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鼻内气动喷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上呼吸道感染及鼻-鼻窦炎性疾病相关嗅觉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例嗅觉障碍患者,相关病因包括鼻-鼻窦炎、变应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嗅裂病.在进行治疗前,采用T&T嗅觉检查法和记录嗅觉事件相关电位(OERPs)对嗅觉功能进行评估.然后行鼻腔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1 mg,2 ml),每天1次,共15次.每5次雾化吸入结束后,采用T&T嗅觉检查法复查嗅觉功能.15次雾化吸入全部结束后,同时复查T&T嗅觉识别阈和OERPs.结果:20例上呼吸道感染及鼻-鼻窦炎性疾病相关的嗅觉障碍患者经过鼻腔雾化吸入治疗,5例(25%)患者嗅觉功能恢复正常,10例(50%)患者嗅觉功能明显改善,3例(15%)患者嗅觉功能稍有改善,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结论:鼻腔气动喷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上呼吸道感染及鼻-鼻窦炎性疾病相关的嗅觉障碍患者具有较好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法简便、无创、有效,患者依从性好,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方辛夷滴鼻液鼻腔冲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影响。方法选取变应性鼻炎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复方辛夷滴鼻液冲洗鼻腔,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每组均治疗4周(1个疗程2周)。每个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均取鼻腔分泌物并检测其嗜酸性粒细胞的含量,并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其差异。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改善流涕这一症状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辛夷滴鼻液鼻腔冲洗可以有效治疗变应性鼻炎,且在改善流涕症状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预防性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临床上确诊为秋季蒿属花粉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布地奈德组10例,生理性海水组10例,空白对照组10例.按照每个患者前1年发病时间提前2周开始用药,布地奈德组患者每侧鼻腔喷一喷(每喷为64 μg),早晚各一次.生理性海水组每侧鼻腔喷一喷,早晚各1次,空白对照组发作前不予任何处理.随访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变应性鼻炎发作时间及发作时症状评分.结果:布地奈德组发作2例(发作百分比为20%),生理性海水组及空白对照组全部发作(发作百分比为100%),3组总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布地奈德组分别与后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时症状总评分布地奈德组低于其他2组,发作时间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提前2周使用布地奈德预防治疗秋季蒿属花粉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可减轻、推迟甚至避免临床症状的发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250例变应性鼻炎应用霉菌变应原治疗的效果;并通过细菌学与变态反应学检查探讨霉菌致敏在变态反应性鼻炎中的发病意义。应用10种变应原进行特异性治疗。130例用局部减敏法,即鼻腔雾化吸入霉菌变应原;120例用全身减敏法,即按递增剂量注射霉菌变应原、每日一次,1~2月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患者在鼻内镜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ESS)后用中药进行鼻腔超声雾化吸入辅佐治疗的疗效。方法 63例CR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ESS术后第3天行鼻腔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组雾化用药为鼻窦炎口服液,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8mL,连续5d,后改为每周1次,连续3个月。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鼻腔雾化吸入,方法相同。雾化前(术后第2天)、雾化5d和3个月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量表、Lund Kennedy评分系统、Lund Mackay评分法进行相关评估。结果 通过对主观症状、鼻内镜及鼻窦CT扫描进行检查评估,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雾化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RS患者ESS术后中药雾化吸入能明显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Rho激酶-1在变应性鼻炎上下呼吸道表达特点及布地奈德对其表达影响,探讨Rho激酶-1在变应性鼻炎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卵清蛋白致敏建立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30只小鼠随机分为:变应性鼻炎组,布地奈德组和正常对照组。所有小鼠于末次激发后24小时处死,收集鼻腔灌洗液和肺泡灌洗液查炎症细胞计数,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鼻黏膜和肺组织中Rho激酶-1蛋白表达。结果变应性鼻炎组鼻黏膜和肺组织内Rho激酶-1蛋白阳性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变应性鼻炎组小鼠鼻腔灌洗液和肺泡灌洗液中以炎症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加明显(P〈0.05)。应用布地奈德干预治疗后,小鼠鼻黏膜和肺组织内Rho激酶-1蛋白阳性表达较变应性鼻炎组水平降低,小鼠鼻腔灌洗液和肺泡灌洗液中以炎症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数较变应性鼻炎组减少。Rho激酶-1蛋白表达与炎症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 Rho激酶-1蛋白参与变应性鼻炎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过程,布地奈德可通过调节Rho激酶-1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盐疗技术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盐疗技术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和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小儿变应性鼻炎230例分为2组,分别用盐疗技术(盐疗组)和雾化吸入方法(生理盐水组)进行治疗.结果盐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雾化吸入组为25%.