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强化高β-胡萝卜素甘薯对儿童维生素A营养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通过生物强化技术培育的高β-胡萝卜素甘薯对儿童维生素A营养的改善作用,探讨解决人群维生素A缺乏的新途径。方法抽取四川省某县2个乡111名3~10岁维生素A缺乏和边缘性缺乏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性别、血清维生素A水平随机分为干预组(n=56)和对照组(n=55),干预组每人每日食用高β-胡萝卜素甘薯(110g,β-胡萝卜素含量为52.8μg/g),对照组食用等量当地普通甘薯(β-胡萝卜素含量为2.3μg/g),干预期56d;干预前后分别对受试者进行24h膳食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血清维生素A含量,干预期间记录儿童膳食和患病情况。结果最终样本量为98人(干预组49人,对照组49人);干预期间儿童膳食和疾病情况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干预组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117μg/L)增加量明显高于对照组(58μg/L)(P<0.01);维生素A缺乏改善率干预组(63.3%)明显高于对照组(42.9%),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强化高β-胡萝卜素甘薯能明显改善维生素A缺乏儿童的营养状况,这可能成为解决儿童维生素A缺乏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甘肃省某贫困农村地区7~12岁学龄儿童维生素A (vitamin A,VA)营养状况,对VA营养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甘肃省兰州市两贫困地区的396名7~12岁学龄儿童进行膳食调查、血清VA水平检测。干预组儿童进行VA营养饼干干预,对照组正常饮食,六个月后再次进行血清VA测定。结果 该地区7~12岁儿童膳食VA平均水平为328.45 μgRE,血清VA平均水平为433.19 μg/L,VA缺乏率为4.29%,VA边缘缺乏率为12.37%。干预六个月后,干预组儿童血清VA水平增长值为(44.03±6.48)μg/L,对照组儿童血清VA水平增长值为(6.65±4.34)μg/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451,P<0.001);干预后干预组儿童血清VA缺乏率为1.06%,对照组缺乏率为3.5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10,P=0.204),干预组血清VA边缘缺乏率为3.53%,对照组血清VA边缘缺乏率为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3,P=0.013)。结论 甘肃省某农村地区学龄儿童处于VA轻度缺乏状态,补充红棕榈油营养饼干能明显改善儿童VA营养缺乏的状况,这可能成为当地解决儿童VA缺乏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方式对儿童口腔卫生知识及龋齿的影响。方法整群随机抽取7~9岁儿童546名,分A、B组分别进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干预,并第一磨牙窝沟封闭,干预前后检查第一磨牙龋患和口腔卫生知识问卷调查;抽取272名儿童做对照,不做任何干预;用SPSS 13.0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后各组学生和家长口腔卫生知识及其行为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B组和对照组知晓率、刷牙率和健康行为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8,P=0.641;χ2=1.400,P=0.497;χ2=0.574,P=0.751)。干预后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加权后3组之间两两比较,除了刷牙率A、B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观察指标在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B组和对照组龋患率分别为42.3%、41.9%、3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56,P=0.358),继发龋率分别为3.6%、2.4%、20.8%,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8,P=0.218),A组、B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683,Pa0.001;χ2=95.676,Pb0.001);A、B二组龋齿降低相对有效率分别为81.6%、89.7%。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对儿童口腔卫生的改善是有效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干预模式效果更为显著,窝沟封闭是成功的防龋措施,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窝沟封闭等综合干预措施,就会大大减少儿童口腔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长课堂对儿童预防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辖区内2011年1月-2012年10月出生并建档的新生儿家长596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家长采用常规门诊边接种边宣教的方式,干预组家长除实施常规门诊宣教外,每周固定时间参加家长课堂培训班。所生婴儿到1岁3个月时,比较2组儿童的预防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结果 2组儿童Ⅰ类疫苗基础免疫接种中除了麻疹类疫苗接种率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5种疫苗接种率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1~11.56,P<0.05);接种及时率干预组儿童均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5~20.05,P<0.01);干预组儿童3种Ⅱ类疫苗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45~164.45,P<0.01);Ⅱ类疫苗接种及时率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97~213.37,P<0.01)。结论开展家长课堂有利于增强家长对接预防接种的重视,提高儿童预防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有效控制相关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0~3岁婴幼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婴幼儿维生素D的合理补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该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1 300例0~3岁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均行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检测。结果 1 300例儿童中,131例出现维生素D缺乏(10.08%),246例出现维生素D不足(18.92%)。