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2004年10月-2006年4月在本院接受原位肝脏移植的1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15例(12.82%),其中7例发生胆道狭窄,1例胆道吻合口梗阻,2例吻合口胆漏,T管拔除后胆瘘2例,胆泥瘀积或结石3例,除1例行再次移植外,其余经过引流、介入等治疗均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的病因机制仍有许多方面值得研究探讨,及时预防、诊断、处理胆道并发症将明显地提高肝移植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胆道并发症是肝脏移植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关系着移植肝的功能状态以及患者的预后.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努力,肝脏移植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但胆道并发症仍是导致肝脏移植术后移植肝失功能以及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各型胆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发病原因、影响因素以及最新的预防、诊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人体原位肝脏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人体原位肝脏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方法与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4月至2001年7月连续实施的67例人体原位肝脏移植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治经验。结果:肝脏移植术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并辅以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选择性血管造影(SAOG),证实7例(10.4%)出现血管并发症,其个肝动脉吻合口狭窄2例次,肝动脉血栓形成闭塞2例次,门静脉吻合口狭窄2例次,门静脉主干血栓形成1例次,肝上下腔静脉吻合口狭窄1例次,肝上和肝下下腔静脉扭曲狭窄1例次。7如今3例成功实施放射介入治疗。结论:肝脏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评估整体移植技术的重要指标;肝脏移植术后应常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并辅以MRA等检查,及早诊断血管并发症;在妥善防治排斥反应与胆道狭窄等相关并发症的同时,宣积极应用放射介入技术治疗血管并发症,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承宏  陶宗元  周光文  李宏为 《上海医学》2004,27(11):814-816,F003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总结 2 0 0 2~ 2 0 0 4年在我院接受原位肝移植的 10 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95 % ,平均随访 (14 .0± 13.2 )个月 (1~ 2 7个月 )。发生胆道并发症 10例 (10 % ) ,其中T管拔除后胆瘘 1例、肝断面胆漏 2例 (劈离式肝移植患者 )、胆管狭窄 2例、胆管吻合口梗阻 2例、胆泥淤积或结石 3例 ,经相应处理后 ,除1例行再移植外 ,余均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 胆道并发症是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经妥善处理后并不影响移植患者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5.
本院 1980年 1月~ 1998年 6月收治 2 8例梅克尔憩室并发症 ,本文就其早期诊断与治疗作有关探讨。1 临床资料本组 2 8例中 ,男 17例 ,女 11例 ,年龄最小为 2个月 ,最大 10岁 ,平均年龄 2 4岁 ,其中憩室合并出血 11例 ,合并肠梗阻 5例 ,合并肠穿孔 3例 ,合并憩室炎 5例。在 3例穿孔病例中 ,1例引起憩室膀胱瘘 ,1例发生死亡。2 结果2 1 在 11例出血病例中 ,7例在出血的 36小时内确诊 ,均手术治疗 ,4例保守治疗 ,2例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再次出血而行手术治疗。2 2  9例肠梗阻病例中 ,7例由于继发于肠套叠所致 5例气灌肠不成功 ,2例有多次肠…  相似文献   

6.
