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眼仪在干眼诊断中的价值初步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干眼仪对干眼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25只眼)正常人和35例(35只眼)干眼患者分别行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1)、角膜荧光素染色(FL)、干眼仪检查和泪高度测量五项检查。结果:干眼患者的干眼仪检测等级与正常人差异显著(χ^2=32.22,P=0.000)。干眼仪诊断干眼的特异度为80%,灵敏度为83%。干眼仪检查为Ⅲ级脂质层形态图像者患干眼的机率约为。75%(15/25)。干眼患者的干眼仪检测等级越高,BUT和Schirmer 1试验越短(r=-0.783,-0.368,P=0.000,0.015),角膜荧光素染色越多(r=0.806,P=0.000),而与泪河高度无相关(P=0.178)。正常人的干眼仪检测等级也与BLrr和SchirmerI试验呈负相关(r=-0.398,-0.656,P=0.024,0.000)。干眼患者的干眼仪显示图像的稳定性较正常人差。干眼仪的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重复性。结论:干眼仪能较直观地观察角膜中央脂质层的光干涉图像,是一种快速、无创伤、重复性强、操作简单的检查方法。对干眼的诊断及客观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干眼仪方法与传统的Schirmer试验方法的检查结果,评价两种方法在干眼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在门诊就诊干眼患者30例(60只眼).其中男性2例(4只眼),女性28例(56只眼),年龄22~67岁,平均(38.23±10.54)岁.对30例患者依次询问症状,行干眼仪检查和Schirmer试验检查.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用相关回归分析干眼仪与Schirmer试验检查方法之间的相关性(双侧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观察的病例中,Schirmer试验<5mm/5min(阳性)的32只患眼中,有6只眼干眼仪测试分级为2级(阴性).Schirmer试验(滤纸条湿长)>5mm/5min(阴性)的28只患眼中,23只眼干眼仪检查分级>2级(阳性);5只眼干眼仪测试分级为2级,但患者有明显的干眼症状.此外,相关回归性分析显示干眼患者的干眼仪检测等级越高,Schirmer试验滤纸条湿长越短,两者呈负相关(r=-0.307,P=0.017).结论 干眼仪和Schirmer试验从不同角度诊断干眼,并客观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但是,两者都存在假阴性,所以为了避免漏诊与误诊,仍需要与传统的其他干眼诊断方法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正常人与临床怀疑干眼症患者干眼仪泪膜图象及泪液分泌量的变化.方法:采用日本产DR-I型干眼仪对门诊干眼症患者245例490眼的泪膜脂质层光干涉图象形态进行观察,并与正常组50例100眼进行比较.干眼仪观察结果按5组级别统计,1、2级为正常,3、4、5级为异常,结果进行x2检验.同时用Schirmer-I法观察患者组泪液分泌量.结果:正常组≤2级的人数百分率为84.1%,明显高于患者组58.2%;正常组≥3级的人数百分率为15.9%,明显低于患者组41.8%,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Schirmer-I实验反应的是泪液的量,而泪膜光干涉图象反应的是泪液的质,两者之间部分有平行关系.结论:DR-I型干眼仪可以客观地反映患者泪膜性状的改变和程度及眼表疾病对泪膜的影响,结合干眼仪检查和Schirmer-I实验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趋化因子配体19(CCL19)和趋化因子配体21(CCL21)在干眼患者泪液中的表达情况和临床相关性,评估其在干眼中是否具有诊断价值。方法 干眼的诊断基于《中国干眼专家共识:检查和诊断(2020年)》。将2022年4—11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干眼门诊就诊的36例女性干眼患者(36眼)设为观察组,将同期36例健康女性(36眼)设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在每日上午同一时段,由同一医师采用眼表疾病指数评分法(OSDI)进行干眼临床症状评估,采用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和泪液分泌试验(SⅠt)进行干眼临床体征检测。同时,采用液相芯片检测技术(Luminex)检测受检者泪液中CCL19及CCL21的表达水平,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与干眼临床症状及体征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泪液中CCL19及CCL2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泪液中CCL19及CCL21表达与OSDI、FL呈正相关,与BUT、SⅠt呈负相关。CCL19诊断干眼的灵敏度为0.97,特异度为0.92;CCL21诊断干眼的灵敏度为0.94,特异度为0.92。...  相似文献   

5.
