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介入栓塞术的30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整理其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动脉瘤情况(大小、形态、位置、数量)、术前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手术时机、手术并发症等资料,随访至术后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224例(73.7%),预后不良80例(26.3%)。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组在手术时机、术前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AR值、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瘤数量、位置和直径方面与预后良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机(■=1.301)、术前Hunt-Hess分级(■=1.328)、Fisher分级(■=1.868)、AR值(■=1.910)、合并并发症(■=2.083)是介入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时机、术前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AR值、合并并发症是介入术预后的危险因素,针对有手术指征的动脉瘤患者尽早进行手术、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影响颅内动脉瘤手术预后的多因素分析(附2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开颅手术预后的因素,以改善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2年5月至2007年5月手术治疗的21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疗效作为冈变量,选取可能影响预后的10项指标为自变量.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颅内动脉瘤手术预后的因素. 结果 本组患者痊愈190例(87.7%),轻中度残疾22例(10.9%),死亡3例(1.4%).统计分析显示年龄、术前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动脉瘤位置、术中临时阻断颈内动脉或载瘤动脉、术中动脉瘤破裂与预后有关,而性别、手术时机、术前蛛网膜下腔出血次数和动脉瘤大小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结论 动脉瘤手术预后受多个因素影响,而术中动脉瘤破裂与手术效果之间有更加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介入栓塞治疗1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和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提出了术前加强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严密控制血压的变化,术后严防并发症发生并采取相关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17例患者未出现严重的脑血管痉挛、脑缺血以及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穿刺部位血肿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是一种对介入技术要求较高的微创手术,术前充分准备,术后严密观察护理是保障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我科通过对17例颅内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的精心护理,不仅为介入治疗提供了最佳时期,为挽救生命赢得了时间,同时也使病人治疗周期缩短,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效果及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后早期高压氧治疗术前Hunt-Hess分级Ⅳ、V级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患者均于发病后72 h内行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术后3 d内给予高压氧治疗.结果 患者出院时进行疗效评价,预后良好12例,预后差7例,死亡2例.结论 早期显微手术有利于防止动脉瘤的再次破裂以及早期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预防脑血管痉挛;术后早期高压氧治疗可以防治脑血管痉挛和早期脑损伤.二者结合治疗Hunt-Hess分级Ⅳ、V级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开颅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2010-10—2014-10在我院及湘雅医院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开颅手术组和介入手术组各随机纳入100例,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远期疗效,比较2组疗效。结果介入组患者全部成功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术。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显示,动脉瘤致密性栓塞89枚,瘤颈残留18枚,部分栓塞4枚。回访结果显示,介入手术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开颅手术组,预后不良率和致残率则显著低于开颅手术组;介入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颅手术组(P0.05)。结论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成功率高,手术并发症低,介入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方法2012年1月至12月我科共收治颅内动脉瘤584例,血管内治疗244例(253枚动脉瘤),其中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37例(144枚动脉瘤),采用BALT的LEO支架27枚、Codman的Enterprise支架103枚、EV3的Sditaire支架19枚、LVIS支架1枚。结果13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9.5%(13/137)。包括术中动脉瘤破裂5例,其中3例死亡,支架诱发血栓栓塞2例(均为LEO支架),支架移位4例,血管痉挛2例,经积极处理后,10例患者预后均良好。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项成熟的技术,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因而需要手术者具有良好的手术技能和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需要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以减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颅内外动脉狭窄合并颅内无症状动脉瘤的安全和有效的血管内治疗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急诊介入科2012年9月~2013年8月收住的因颅内外动脉狭窄拟行支 架治疗且合并颅内无症状动脉瘤的患者26例。对其临床、影像学资料、治疗措施及结果、并发症及预 后等进行分析。 结果 26例患者共发现≥70%的狭窄或闭塞病变54处,动脉瘤30枚(非同流域16枚,狭窄后7枚,狭窄 处3枚,狭窄前4枚)。26例患者中21例实施了狭窄病变的支架置入术,共干预25个狭窄/闭塞病变,技 术成功率100%。选择个体化的动脉瘤干预措施:16例患者的17枚动脉瘤(非同流域、直径<5 mm、 夹层)建议随访观察;2例患者的2枚动脉瘤(直径>5 mm、形状不规则)择期行栓塞术;5例患者的 6枚动脉瘤(狭窄后、狭窄处、多发性、直径>5 mm、后交通段)同期行栓塞术或支架覆盖;3例患者 的5枚动脉瘤(狭窄后、分叶状、多发性、直径>5 mm)建议介入治疗但因家属拒绝手术等原因选择随 访观察。术后发生脑室出血1例。临床随访10~21个月,所有患者均预后良好,仅发现无症状性支架内 再狭窄1例。 结论 颅内外动脉狭窄合并颅内无症状动脉瘤时根据动脉瘤与狭窄病变的位置关系,动脉瘤大小、 形态、位置、数量和患者情况等综合分析后给予个体化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颅内多发囊性动脉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1月到2009年12月间的35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完整资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按实施治疗方案分手术、介入、手术加介入三组.术前患者评估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动脉瘤数量、部位、侧别、大小、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术后评估则以出院时GOS术后评分为准.