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 ,由于合成药带来的药害、以及中药、天然药物等传统药物疗法在世界各地开展后取得的显著成效 ,使得中药的应用日益广泛 ,中药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一些常用中药材的野生资源的供应量 ,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因而在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中药材的栽培品 ,栽培品在生长的过程中 ,药农为防止虫害 ,提高产量 ,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常使用一些化学药品 ,如农药、化肥 ,而这些化学药品可能会使中药材的性状发生一些变化。在传统观念中 ,认为野生的中药材质量较好 ,所以笔者对秦艽 ,丹参的栽培药材与野生药材从性状鉴别上作一比较。1 秦艽秦艽…  相似文献   

2.
我国野生中药材资源面临枯竭之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新华社信息,我国由于长期以来中药材领域存在着“重采挖、轻保护”的现象,令许多野生中药材品种陷入资源枯竭的境地。  相似文献   

3.
加强中药野生资源保护刻不容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我国的资源既是总量大国,又是人均贫国,加上长期以来受"地大物博"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严重缺乏资源忧患意识,对天然资源疏于管理或措施不力,致使资源状况十分严峻.当前中药野生资源的状况更为严峻,许多野生资源处于严重枯竭状态,药源不足使中医药的持续发展日益受到严重制约.由于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所以加强中药野生资源保护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栽培甘草与野生甘草的形态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草为常用中药材,<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的干燥根及根茎. 乌拉尔甘草主产于宁夏、内蒙西部等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近年来由于野生甘草资源紧缺,加之草原环境保护的重视,有效控制了野生甘草的采挖,为满足市场供求,西部地区已大面积开展了甘草的种植工作[1],但栽培甘草与野生甘草的生药组织学研究与比较未见报道,本文就不同生长年限(1~8年生)的栽培甘草与野生甘草、胀果甘草及光果甘草做了系统的比较研究,为甘草的品种鉴别、栽培甘草的年限优选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 《首都医药》2013,(17):13-14
近年来,传统中药饮片的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野生中药材的逐渐减少,人工培植药材品种有限,土壤污染严重,规模化种植不可避免的植物疾病,低廉价格与逐渐走高的人工成本的冲突,药材种植与粮食作物争地的矛盾,中药饮片鉴别、炮制人才匮乏等问题,成为中药饮片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野生中药材资源日渐匮乏过去,由于战争及灾害,人口相对较少。加之广大劳动人民比较贫穷,真正吃得起饮片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生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基层医院从事中医药工作数十年,深感中药(饮片)的疗效有越来越差的趋势,不能适应中医临床的需要,并且极大地制约了中医的发展。现就当前中药行业存在的问题浅述如下。1野生变家种由于中药材的野生资源不足,人们为了弥补市场短缺,便不科学地、不经研究地将野生引为家种(家养),在种植(养殖)管理中又不讲科学施肥(饲养),单纯地追求产量,人为地缩短其生长周期,从而影响了药材质量。2改变产地药农们为了经济效益,不科学地盲目引种,人为地改变药材生长的生态环境,使其得不到适宜生长的光照、温度、湿度和土壤,从而影响其化学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中药材贸易市场的发展和中成药生产的日益扩大,对中药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所以中药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下面就影响中药材质量的问题谈点粗浅认识。1 栽培与产地我国是中草药生产大国,但由于有些中药材的用量增大,单靠野生品种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所以变野生为家种  相似文献   

8.
李卫平  邹龙 《中国药业》2011,20(20):5-6
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工作的开展使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随着中药产业的发展,中药材资源破坏严重、野生药材数量普遍下降等问题也暴露出来,成为制约我国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该文就中药资源的保护、可持续发展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蕴藏量和分布状况,为该区中药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野外样地调查、样线调查、采集制作腊叶标本、采集药材和种质资源样品、栽培地调查、市场走访调查和座谈会调查等多种形式统计区内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状况、中医药使用情况和传统中药知识情况信息,统计分析药用植物种类、蕴藏量和分布信息,并形成自流井区中药资源目录。结果 共采集标本2472份,涉及植物412种;其中,药用植物401种,共涉及114科325属,包含《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重点调查中药资源(中药材)目录》中野外调查及市场调查品种60种,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收载中药的基原植物101种。调查到栽培药用植物3种,收集中药资源相关传统知识12条。根据临床使用情况,该区药用植物可分为8大药用部位,主要为根和根茎类;功效可分为21大类,以清热药为主。结论 此次普查填补了自流井区中药资源普查的空缺,为区志中药资源目录的撰写提供了数据支持。自流井区的野生植被主要集中在农团乡区域,中药材种植产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中药材资源利用率低、中药产业化发展滞后的现状,中药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韩金华  孟庆强 《齐鲁药事》2005,24(11):663-665
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市中药材资源分布情况及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现状,更好地推进我市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中药生产现代化工作,笔者利用业余时间或出差等机会,历时两年,对我市有关中药生产、经营企业以及对中药材比较熟悉的老药工、药农进行走访、座谈,并深入冠县、莘县、阳谷等地的农村对部分中药材种植地和野生药材分布较多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总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艳明 《首都医药》2004,11(7):27-27
本刊讯我国新型安全兽药产业化首席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研究员、农业部新兽药重点实验室主任梁剑平博士指出,我国中草药产品要想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先决条件必须是实现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当前,在实现这一产业现代化的道路中,还存在四大薄弱环节:一是中药材质量不稳定,品种混乱,已经影响到了中药产品的质量。我国许多地方在中药材的采集过程中,过度开发,使原本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被破坏,许多宝贵的野生中药材资源面临着枯竭的危险,有关部门在种植资源保护和优质中药材引种、栽培上,缺乏组织协调…  相似文献   

