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止血芳酸对体外循环 (CPB)心脏手术中纤溶系统激活反应的影响。方法  6 0例择期CPB心脏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各 30例 ) ,止血芳酸组于CPB转流前、CPB预充液中以及鱼精蛋白中和后 1 0min ,经中心静脉分别给予止血芳酸 2 5 0mg ;对照组不给药。分别在麻醉诱导后切皮前、CPB后 30min、CPB停机及手术结束时检测血小板计数、D 二聚体、纤维蛋白 (原 )降解产物 (FDP)的含量。结果 转流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减少 ,止血芳酸组降低程度相对较轻 (P <0 .0 5 ) ;转流后两组的D 二聚体、FDP均显著增高 ,止血芳酸组与对照组比均明显降低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CPB期间应用止血芳酸能抑制纤溶系统亢进并间接保护血小板功能  相似文献   

2.
正术后出血是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其主要原因是CPB引起的凝血功能紊乱、纤溶系统的异常亢进、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降低等[1]。既往抑肽酶作为一种抗炎、抗纤溶的有效药物,在CPB手术中广泛应用。但由于抑肽酶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及肾衰竭[2],近年来,临床上通过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A)来保护CPB手术中的凝血因子、血小板及纤溶系统。我们于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通过对比40例瓣膜置换手术使用氨甲环酸和未使用氨甲环酸术后引流量,血制品输入量,血小板计数,  相似文献   

3.
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因血液稀释,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的破坏和继发性纤溶亢进,术后易发生出血、渗血,一直是临床的用血大户.  相似文献   

4.
使用大剂量的抑肽酶能显著改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的止血功能,减少术后创面的渗血量。本实验通过尿激酶诱导的纤溶活性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比较两种抑肽酶制剂(5万和50万单位/瓶)对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两种抑肽酶制剂对纤溶活性的抑制作用和对血小板功能的保护作用是有同等的浓度依赖性,提示它们的临床作用也应该一致。  相似文献   

5.
正1血液保护的发展史血液保护是伴随体外循环技术产生的一种临床治疗策略。血液保护是改良各种设施、应用各种血液保护的药物及人工血液等方法,减少出血,最低限度的减少同种异体输血,节约血液资源。由于心外科手术中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对血小板、凝血因子的稀释、机械损伤及消耗,纤溶系统的激活,再加上手术部位的特殊性,术后出血难以控制,使心血管外科手术对异体输血十分依赖。血液保护作为心脏手术成功的基础之一,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心脏瓣膜替换围术期血小板与纤溶系统的活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对瓣膜替换患者围术期血小板、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心脏瓣膜替换患者12例,用ELISA法检测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D-二聚体含量,结合血小板计数等指标,比较瓣膜替换不同时点血小板与纤溶系统的活化程度。结果:CPB过程中及CPB后早期血浆GMP-140,D-二聚体明显升高,血小板计数在CPB中明显下降,CPB后短期内回升至正常范围,血浆GMP-140比血小板计数的恢复明显滞后。结论:CPB后早期机体处于低凝状态,血小板功能的恢复要晚于数量的恢复。临床应重视血小板计数正常的术后早期出血。  相似文献   