环孢素A抑制结膜干燥症鼠结膜上皮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京华  王净信 《眼科研究》2006,24(5):506-509
目的 探讨环孢素A(CsA)是否抑制结膜干燥症实验鼠模型的结膜上皮细胞的凋亡。方法 30只C57BL6小鼠皮下注射东莨菪碱12d制造结膜干燥症模型鼠,各取10只为干眼对照组、干眼+CsA组和干眼+载体组。另取10只为正常组,作为未处理的对照。采用PAS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小鼠结膜上皮细胞中的杯状细胞及caspase-3、Bax和bcl-2等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正常组和干眼+CsA组结膜的上皮杯状细胞的数目明显高于干眼对照组和干眼+载体组。干眼对照组和干眼+载体组结膜上皮细胞中caspase-3及Bax阳性表达的细胞数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干眼+CsA组,与杯状细胞数目成负相关;而bcl-2阳性表达则相反。结论 CsA治疗结膜干燥症的主要机制在于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干眼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眼表疾病,影响患者的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正确区分干眼的病因、分类和严重程度是干眼精准诊断并给予有效治疗的核心。本文在分析干眼精准诊断面临挑战和瓶颈的基础上,纵观干眼诊断技术的现状和发展,从传统方法到新兴技术,指出实现干眼精准诊断的努力方向和推荐策略,为临床积极推动干眼的精准诊断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在辅助评估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干眼的发生情况。 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眼科门诊137例(274只眼)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1例(122只眼),女性76例(152只眼)。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9.3±14.1)岁。对全部患者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调查、泪膜破裂时间(T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及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等检查,根据OSDI得分将患者分为干眼组和正常组。年龄、OSDI、TBUT、Schirmer Ⅰ值、PBR及LLT,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检测结果与传统干眼检测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137例(274只眼)病毒性乙型肝炎可疑干眼症患者中,共检出干眼患者125例(250只眼)。干眼组OSDI值为(31.99±14.73)分,正常组(7.50±2.21)分。经t检验,干眼组OSDI值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12,P<0.05)。干眼组和正常组患者的Schirmer Ⅰ值分别为(5.37±2.19)mm/5 min和(14.27±4.62)mm/5 min。经t检验,干眼组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92,P<0.05)。干眼组和正常组患者的TBUT检查结果分别为(8.73±3.55)s和(15.51±6.84)s。经t检验,干眼组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83,P<0.05)。干眼组和正常组患者的LLT分别为(64.40±18.75)nm和(77.58±16.76)nm;干眼组和正常组患者的LLT Min分别为(51.93±19.42)nm。干眼组患者的LLT及LLT Min明显低于正常组。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4,3.624;P<0.05)。干眼组和正常组患者的PBR分别为(62.52±21.49)%和(34.27±10.51)%。干眼组的PBR明显高于正常组。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6,P<0.05)。干眼组和正常组患者的LLT Max分别为(78.24±19.67)nm和(84.25±11.17)nm;干眼组和正常组患者的眨眼频率分别为(7.96±4.31)次/20 s和(8.83±2.40)次/20 s。经t检验,干眼组和正常组患者的LLT Max及眨眼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0,0.689;P>0.05)。OSDI的12项评分均与LLT存在相关性,随着OSDI评分的增加,LLT变薄。就总分而言,LLT与干眼组OSDI各项评分呈负相关;就各项而言,异物感受、针刺疼痛、电视使用及电脑使用等项评分均与LLT呈负相关,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r=-0.234,-0.212,-0.253,-0.227;P<0.05);而惧光流泪、视物模糊、视力低下、书报阅读、暗光驾驶、吹风受凉、干燥气候及冷气气候等项评分与LLT均无相关性,检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r=0.087,-0.097,-0.115,-0.075,-0.082,-0.124,-0.137,-0.149;P>0.05)。干眼组患者的LLT与Schirmer Ⅰ无相关性,其检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r=-0.238,P>0.05),而干眼组患者的LLT与TBUT呈正相关性,其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r=0.217,P<0.05)。 结论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可以无创、快速、客观评价病毒性肝炎患者脂质层厚度和不完全眨眼比例,为干眼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可有效提示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干眼病情及治疗转归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ntares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在于眼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办法。