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波及丝裂霉素在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科自 2 0 0 0年 2月~ 2 0 0 2年 2月采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微波造孔术及丝裂霉素治疗慢性泪囊炎 2 7例 (31眼 )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 7例 (31眼 )中 ,男 7例 ,女 2 0例 ;年龄 16~ 80岁 ,平均 38岁。全部病例术前行泪道冲洗 ,泪道探针探测及详细鼻腔检查 ,注入美蓝标记。1.2 手术设备采用杭州市桐庐医疗仪器厂生产的鼻内窥镜手术器械及珠海瑞邦公司生产的EBH Ⅰ型微波治疗仪 ,手术操作以 0 0 鼻内窥镜为主。其它器械包括 :泪道探针 ,泪点扩张器 ,电钻等。1.3 手术方法使用 0 0 和 30 0 镜 ,用微… 相似文献
2.
3.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感染细菌有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可成为眼部慢性感染病灶。传统治疗方法为鼻外鼻腔泪囊吻合术,术后患眼内眦有一弧形切口,影响面部美观。随着内镜外科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1991年11月-2006年3月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144例(155眼)。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方法,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44例患者(155眼)术后随访1年,治愈率为87.7%(136/155),显效率4.5%(7/155),有效率1.9%(3/155),无效5.8%(9/155),总有效率94.2%(146/155)。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悉有关解剖、牢记手术操作要点,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对鼻-鼻窦疾病的治疗及术后随访处理是提高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疗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银夹吻合加射频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效果。方法慢性泪囊炎患者24例鼻内镜下银夹吻合加射频行泪囊鼻腔造孔术。结果治愈21例(27侧),治愈率为87.5%;好转3例(3侧),好转率为12.5%;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鼻内镜下银夹吻合加射频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理想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寇贵贤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2):94-95
慢性泪囊炎是临床常见的眼附属器管疾病,随着鼻眼相关外科学的发展,鼻外进路行泪囊鼻腔吻合术逐渐被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所取代,但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后鼻腔吻合口粘连,造成术后症状改善不理想,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我科收集整理期间运用鼻内镜下泪囊 相似文献
7.
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在处理吻合口时,有多种方法,其中方法之一为单瓣吻合法,2003年12月~2006年3月,笔者在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中,采用传统手术单瓣吻合法,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自 1 999年以来我们对 2 8例 ( 31眼 )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患者 2 8例 ( 31眼 ) ,男 5例 ,女 2 3例 ;年龄 2 3~ 5 7岁。病史 3个月~ 1 2年。术前行泪囊造影X线摄片 2 6例 ( 2 8眼 ) ,泪囊造影CT扫描 2例 ( 3眼 ) ,泪道冲洗均有脓性分泌物。 2 8例中 2例为泪道激光手术失败者。全部病例未并发鼻息肉、鼻窦炎、重症鼻炎、鼻中隔剧偏等症。1 .2 手术方法选用德国WOLF 0°广角鼻内镜及手术器械、国产电钻、高频电刀。术前鼻内镜检查鼻腔并连接ENT影像工作站… 相似文献
9.
