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最新数据显示,90%以上的住院患者接受静脉输液治疗[1]。在输液过程中,其输液风险日益涌现,如给药差错、药物外渗、静脉输液并发症等,不同程度的给患者、医护人员甚至医院的社会、经济效益带来损害。因此针对静脉输液风险管理显得十分其重要。而由于肿瘤化疗药物的输注在静脉输液中属于一种高风险的护理操作,其风险系数更高。如何对化疗药物输液进行有效风险管理,进而提高护理质量、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减少医疗伤害、保证肿瘤患者的安全,在肿瘤相关科室尤其是肿瘤医院显得十分有意义。现就化疗药物静脉输液的风险管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杨泽 《齐鲁护理杂志》2010,16(5):104-105
静脉输液是患者重要的治疗抢救措施之一,护士作为静脉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第一线,因此静脉输液中存在的风险问题是常见的临床护理风险问题。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及应对,是确保护理服务质量的前提,现就这些问题总结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提出应对风险管理的措施,提升安全有序的优质服务。方法 明确护理风险职责,找出护理漏洞,制定门诊安全静脉输液质量标准,实行护理告知签字制度。结果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主动服务意识及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不断加强,患者满意率不断提高。结论 实行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的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差错及纠纷。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提出应对风险管理的措施,提升安全有序的优质服务.方法 明确护理风险职责,找出护理漏洞,制定门诊安全静脉输液质量标准,实行护理告知签字制度.结果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主动服务意识及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不断加强,患者满意率不断提高.结论 实行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的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差错及纠纷.  相似文献   

5.
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风险管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将风险管理机制引入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环节之中,减少输液相关护理风险事件,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方法运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发现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时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提高,护理风险事件明显减少。结论对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实施预见性管理,减少了输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6.
护士在静脉输液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患者重要的治疗抢救措施之一,护士作为静脉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第一线,因此静脉输液中存在的风险问题是常见的临床护理风险问题[1].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及应对,是确保护理服务质量的前提,现就这些问题总结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小儿腹泻可导致水和电解质的紊乱。静脉输液则成为一种快速而有效的给药方式而应用于小儿腹泻的治疗中。但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诸多护理风险问题,为有效地防范和处理各种护理隐患,保证护理安全,减轻患儿的痛苦和减少家长的负性情绪,2年来我科对302例腹泻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隐患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1输液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隐患  相似文献   