对2015年5~7月于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眼科准分子中心行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34例(68只眼),术前进行OSDI问卷调查,Antares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下称仪器法)以及临床相关检查(下称传统法),包括泪膜破裂时间(BUT)及荧光素钠染色(FL)。仪器法及传统法检查结果均以2013年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为诊断及分级标准。分别将这三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对仪器的作用作出评价。结果仪器法测得的NIF-BUT、NIAvg-BUT、泪河高度,传统法测得的BUT均与OSDI干眼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检出率:OSDI问卷为52.94%(18/34),仪器法为17.65%(6/34)、传统法为85.29%(29/34),这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tares眼表综合分析仪作为一种非接触性、无创的快速检查手段,可对临床干眼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但其功能仍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Keeler泪膜镜评估办公室干眼泪膜脂质层形态的变化,并分析泪膜脂质层与其他干眼检测方法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本研究共纳入61例办公室工作人员(干眼患者33例,正常者28例)。所有受检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一眼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检查:干眼症状问卷表(OSDI)、泪新月容量、泪膜脂质层形态、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荧光素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以及Schirmer I试验。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用于比较2组间参数,Spearman相关用于分析脂质层厚度等级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办公室干眼组脂质层[2(1~3)]较正常组[3(3~4)]薄(U=250,P<0.01)。在诊断办公室干眼时,脂质层厚度等级的最优诊断敏感性(0.545)和特异性(0.857)截断值为2级。脂质层厚度等级与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和总泪新月容量呈正相关(r=0.485、0.349,P<0.05),而与症状及其他检测方法不相关。结论Keeler泪膜镜可以有效评估办公室干眼泪膜脂质层厚度。泪膜脂质层厚度与泪新月容量、泪膜稳定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谢艳亭  王丽娅 《眼科研究》2012,30(11):1022-1025
背景 干眼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但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近年的研究提示,泪液渗透压增高可导致眼表不适症状,2007年国际干眼工作小组(DEWS)将泪液渗透压作为伴随症状写入干眼定义中,因此研究泪液渗透压与干眼的关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 依据DEWS干眼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分析泪液渗透压与干眼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经传统诊断方法诊断为干眼的患眼54例54眼,询问患者的眼部症状,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眼前节表现,同时行Schirmer试验Ⅰ(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试验、泪膜影像学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以及泪液渗透压试验,参照和结合DEWS的标准对干眼表现进行评分,将干眼症状评分与泪液渗透压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男性发病与女性发病的比例为1:2.泪液渗透压与SⅠt、BUT均呈明显负相关(r=-0.456、-0.699,P<0.01),与泪膜影像学检查值、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结膜充血评分、干眼严重程度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545、0.686、0.691、0.803,P<0.01),与年龄、性别相关(β1=141.138,P=0.000;β2=1.845,P=0.049). 结论 泪液渗透压检测可客观地反映干眼的严重程度,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作为干眼严重程度分级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HLA-DR抗原在干眼患者结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HLA-DR抗原及共刺激分子CD80/CD86在不同程度干眼患者球结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通过结膜印迹细胞法获取球结膜上皮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HLA-DR和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结果轻度及重度干眼患者中HLA-DR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上调;重度组中Sjogren综合征(SS)组均较非SS组表达增加。重度组干眼患者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LA-DR在不同程度干眼患者结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反映了疾病的进展。结膜上皮细胞可能作为非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引起T细胞激活。  相似文献   

12.
