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小板输注的合理应用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和缓解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引起出血的重要措施,近10余年来血小板输注显著增加,日益普遍,但在多次反复输注血小板的过程中,患者的效果会不同,为此,我们对血小板合理应用进行观察及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多种因素。方法观察80例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运用血小板校正计数增加值(CCI)、实际血小板回收率(R)作为量化判断依据,结合患者的临床出血表现对肿瘤患者输注血小板的效果进行评价,对输注无效的病例进一步检测血小板抗体筛查,综合分析影响疗效的多种因素。结果 (1)经卡方检验分析,输注无效组与输注有效组患者在性别比、输血次数、血液疾病、抗体(HLA抗体及HPA抗体)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2)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影响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多因素包括:性别比、输血次数、血液疾病及抗体。结论影响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多因素包括:性别比、输血次数、血液疾病及抗体,应对这些因素进行仔细观察,以有效提高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小板输注在恶性肿瘤放化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2例放化疗后恶性肿瘤患者输注血小板的次数、是否合并感染及对恶性肿瘤疗效的影响。结果:血液肿瘤组有效率为84.3%,实体瘤组为85.0%(P>0.05);血小板输注≤4次者有效率为94.1%,输注5~8次者为71.4%,输注>8次者为50.0%(P<0.05);感染组有效率为73.9%,非感染组为93.1%(P<0.05)。结论:血小板输注次数及感染因素对血小板输注效果有影响,血小板输注在放化疗后血液肿瘤和实体瘤组中疗效无差异。  相似文献   

4.
李建国  张漩  邢莉 《淮海医药》1999,17(2):27-27
输注血小板(PLT)可以减少和治疗因PLT减少而引起的出血,并降低化疗后PLT减少导致出血而死亡。在临床工怍中,部分患多次输注PLT,未收到较好的效果,输后增加值明显低于期望值.出现PLT输注无效。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PLT输注无效是临床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本对我院1996-1998年输注PLT69例所出现的5例6次输注后无效病例,结合有关资料,分析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不同配型方法的配合性血小板的输注效果,我们采用血小板抗体特异性的血小板配型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输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方法针对120名各类患者输注前后24h用细胞计数仪计数血小板,计算血小板增值,观察受血者输注前后症状,输后24hCCI≥4·5×109/L者为输注有效,CCI≥4·5×109/L,出血症状得到一定控制或者改善者为临床有效,CCI≥4·5x109/L出血症状未得到有效控制或未改善者为输注无效。结果各病例的输前血小板变异较大。结论临床治疗中存在血小板滥用现象,因滥用血小板而导致血小反输注无效的发生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晓平  余水泉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1):1336-1336
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治疗无效时,常常采用输注血小板止血,如何提高输注血小板止血效果,笔者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反复输注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唐  刘华  廖勇  姚卿武 《江西医药》2007,42(12):1185-1186
目的 评价血小板反复输注效果.方法 对57例各类疾病患者,输注血小板前、后24h,以伞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并计算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值.输注后24h CCI≥4.5×10<'9>/L为输注有效,CCI<4.5×10<'9>/L为输注无效.结果 血小板输注有效率,1次输注,有效率84%,2~3次输注有效率67%,4~5次输注,有效率45.7%,6次以上输注,有效率42.9%.结论 首次输注血小板有效率达84%,而反复输注血小板的患者,由于产生同种免疫,随输注次数增多,有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2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14例,应用常规治疗联合加大血小板输注剂量治疗方法)和实验组(14例,应用常规治疗联合输注血小板前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方法)。结果实验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出血症状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治疗前血小板数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血小板数量多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联合输注血小板前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方法具有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和尽快达到止血效果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对血液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62例(111例次)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及效果因素。结果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不同类型血液病经血小板输注后治疗有效率差异明显;患者体质量上升,有效率下降;输注次数增加,有效率减少。结论血小板输注能够有效治疗血小板减少性出血,在血小板输注治疗过程中患者基础资料较为重要,避免重复输注,能够增加血小板有效输注率。  相似文献   