8.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较常见的操作技巧,老年住院患者90%以上患者需静脉给药,长期静脉输液会给患者会带来一定的不适和精神压力.现代护理体现以人为本,将舒适护理用于静脉输液中,符合现代护理理念[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方法在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根据护理风险管理方法程序,找出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常见的风险种类,制定护理对策及标准。比较实施风险管理前后常见风险种类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脱出、堵塞、静脉炎、皮下血肿、输液渗漏、回血凝聚回输的发生情况低于风险管理实施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方法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是非常重要的,可确保老年患者在使用静脉留置针过程中的安全,延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寿命,保证老年患者的输液质量。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较常见的操作技巧,老年住院患者90%以上患者需静脉给药,长期静脉输液会给患者会带来一定的不适和精神压力.现代护理体现以人为本,将舒适护理用于静脉输液中,符合现代护理理念[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澳大利亚风险管理理论对本院静脉输液治疗风险干预的效果评价。方法:使用澳大利亚风险管理理论对本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环境评估和风险因子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本院目前静脉治疗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是导管脱落、堵塞、患者疼痛、静脉炎、职业暴露。根据存在风险,采取成立静疗组、病区护士参与讨论风险因子、邀请专家讲课并与院感科合作等方法进一步规范本院静脉输液治疗,用于控制风险因子,从而降低静脉输液治疗中的风险。结果:干预半年后,再次对静脉治疗风险因子进行调查,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澳大利亚风险管理理论,能够显著降低静脉输液治疗中存在的风险。不足之处是本文对于如何调动全员护士参与静脉输液风险因子的控制的积极和主动性上仍关注不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提高护士及管理人员确保病人输液安全的认识,讨论加强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方法:提高安全输液概念和安全输液要点认识,了解输液在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风险,研究安全输液的隐患,探讨适用于静脉给药的安全对策,加强医护人员对风险的防范意识。结果:提高医护人员对安全输液的认识,对已发生的医疗差错找出差错原因,及时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提高警惕,以防再犯。结论:医疗安全的主要问题足以“差错”为主,为了保障医疗安全,医院的管理者要从规章制度上有针对性地不断改进,加强责任,杜绝输液治疗的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是医疗安全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各种新药开发使用的增加、同一药品多种商品名的使用及联合用药增多等多种原因,使临床用药护理风险不断增加。有资料显示不包括选药不当,县、市、省三级门诊处方差错分别为5%、4%和3%,给药问题是临床护理中最为常见的三类护理风险之一。一所综合医院的门急诊输液室每天接收数以百计的需输液治疗的患者,护士每天需接触数十种静脉用药物,因此,如何降低门急诊输液室用药护理风险,以确保护理安全无疑也成了管理者的一个巨大挑战。我院自2005年上半年起采用多科协作持续质量改进(CQI)的管理方法有效降低了门急诊输液室的用药护理风险,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无陪护新生儿病房输液存在的风险因素,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保证输液安全。方法对发生输液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制订和完善静脉输液风险管理制度,对改进措施前后输液风险事件发生率和病人家属投诉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改进后液体外渗、意外脱管、头皮刮伤、发药错误、皮肤过敏、泵速示快、病人针刺伤、导管感染等与输液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较改进前降低(P〈0.01);与输液有关的投诉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加强无陪护新生儿病房输液风险管理,制订相关防范措施,可有效降低无陪护新生儿病房的输液风险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赫赛丁在Her-2高度表达乳腺癌患者应用中的常见护理风险因素与防范措施。方法针对赫赛丁应用过程中的各种护理风险因素,加强对护士的风险防范教育,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及正确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对药物妥善贮存,正确配制,精确计算剂量,正确输注,合理选择静脉,准确调节输液速度,密切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并及时正确处理。结果 30例接受赫赛丁靶向治疗的Her-2高度表达乳腺癌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在药物贮存、配制过程中,未出现护理风险事件,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得到及时发现及处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达99.2%。结论通过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加强用药过程各环节的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防范赫赛汀在Her-2高度表达乳腺癌患者应用中的常见护理风险,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武苏 《当代护士》2021,28(10):181-182
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手段.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在临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1].目前住院的患者中绝大多数会进行输液治疗,输液完毕拔针后需要进行按压,而使穿刺部位不出血.在临床上由于护理人员的不足、家属无法随时陪护和精神病专科医院封闭病区不需要家属留陪等原因,导致患者静脉输液完毕后需要自行按压.  相似文献   

17.
静脉输液是最常见的护理工作内容之一,也是病人治疗的重要手段,在各种治疗给药的途径中,因治疗迅速而有效占有重要位置。因此,护理人员熟悉静脉输液中常见的问题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合理安排静脉输液顺序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护理操作工作之一,也是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尤其在遇到病情变化及发生各种急症时,通过静脉给药可迅速发挥药物作用,然而在临床工作中有时不注重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导致一些不安全因素存在。为了保证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杨晶涵  吴晶刘群 《现代护理》2006,12(27):2563-2564
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手段。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在临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临床静脉输液拔针后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按压方法不正确、按压时间不足、按压面积太小和按压力度不均匀。而这些问题与患者的配合及静脉输液拔针后的皮肤出血、皮下出血和皮下瘀血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关系。了解目前国内外静脉输液后拔针按压方法的研究现状,有助于了解各种按压方法的特点、适用对象及不足,并为护士在临床操作中选择适宜的按压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静脉输液是一种迅速、有效的给药途径,而静脉输液外渗是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尤其是在门诊输液室输液外渗风险更高。临床中各种原因可导致静脉外渗,当发生输液外渗时,如不及时处理,极易导致皮下组织坏死,影响治疗,而且也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常见隐患之一。我院自2011年7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