干眼是以泪膜稳态失衡为主要特征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的多因素眼表疾病。近年来,干眼的发病率逐年增多,有关干眼的诊断与治疗也在不断地发展、创新,但由于传统检查方法存在相应的弊端而新型检查方法尚缺乏大量的临床试验研究,目前干眼的诊疗仍缺乏一套统一的“金标准”。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干眼的不同检查方法的文献进行了广泛搜索,包括有前景的检查工具和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存在的争议,从而通过泪液量、泪膜的性质、眼睑及睑板腺和眼表上皮细胞损害程度的检查等方面做一综述,为干眼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OCULUS Keratograph 5M(简称K5M)眼表综合分析仪用于干眼泪膜分度诊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门诊通过常规干眼检查手段诊断为干眼的患者50例100眼与同时期可疑干眼的非干眼患者20例40眼,通过K5M眼表分析仪采集以上患者的即时眼表参数,包括第1次泪膜破裂时间(NIBUTf)、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BUTav)、泪河高度(TMH),进行K5M眼表分析仪与常规干眼检查对干眼泪膜相关指标分度的诊断效能试验。结果:K5M眼表分析仪对干眼组与非干眼组NIBUTf、NIBUTav、TMH均有差异(P<0.05)。K5M眼表分析仪的NIBUTf与常规检查诊断BUT的分度诊断符合率为78.6%,ROC曲线下面积为0.795,标准误为0.042,P<0.01,95%的置信区间为(0.712,0.878);K5M眼表分析仪的NIBUTav与常规检查诊断BUT的符合率为73.6%,ROC曲线下面积为0.853,标准误为0.033,P<0.01,95%的置信区间为(0.788,0.917);K5M眼表综合分析仪的TMH与常规检查诊断SⅠt的符合率为87.9%,ROC曲线下面积为0.795,标准误为0.044,P<0.01,95%的置信区间为(0.709,0.880)。通过NIBUTf结合TMH对干眼的探究性诊断的灵敏度为98%,特异度为40%,正确指数为38%,阳性似然比1.63,阴性似然比0.05,比值比OR为32.6。通过NIBUTav结合TMH对干眼的探究性诊断的灵敏度为86%,特异度为75%,正确指数为61%,阳性似然比3.44,阴性似然比0.187,比值比OR为18.39。结论:K5M眼表分析仪能够为干眼的单一泪膜指标分度诊断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价值;TMH结合NIBUTf对干眼的诊断灵敏度要优于结合NIBUTav,而特异度要差于结合NIBUTav。  相似文献   

14.