7.
麻醉期抑肽酶严重过敏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危重疑难的重大手术日益增多,术中出血、术后渗血的发生率明显增加.鉴于抑肽酶具有保护血小板及抑制纤溶系统的功能,广泛应用于各类手术以减少术中出血渗血,但应用抑肽酶发生过敏反应时有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赵立新 《吉林医学》2007,28(17):1883-1884
目的:观察抑肽酶在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选择60例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肽酶组术后8小时胸液量减少。结论:抑肽酶具有维持纤溶性稳定,保护血小板功能,从而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龙新平 《四川医学》2005,26(6):609-610
目的体外循环转流能破坏血小板及凝血系统的功能。观察抑肽酶对纤溶系统及保护血小板的功能。方法对20例患者观察术中和术后24h输血量,胸腔引流量ACT及输血浆量。结果抑肽酶对血小板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出血及库血用量,减少因出血和输血引发的并发症。结论抑太酶作为一种丝氨酸蛋白抑制剂,有良好抑制纤溶系统及保护血小板的功能,减少出血。在维护体外循环期间正常的凝血机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血液保护及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术中术后都会有大量的外科及非外科原因的出血,主要原因是血小板数量和功能上的下降,纤溶活性亢进及凝血因子的损失等。这些出血会带来一系列的健康和经济问题。大量输血不仅可能传播肝炎,艾滋病等一系列疾病而且大大的增加了手术患者的经济开支。为此少输血,不输血及围绕此点的血液保护已被大力提倡。现有必要对血液保护的机制,措施及其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围体外循环(CPB)期通过抑制纤溶酶、保护血小板的功能达到血液保护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CPB病人,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抑肽酶组和对照组。乌司他丁为1万U/kg、抑肽酶(Aprotinin)为10万U/kg分别以生理盐水溶解稀释至20ml,对照组为20ml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后经外周静脉用微量泵30min泵入。分别于麻醉后(T1)、CPB 30min(T2)、手术结束(T3)、手术结束后24h(T4)4个时点自挠动脉取血,测定血浆栓溶二聚体(D-二聚体)、GpⅠb和GpⅡb/Ⅲa的浓度,记录术后胸腔引流量。结果三组血浆D-二聚体浓度于T2、T3、T4时点明显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乌司他丁组、抑肽酶组于T2、T3、T4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GpⅠb的变化与基础值相比,对照组的其余各时点和乌司他丁组、抑肽酶组两组的T2、T3时点,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与对照组相比在T2、T3、T4时差异有显著性(P<0.01);GpⅡb/Ⅲa的变化与GpⅠb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胸腔引流量乌司他丁组、抑肽酶组术后胸腔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乌司他丁组和抑肽酶组相比,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本实验证实,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期间血液纤溶系统亢进,血小板功能受损,乌司他丁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纤溶系统的过度激活,保护了血小板的功能,具有和抑肽酶相似的血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CPB心脏手术前后纤溶调节系统(PAI/tPA)的影响。方法:对1998年10月至2000年10月间救治的44例行CPB心脏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在术前8h给予肌注地塞米松0.3mg/kg体重,于手术前1天,手术后1、6、24h4个时点采集桡动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含量,同时记录术后24h心包纵隔引流量。结果:干预组PAI水平要后各时点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而且高于对照组术后相应各时点水平(P<0.05)。干预组tPA水平各术时点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但与对照组各时点比较普遍降低。术后24h心包纵隔引流量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CPB心脏手术前使用地塞米松可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维持血液PAI和tPA比值平衡,减轻纤溶亢进,达到减少术后出血的作用。地塞米松价格便宜,获得方便,可为病人节省大笔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抑肽酶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纵隔心包引流量过多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常见而又需及时处理的严重并发症。如何减少出血和库血的用量是心外科急需解决的问题。输人大量库血,除可带来凝血机制紊乱,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外,还可能传播血源性传染病。体外循环术后出血渗血在很大程度上与血小板激活和纤溶系统有关。国内外有大量文章报道了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应用抑肽酶可保护血小板功能和抑制纤溶系统,减少术后出血、渗血,减少库血的输入量,减少并发症[1-3]。本文选择了心脏手术中相对引流出血量大,并发症多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进行对比观察,取得明显的临床效果,现…  相似文献   