胆道并发症仍然是原住肝移植术后常见的临床问题,常导致病人死亡或移植肝功能丧失,本文介绍了原住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时间及其类型,对其病因、预防、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背驮式肝移植技术是目前肝移植常用的一种手术方法,1968年Calne等首先描述了保留受者下腔静脉的全肝切除,1989年此技术由Tzakis等应用于临床并称之为背驮式肝移植。国内已有半数肝移植单位应用此技术。 在背驮式肝移植中,尽管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对患者和移植物的存活有很大的威胁,报道其发生率约为9%,主要包括肝动脉栓塞、肝动脉狭窄、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狭窄及肝脏流出道狭窄或梗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施行原位肝移植(OLT)后早期危重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5例OLT患者术毕给予常规加强监护治疗,并分析出现术后内科危重并发症的诊治情况。结果:第1例发生DIC,第2例顽固性胸水腹水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致脱机困难,第3例急性左心衰,第4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第5例出现精神异常。经严密监测和及时处理,5例患者全部渡过危险期,并且全部存活良好。结论:OLT术后早期呼吸、循环、代谢、凝血功能、肝功能、排斥、精神等并发症的ICU正确处理,是OLT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胆道系统疾病始终是选择肝脏移植治疗的诸多病种中的一个重要适应证,其在病例选择及适应证方面主要包括:先天性胆道闭锁、易恶变的胆道疾病、胆道恶性肿瘤、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病变,且这些疾病各有其适应证.胆道系统疾病行肝脏移植手术的时机包括:当肝脏移植为疾病治疗的唯一手段或唯一有效手段时;肝脏移植为疾病外科治疗的方法之一时.虽然国内外目前尚无一个统一标准用于胆道疾病行肝脏移植术前的评估,但首先应是明确诊断;其次要确定胆道疾病患者目前是否急需行肝脏移植以及急需的程度;再者要患者家属了解肝脏移植的整个过程,知道其存在的危险、移植的价值以及术后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等.本文通过笔者的经验和实例分析胆道系统疾病肝脏移植手术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蒲森水 《医学综述》2000,6(11):512-514
<正>随着肝脏移植技术的发展,部分肝移植外科技巧、器官保存和免疫排斥反应的控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胆道并发症仍然是原位部分肝移植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生存的重要问题,其发生率一般在7%~34%,其主要病理改变为胆道狭窄或胆管阻塞及胆道穿孔,前者可引起移植肝淤胆性改变,最终导致胆汁性肝硬化或移植肝无功能,需经特殊处理或再次肝移植才能逆转恶性病理改变;后者可引起患者急性胆汁性腹膜炎,如不及时确诊与处理,进一步发展成为化脓性腹膜炎,危及生命。从理论上讲,整体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相对发生率较部分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低,二者的发生机制也有所不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对19例肝移植患者术后移植肝进行超声检查,观察移植肝及其胆道二维和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表现,并与手术病理、肝组织活检、经内镜逆行胆胰管成像(ERCP)、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9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超声检查显示胆管弥漫性病变9例,胆管扩张的6例中有胆泥4例(2例伴胆管结石);将急性排斥反应误诊为胆泥1例;伴肝内胆汁脓肿2例.超声诊断胆管扩张、胆管结石、胆汁脓肿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为100%;超声诊断胆泥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3.33%.结论: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中,超声成像操作简便、无创、可重复性强、诊断准确性高,可对肝内胆汁脓肿适时引导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2.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移植已成为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术后仍有10%~40%患者出现胆道并发症(biliary complications,BC),其中6%~13%需再次肝移植,病死率近19%。BC的发生及诊治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本文就肝移植术后BC的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作为单一影像学手段在诊断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4例肝移植术后怀疑有胆道并发症患者的MRCP图像,并与手术、胆道造影、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所有病例均在高场强1.5T磁共振上进行.MRCP采用两种不同的成像方法:厚层块T2加权成像和薄层块多层T2加权成像.结果:54例中最终经手术、胆道造影、临床随访确实存在胆道并发症的有36例.MRCP诊断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敏感性为100%(36/36),阳性预测值91.7%(33/36),假阳性率为5.56%(2/36),诊断准确率为94.4%(51/54).MRCP作为单一的诊断方法能为96.3%(52/54)的患者提供特异性诊断结果,仅2例患者需要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PTCH)检查.直接胆道造影仅作为一项治疗手段应用于25.9%(14/54)的患者中. 结论:MRCP是评价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有效影像学方法;直接胆道造影可被保留作为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方法:回顾分析3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的时间为1~3个月,供肝冷缺血时间平均为8.5h,热缺血时间为3min;其中1例术后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结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是多种因素的结果,其中肝动脉供血不足、灌注损伤、缺血再灌注、术后病毒感染及排斥反应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及胆漏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及胆漏微创治疗的价值.