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外科严重创伤急救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回顾分析,依据其急救模式分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急救模式干预,40例研究组接受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干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救治满意度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77.50%高于对照组37.50%,死亡率5%、致残率17.50%低于对照组22.5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有效救治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多科会诊时间、辅助检查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建议临床抢救外科严重创伤患者采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此模式可显著缩短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提升救治成功率,改善护患关系,有利作用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急诊外科创伤急救表现出创伤救治模式落后、管理不善,检查和诊断设备的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为了缩短急诊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效果,应提高急诊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创伤专业人员的数量的水平,加强管理和协调、改善救治模式,提倡急诊创伤患者检查和诊断优先的原则。只有医院各科室协调配合才能真正提高急诊外科创伤急救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一体化模式下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245例严重创伤患者院内救治各环节时间、效果等资料。结果伤后至急诊抢救时间平均为78.56 min,到手术室时间为64.84 min;抢救成功率为86.35%。结论创伤院内急救一体化,开通绿色通道,各环节密切配合,争取了救命的黄金时间,提高了严重创伤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一体化急救结合院内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由该院负责急救的严重创伤患者5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和观察组(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创伤急救模式,观察组采用一体化急救结合院内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比较2组时间效能、创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循环-呼吸-腹部-运动-语言(CRAM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完成检查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有效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急救前ISS、CRA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急救后ISS、CRAMS评分优于急救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救后I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CRAM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过程中,采用一体化急救结合院内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有利于缩短救治时间,改善患者创伤程度,降低并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优化创伤急救流程在多发伤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105例多发伤患者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救治;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的116例多发伤患者为观察组,实施优化创伤急救流程,比较两组在急诊的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1.38%与对照组的83.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诊抢救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优化创伤急救流程缩短了患者在急诊的抢救时间,为进一步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机,对减少伤残率及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6,(15):126-128
目的探讨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管理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接收的符合标准的147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抢救,观察组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模式进行抢救。结果观察组急诊抢救时间、辅助检查时间、多科会诊时间、急诊到手术室时间以及有效救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并发症、满意度等情况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衔接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是严重创伤患者急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团队式急救模式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00例采用团队式急救模式进行救治的多发性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本院2008年10月—2010年6月收治的采用常规救治模式的1000例患者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院前反应、接诊至入院时间、救治效果。结果本研究2000例患者中轻伤458例(占22.9%),重伤1542例(占77.1%);其中对照组轻伤230例(占23.0%),重伤770例(占77.0%)。观察组轻伤228例(占22.8%),重伤772例(占77.2%)。观察组的院前反应、接诊至入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救治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急救工作中开展团队式急救模式能提高救治效果,降低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严重创伤救治模式,提高创伤救治成功率。方法从本院2007年2011年符合严重创伤诊断标准患者中随机抽样100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2011年符合严重创伤诊断标准患者中随机抽样100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2013年本院严重创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比较和分析两组的救治结果。结果研究组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时间、入院至急诊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缩短20%,MODS发生率降低18%,致残率降低15%,病死率降低16%,抢救成功率提高16%。结论基层医院实行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一体化和院内救治多学科一体化,应用创伤控制技术(DCS)及早期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EGDT)理论,形成程序化、规范化救治,可有效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初级创伤评估救治模式在县级医院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9例院前急诊车祸患者作研究组,给予初级创伤评估救治模式进行院前急救;另选取29例同类情况患者作对照组,按传统流程进行院前急救,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效果.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完成初级评估所用时间分别为(16.3±6.9) min、(26.2±7.7) min,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从急救现场至人院治疗的死亡率分别为3.45%、20.6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县级医院院前急救中实施初级创伤评估救治模式,可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丰硕  张敏 《中国医药科学》2022,(13):184-187
