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剂量激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发房室(窦房)传导阻滞的疗效分析王惠政(宁波市第一医院315010)关键词心肌炎,病毒性房室传导阻滞地塞米松我们对1987年~1995年本院收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并发Ⅲ°(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1例和2∶1窦房传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15例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oAVB)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临时起搏治疗和转归的分析,总结临时起搏的作用。方法分析15例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应用临时起搏后的治疗效果。结果15例患者接受临时起搏治疗后能恢复窦性心律,临时起搏留置时间2~13d。结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应及时使用临时起搏并辅以其他治疗,可在较短时间内恢复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暴发性心肌炎的早期心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2002年1月至2018年2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诊断为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61例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暴发性心肌炎组(n=11)和非暴发性心肌炎组(n=50),比较两组患者入院48h内的心电图特点。结果:暴发性心肌炎组ST段抬高、T波倒置的导联数量明显大于非暴发性心肌炎组,Ⅱ导联QRS波振幅明显低于非暴发性心肌炎组,室性心动过速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暴发性心肌炎组(P均0.05)。暴发性心肌炎组PR间期、QRS间期较非暴发性心肌炎组延长,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暴发性心肌炎组(P均0.05)。结论:在暴发性心肌炎患者中,PR间期延长、QRS间期增宽、QRS波低电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早期心电图表现明显多于非暴发性心肌炎患者,这些心电图表现对早期识别暴发性心肌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伴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 8例病毒性心肌炎伴发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对其心律失常类型,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伴发缓慢性心律失常类型:心房静止2例,Ⅰ°、Ⅱ°、Ⅲ°房室传导阻滞5 5例,三分支传导阻滞1例。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可伴发缓慢性心律失常,大多数药物治疗有效,少数需行临时起搏或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尤其心房静止及三分支传导阻滞者。  相似文献   

5.
目前治疗心脏传导障碍的理想药物不多,我科自1981年始应用烟酰胺治疗本症31例,获得较满意效果,摘要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17~72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达25年。病例选择:病毒性心肌炎9例(其中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窦缓3例)。冠心病8例(其中房颤合并高Ⅱ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  相似文献   

6.
成人风湿性心脏炎的特殊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湿热既往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风湿热的发病率已有显著的下降 ,临床表现也大多为不典型。为提高对风湿热心脏炎诊断的重视。本文报告 5例以孤立的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为主要临床表现 ,且临床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或漏诊的风湿热成人患者。例 1 男 ,42岁。间隙性发热 1月余伴有胸闷、乏力 ;于 1 996年 1 0月 2 9日突然意识丧失 ,四肢抽搐 ,醒后伴有头晕、气短。即到本单位医院就诊 ,心电图示 度房室传导阻滞 ,胸片正常 ,心脏未闻及杂音 ,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 ,给予病毒唑、黄芪注射液、激素等药物治疗 ,1 0 d…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环磷腺苷葡胺(心先安)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AVM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A组)常规治疗,治疗组(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5%GS250ml+心先安150mg静滴1天1次,共14d。结果 B组显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心先安对AVM合并三度AVB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对16例暴发性心肌炎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儿行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全部于0.5~7d出现窦性心律,7—18d拔除起搏器,所有患儿均好转出院。结论对暴发性心肌炎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行临时心脏起搏,操作简单,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成人急性心肌炎合并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炎的成人患者共108例,一组为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组共21例,一组为非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组共87例,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特点、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治疗方案及转归等。结果 急性心肌炎合并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平均年龄相对较大(35.0±11.3 比26.1±9.0,P=0.000)。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组急性心肌炎患者发生阿斯综合症发作[11例(52.4%)比6例(6.9%),P=0.000]比率明显增多。共有19例(90.5%)病人恢复窦性心律,平均恢复时间为4.6±3.9d,有2例(9.5%)安装了永久起搏器。两组病人死亡无明显差异,其中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急性心肌炎合并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病年龄相对较大,起病急,病情重,常伴有晕厥和阿斯综合症发作,常需植入临时起博器等治疗措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头静脉造影在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 998年 5月至 1 999年 5月 ,对 73例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 ,除 1例碘试验阳性 ,7例头静脉寻找困难 ,余 65例患者术前行头静脉造影 ,指导起搏电极送入 ,结果提高了从头静脉送入电极成功率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65例均为 1 998年 5月以来住院植入起搏器患者 ,男性 31例 ,女性 34例 ,平均年龄 36~ 90 ( 68± 1 0 )岁 ,临床诊断 :冠心病 ~ 度房室传导阻滞 31例 ,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2 6例 ,冠心病三分支传导阻滞 7例 ,心肌炎 度房室传导阻滞 1例。1 .2 方法 :术前一天作碘过敏试验 ,阴性者术前用 2 5 …  相似文献   