单因素分析术前各因素、治疗方案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治疗效果与术前各因素、治疗方案的关系.结果 按GOS术后评分良好(4~5分)24例,差(1~2)11例.三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统计学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术前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与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P<0.30,参考相关文献).而多因素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术前Hunt-Hess 分级和Fisher分级有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患者年龄、术前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是影响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术后疗效的关键因素,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提高颅内多发囊性动脉瘤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血管痉挛(CVS)和手术时机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09年3月经手术夹闭的71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CVS,并分析CVS、手术时机与术中动脉瘤破裂发生率、术后主要并发症(CVS、脑积水)发生率和术后疗效(GOS评分)的关系。结果出院当天按GOS进行术后短期疗效评价,其中良好(GOS4~5分)54例,差(GOS2~3分)12例,死亡(GOS1分)5例。术前不同程度CVS患者术中动脉瘤破裂发生率、术后CVS和脑积水发生率以及患者预后良好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手术时期患者术中动脉瘤破裂发生率、术后并发症(CVS和脑积水)和患者预后良好率亦无明显差异(P>0.05)。中期手术患者中术前轻度或无CVS患者术后CVS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术前中、重度CVS患者(P<0.05)。结论术前CVS程度和手术时机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总体预后并无显著影响;选择中期手术亦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和原则;提高对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颅内双侧5枚动脉瘤患者一期单侧开颅夹闭手术治疗经过及术后恢复情况;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结果行经翼点入路一期单侧开颅夹闭了5枚颅内动脉瘤(右侧大脑中动脉2枚,前交通动脉1枚,左侧大脑中动脉2枚),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无神经功能缺损。结论颅内多发动脉瘤占动脉瘤总发病率约10%~15%,一期开颅手术治疗可以一次解除动脉瘤破裂的风险,且可以避免多次手术对患者生理及心理造成的创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开颅夹闭术治疗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行开颅夹闭术治疗的8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价近期疗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近期预后的因素。结果 80例共83个动脉瘤,其中完全夹闭63个(75.90%)。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3例、脑梗死3例、脑积水2例。术后6个月无复发,预后良好50例(62.50%,50/80;GOS评分4~5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合并高血压、术前Hunt-Hess分级高是近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早期开颅夹闭术治疗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近期疗效较好,年龄大、合并高血压及术前Hunt-Hess分级高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收治的采用PED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3例(108个动脉瘤)。其中颈内动脉颅内段小型动脉瘤65例,Willis环远端动脉瘤23例,椎-基底动脉动脉瘤15例;囊状动脉瘤83例,夹层和梭形动脉瘤20例;破裂动脉瘤9例,未破裂动脉瘤94例。术后采用O′Kelly Marotta(OKM)分级标准判断动脉瘤的闭塞程度,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临床预后。结果103例患者(108个动脉瘤)共置入109枚支架,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动脉瘤闭塞OKM分级A级45例(43.7%)、B级42例(40.8%)、C级6例(5.8%)、D级10例(9.7%)。103例患者中,围手术期9例(8.7%)发生并发症,其中出血性事件1例(1.0%),缺血性事件8例(7.8%),死亡1例(1.0%)。术后12个月,102例患者中,mRS评分≤2分者99例(97.1%),3~5分3例(2.9%);79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其中OKM分级B级和C级各7例(各占8.9%),D级65例(82.2%),无一例患者的动脉瘤复发。结论采用PED治疗颈内动脉颅内段小型动脉瘤、椎-基底动脉动脉瘤及Willis环远端动脉瘤,围手术期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冶的147例手术夹闭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前Hunt—Hess分级是影响预后最重要的因素,年龄也成为影响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性别、术前CT提示有无脑内血肿、动脉瘤部位和大小、是否多发动脉瘤及术中动脉瘤是否破裂对预后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术前Hunt—Hess分级越高,手术预后越差;年龄越大手术预后也越差。明确影响破裂动脉瘤手术预后的因素,有助于把握手术适应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动脉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行Pipeline Flex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的53例(68个动脉瘤)的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53例68个动脉瘤,共置入60枚PED,技术成功率为100%。40例54个动脉瘤单纯应用PED治疗,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内造影剂明显滞留48个,无明显滞留6个;13例(14个动脉瘤)联合应用PED和弹簧圈栓塞,术后即刻造影均致密栓塞。围手术期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5%(4/53)。53例临床随访6~28个月(中位数12个月);末次随访时,47例未破裂动脉瘤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6例破裂动脉瘤中,预后良好2例,mRS评分3分1例,4分1例,死亡2例。46例DSA随访4~8个月(中位数6个月),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为67.9%。22例(28个动脉瘤)DSA随访9~18个月(中位数12个月),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为85.7%,无动脉瘤复发。结论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总体安全、有效,但对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式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4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24例高级别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采用mRS量表评价患者的预后,通过单因素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预后良好12例,预后差1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5岁(P=0.028)、高血压病史(P=0.041)、动脉瘤直径5mm(P=0.041)、急性脑积水(P=0.028)与预后不良有关。