目的 分析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急救中应用一体化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接诊治疗的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给予患者急诊常规模式为对照组(n=40),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急诊一体化模式为观察组(n=40),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时间效能、并发症发生率及急救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救治总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P <0.05);观察组患者救治过程中所需的急救介入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及有效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00%(P <0.05);观察组急救总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2.50%(P <0.05)。结论 在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救治中,急诊一体化救治模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提高救治有效率,缩短急救时间,减少并发症,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一体化救治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2004年4月~2009年12月间实施创伤一体化救治模式前(152例)、后(204例),共356例严重多发伤资料.结果 与专科辅助急诊分流模式比较,实施一体化救治明显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71.1%vs.86.2%),降低病死率(28.9%vs.13.8%),降低致残率(50.6%vs.35.6%)(P<0.01、<0.05).结论 创伤一体化救治是一种整体化、系统化、专业化的运行模式.其核心是将创伤救治的各个部门紧密地连成一体,全程由急诊科医师负责,有力地保证了急救措施的及时、准确和高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在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救治过程中采用无缝衔接救护模式进行救护的效果.方法 选取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急救的10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救治时间的不同分为参照组(2018年1—12月)和试验组(2019年1—12月),每组各51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救护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程序化急救护理模式在突发群体伤救治中的作用,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调整急救中心的布局与设施,完善应急预案,规范抢救程序,抢救人员定位、定责,佩带标志;快速检伤分类、编号、确定基本去向;对危重患者按ABC程序进行早期急救护理加强急诊护士专科能力培训等.结果 检伤分类时间、按区分流时间明显缩短,急诊救治满意度、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 利用程序化急救护理管理模式的优势,提供畅通、高效、规范、安全的现代急救护理,保障了绿色通道的畅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整体救治方法对严重创伤急救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以2012年1月~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130例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救治,实验组接受整体救治,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观察对象手术时间、确诊时间和救治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研究结果证实,整体救治是一种较为有效的严重创伤急诊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在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95例,其中2019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47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7月—2020年1月收治的4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开展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急救情况(辅助检查时间、病情评估时间、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时间、急诊至手术室时间、有效救治时间)、急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辅助检查、病情评估、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急诊至手术室时间、有效救治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急救成功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能显著提高多发肋骨骨折急救工作效率及急救成功率,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李青  李昆  罗开俭  邓进  庄景义  赵伟 《贵州医药》2006,30(6):545-546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创伤发病率逐年增加。多发伤是创伤中的主要致死原因。但是,我国对多发伤的救治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尚没有一个成熟的创伤急救模式。现对我院急救中心1999年6月至2004年12月通过“院前创伤急救—急诊绿色通道—EICU—康复病房”急救模式救治的1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科学》2017,(13):142-144
目的分析探讨危机管理结合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急诊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来我院急诊就诊的90例外科严重创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模式,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急救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采取危机管理结合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急救、急诊过程中各项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 45例对照组患者中,40例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88.89%(40/45);45例治疗组患者中,44例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97.78%(44/45)治疗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差异显著(P<0.05)。相比对照组,治疗组的确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缩短,两组患者急救、急诊过程中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致残率、致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率分别为13.33%、4.44%、15.56%和73.33%;治疗组致残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率分别为2.22%、2.22%和93.33%,未见致死患者,两组患者致残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机管理结合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提高了急诊外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院前急救方法与效果。方法 120例老年OVCF患者按照急救程序的实施时间作为分界点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诊救治模式,研究组实施预见性院前急诊救治模式,观察比较两组的急诊救治效果。结果研究组的院前有效急救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院前急救诊断率及急救有效率分别为98.33%、100.00%,相较于对照组的85.00%、90.00%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33%,较对照组的86.67%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OVCF患者开展预见性院前急诊救治有利于缩短院前急救时间,有效提高院前急救诊断率与急救有效率。  相似文献   

19.
<正>严重胸腹外伤患者由于存在全身多脏器功能损伤,患者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发生率高,预后效果差,病死率高,因此积极提高严重胸腹外伤患者诊治水平对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促进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1]。综合创伤急救模式是将院前急救、急诊科救治、手术室、急诊重症监护室及病房作为一体,从而为患者提供多学科专业化救治,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2]。本研究于2014年1月至12月对严重胸腹外伤患者应用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实施  相似文献   

20.
批量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是体现医院综合急诊急救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自1992-2005年,我院急救中心共收治批量创伤急诊患者50余批次,总人数为416人,其中包括交通事故、土石塌方砸压伤、高空坠落伤等,我们针对各种批量创伤患者救治特点,采取了相应的救治对策,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取得了一定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