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方法传统为泪囊鼻腔吻合术,颜面部遗留瘢痕。手术操作烦杂,时间长。我院自1996年2月起开展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于门诊选择慢性泪囊炎成年人患者15只眼,女9只,男6只;所有病例均为患眼溢泪、溢脓;病史3年~12年不等;经药物系统治疗、冲洗及探通无效,无严重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及出血性疾病患者。1.2 手术方法常规体位,消毒,2%地卡因鼻腔粘膜表面麻醉,1%利多卡因作鼻丘粘膜下浸润麻醉。如有鼻中隔弯曲、中鼻甲前端大等作相应处理。鼻外使用… 相似文献
10.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复杂性慢性泪囊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复杂性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例(14眼)复杂性慢性泪囊炎采用鼻内镜下经鼻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术后鼻腔应用局部激素及泪道冲洗。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3年,治愈11眼,好转1眼,无效2眼;治愈率为78.6%,好转率为7.1%,无效率为14.3%,总有效率85.7%,无1例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治疗复杂性慢性泪囊炎较传统鼻外进路鼻腔泪囊吻合术视野清晰,可同时处理鼻内病变且损伤小,操作更精细,效果较好,术后恢复快,更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3年4月42例(45眼)慢性泪囊炎病人均在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随访6个月至2年.结果 治愈39眼,好转4眼,无效2眼,有效率达95.0%.结论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和美观无瘢痕及治愈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5-Fu在泪囊鼻腔造孔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泪囊炎既往由眼科医生经鼻外入路手术治疗。随着鼻内镜的应用,耳鼻咽喉科医生开始经鼻腔开放泪囊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我科2004年9月-2006年4月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及术区运用5-Fu治疗慢性泪囊炎48例(50眼),取得了较好得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慢性泪囊炎既往手术治疗多经鼻外进行 ,术后常在面部留下永久性瘢痕。为免此遗憾 ,我科自1 996年以来 ,开展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1 0 2例 ( 1 0 8眼 )本病患者 ,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慢性泪囊炎 2 0 2例 ( 2 0 8眼 ) ,女 1 68例 ( 1 74眼 ) ,男 34例 ( 34眼 ) ;年龄 1 6~ 68岁。病程 6个月~ 42年。均有长期溢泪症状 ,药物治疗无效。检查 :1 91眼挤压泪小点处溢脓。术前常规行泪道探通术。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 :内窥镜组 :1 0 2例 ( 1 0 8眼 ) ,采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其中 1 0例有… 相似文献
14.
鼻内镜下微波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慢性泪囊炎以往由眼科医师经外鼻径路手术治疗,目的是在泪囊和鼻腔之间形成一个新的通道,解决了泪道阻塞。近年来,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已成为鼻眼相关外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自2000年以来,我们应用鼻内镜下微波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自1989年,Mcdonogh[1]首次报道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获得成功后,其后国内外普遍开展了此项手术,疗效在90%左右.该手术治疗后失败的病例仍时有所见.我们在鼻内镜引导下,对18例治疗失败者进行观察和处理,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随着鼻内镜外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已显示了明显的优势.慢性泪囊炎是临床常见疾病,治疗目前仍以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为主[1,2]. 相似文献
17.
张朝明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2,26(3)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原因.方法 慢性泪囊炎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116例,男37例,女79例.结果 失败10例,失败率8.6%;其中创伤过大2例,适应证错误7例,术后未按时复查1例.结论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要正确选择适应证,尽可能减少副损伤,基层医院开展此手术应慎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5-氟尿嘧啶、透明质酸钠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5例(166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丝裂霉素C组(MMC组)、5-氟尿嘧啶组(5-Fu组)、透明质酸钠组(SH组)和对照组。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局部分别应用0. 4mg/mL丝裂霉素C、50mg/mL 5-Fu、10mg/mL透明质酸钠;对照组仅行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术中不用药物;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泪道通畅情况,鼻内镜下测量造瘘口面积,检查鼻腔结构恢复情况。结果 ① MMC组44眼治愈43眼,治愈率97.7%;5-Fu组38眼治愈35眼,治愈率92.1%;SH组44眼治愈40眼,治愈率90.9%。对照组40眼治愈35眼,治愈率87.5%,手术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 P=0.019; χ2=7.84,P=0.029;χ2=5.78, P=0.016)。治疗组的治愈率与对照组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6个月对照组与治疗组间吻合口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96,P=0.006) 。但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4)。术后12个月,前3组造瘘口面积都明显大于对照组(F=6.162,P=0.002); MMC组术后造瘘口面积大于5-F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MMC组术后造瘘口面积大于S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5-Fu、SH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9)。结论 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瘘术中局部应用药物能有效提高手术治愈率,并且应用MMC效果优于5 Fu和SH。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96年3月~2002年8月采用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及泪道阻塞共81例,自2000年7月~2002年8月起应用鼻内镜行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及泪道阻塞共4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两组慢性病人共12l例141眼,双眼20例40眼,单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的原因及在鼻内镜下处理的经验。方法 对25例经颜面部切口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病例均在鼻内镜下观察造瘘口,根据造瘘口堵塞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 随访6~12个月,19眼症状完全消失,4眼症状明显减轻,2眼无效。 结论 经颜面部切口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应在鼻内镜下定期检查换药,及时处理堵塞造瘘口的血块、肉芽和粘连,对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