男童与女童血清25-(OH)-D水平及维生素缺乏率、不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49,χ~2=1.648、0.301,P0.05),≤1岁、1~2岁、2~3岁维生素D缺乏率分别为17.90%、6.90%、10.62%(χ~2=22.746,P0.01),且在血清25-(OH)-D水平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264,P0.01);维生素D缺乏率冬季最高(14.55%),夏季最低(6.97%),不同季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1,P0.01);纯母乳喂养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高于部分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13.00%vs.9.38%、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71,P0.01);户外活动时间1 h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高于户外活动时间1~2 h儿童(14.15%vs.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3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岁、户外活动时间1 h、纯母乳喂养是维生素D缺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0~3岁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情况与年龄、户外活动时间、喂养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国农村育龄妇女维生素A营养状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参加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并有完整个人信息的18~44岁农村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279人,分析调查对象维生素A水平及维生素A缺乏率和边缘缺乏率。结果中国农村育龄妇女的血清视黄醇水平为1.63(1.28~2.10)μmol/L,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分别为1.60(1.25~2.05)μmol/L和1.70(1.32~2.1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6,P=0.018)。中国农村育龄妇女的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及缺乏率分别为9.46%和3.05%,普通农村为9.82%和4.13%,贫困农村为9.03%和1.74%,普通农村与贫困农村育龄妇女维生素A缺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P=0.013),边缘缺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P=0.632);北方农村育龄妇女维生素A缺乏率、边缘缺乏率分别为1.24%和5.81%,南方农村育龄妇女维生素A缺乏率及边缘缺乏率分别为4.14%和11.67%,南北方育龄妇女维生素A缺乏率及边缘缺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农村育龄妇女维生素A缺乏率分别为1.56%、3.79%和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9,P=0.029)。此外,不同年龄、不同家庭收入、不同家庭人口数、不同婚姻状况农村育龄妇女维生素A缺乏率及边缘缺乏率以及不同文化程度农村育龄妇女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农村育龄妇女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维生素A缺乏,其中边缘性缺乏更为普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分析维生素A、E缺乏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73例RRTI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观察组;另收集同期在该院体检的60例健康儿童的病例资料,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以及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19~+细胞)的分布。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维生素A平均水平为(0.28±0.09)mg/L,对照组为(0.35±0.0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91,P=0.000)。观察组患儿维生素E水平为(7.86±2.14)mg/L,低于对照组的(8.55±1.97)m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7,P=0.057)。观察组中有35例(47.95%)存在维生素A缺乏,而对照组中仅10例(16.6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92,P=0.000)。观察组中有9例(12.33%)存在维生素E缺乏,对照组有4例(6.6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97,P=0.294)。观察组患儿的CD3~+淋巴细胞、CD4~+淋巴细胞绝对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3,P=0.224;t=0.533,P=0.595)。但观察组患儿的CD19~+淋巴细胞水平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9,P=0.005)。结论缺乏维生素A可能是造成儿童RRTI的重要病因之一,而缺乏维生素E对RRTI发生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评估重庆市窝沟封闭项目的干预效果,为有效预防儿童龋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干预组(2 321人)与对照组(2 025人)的12岁儿童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与口腔健康检查.口腔健康检查由经统一培训的牙科医生采用一次性CPI探针进行,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龋均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确刷牙率、龋患率、牙龈出血率与牙结石检出率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儿童正确刷牙率城市干预组(38.40%)略高于对照组(36.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4,P>0.05);而农村为干预组(12.76%)高于对照组(1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1,P<0.05).城市干预组第一恒牙龋患率(14.23%)、恒牙龋患率(21.35%)均高于对照组(10.27%,11.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农村儿童第一恒牙龋患率、恒牙龋患率均为对照组(37.69%,53.04%)高于干预组(22.08%,33.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城市干预组与对照组恒牙龋均分别为0.43与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9,P<0.01);农村干预组与对照组分别为0.83与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3,P<0.01).结论 儿童窝沟封闭项目对于预防龋病是有效的,但重点应关注农村儿童.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广州市3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水平,评价儿童维生素A营养状况。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4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常规健康检查的2792名6~30月龄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LK3000V维生素检测仪电化学法检测血清维生素A水平。