结论盐疗技术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缓解症状迅速,维持时间长,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保持了生理机能,是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有效的非药物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及口服盐酸西替利嗪对变应性鼻炎患儿鼻部症状的影响。方法 60例经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诊断为变应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单纯口服药物组(A组,盐酸西替利嗪片10mg,每日1次)、单纯鼻腔冲洗组(B组,生理盐水250ml/侧/次,早晚各1次)和鼻腔冲洗联合口服药物组(C组,联合应用A、B组两种治法),每组20例。分析比较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鼻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结果治疗前各组VAS评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个月及第3个月各组VAS评分值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均P0.05);治疗后C组患儿VAS评分值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冲洗能有效改善变应性鼻炎患儿的鼻部症状,与口服盐酸西替利嗪联合应用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滴鼻灵滴鼻液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5水平及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变应性鼻炎患者28例,予滴鼻灵滴鼻液治疗2周,记录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5水平,行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并与正常对照组22例进行比较,分析其疗效相关性及意义。结果疗程结束时评价疗效,本组患者显效2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4%。治疗前,患者血清IL-5水平及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经滴鼻灵治疗后,血清IL-5明显下降(P〈0.01),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减少甚至消失。结论滴鼻灵可能通过调控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对变应性鼻炎发挥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检测及其对变应性鼻炎诊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变应性鼻炎、正常人和非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分泌物各100例行薄层涂片和瑞-姬染色,观察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形态及分布程度和阳性率。结果 1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正常人及非变应性鼻炎患者(P<0.01),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率也明显高于正常人和非变应性鼻炎患者(P<0.01)。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鼻腔分泌物涂片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对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聚焦超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119例,鼻内镜下运用CZB型超声鼻炎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部位分别是双侧下鼻甲、鼻中隔结节、鼻中隔前上部和鼻丘。按照2004年兰州会议《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原则和推荐方案》,用积分法评定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年进行疗效评定,其中显效率91.60%(109/119),有效率6.72%(8/119),无效率1.68%(2/119),总有效率98.32%(107/119)。治疗后1d、1周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1年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超声治疗变应性鼻炎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采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联合通窍鼻炎片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2018年01月~2019年12月接受变应性鼻炎治疗的患者中选取出100例,按照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每组各50例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联合通窍鼻炎片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鼻痒、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的缓解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价依据。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4.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78.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鼻痒、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缓解明显早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联合通窍鼻炎片治疗变应性鼻炎,可有效缓解鼻痒、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鼻腔黏膜水肿消退、色泽恢复快,疗效显著,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 目的:比较变应性鼻炎(AR)大鼠模型制作过程中鼻腔不同激发方式的效果,探索较优的激发方式。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Ⅳ组(空白组)各8只,Ⅰ组、Ⅱ组、Ⅲ组分别采用OVA滴鼻、OVA雾化、OVA鼻腔强化激发(滴鼻+雾化)、生理盐水鼻腔强化激发的方式激发,采用症状评分及鼻黏膜HE染色镜下观察的方式,比较其制作AR大鼠模型的效果。结果Ⅰ组、Ⅱ组、Ⅲ组症状评分均数均大于5,与Ⅳ组(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鼻腔强化激发)优于Ⅰ组、Ⅱ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效果相当(P〉0.05)。结论制作AR大鼠模型时,在低剂量佐剂,长时间基础致敏的基础上,采用鼻腔强化激发(即滴鼻+雾化吸入)的方式激发,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用一种方式激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氟替卡松鼻喷剂加口服玉屏风胶囊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150例变应性鼻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83例)应用氟替卡松鼻喷剂及玉屏风胶囊治疗。