Hunt-HessⅣ级患者不同手术时机分组间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Hunt-HessⅤ级患者不同手术时机分组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5)。结论通过积极的治疗,高级别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以取得较好的预后。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史、急性脑积水、动脉瘤大小与预后相关。超早期手术有助于降低Hunt-HessⅣ级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介入栓塞治疗对不同直径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15年8月-2017年1月收治的87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瘤直径不同分为小型动脉瘤组(瘤体直径≤3 mm)41例,中大型动脉瘤组46例,均行介入栓塞治疗; 比较2组患者栓塞效果、并发症、复发率及预后。结果 术后6个月小型动脉瘤组完全栓塞率为100%,中大型动脉瘤组完全栓塞率为91.30%(42/46),动脉瘤瘤颈残留3例(6.52%),动脉瘤腔残留1例(2.17%),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小型动脉瘤组单纯弹簧圈栓塞16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25例,中大型动脉瘤组单纯弹簧圈栓塞2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8例,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5例,2组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05); 小型动脉瘤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中大型动脉瘤组低(7.32% vs 15.22%),但无明显差异(P>0.05); 术后6个月小型动脉瘤组无复发病例,中大型动脉瘤组复发率为8.69%(4/46),2组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05); 术后30 d,小型动脉瘤组GCS预后评分中恢复良好例数明显多于中大型动脉瘤组(87.80% vs 58.69%),2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介入栓塞治疗对不同直径的颅内动脉瘤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小型动脉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影响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期对该类疾病的临床治疗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分析80例患者的手术年限、术前HUNT-HESS分级、手术时机及术中动脉瘤是否破裂对患者预后(GOS)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年限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术前HUNT-HESS分级、术中动脉瘤是否破裂与患者预后极显著相关(P<0.01),手术时机与患者预后无关(P>0.05)。结论术前患者的HUNT-HESS分级、术中动脉瘤是否破裂与患者预后有关,手术时机与患者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介入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1日至2016年2月1日介入治疗的52例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出院后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判定预后,0~2分预后良好,3~6分预后不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预后危险因素。结果 43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9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完全栓塞26例,近完全栓塞26例。术后发生明显并发症(脑血管痉挛、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共16例。40例预后良好,12例预后不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Hunt-Hess分级高、术前Fisher评分高、术后发生并发症是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介入治疗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可取得良好效果;术前要根据病人Hess-Hess分级、Fisher分级评估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预防和减轻并发症,从而提高介入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影响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预后和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6月至2009年5月行显微手术治疗的32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血压、血糖、手术时机、Fisher's分级、Hunt-Hess分级、感染等因素对患者预后及CVS发生的影响.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unt-Hess分级、Fisher's分级、CVS、感染、腰穿次数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unt-Hess分级、Fisher's分级、动脉瘤数量、终板造瘘、腰穿次数、感染是影响CV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Hunt-Hess分级、Fisher's分级、CVS、腰穿次数、感染影响患者预后,其中CVS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CVS受Hunt-Hess分级、Fisher's分级、动脉瘤数量、终板造瘘、腰穿次数及感染因素影响.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evant factors of prognosis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after microsurgical treatment and risk factors of cerebral vasospasm (CVS). Methods Three hundred and twenty-two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s, admitted to and received surgical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06 to May 2009, were chosen in our study;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s of age, gender, blood pressure level, blood sugar level, operation time, Fisher's grade, Hunt Hess grade and infection o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s and the risk of CVS. Results Multivariate logistic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age, Hunt Hess grade, Fisher's grade, CVS, infection and lumber puncture times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s (P< 0.05). Hunt Hess grade, Fisher's grade, number of aneurysms, endplate colostomy, lumber puncture times and infection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CVS (P<0.05). Conclusion Age, Hunt Hess grade, Fisher' s grade, CVS, lumber puncture times and infection a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s, among which, CVS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CVS is mainly affected by Hunt Hess grade, Fisher's grade, number of aneurysms, endplate colostomy, lumber puncture times and inf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