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大鼠生后早期小脑小胶质细胞发育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大鼠生后早期小脑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的形态学特点及分布规律。[方法]对鼠龄为1、3、7、10 d和14 d的SD大鼠的小脑进行Nissl染色,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OX-42。[结果]生后1 d,小脑脚基底区及第四脑室下区聚集着多量圆形或阿米巴样的细胞,小脑的皮质和白质分界不清,但MG分布广泛,为圆形或阿米巴样;之后数量逐渐增多,突起逐渐伸长,并在白质中形成一股“细胞流”(stream),这种现象持续到生后第10天;生后第14天,小脑皮质和白质的MG分布均匀,呈初级和成熟分枝状。[结论]与发育期大脑相似,大鼠生后早期MG也经历不同的形态学改变,且不同脑区MG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鼠生后不同年龄段(1,7,14,21,28d)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发育。方法:运用NADPH—d组织化学法。结果:在生后1d的中脑导水管灰质的背外侧核出现密集深染的NOS阳性神经元,胞体小,有短的突起。随着日龄的增加,NOS神经元经历了胞体由小到大、形态日趋成熟、突起日趋丰富、单位面积中神经元的密度逐渐降低的变化过程。神经元胞体的直径和密度在生后14d前有显著性变化,而在14d后变化渐不明显。结论: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NOS阳性神经元的生后发育主要在1~14d之间。  相似文献   

4.
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显示胰岛A细胞,观察大鼠生后发育期间全胰胰岛A细胞的形态、分布和形态计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成年A细胞常呈多边形并具有突起,主要分布在胰岛周边部。生后18天后突起明显,多伸达血窦或其它胰岛细胞间。A细胞形态计量表明其体密度和面数密度在生后1天最低,18天达峰值,28天接近成年水平。本文结果为进一步研究A细胞功能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肾切除术由Clayman于1991年首次报道。近20年来随着腹腔镜器械设备及操作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后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性手术相比,无论是创伤程度、术后康复时间、住院时间等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小鼠生后第1 d 就可见肾上腺皮质和髓质.皮质由球状带、束状带与网状带构成.用组织化学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生后第1d 的肾上腺皮质3β-羟基甾体脱氢酶(3β-HSDH)和脂类含量丰富,无性别差异.日龄35 d 后出现性别差异,雌性仍有三带.但网状带变薄,3β-HSDH 弱阳性;雄性网状带消失,而形成一薄层结缔组织带,此带3β-HSDH 与脂类都为阴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大鼠肾小体发育过程中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形态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电镜切片技术,对不同时期大鼠肾小体上皮细胞发育过程中各阶段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进行观察。结果 上皮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细胞排列从紧密到分散,细胞质从少到多。胞体从柱状到扁平,细胞突起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结论 随着发育过程中形态的改变,上皮细胞逐渐参与了肾小球滤过屏障的组成。  相似文献   

8.
小鼠生后睾丸发育的形态学与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小鼠生后的发育进行了研究。形态学研究证明其发育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静止期(生后第1周),曲细精管为单层细胞构成的实心团。第2阶段为增殖、分化期(生后第2~4周),曲细精管上皮由单层变为复层,管壁由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及少量精子构成,附睾内出现少量精子。第3阶段为性成熟期(生后第5周之后),此期曲细精管内和附睾内都含有大量精子。组织化学研究发现第1周碱性磷酸酶(ALP)与氨基肽酶(AP),定位于曲细精管上皮细胞呈中等阳性;第2周上皮细胞内阳性减弱;第3周后上皮细胞内为阴性,而小管周围出现一层强阳性反应结构。通过本研究证明精子形成与性成熟是两个概念,并发现ALP及AP与睾丸的发育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探索一种组织工程化牙齿异位培养的理想环境,检测全牙胚、牙乳头及成釉器在肾被膜环境下的发育能力.方法 利用剖腹产取出胚龄18 d的大鼠胎儿,显微外科分离牙胚,并将之进一步分为牙乳头和成釉器两部分.使用特制玻璃移植管分别将获得的全牙胚、牙乳头及成釉器植入异体大鼠肾被膜下.2周后取出培养物,HE染色观察其发育情况.结果 在肾被膜微环境下,全牙胚在肾被膜下发育良好,形成较为完整的牙齿形态和结构,单独的牙乳头可以形成牙本质,而单独的成釉器无法形成特定形态的牙冠,也无法分化成釉质.结论 证明肾被膜下是牙齿异位生长的适宜环境,ED18后成釉器发育仍然受到牙乳头调控,与此相反,牙乳头发育不再依赖成釉器的信号.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两肾一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在发病过程中血浆及内脏血管中AngⅠ、AngⅡ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在高血压形成过程中血浆及内脏血管床中AngⅠ、AngⅡ水平均有变化,血浆中的AngⅠ、AngⅡ含量在狭窄左肾动脉后10d内升高,10d后开始下降,高血压形成后降到正常水平;内脏血管中AngⅠ、AngⅡ水平在狭窄后不断增加,高血压形成后AngⅠ、AngⅡ维持在较高水平。右肾动脉、肠系膜动脉、肺动脉的AngⅠ含量是对照组的2.67,1.95和2.95倍,AngⅡ含量是对照组的5.74,3.20和3.45倍。从而证实在高血压形成过程中,外周血管中的RAS比循环血液中的RAS起的作用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皮窗技术以扫描电镜观察非感染性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形态改变。中性粒细胞胞膜有伪足形成、膜表面绒毛和皱襞减少,且有粗糙感;这种现象提示中性粒细胞仍保持游走和吞噬功能,且与光镜下所见的细胞和胞核肿胀情况相近似。皮窗印片中的单核细胞吞噬和游走功能相当活跃,扫描电镜所见胞膜及表面皱襞粗糙呈“毛刷”状。单核细胞的改变似乎在炎症部位向巨噬细胞转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脑—脑脊液免疫神经内分泌回路的形态结构。方法 用扫描电镜的方法观察了人胎儿菱形窝室管膜的超微结构。结果 菱形窝室管膜上布满了大量的纤毛和微绒毛,纤毛的分布有一定的部位差异。结论 菱形窝室管膜上存在着神经元样胞体、神经胶质样细胞和类组织细胞,纤毛或微绒毛丛中有神经纤维和树突末端。室管膜上神经纤维从神经细胞或自室腔外穿人。  相似文献   