B组(67例)单纯用氟替卡松鼻喷剂;随访1年。观察其症状、体征进行评分计算改善率。结果治疗结束1月及1年A组显效率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氟替卡松鼻喷剂结合口服玉屏风胶囊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疗效更好、更快速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症状发作前4周使用布地奈德鼻喷剂预防治疗蒿属花粉过敏变应性鼻炎(AR)的效果。方法选择变应原为蒿属花粉的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预防治疗组按照患者既往发作时间提前4周予以布地奈德喷鼻,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定期随访。症状发作患者均予以布地奈德喷鼻和氯雷他定口服治疗。所有患者用药坚持至发作期后2个月,采用日记卡形式记录每天鼻部、眼部症状分数,并定期采用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评价对生活质量影响。结果预防治疗组发作7例,对照组全部发作,预防治疗组发作患者中发作时间向后推迟的现象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预防治疗组发作时鼻部、眼部症状及生活质量影响明显轻,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症状发作前4周鼻腔局部使用布地奈德预防治疗蒿属花粉过敏AR,能够减少发作例数,推迟发作时间,减轻发作时鼻部及眼部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变应性因素及变应性鼻炎(AR)与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将200例研究对象分为A、B组,A组诊断为AR(110例),B组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90例),通过欧蒙印迹法定量检测血清sIgE浓度并观察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后的复发率、AR并发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生率。结果:A组sIgE总阳性率为89.09%,B组sIgE总阳性率为74.44%。B组中sIgE阳性者术后复发率为58.21%,sIgE阴性者术后复发率为8.70%。A组41例(37.27%)并发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血清sIgE阳性率为97.56%;69例(62.73%)未并发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血清sIgE阳性率为79.71%;组内slgE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P〈0.01)。结论:变应性因素及AR与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避免接触变应原、合理治疗AR能够有效控制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湖北宜昌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常见吸入性变应原检测及结果分析,为宜昌地区合理防治变应性鼻炎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对1979例疑似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测定致敏变应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吸入变应原阳性率分布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上的差异。结果:1 979例疑似变应性鼻炎患者中1 545例(78.1%)呈阳性反应,男性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未成年组变应原阳性率高于成年组,1 545例阳性患者中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依次为粉尘螨1 242例(80.4%)、屋尘螨1 003例(64.9%)、蟑螂205例(13.3%)和蒿属花粉127例(8.2%)。结论:在宜昌地区,导致变应性鼻炎的吸入性变应原中,粉尘螨、屋尘螨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应作为宜昌地区的重点变应原开展防治工作,尤其重视未成年人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结构性鼻炎患者进行术前鼻通气的主客观评估,为手术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结构性鼻炎患者56例,收缩鼻腔前后分别进行鼻堵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 scale,VAS)评分并分为两组:组1,30例,VAS评分>7;组2,26例,VAS评分<7。组3,正常对照组,24例,VAS评分=0。3组分别进行鼻声反射和鼻阻力测量。记录两侧鼻腔前2个最小截面积(minimum cross-sectional area of nasal cavity,MCA1)、MCA2及其距离前鼻孔距离(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nostril to minimumcross-sectional area,MD1)、MD2,并分别记算两侧的比值;测量距离前鼻孔5 cm、2~5 cm、5~7 cm的两侧鼻腔容积(nasal volume,V5)、V2-5、V5-7并分别记算两侧的比值;测量双侧鼻腔总阻力(nasal resistance total,RT),计算双侧鼻腔阻力差异比(Rlr)。取收缩鼻腔后数值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3组MCA1、MD1、MCA2、MD2和RT值均无统计学差异;3组间各比值,除MD1、V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比值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组1测量结果较组2或组3有明显差异,结构异常也更加明显。结论鼻堵严重程度与两侧鼻腔结构异常程度有一定关联;鼻堵VAS评分、鼻声反射和鼻阻力测量应作为结构性鼻炎术前评估的常规手段。  相似文献   

19.
吸入二氧化硫对小鼠变应性鼻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二氧化硫(sulphur dioxide,SO2)对小鼠变应性鼻炎(AR)的影响,探讨SO2对鼻黏膜的毒性作用机理.方法 纯系雄性昆明小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R组和3个SO2吸入组(在AR基础七吸入不同剂量的SO2),共5组,每组10只.收集各组小鼠鼻腔灌洗液和外周血,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和鼻腔灌洗液中自细胞介素5(IL-5)和白细胞介素13(IL-13)的水平;常规HE染色观察鼻窦黏膜中嗜酸粒细胞的浸润情况;免疫组化染色分析鼻窦黏膜中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 D,SP-D)的表达.结果 随着吸入SO2剂量的增加,血清和鼻腔灌洗液中IL-5、IL-13的水平增高,鼻窦黏膜中嗜酸粒细胞的浸润增多,且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94、0.874、0.894、0.891及0.870,P值均<0.01).56 mg/m3和112 mg/m3 SO2吸入组鼻窦黏膜中SP-D的表达随着吸入SO2浓度的增高而增强,而168 mg/m3 SO2吸入组中SP-D的表达反而降低(P<0.001).结论 鼻腔吸入的SO2可以促进Th2细胞因子表达,增加鼻黏膜嗜酸粒细胞浸润,在一定程度上加重AR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