11.
黄辉  王旭 《中国医药指南》2013,(14):505-506
目的研究临床应用单采血小板输注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54例血小板减少患者给予输注单采血小板,通过相关评价指标对输注有效率及临床疗效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输注次数越多患者临床输注有效率相对较低;临床疾病方面在肿瘤、外科手术、其他疾病中血小板输注有效率较高;输注后1h、24h中PLT、CCI、PPR比较,三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于血小板减少患者需要把握好输注血小板的最佳时间并严格掌控血小板输注指征,同时在输注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各种不良反应及各种诱因,从而提高血小板输注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血小板输注治疗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约为3 7% ,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目前认为妊娠合并ITP者血小板<5 0×10 9/L应放宽剖宫产指征。围术期血小板输注,可防治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保证母婴安全,但过多输注既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又浪费血源,且可增加输注的不良反应。因此,掌握围术期血小板输注的时机及用量尤为重要,本文就此作一探讨。对象和方法一、对象:本院2 0 0 1~2 0 0 2年收住患者8例,年龄2 0~31岁,平均2 5岁,均为初产妇;6例为初治,2例曾接受大剂量丙种球蛋白(0 4·kg 1·d 1×5d)治疗未奏效;…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血小板输注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输注血小板后,如血小板计数>40×109/L,差不多所有患者的出血被控制;20×109~40×109/L时,约有2/3患者的出血停止;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我们对41例进行血小板输注的患者做如下分析。1 临床资料和方法 临床资料来源于我院血液科、肿瘤科2000年8月~2001年3月住院输注血小板的患者.随访调查并登记。 41例中男17例,女24例,年龄15~72岁,输注血小板总数为360U。 再生障碍性贫血16例,血小板减少紫癜18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4例,多发骨髓瘤2例,恶性淋巴瘤1例。 浓缩血小板由大庆市中心血站成分室提供制备方法为人工富血小板血浆法。每200ml全血制备为一个单位,每单位血小板的含量为 4.8 ×101…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是血液凝固中重要的血液成分,其主要功能是生理性止血。血小板输注是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失病人的出血症状,恢复和维持人体的正常止血和凝血功能。血小板输注可降低由于血小板减少所引起的严重出血,并已成为血液病及肿瘤患者放、化疗的有效支持疗法。但反复输注血小板或既往大量输血(全血、红细胞和白细胞)会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或(和)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破坏血小板,使血小板存活期缩短,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T R),出血症状无法得到改善,严重影响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小板多次输注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对68名血小板输注患者进行血小板回收率计算,判断临床疗效。结果输注血小板次数越多者血小板输注无效者越多。结论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应进行HLA抗体、血小板抗体筛选和血小板交叉配血试验,以提高输注有效率。  相似文献   

17.
血小板相关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系。方法采用简易致敏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检测79例多次输血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在血小板输注前后监测血小板计数,并计算1h和24h血小板增高指数(CCI),输注无效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后再行配合性输注,分析配合性输注效果。结果47例检测出血小板抗体阳性,占59.5%,抗体阳性组输注后1h和24h的CCI均显著低于阴性组(t=2.462、2.583,均P〈0.05);阳性组有40例输注无效,无效率为85.1%,显著高于阴性组(x^2=34.46,P〈0.05);配型成功组输注后1h和24h的CCI均显著高于不成功组(t=2.152、2.230,均P〈0.05);配型成功组有27例输注有效,有效率为87.1%,显著高于不成功组(x^2=4.34,P〈0.05)。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产生可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采用血小板配合性输注能较好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血小板数量的减少或功能的缺陷都可以引起临床上的出血症状,而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出血的主要手段。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机采血小板输注,但有妊娠史的女性或多次输血的患者,易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本文通过对113例多次输注机采血小板的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分析,探讨免疫因素在血小板输注中的作用,并试图寻找一种解决PTR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任虹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6):184-185,188
目的观察血小板抗体产生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100例输血患者分为两组,A组患者输注的血小板没有滤除白细胞,B组患者输注的血小板滤除白细胞。检测两组血小板相关抗体(HLA抗体)阳性率和血小板特异性抗体(HPA抗体)阳性率,评估两组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 A组血小板输注无效率为48.9%,B组血小板输注无效率为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HL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5.6%和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HPA抗体阳性率是15.6%和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注滤除白细胞的血小板,可以提高血小板的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观察234例血液病患者的493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并采用SEPSA法检测血小板抗体,分析讨论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免疫因素。结果①血小板无效输注率为37.73%;②血小板抗体阳性检出率为31.64%,以HLA抗体为主;③血小板输注有效组与无效组的抗体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小板输注前应进行血小板抗体的筛选,避免或减少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