干眼症的临床诊断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设计和应用干眼症答卷评分标推 ,结合各种泪膜质和量临床检测方法 ,评价和分析症状、影响因素对诊断干眼症的作用 ,确定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 12 0位门诊主诉眼干并排除其他眼病者进行干眼症答卷评分 ,同时进行临床干眼检测 ,包括泪液量检测、泪膜稳定性检测和角膜表面健康状况检测。结果 :临床各种检测方法需要综合评价后才有诊断价值 ,干眼症答卷评分标准诊断干眼的特异性为 95 % ,敏感性为 92 %。结论 :干眼症的诊断需要综合分析和检测 ,干眼症答卷评分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北新泾社区60岁及以上人群干眼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上海市北新泾社区60岁及以上人群干眼的患病情况,从而了解社区人群干眼的患病特征,更好地制定干眼的防治措施.方法 2008年1~5月对上海市北新泾社区60岁及以上人群作抽样调查,所有样本均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裂隙灯、Schirmer I test、BUT、荧光素染色及DR-1干眼仪等检查.依据目前公认的国内干眼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对其结果运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在800分问卷中,共746人参与答卷,应答率为93.25%.其中诊断为干眼者185例,男性65例,女性120例.并得出本课题社区调查对象中干眼的患病率为24.8%(185/746),男性患病率为22.0%,女性患病率为26.6%.全身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过敏、吸烟)及用药可能促进干眼的发生. 结论 干眼是多因素导致的疾病,60岁及以上人群干眼的发病与老年人泪液分泌功能下降、睑板腺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诊断干眼的非侵入性新检测技术及其在干眼诊断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其中包括泪液量、泪膜稳定性、睑板腺形态及功能、角膜形态、生物标志物、眼表温度的成像技术,以及泪液渗透压、光学质量、眨眼测试等。新的检测技术可提供客观参数以评价眼表、泪液情况及视觉质量等。泪液量、睑板腺成像和泪液渗透压等检测技术已被广泛认可并应用于临床,与传统测试相比表现出了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其它检测技术,如SM技术,干涉术、光散射技术、双通道系统,眨眼测试等目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未来或将转化为临床常规检测技术。新的检测技术,可无创评估眼表及泪液情况,并测量与病情相关的成分变化,在干眼的诊断、分类、临床管理和疗效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 干眼的发病与泪膜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干眼患者多伴有视觉干扰症状,因此从视觉质量角度评估泪膜稳定性并探讨泪膜稳定性相关客观参数动态变化对干眼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 基于OQAS-Ⅱ系统测定轻中度干眼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100%对比度下客观视力(OVA)随泪膜变化的动态改变,探讨这些参数对于眼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采用临床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确诊的轻中度于眼患者42例42眼,诊断标准依据《2013年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中的标准,并纳入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9人29眼作为对照.采用OQAS-Ⅱ系统动态记录受检者在15 s不瞬目情况下视网膜图像,分别记录检测过程中0、5、10、15s的OSI、MTF cut off和OVA,计算这3个参数15s检测值与0 s检测值的差值(△OSI、△MTF cut off、△OVA),比较2个组间3个参数随检测时间变化的动态改变,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OSI、△MTF cut off、△OVA对干眼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 轻中度干眼组受检眼5、10和15 s检测的OSI值均明显高于0s值,且高于相应时间点健康对照组测定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中度干眼组5、10和15s受检眼MTF cut off值和OVA值均明显低于组内0s测定值及相应时间点健康对照组测定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中度干眼组△OSI、△MTF cut off、△OVA值分别为1.03±1.53、(-8.37±9.64)c/d和-0.30±0.32,均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的0.06±0.16、(-0.37±5.27)c/d和-0.03±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0、-5.19、-5.28,均P<0.05).△OSI、△MTF cut off、△OV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0.79和0.78.当△OSI取诊断界值为0.3时,敏感度为78.6%,特异度为93.1%. 结论 轻中度干眼患者包括散射在内的视觉质量参数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而正常眼均相对稳定.OQAS-Ⅱ系统检测结果可反映泪膜动态稳定性,对干眼的鉴别诊断及评估干眼患者视觉质量的受影响程度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各项主、客观干眼检测项目之间的相关性及各项干眼检测项目与干眼诊断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共纳入116例以“眼干”为主诉的连续的门诊患者,按序进行McMonnies问卷调查,角膜地形综合分析仪测量泪河高度、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noninvasivetearbreakuptime,NI-BUT)及眼红分析,传统的泪膜破裂时间(tearbreakuptime,BUT)测定(荧光素试纸条法),荧光素钠眼表染色,SchirmerI试验,并根据检测结果诊断是否患有干眼,将检测值进行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116例连续病例中85例诊断为干眼;无论是干眼组还是非干眼组,首次NI-BUT均短于平均NI-BUT,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6,P<0.001;t=-4.652,P<0.001)。