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操作中针刺伤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云南省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操作中发生针刺伤的情况,并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方法 利用组织护理学术活动机会,对云南地区15所医院的323名护士随机发放问卷调查表,对调查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结果 323名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92.26%;护龄短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护龄长的护士,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输液操作中以针头用后重新套入针帽、吸取药液配液体时、安装或取下注射器/输液器针帽时较其他环节更容易发生针刺伤.针刺伤前接种乙肝疫苗的护士仅占55.36%;针刺伤后能够采取正确处理方法的护士仅占52.34%;对针刺伤防护知识基本了解的护士仅占26.85%;针刺伤好发部位以手掌居多,占78%.结论 静脉输液操作中针刺伤已成为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损伤,增强护士安全防护意识至关重要,应制定静脉输液中防止针刺伤的规范操作流程,建立静脉输液针刺伤报告及回访制度,提高静脉输液器材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护士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综合医院护士化疗药物职业接触情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查分析综合医院护士化疗药物职业接触与暴露情况,为职业防护提供依据.[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分别调查了24所综合医院1232名临床护士首次接触化疗药物时间、接触药物种类和频率、每周配药和注射操作次数、防护用品使用种类、药物暴露情况等.[结果]二级医院护士化疗药物接触较多,三个级别医院护士接触化疗药物种类、化疗药物暴露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化疗药物意外暴露主要发生在配制化疗药物、静脉输液、静脉注射和输液拔针时.[结论]低级别医院护士防护意识尤为淡薄,防护技能不足,药物意外暴露增加,应从加强教育和行为学上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临床护士化疗职业防护水平.  相似文献   

3.
王欣  荣丽娟 《护理研究》2014,(14):1688-1691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山地区护理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防护行为及防护用具的供应情况,为加强职业暴露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广东省中山地区20所医院不同科室769名护理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上报情况、防护行为、对防护工具及防护设施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为41.74%,上报率为13.65%;"侵入性操作时戴双层手套"和"有血液/体液喷溅可能时采取防护"两项的落实率为27.43%、34.72%;不同级别医院、不同科室护理人员的防护措施不同(P0.05);不同级别医院、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对医院职业防护环境及用具的满意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级医院护士对职业防护环境及用具的满意度低于二级、三级医院。[结论]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安全的职业环境建设,提供足够的防护用具,加强培训,监督临床护士对防护用具的使用,加强暴露后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临床护士针刺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在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情况,探讨预防措施与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10名不同科室、护龄的临床一线护士1年内发生利器损伤的次数、环节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175名(83.3%)护士发生过针刺伤,共发生315例次,人均发生1.5次;最容易发生针刺伤的前5项操作环节分别是回套针帽、收集废针头,吸取药液及配药,注射与拔针;低年资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明显高于高年资护士(P<0.01);不同科室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临床护士是针刺伤发生的高危人群,医院应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明确针刺伤易发生的环节,规范操作行为,可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护士针刺伤的防护教育与建议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调查针刺伤防护知识教育前后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的变化,了解护士针刺伤防护知识教育的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针刺伤防护知识培训前后,全院临床护士年人均针刺伤人次。结果针刺伤防护教育后,护士年人均针刺伤人次较教育前降低4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伤防护知识的教育是减少护士针刺伤害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专项教育对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的效果。