13.
洪法廉  杨连甲 《医学争鸣》1989,10(3):151-153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牙本质内、外二层龋的特征相区别。外层龋的最外层为无定形结构,重度脱矿,胶原纤维溶解消失,存在大量球菌和杆菌;向内微生物数量减少,脱矿及胶原纤维溶解仍较明显。内层龋则轻度脱矿,未见溶解的胶原纤维,也无微生物,其下有钙化透明层。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二氧化硅(SiO_2)对巨噬细胞的影响,对二组经过提纯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在扫描电镜下动态地观察了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①随着培养时间及细胞机能状态的不同,两组细胞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外形及一系列表面超微结构变化的特点。②SiO_2组巨噬细胞在5分钟内开始吞噬粉尘,48小时后变性,失活及崩溃。观察了巨噬细胞对SiO_2尘粒的反应方式及其吞噬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特征。表明:SiO_2组巨噬细胞的迅速死亡及表面超微结构的变化,与被摄入SiO_2粉尘对巨噬细胞的毒性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宫川棘口吸虫虫卵、尾蚴及成虫的体被超微结构 ,为其分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进一步认识提供资料。 方法 通过实验感染的方式维持生活史循环 ,主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虫体形态 ,光学显微镜观察发育过程。 结果 虫卵前端有卵盖、末端有皱褶增厚部分 ;尾蚴的口吸盘周围对称分布着有纤毛的乳突 ,有或无纤毛的凹陷及小孔 ;具纤毛的乳突在虫体的其余部分也有发现 ,可能起感觉器的作用。 结论 尾蚴的体被具有分泌、排泄功能 ;尾蚴尾部有鳍 ,有助于尾蚴在水中活动。  相似文献   

16.
皮下注射50%的甘油生理盐水15ml/kg,复制家兔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动物模型,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注甘油后1,3,6,24,72h 的肾脏形态学改变。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肾衰初发期,肾小球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均有改变,肾脏微血管中纤维蛋白形成,肾小球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足细胞)表面以及肾脏微血管内均覆盖无定形颗粒物质;肾衰维持期,除见上述小球和微血管改变更明显外,尚有典型的小管破裂和蛋白管型形成。这提示在家兔甘油性急性肾衰发生的早期,肾小球和无定形颗粒物质的作用可能比肾小管的作用更重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6例慢性轻度苯中毒病人和3例观察对象外周血白细胞形态的电镜观察。并以正常成人作对照。结果表明慢性轻度苯中毒病人白细胞超微结构出现一系列形态学改变。此种改变也存在于部分观察对象的白细胞中。  相似文献   

18.
在4m长模拟激波管内电雷管引爆50gTNT炸药产生冲击波,致伤管口外40cm处大鼠,伤后立即做血气检查,肺组织及气道取材作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冲击伤后大鼠血气变化明显;可见程度不一的肺出血、水肿、肺泡隔撕裂。扫描电镜下可见肺泡隔上毛细血管破裂,红细胞逸出;肺泡隔破坏残留“索条”状结构;气管、支气管粘膜上皮层有剥脱及裂隙形成。对其发生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颅顶部自体骨游离移植被吸收摧在机制。方法 24只成年新西兰白兔随机均分为二组,自身同体对照。取自体颅骨及肋骨分别游离移植于颅顶部骨膜下左右侧,术后12周及24周行扫描电镜观察移植骨的胶原纤丝。结果 术后12周,颅骨及肋骨胶原纤丝数量少、稀疏,空间排列混乱,两者相比,颅骨优于肋骨;术后24周,两者骨胶原纤丝数量及排列接近,类似于受区正常成熟骨。结论 颅骨较早完成塑形改造,术后24周颅骨及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颅顶部自体骨游离移植被吸收的内在机制。方法 24只成年新西兰白兔随机均分为二组,自身同体对照。取自体颅骨及肋骨分别游离移植于颅顶部骨膜下左右侧,术后12周及24周行扫描电镜观察移植骨的胶原纤丝。结果 术后12周,颅骨及肋骨胶原纤丝数量少、稀疏,空间排列混乱,两者相比,颅骨优于肋骨;术后24周,两者骨胶原纤丝数量及排列接近,类似于受区正常成熟骨。结论 颅骨较早完成塑形改造,术后24周颅骨及肋骨都已经完成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