各项检测项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平均NI-BUT与NI-BUT分级呈负相关(r=-0.920,P<0.001);首次NI-BUT与平均NI-BUT呈正相关(r=0.815,P<0.001);首次NI-BUT与NI-BUT分级呈负相关(r=-0.738,P<0.001);平均NI-BUT与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呈负相关(r=-0.348,P<0.001);NI-BUT分级与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呈正相关(r=0.341,P<0.001);首次NI-BUT与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呈负相关(r=-0.298,P=0.001);首次NI-BUT与MQ问卷得分呈负相关(r=-0.196,P=0.035);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与MQ问卷得分呈正相关(r=0.189,P=0.042)。各项检测项目与干眼诊断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泪河高度、平均NI-BUT、NI-BUT分级与干眼诊断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关性由强至弱的排序为泪河高度(B=-18.152,P<0.001)、NI-BUT分级(B=7.389,P<0.001)、平均NI-BUT(B=0.665,P=0.005),而首次NI-BUT与干眼诊断之间并无相关性(B=-0.128,P=0.344)。结论 泪河高度、平均NI-BUT、NI-BUT分级与干眼诊断之间存在相关性;与首次NI-BUT相比,平均NI-BUT对干眼诊断的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9.
背景 目前干眼发病率较高,干眼患者泪膜不稳定可严重影响飞秒激光辅助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术后术眼的视觉质量.以往泪膜和视觉质量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影响了FS-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预期.采用客观定量的泪膜稳定性和视觉质量检测方法,术前及时改善早期干眼患者的泪膜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FS-LASIK手术前后术眼泪膜质量对客观视觉质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于2015年8-12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纳入符合常规手术适应证、术前矫正视力≥5.0的近视患者120例120眼,术前客观散射指数(OSI)值均<1.2.按照《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中关于轻度干眼的诊断标准和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干眼组71眼和非干眼组49眼,2个组间人口基线特征匹配.非干眼组术眼接受FS-LASIK,轻度干眼组使用质量分数0.1%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1个月后接受FS-LASIK.所有患者于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行裂隙灯显微镜、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度(SE)、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并评价术眼安全指数和有效指数;采用OQASTMⅡ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测定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和OSI. 结果 非干眼组和轻度干眼组术眼的安全指数分别为1.05±0.11和1.03 ±0.09,有效指数分别为1.02±0.14和1.01±0.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91、0.147,均P>0.05);非干眼组和轻度干眼组术眼术后1个月和3个月BUT较术前均明显缩短,术后6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轻度干眼组术眼术后3个月BUT值明显低于非干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3和6个月非干眼组和轻度干眼组术眼平均OSI值较术前明显增加,同时间点轻度干眼组术眼平均OSI值明显高于非干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干眼组和轻度干眼组术后1、3和6个月术眼MTF cut off值均明显低于各自的术前值,术后6个月轻度干眼组术眼MTF cut off值明显低于非干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非干眼组和轻度干眼组术眼BUT、平均OSI值和MTF cut off值均接近术前水平.结论 FS-LASIK术后可获得较好的客观视觉质量,术前泪膜稳定性与术后客观视觉质量的动态变化趋势一致.干眼患者的泪膜不稳定对人眼的多个视觉质量指标造成影响;OQAS-Ⅱ系统可早期发现和随访监测干眼的泪膜变化,有助于屈光不正患者手术适应证筛选和对术眼术后视觉质量进行合理预测.  相似文献   

20.
泪液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是泪液中最主要的抗菌蛋白质,对眼表组织起积极防护作用,其含量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泪腺的外分泌功能。干眼是与泪膜密切相关的眼表疾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存在较大困难。多项研究表明,泪液LF含量检测可能是诊断干眼最敏感特异的指标。本研究应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和动物免疫制备了抗人LF单链抗体和兔抗人LF多克隆抗体,建立LF的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以检测泪液LF含量,评价该指标对于干眼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