方法:对专项教育前后63名供应室护士的职业防护知识及行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专项教育后的安全注射、标准预防及标准预防补充措施、针刺伤紧急处理的知识知晓率均得到提高,其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专项教育后利器刺伤发生率为71.4%,显著低于专项教育前的85.7%(P=0.004),专项教育后暴露在紫外线中(P=0.002)、接触化学消毒剂、噪音、烫伤、粉尘发生率较专项教育前显著降低,均P0.01,戴手套、戴口罩、浸泡消毒时加盖密封等行为均好于专项教育前。结论:专项教育能够显著提高供应室护士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改善防护措施执行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针刺伤防护知识教育前后门急诊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变化,了解护士针刺伤防护知识教育的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针刺伤防护知识培训前后,门急诊护士年人均针刺伤人次。结果护士教育前后年人均被针刺伤人次分别为45次和28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5,P<0.01)。结论针刺伤防护知识的教育及有效的防护措施可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临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暴露原因、护理人员防护意识、防护措施,以探讨进一步的防范对策.方法 对广州市4所医院(1所专科医院,3所综合性医院)的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418名被调查护理人员中,219人近2年有职业暴露的经历,暴露总次数884次.其中针刺伤(含其他锐器伤)183人,占职业暴露人数的83.6%;针刺伤总次数793次,年人均刺伤0.95次;刺伤后向有关部门汇报的只有86人,占刺伤人数的47%;自我防护意识的强弱与针刺伤发生率有关,防护意识强者,针刺伤发生率低,防护意识弱者,针刺伤发生率高,2者之间差异显著(P<0.001);静脉穿刺时戴手套的仅占6.9%;较多的护士对标准预防不熟悉,甚至从未听说过.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面临的职业暴露的危险性仍然较大,因此加强职业防护教育,落实标准预防的措施等工作应常抓不懈,以保障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云南省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操作中发生针刺伤的情况,并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方法:利用组织护理学术活动机会,对云南地区15所医院的323名护士随机发放问卷调查表,对调查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结果:323名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92.26%;护龄短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护龄长的护士,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输液操作中以针头用后重新套入针帽、吸取药液配液体时、安装或取下注射器/输液器针帽时较其他环节更容易发生针刺伤。针刺伤前接种乙肝疫苗的护士仅占55.36%;针刺伤后能够采取正确处理方法的护士仅占52.34%;对针刺伤防护知识基本了解的护士仅占26.85%;针刺伤好发部位以手掌居多,占78%。结论:静脉输液操作中针刺伤已成为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损伤,增强护士安全防护意识至关重要,应制定静脉输液中防止针刺伤的规范操作流程,建立静脉输液针刺伤报告及回访制度,提高静脉输液器材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护士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探讨防护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传染病医院2009-2011年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期间该传染病医院的医务人员中共职业暴露50例,其中护士占86%,主要是针刺伤,构成比高达90%。职业暴露血源性疾病病原体以乙型肝炎(HBV)患者为主,占64%;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占6%,其余为其他血源性疾病因子。结论传染病医院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针刺伤是造成职业暴露的最主要的因素,HBV为最重要的感染因子,应重点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锐器伤、血液暴露及工作场所暴力3种职业暴露的发生状况及防护行为现状。方法 便利抽取21所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依据每所医院急诊科排班整群抽取1组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及锐器伤、采血过程中血液暴露、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现状及防护行为,调查对象匿名填写问卷。结果 共收集问卷1 150份,有效问卷1 102份,有效回收率为95.83%。在过去1年中,急诊科护士至少经历过1次锐器伤、采血中的血液暴露、语言暴力、身体暴力及性骚扰的发生率分别为37.8%、36.4%、68%、12%和5.3%;急诊科不同的工作区域,锐器伤(χ 2=16.805,P=0.010)、语言暴力(χ 2=98.509,P<0.001)、身体暴力(χ 2=79.916,P<0.001)发生率不同。在发生职业暴露的护士中,92.8%的护士在发生锐器伤后能够挤血,同时用流动水冲洗并消毒;69.8%的护士在采血过程发生血液暴露后能够冲洗暴露部位并消毒;在工作场所暴力发生时,41.3%的护士耐心解释,30.0%的护士忍让回避。3种职业暴露的上报率均较低(<30%)。结论 急诊科职业暴露发生率相对较高,管理者需要重视急诊科的工作环境建设,加强采血过程和工作场所暴力的职业防护培训,同时增强对3种职业暴露的上报管理。  相似文献   

12.