方法对17例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及胆漏的患者,应用十二指肠镜逆行胆道造影(ERCP)、胆管狭窄部扩张、塑料内支架置入、经皮经肝胆管内外引流或联合经皮腹腔胆汁湖引流等微创方法治疗,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17例肝移植术后黄疸患者经造影证实:胆管吻合口狭窄9例,其中合并胆漏3例;肝门部胆管狭窄4例,其中合并胆漏1例;移植肝肝内胆管弥漫性狭窄4例;行ERCP加胆管扩张及塑料内支架置入8例,经皮经肝胆管造影、胆管内外引流管置入9例,对合并胆漏的4例联合进行了经皮腹腔胆汁湖引流,13例非胆管弥漫性狭窄的患者治疗有效、黄疸消退,胆漏愈合,4例移植肝肝内胆管弥漫性狭窄患者治疗无效.结论肝移植术后胆管非弥漫性狭窄及胆漏的微创治疗安全、有效,但对于移植肝肝内胆管弥漫性狭窄尚无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技术已成为临床治疗终末期肝胆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术后常发生胆道并发症,严重影响移植疗效。经内镜处理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已成为临床一线的治疗手段,但操作较为困难且繁复。近年来我科采用内镜技术处理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千余例次,取得一些有益的经验。本文回顾总结了肝移植术后各型胆道并发症的内镜治疗策略、处理方法和技巧,可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并提高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胆管重建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中心2000年~2005年施行的6例肝移植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胆管重建的特点.结果 6例患者中3例在移植术前接受过1次以上的开腹手术,2例接受过EKCP和/或PTCD治疗;1例采用经典转流术式,5例采用经典非转流术式;2例采用胆肠吻合,4例采用胆管端端吻合;术后2例胆肠吻合口瘘,其中1例继发感染死亡,1例健康存活,4例胆管端端吻合患者1例因胆管梗阻继发腹腔感染死亡.其余3例健康存活.结论 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内胆管结石病时,对胆管的重建要慎重处理.合理的选择胆管重建方式可以明显地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患者长期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tiological facts and treatment of biliary sludge, cast and stone following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 Methods: A review was made using data collected from 81 cases with OLTs performed in our center from February 2003 to January 2004, and confirmed by retrospective study. Etiological factors of biliary sludge, cast and stone following OLT were analyzed, and treatment of biliary sludge, cast and stone following OLT were discussed. Result: Nine cases of biliary sludge, cast and stone were diagnosed and the incidence rate was 11.1%. Of these, five were biliary sludge and cast, 2 were bile stone and 2 were necrotic debris. Two cases with hepatic artery embolism received retransplantation and survived. The other one with hepatic artery embolism was ameliorated with nasobiliary drainage by ERCP. Two cases with biliary sludge and cast were resolved by non-operative treatment. Four cases were reoperated, 2 resolved and 2 cases died. Conclusion: Biliary injury and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reject reaction, infection and changes of bile kinetics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causing biliary sludge, cast and stone following OLT. Shortening the time of cold and heat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of liver, reducing the injury of the blood supply of donor bile duct, actively preventing and early treating of infection and rejection reaction might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biliary sludge, cast and stone following OLT.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泥形成的原因。[方法]对9例肝移植术后发生胆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发生胆泥的时间为1.5-11个月,平均(4.8±2.69)个月,供肝热缺血时间为3-8 min,平均(4.5±1.36)min,冷缺血时间为5-16 h,平均(9.5±4.3)h;胆道冲洗时间在热缺血后8-12 min,平均(9.5±1.21)min;开放血流后0.5-4 min,平均(1.6±1.04)min供肝胆总管有胆汁排出。3例术后1个月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结论]肝移植术后发生胆泥有多种原因,其中主要是缺血/再灌注损伤、肝动脉供血不足、胆道冲洗不充分及急性排斥反应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