结果 6~30月龄儿童平均维生素A水平(0. 63±0. 20)μmol/L; 6月龄组(0. 62±0. 20)μmol/L和12月龄组(0. 63±0. 20)μmol/L均低于24月龄以上组(0. 66±0. 21)μmol/L儿童维生素A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 117,P=0. 006);总体维生素A缺乏比例33. 1%,其中6月龄组最高(36. 2%),随年龄增加而下降(χ2=4. 564,P=0. 033);维生素A缺乏率随儿童BMI增加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广州地区3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较高,与年龄呈负相关,应提高对低年龄阶段儿童维生素A缺乏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发现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类型及危险因素,评价意外伤害综合干预的效果,提高伤害对象的防护意识,降低儿童伤害的发生。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5年1月,在重庆市渝中区以散居儿童和学龄前儿童的家长为干预对象,监测意外伤害发生情况,对干预前后的散居儿童及学龄前儿童伤害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成组资料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组伤害发生率由干预前12.83%降至干预后1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3,P=0.219);对照组伤害率由干预前7.77%上升至干预后1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5,P=0.022)。干预1年后,干预组伤害防治知识得分(8.42±0.91)分,对照组(7.35±1.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48,P0.01)。结论健康教育对降低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儿童窝沟封闭干预的远期效果,为开展儿童龋病的预防提供建议。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对干预组与对照组的12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与口腔检查。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龋均差异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正确刷牙率、龋患率、牙龈出血率与牙结石检出率差异采用χ2检验。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分别调查了2 321名与2 025名儿童,干预组与对照组正确刷牙率分别为22.58%与24.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8,P>0.05)。第一恒磨牙龋患率干预组为18.61%,对照组为2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6,P<0.001)。干预组恒牙龋患率(28.09%)、全牙列龋患率(34.68%)均低于对照组(31.85%、45.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30与53.14,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龋均分别为0.90与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2,P<0.001)。结论 儿童窝沟封闭对于预防龋齿发生远期效果明显,但需要持续加强儿童的口腔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江阴市儿童麻风疫苗及时接种情况,评估利用接种数据分析工具每周门诊前,筛查应及时儿童名单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电话通知这一措施对麻风疫苗接种及时率的干预效果。方法江阴市2015-01-01起实施干预措施,现以干预之前2年间满起始月龄儿童为对照组,干预之后2年间满起始月龄儿童为观察组,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儿童麻风疫苗接种及时率比对照组高,分别为92.63%和9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916,P0.01);两组儿童麻风疫苗时点累积接种率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407,P0.01),观察组时点累积接种率曲线较对照组明显左移;观察组儿童麻风疫苗平均接种月龄(8.378±0.836)低于对照组(8.453±1.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58,P0.01);观察组儿童麻风疫苗接种率达90%和95%时的接种月龄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干预措施能明显提高适龄儿童麻风疫苗接种及时率;接种数据分析工具因能方便和精准地为每周接种通知准备应及时儿童名单,使干预措施更具可操作性,对干预措施的有效落实非常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与患儿血清维生素A、D、E水平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7年1-12月采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6个月~15岁儿童资料,选取171例RRTI儿童为RRTI组,156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组儿童血清维生素A和E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维生素D3水平。比较RRTI组和正常对照组维生素A、D3、E水平的差异。结果 RRTI组平均血清维生素A水平为(0.30±0.06)mg/L,维生素D3水平为(72.41±25.59)nmol/L,维生素E水平为(8.90±2.32)mg/L,均低于正常组的(0.39±0.07)mg/L、(84.84±29.96)nmol/L和(9.72±2.6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生素A、D3缺乏率和不足率、维生素E的不足率在RRTI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维生素A水平低(<0.3 mg/L)(OR=19.225,95%CI:9.136~40.453)和维生素D3缺乏(<50 nmol/L)(OR=2.891,95%CI:1.186~7.044)使得儿童患RRTI的风险增高。结论 维生素A和维生素D3的亚临床水平缺乏可能与儿童RRTI相关,及时给予补充有助于儿童RRTI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合肥市0~5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合肥市0~5岁儿童维生素A的缺乏情况和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合肥市0~5岁儿童1085名进行血清维生素A测定,同时进行包括膳食、健康、家庭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合肥市儿童维生素A均值为29.664g/dL,儿童维生素A肯定缺乏检出率为7.6%;均值和缺乏率城市与农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每日食用奶制品儿童和父母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较低。结论合肥市是0~5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轻度亚临床地区,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  相似文献   

15.