供应室护士性格差异对职业安全防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供应室护士性格差异与职业安全防护的关系。 [方法 ]选取综合医院供应室护理人员 85人 ,按“机能类型说”性格分类法分类 ,统计职业暴露次数。 [结果 ]理智型护理人员 48人 ,年职业暴露次数 2 45次 (针头和锐器损伤 3 .3 1次 /人 ) ;意志型 2 1人 ,年 12 4次 (针头和锐器损伤 4.3 8次 /人 ) ;情绪型 16人 ,年 162次 (针头和锐器损伤 5 .5 0次 /人 )。不同性格的护士 ,在相同工序中暴露的频率不同 ,理智型与意志型相比 ,无统计学意义 ;情绪型与理智型相比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针头和锐器损伤为主要暴露原因 ;理智型性格的护士职业暴露次数明显低于意志型和情绪型 ;供应室护士性格差异对职业暴露和职业安全防护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供应室护理人员对职业危害的防护知识与技能,做好职业防护。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石家庄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部分护士进行职业危害防护现状调查。结果供应室护士对锐器伤、辐射伤、粉尘和噪声等物理损伤因素危害的答案正确率相对偏低,而对化学消毒剂、污染物品等生物因子危害则得分较高。供应室护士对职业危害的认知水平及防护技能与其学历呈正相关。结论该市三级甲等医院供应室护理人员对职业危害的认知水平普遍较高,防护技能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研究分析供应室护士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确定该行业何种职业伤害的危险最大,并据此提出一些建设性的防护措施.方法 对4所综合医院的208名供应室护士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对其职业危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供应室护士在工作中经常发生各种损伤,其中物理损伤所占比例最高.结论 供应室护士的防护意识比较弱,对于职业危害所造成的损伤处理不当,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掌握医院感染知识水平,对其控制感染行为做出评价.方法 对消毒供应室50名工作人员,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及电话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去污、洗刷室配备了防护眼镜占60%,去污洗刷时戴防护眼镜占54%;超过90%人员口罩使用时间>4h,6步洗手法知晓率占98%,经常脱手套后不洗手的占4%,经常裸手清点再回收手术器械的占12%,戴手套但不用持物钳清点回收锐利器械的占72%,被锐器伤后能正确处理伤口的占34%,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占96%.结论 为保证医疗和护理的质量,增强对消毒供应室人员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与培训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40所医院内镜清洗消毒管理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不同等级医院内镜清洗消毒管理现况,发现存在问题,以便改进内镜消毒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州市不同等级开展胃肠镜诊疗工作的40家综合医院内镜清洗消毒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清洗人员主要为护理人员和聘用工人;有72.5%的医院由护理人员负责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27.5%的医院由聘用工人负责内镜清洗消毒;其中有24.2%属兼职清洗人员。有70%的医院能将内镜诊疗与清洗消毒分室进行,只有35%的三级医院内镜清洗消毒室面积≥20 m2。内镜室基本清洗消毒设施齐全的医院只占37.5%,三级医院占60%配置齐全,所有二级医院消毒设施配置均不齐全。40所医院中,仅有5所医院能对消毒剂浓度进行择机检测。结论广州市医院内镜清洗消毒管理现状不理想,内镜超负荷使用,消毒设施配置不齐全,需要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7.
上海金山区各医疗机构高危科室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解上海市金山区各医疗机构高危科室空气消毒情况,采用自然沉降法采样,对全区医疗机构高危科室进行空气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各医院高危科室不同月份空气消毒合格率最低为 46. 32%,最高为 100%。其中注射室、外科换药室、ICU病房空气消毒合格率分别为 61. 11%、60. 63%及 60. 94%,供应室为 93. 28%。不同级别医院空气消毒平均合格率分别为一级医院 90. 14%,二级医院 82. 41%,三级医院和专科医院分别为 89. 77%及83. 17%。结果表明,不同级别不同科室不同季节的空气消毒质量存在着差别,高危科室空气消毒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妇产科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妇产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职业防护现状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3所医院的922名妇产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了解其职业暴露,职业防护现状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工作中的暴露源主要有血液、阴道分泌物和羊水;暴露地点主要为病房、产房;暴露的主要途径为皮肤接触、皮肤刺伤和黏膜接触;暴露发生的主要部位是手。本组妇产科护理人员对护目镜和鞋套的使用情况较差;全面防护基本概念掌握较差;部分被调查者所在医院没有针刺伤登记上报制度。结论医院应及时、充足地提供防护用品,并建立、完善职业暴露管理体系;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19.
护士职业压力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医院不同科室护士的职业压力情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290名工作1年以上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感到任务过重占18.0%,任务模糊占14.8%,角色界限不清占14.8%,职业压力过大占17.7%,个人应变能力不足占13.1%;此外,夜班和文化程度是职业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职业压力最大的科室是急诊,其次是ICU、外科、内科、手术室,最小的是门诊等科室。建议通过合理配备护理人力,分层次使用护理人员,科学合理地安排夜班来减轻护士的职业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