12.
张国玺 《家庭用药》2008,(12):45-45
延胡索,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根茎。明代以前的药用延胡索主产于河北、内蒙古、辽宁的交界地域。明代以后逐渐在江浙一带栽培使用,至清代后逐渐废弃野生品,而以浙江栽培的延胡索为道地药材,成为浙江著名的八味中药材之一,有“浙八昧”(即延胡索、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玄参、笕麦冬、温郁金等八味中药材)之称。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是中医药复兴的必由之路(续上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杰 《医药导报》2002,21(2):123-124
3 中药现代化研究俗话说“良药苦口” ,然而良药为何非要苦口 ,这实际上是药学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 ,这实际上是中药现代化[1] 的问题。3 .1 我国中药现代化重大成就 ①在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下 ,历经 10年 (1983~ 1994)完成了全国中药资源普查 ,查明、收集和鉴定了我国中药材资源 12 80 7种 ,并对常用中药材进行了系统研究。最近颁布的《中华本草》更是中药研究的发展标志。②中药材引种及栽培技术研究 ,特别是组织培养技术和基因工程等生物工程技术在中药材生产中的应用 ,促进了中药材生产现代化发展。一些重要野生中药材种植成功 ,如人工…  相似文献   

14.
岳玉宝 《中国药业》2004,13(2):14-14
随着我国野生药材资源的萎缩,药材供应必然由过去的野生采挖向人工种植过渡.建设中药材基地作为一种重要的供货渠道,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当前药材市场供货缺陷、质量不稳定以及中药材生产大起大落等一系列关系中药产业发展前途的重大问题,为中药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劲的源头.同时,中药材基地实施GAP规范管理,还会对我国中约现代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GMP认证的深入实施,国家将逐步要求通过认证的企业使用按照GAP要求生产的原料药材,中药材基地作为中药生产企业的"第一车间",将成为中药企业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建设并发展中药材基地已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王晓琨 《首都医药》2011,18(17):24-25
近年来,我国野生药材资源急剧减少。冬虫夏草和天山雪莲现今屈指可数,西陵知母和野生银柴胡多年前已寥寥无几,浙江的杭白芷10多年前就在市场上消失殆尽,雅连和云连在上世纪80年代的药材市场上就已濒临绝迹。如今,随着中药材价格疯涨带动野生药材的过度开采,以及百姓盲目乱吃野生药材的狂热,野生药材资源日渐枯竭,中华民族沿用了数千年的野生药材资源究竟还能坚持多久?不久的将来,急需野生药材治病的患者会不会面临无药可用的窘境?我国野生药材资源的前景不免令业内人士担忧。日前,记者采访了著名中药专家翟胜利、李京生,国家级非物质  相似文献   

16.
中药资源产业经过七十年发展,从过去的由中国药材公司统购统销,到改革开放后的市场化探索,再到现在已进入法制化与规范化发展时期.过去的七十年,我国开展了四次全国性的中药资源普查,基本摸清了我国中药资源家底;推动了大量野生药材的驯化抚育,300余种常用中药材已实现人工栽培,选育了257个中药材新品种;传统中药材交易市场开展现...  相似文献   

17.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药事》2002,16(6):323-330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规范中药材生产 ,保证中药材质量 ,促进中药标准化、现代化 ,制订本规范。第二条 本规范是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 ,适用于中药材生产企业 (以下简称生产企业 )生产中药材 (含植物、动物药 )的全过程。第三条 生产企业应运用规范化管理和质量监控手段 ,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 ,坚持“最大持续产量”原则 ,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二章 产地生态环境第四条 生产企业应按中药材产地适宜性优化原则 ,因地制宜 ,合理布局。第五条 中药材产地的环境应符合国家相应标准 :空气应符合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和方法潮湿是引起中药材虫蛀,霉变及有效成分分解的主要原因,采收加工后的中药材,必须及时干燥至安全水分限度,才能保证中药材的质量。中药饮片来源广泛,成分复杂,品种繁多,性质各异,必须熟悉各种饮片的性能,摸清饮片贮藏养护规律。结果和结论中药性质各异,有的怕热,有的怕光,有的怕冻,有的易吸湿,为保证中药质量,必须熟悉各种中药的性能,应根据中药贮藏养护规律,及其自身特性妥善养护,并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野生与栽培甘草的质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阿利  盖轲  何登文 《中国药师》2005,8(10):819-821
目的:比较野生与栽培甘草的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及重量法,通过测定甘草中活性成分甘草酸含量、甘草总黄酮含量与浸膏量等,对两者作比较.结果:野生甘草与栽培甘草的内在质量无明显差异,而且均达到了<中国药典>规定的标准.结论:栽培甘草可替代野生甘草,解决野生甘草资源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总之,2005年,是中药材经营的转折年,随着制药企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际市场提取物和部分中药材出口的增加,家种药材产量的下将,野生品种的看好,中药材经营将商机无限,市场进一步活跃,购销更加积极,西北不少品种将会受到极大的关注,风景这边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