67±1.94),(99.66±0.18),(96.27±1.58),(98.02±2.01)分,均优于传统管理组的(97.70±1.29),(90.65±1.83),(98.04±0.45),(90.08±1.74),(93.30±4.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50,8.86,6.67,6.12,3.11;P<0.05);风险管理组患者发生跌倒3例,错服药2例,高频缺陷发生例数少于传统管理组。结论在法定节假日实施风险管理是提高护理安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