李栋 《中国保健》2005,13(16):73-73
目的观察增补锌和胡萝卜素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85例,随机分治疗组45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葡萄糖酸锌0.5-1mg(kg·d),分2~3次口服;"上海β-胡萝卜素"早晚各10ml(相当维生素A 5000IU)口服;以上治疗连用4周.对照组未加用任何其他药物和中医针灸等治疗.结果两组显效率分别为42.2%和7.5%,经统计学处理(χ2=13.31),两组有极显著性差别(P≤0.01).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8%和45.0%,经统计学处理(χ2=9.69),两组有极显著性差别(P≤0.01).结论增补锌和胡萝卜素可以通过多环节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起治疗作用.方法简单易行,且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了解银川市7~18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为儿童营养改善及肥胖干预提供有效数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银川市随机选取小学、初中、高中各1所,各年级选取1~2个班,选取经家长知情同意参加研究的2 122名7~18岁儿童,测量身高、体重并采取血样,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将儿童分为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样本血清中的25-(OH)-D3的含量.结果 儿童超重检出率为17.2%,肥胖检出率为11.3%.儿童血清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51.46 nmol/L,男生为51.36 nmol/L,女生为51.51 n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6,P=0.72),不同年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5.85,P<0.01).维生素D缺乏率与不足率分别为33.9%,14.3%,且维生素D的缺乏率和不足率均在12岁时最高.随着体重的增加,儿童维生素D水平逐渐下降,肥胖组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为32.8%,高于超重组与正常组的18.4%和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控制年龄与性别后,儿童维生素D含量与超重肥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阴道多普勒超声检联合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查在预防早期妊娠胚胎停育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218例妊娠早期孕妇的临床资料,孕妇子宫动脉血流有改变为A组(153例),血流无改变为B组(65例)。根据β-HCG水平,将A组中10≤β-HCG≤50IU/L分为A1组(74例),β-HCG50IU/L者分为A2组(79例)。A1组孕妇肌注黄体酮和绒促性素,连用至孕12周;A2组孕妇未进行处理;B组孕妇治疗同A1组。比较三组孕妇干预前后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和妊娠成功率。结果 A1组和A2组孕妇胚胎仍存活,B组孕妇胚胎已停止发育。A1与A2组干预前后血β-HCG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431,6.739,P0.01);干预前A1组和B组的β-HCG低于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061,P0.01);干预后B组β-HCG水平均低于A1组、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362,P0.01);干预后A1组β-HCG水平低于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85,P0.01)。A1组与A2组的妊娠成功率分别为95.95%(71/74)和98.73%(78/79),均高于B组0%(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481、140.023,P0.01)。结论妊娠早期孕妇根据血β-HCG检测结果及阴道超声监测子宫动脉血流的改变情况可有助于早期识别早期妊娠胚胎停育,提高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集体干预治疗对学龄期儿童弱视综合治疗效果的影响,为提高弱视儿童视力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将122例弱视患者(164眼)分为2组,弱视综合治疗组69例89眼,集体干预治疗组53例75眼,观察起效时间、顺应性及疗效。结果1月内起效例数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8,P<0.05),3个月内起效例数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35,P>0.05),集体干预治疗起效时间短于综合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集体干预治疗的顺应性好于综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2,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集体干预治疗的有效率与综合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16,P>0.05);集体干预治疗的治愈率高于综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5,P<0.05)。结论集体干预治疗可以提高学龄期儿童弱视治疗效果,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276例健康儿童血清维生素A、D、E营养状况,探讨其与年龄、性别、季节的关系,为本地区合理补充维生素A、D、E及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健康查体的276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维生素A、D、E的水平,同时收集儿童的性别、年龄、查体季节等基本情况,进而分析其与维生素水平的关系。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法;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76例儿童维生素A缺乏及不足率达64%;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率达98%,维生素E不足率为24%。不同性别维生素A、D、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维生素A、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水平1~6个月组低于其余两组(均P0.05);6~18个月组与18个月以上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维生素A水平冬季最高(P=0.004),维生素D水平夏季最高(P=0.000),维生素E水平春季最高(P=0.02),其他季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健康儿童维生素A、D、E不足及缺乏比例高,营养状况差,应针对高危儿童、高危季节合理补充,以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校社区高血压防治管理模式,为高校社区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在玉林师范学院建档的高血压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分别进行健康教育、健康体检、用药指导等干预措施;而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对各项措施干预前后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以及对高血压的正向态度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组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及认识态度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其中健康教育措施效果明显,高血压相关知识完全知晓率由14.10%上升到75.32%(χ2=93.05,P<0.01)。用药指导措施的实施,干预组完全遵医率由24.36%上升到72.73%(χ2=36.35,P<0.01);血压稳定率由 44.87%上升到79.22%(χ2=19.34,P<0.01)。实施有计划健康体检,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8%,对照组为8.82%(χ2=4.52,P<0.05)。结论 高校社区高血压防治管理模式,应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辅以用药指导和计划健康体检,进一步增强高校社区高血压人群健康促进意识,努力提高高血压的“三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降低高血压致残率、致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