14.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s,CPB)干扰围手术期凝血与纤溶功能,增加术后非外科性出血.为观察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Off-pump)冠脉旁路移植围手术期凝血与纤溶功能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我们总结了2003年10月至2004年8月收治的30例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止血芳酸在风湿性瓣膜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探讨其在西宁地区体外循环术中对抑制纤溶活化和血小板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20例行二尖瓣膜、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试验组在手术开始后即静点止血芳酸20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观察麻醉诱导后、手术结束时血小板数量;术后6h、18h胸腔引流量。结果:体外循环前后两组内血小板计数具有差别性(P〈0.05);试验组术后6h、18h胸腔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宁地区止血芳酸通过抑制纤溶活化和保护血小板功能而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16.
乌司他丁和抑肽酶对血液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和抑肽酶对体外循环 (CPB)心脏手术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 6 0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的病人 ,随机分成 3组。乌司他丁组 (2 0例 ) :给予乌司他丁 12 0 0 0U/kg,于麻醉诱导后至CPB开始前缓慢静注半量 ,另半量加入预充液中随转机进入体内 ;抑肽酶组 (2 0例 ) :于CPB中一次性给抑肽酶 5 0 0万单位 ;对照组 (2 0例 ) :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乌司他丁组术后 2 4h胸液量减少 33.3% (P <0 .0 5 ) ,抑肽酶组术后 2 4h胸液量减少 39.8% (P <0 .0 5 ) ,乌司他丁组与抑肽酶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别。抑肽酶组有一例发生严重过敏。结论 乌司他丁和抑肽酶均有维持纤溶活性稳定、保护血小板功能 ,从而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止血芳酸(PAMBA)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凝血功能的影响,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择期CPB心脏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A组)于CPB转流前、CPB预充液中以及鱼精蛋白中和后10min,经中心静脉分别给予PAMBA250mg;对照组(B组)不给药。分别在麻醉诱导后切皮前、CPB后30min、CPB停机及手术结束时四个时点检测血小板计数(BPC)、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并同时观察术前、术后24h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以及术后的出血量和输血量。结果:转流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减少;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血小板计数降低程度明显减轻(P<0.05);两组间各时点的ACT、KPTT、PT、TT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而观察组的Hb、Hct降低和出血量及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CPB期间应用PAMBA不仅能抑 溶系统亢进并间接保护血小板功能,从而有效地减少CPB心脏手术后非外科性出血,而且无明显干扰凝血功能监测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文惠  张洪  商保军 《医学综述》2010,16(15):2374-2376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和抑肽酶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的血液保护功能。方法选择90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乌司他丁组(30例):给予乌司他丁12000U/kg,于麻醉诱导后至CPB开始前缓慢静注半量,另半量加入预充液中随转机进入体内;抑肽酶组(30例):于CPB中一次性给予抑肽酶5000000U;对照组(30例):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乌司他丁组术后24h胸腔积液量减少33.3%(P<0.05),抑肽酶组术后24h胸腔积液量减少39.8%(P<0.05),乌司他丁组和抑肽酶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肽酶组有2例发生严重过敏。结论乌司他丁和抑肽酶均具有维持纤溶活性稳定,保护血小板功能,从而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9.
李鸿雁  刘志勇  吴熹 《现代医学》2002,30(4):221-223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时联合应用小剂量抑肽酶与大剂量氨甲苯酸纤溶系统和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30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n =15 )和对照组 (n =15 )。对照组在预充液中加入抑肽酶 2× 10 6KIU ,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大剂量氨甲苯酸 40mg·kg-1。结果 实验组纤溶酶原 (PL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D 二聚体 (D D)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纤维蛋白原 (Fg)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两组间激肽释放酶原 (PK)、血栓素B2(TXB2 )和 6 酮 前列腺素F1a( 6 K PGF1a )值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术后 2 4h出血量实验组较对照组减少 2 8.1%,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电镜检查对照组血小板出现伪足、微管扩张 ,偶有脱颗粒 ,少数血小板发生凝集 ;而实验组血小板形态改变轻微。结论 体外循环时联合应用小剂量抑肽酶与大剂量氨甲苯酸能更有效地抑制高纤溶活性及保护血小板功能 ,从而进一步减少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脏术后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与纤溶功能异常的诱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选取2006年5月~2007年9月35例肝脏手术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3、5天检测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凝血酶凝固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凝血与纤溶指标;23例出现凝血与纤溶功能异常,同期12例凝血与纤溶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23例凝血与纤溶功能异常者(异常率65.7%),血小板数最减少(P(0.05),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郎分凝血激酶时间、凝血酶凝固时间明显延长(P<0.05),纤维蛋白原降低(P<0.05),D-_二聚体显著升高(P<0.01).结论 肝脏术后及时监测凝血功能、肝功能并清除凝血功能障碍病因,加强营养、护肝、支持治疗是预防和治疗肝脏术后所致的凝血与纤溶功能异常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