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为了更好地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为医生提供详细的病人信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护士要详细准确记录病人的出入量,如病人的尿液、引流液,必须准确测量并记录。在倾倒尿液或引流液时用到量杯,用完后还要终末消毒,既增加了病房开支,又增加护理工作量。笔者经实践采用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自制量杯应用于·临床尿液及引流液的测量,准确性高、经济、实用、有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3.
4.
5.
大量输液的患者,由于输液时间长,会感到全身发冷、手脚冰凉,有的甚至出现身体不适引发不良反应。我科从2008年冬天开始为患者准备自制暖手瓶,其使用人数达600多人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前多数临床医院均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为了“把护士还给患者”,打造“无铃声病房”,我们把治疗车推进病房。护士在治疗室加完药后,将输液瓶(往往1个患者需加1~2瓶)放在病房的治疗车上,这就会造成静脉输液瓶瓶口暴露于空气中造成污染,导致输液反应的发生。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们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包装袋做成输液瓶套,经过临床反复实践,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掰安瓿避免扎伤的常规方法是用纱布包住安瓿头部进行操作。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护士为了方便,会选择徒手来掰安瓿,易造成护士手指的扎伤。虽然现在易折型安瓿已被广泛应用,但是还是会产生一些不易看见的玻璃碎片扎入护士体内,为此,我科采用了一种简便易获取的材料来代替纱布,于2012年10月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常会遇到新生儿或小儿吸氧等操作,保持气道通畅和气体交换良好,这种过程通常称为气道管理[1].目前临床对婴幼儿吸氧仍常使用鼻导管法,鼻导管会对鼻腔黏膜产生机械性刺激,导致患儿哭闹,从而影响供氧和抢救效果[2].为克服上述缺点,本院使用塑料输液瓶自制了一次性吸氧面罩,经过80例婴幼儿使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验塑料安瓿开启操作的便利性以及识别药品的方便性;了解护理人员对两种材质包装安瓿的接受程度;调查护士临床工作中发生的与安瓿使用相关的职业伤害情况。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结合问卷调查。选择31名护士分别开启玻璃安瓿和塑料安瓿各10个,比较塑料安瓿和玻璃安瓿在开启时间、安瓿开启的破损率、护士识别药品所花费时间和药品识别正确率等方面的差异;以问卷调查法调查170名护士对两种材质安瓿的接受程度及在临床工作中所发生的与安瓿使用相关的职业伤害情况。结果开启塑料安瓿用时明显少于玻璃安瓿[(20.10±3.50)s比(40.25±11.24)s;t=10.35,P〈0.01],但两者在辨认安瓿的用时和准确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P〉0.05)。有97.6%的护士更倾向于使用塑料安瓿,99.4%的护士认为使用塑料安瓿可减少手的割破伤,72.4%的护士认为塑料安瓿在临床能够得到全面推广。结论塑料安瓿比玻璃安瓿使用便利,可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有效预防玻璃割破伤,有利于护士职业防护,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护理中按规定要将第2天所用大输液及针剂摆放好,经两人核对后第2天方可使用。在摆放备用药物及注射药品时以往用大小不一规格药盒盛放药品,摆在大输液旁边,占用位置大,药物摆放不整齐,取放也不方便。且易出错。作者将一次性输液器塑料包装袋上部剪成手提袋形状。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上常有一些小面积伤口换药,一般都在病房操作,使用一次性换药包或供应室提供的消毒换药碗,易造成浪费,为此,我们采用塑料包装输液瓶制作换药碗,效果良好。1材料及制作方法1.1材料空的塑料包装输液瓶一个,消毒剪刀一把,碘伏棉签,“84”消毒毛巾一条,清洁毛巾一条。1.2制作方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一次性非污染物品的临床再利用。方法将输液完毕的空置塑料瓶经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后制成冰袋、量杯、污物缸、利器盒等临床常用之护理物品,作为护理辅助器具使用。结果制作出的冰袋在临床患者中使用,降温效果良好,其它器具护理人员及家属使用方便,在交叉感染防护上有一定效果。结论对一次性非污染物品合理利用,不违背医院感染管理原则,可节约医疗资源,减轻患者负担,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一次性非污染物品的临床再利用.方法 将输液完毕的空置塑料瓶经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后制成冰袋、量杯、污物缸、利器盒等临床常用之护理物品,作为护理辅助器具使用.结果 制作出的冰袋在临床患者中使用,降温效果良好,其它器具护理人员及家属使用方便,在交叉感染防护上有一定效果.结论 对一次性非污染物品合理利用,不违背医院感染管理原则,可节约医疗资源,减轻患者负担,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一次性输液器在临床上除了用于静脉输液外,我们还发现它有许多作用。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大大减轻工作量,现我们做一简单介绍,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护理操作,以往输液瓶加完药后,常规用75%酒精棉球或无菌于棉球、胶布在瓶塞上进行覆盖和封闭(尤其有多瓶液体需要换瓶时),一方面隔绝瓶塞穿刺部位与空气的接触,另一方面起到保持瓶塞部位的无菌状态。看似简单操作但涉及到多个环节,增加了工作量和污染的机会。为此,我们设计了输液瓶胶贴,与具备一定资质的厂家联系,生产出符合无菌要求的一次性输液瓶胶贴,首先在两个病区使用,并逐渐在全院推广。现将设计和使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自2001年1月以来,我科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塑料套管替代血管钳及吸引器接头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其中应用于快速静脉加压输液658例,留置导尿需定时开放或膀胱冲洗156例,静脉输液过程中需临时推注药物而调节夹出现故障失去功能29例,吸引器吸引326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临床静脉输液时,1组液体常有多种配伍药品,以往将药品摆在液体旁边或药品放在针剂药盒内压在液体下,在查对、加药环节及移动液体位置时,可能造成同一病人多瓶液体之间的药品、不同病人之间的药品混淆,致错用药而带来医疗风险。为了减少用药差错,我科将使用后的塑料输液瓶制成塑料挂杯,用来盛放待加入液体中的药品,经反复使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朱慧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15):1785-1785
我科静脉输液配置的药品中每天配药量的80%~90%是安瓿,导致大量的安瓿需要割锯掰断,大大增加了护理的工作量,同时也增加了因掰安瓿而产生的割伤扎伤的危险性。常规要求,在掰安瓿时应垫一块纱布保护,但是考虑成本的问题多不会使用。据调查,临床中掰安瓿时导致的扎伤或划伤可达95%以上。考虑这一现实问题,笔者特自制了一种安瓿割锯掰断器,使用方便,且有效地减少了划伤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但随着现在从事低头工作方式人群的增多,电脑、空调的广泛使用,人们屈颈和遭受风、寒、湿的机会不断增加,导致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发病年龄也逐渐趋向年轻化,以头昏、头痛、颈部酸痛为主要临床症状。颈椎病患者主要经非手术治疗获得痊愈或缓解,药物治疗是非手术治疗重要手段之一,为了缓解颈椎病临床症状,患者常选择在门诊静脉输入消炎镇痛、扩张血管、利尿脱水、营养神经等类药物。门诊输液室以座椅为主,在输液过程中,患者采取的最佳姿势是端坐位,头、背靠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