11.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物治疗观察   总被引:92,自引:1,他引:91  
目的 全国十二家大型医院协作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方法 对1028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随机各分两组,治疗组602例,用中西医结合(黄芪、牛磺酸、泛葵利酮、抗心律失常药等)治疗;对照组426例,用常规(极化液、抗心律失常药等)治疗。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外周血肥病毒阴转、心电图ST-T改变及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心房颤动、窒房传导阻滞等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2.
张祥  谢玉娥 《内科》2007,2(6):917-917
目的总结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6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中7例出现急性左心衰,6例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4例出现心源性休克,3例出现阿斯综合征。治愈10例,好转3例,死亡3例。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须及时诊断和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院在床边无X线透视条件下 ,对 2 8例危重心律失常患者实施紧急经静脉心脏起搏均获成功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2 8例中 ,男 2 1例 ,女 7例 ,年龄 16~ 78(5 1± 8)岁。急性心肌梗死 17例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7例 ,病窦综合征 4例。心电图诊断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15例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6例 ,严重窦缓 4例 ,窦性停搏 3例。伴阿斯综合征 18例 ,头晕、黑蒙 8例。全部患者均合并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意识障碍、尿少及尿失禁等。器械准备 体外佩带式心脏起搏器、6F双极漂浮导管电极、18号薄壁穿刺针、J形…  相似文献   

14.
我院从1980年以来收治病毒性心肌炎所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共20人,资料齐全的有18人,受“韦登斯基现象”的启发,在应用激素等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用提高心房率和提高心室率的方法治疗13人,特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 18人中,年龄最小27岁,最大53岁。  相似文献   

15.
我院以针灸针经胸壁针刺心脏紧急临时起搏成功地抢救1例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Ⅱ度房室传导阻滞(Ⅲ~0A-VB)、心脏反复骤停患者,报告如下.男,64岁.反复昏厥、抽搐5小时,于1986年  相似文献   

16.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常见病因是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等,而心脏冠状动脉支架植入过程中也可诱发一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现遇到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66岁。以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收入住院。  相似文献   

17.
急性重症心肌炎心电图酷似心肌梗死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 1:患者男 ,8岁。因腹痛、呕吐伴气急 2天入院。临床诊断 :1.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2 .心脏性休克。心电图 (图1A )诊断 :1.窦性心动过速 (以下简称窦速 ) ,2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AVB) ,3.房室交接区逸搏性心律 ,4.前侧壁、下壁ST段急性损伤、缺血型改变 (酷似超急性心肌梗死 ) ,5 .提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V3R图略 ) ,6 .QT间期延长 (符合临床低钾血症表现 )。经积极抢救治疗 ,1天后心电图由三度AVB逐渐转为一度 AVB,2天后恢复正常房室传导 ,ST段损伤、缺血型改变明显改善 ,并逐渐消失 ,最后遗留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到2011年3月间收录的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丙种球蛋白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丙种球蛋白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地高于常规治疗组(98.0%比80.0%,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丙种球蛋白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14.3±2.3)d比(11.3±2.2)d]、心肌酶恢复正常时间[(28.4±3.4)d比(25.5±3.3)d]、心电图恢复正常的时间[(14.7±2.8)d比(11.8±2.1)d]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对于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62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血清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并对诊断心肌炎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血清cTnI诊断心肌炎阳性率明显高于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2例患儿心电图表现:心律失常者24例(38.7%),ST段改变者21例(33.9%),房室传导阻滞者10例(16.13%),P波改变者5例(8.1%),束支传导阻滞者2例(3.2%)。结论 cTnI对于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0.
双重性交界区心律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患,26岁,三年前因患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曾入院治疗。出院时仍遗有Ⅰ°房室传导阻滞。本次因劳累受凉后再度入院,诊断为心肌炎后遗症,经治疗三个月,仍有Ⅰ°房室传导阻滞。二、心电图分析及诊断附图 A 是再度入院当天所测Ⅱ导联。图示逆行性 P 波,P~- —P~- 较匀齐,频率约110ppm;心室波为 qR 型,时限约0.10s,R—R 匀齐,频率约47ppm,QRS 与 P~- 呈阻滞性分离状态。图 B 是在图 A 后第三天复查时所测的Ⅱ导联。P波为正常窦性形态,频率约88ppm,节律较匀齐;QRS 形态同图 A,P 与 QRS 呈不典型Ⅱ°Ⅰ型房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