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0 毫秒
1.
曹阳  魏厚仁  笪邦红 《眼科研究》2003,21(4):353-354
目的 观察tranilast对体外培养人眼小梁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第3~5代牛眼小梁细胞经0μg/ml(对照组)、12.5、25和50μg/ml tranilast处理后,采用~3H-脯氨酸掺入及液体闪烁测量技术观察tranilast对体外培养人眼小梁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 12.5、25和50μg/ml tranilast处理组~3H-脯氨酸掺入率分别为(187±21)%,(127±18)%,(66±12)%,与对照组的(317±48)%比较有极显著差异;同时,~3H-脯氨酸掺入率随tranilast质量浓度增加而减少,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tranilast明显抑制小梁细胞胶原的合成。利用tranilast防治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可能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tranilast对转化生长因子 β2 (transform inggrowthfactor β2 ,TGF β2 )抑制体外培养人眼小梁细胞生长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 0 μg/ml、12 .5 μg/ml、2 5μg/ml和 5 0 μg/mltranilast对 3.2ng/mlTGF β2 抑制体外培养人眼小梁细胞生长作用的影响。结果 :2 5 μg/ml和 5 0 μg/ml收稿日期 :2 0 0 2 -0 3 -2 7;修回日期 :2 0 0 2 -0 4-15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 8970 75 8)。作者简介 :曹阳 (1972 -) ,男 ,湖北武汉人 ,医学博士 ,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 :青光眼。通信作者 :曹阳 (E -mail:ytsao @sohu .com)。tranilast处理组人眼小梁细胞的光密度A值分别为 (1.136±0 .135 )和 (1.2 4 6± 0 .15 2 ) ,与对照组的 (0 .896± 0 .190 )比较 ,差异分别有显著性 (q =3.2 3,P <0 .0 5 )和非常显著性 (q =4 .70 ,P <0 .0 1)。结论 :Tranilast可明显拮抗TGF β2 对体外培养人眼小梁细胞抑制生长的作用。利用Tranilast在发病学环节防治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可能性 ,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转化生长因子-β2对牛眼小梁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ao Y  Wei H  Zhang Y  Da B  Lu Y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7):429-432
目的观察人眼房水中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2, TGF-β2)对体外培养牛眼小梁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第3~5代牛眼小梁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各组分别经0.32×103 ng/L、1.00×103 ng/L、3.20×103 ng/L TGF-β2作用48 h后,分别应用3H-脯氨酸掺入及液体闪烁测量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技术检测小梁细胞胶原(collagen, CA)、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FN)及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的合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TGF-β2均可促进牛眼小梁细胞CA的合成.0.32×103 ng/L、1.00×103 ng/L TGF-β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q′=3.85、4.38, P<0.05),3.20×103 ng/L TGF-β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q′=11.40, P<0.01),3H-脯氨酸掺入量呈浓度依赖性增高;1.00×103 ng/L、3.20×103 ng/L TGF-β2组促进牛眼小梁细胞合成FN,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q′=3.63, P<0.05) 和非常显著意义(q′=20.10, P<0.01); 1.00×103 ng/L、3.20×103 ng/L TGF-β2组均抑制牛眼小梁细胞合成HA,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q′=15.15、16.92, P<0.01).结论 TGF-β2可能在正常人眼小梁网细胞外基质的增龄性变化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网及其邻管组织内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Cao Y  Da BH  Wei HR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4):254-257
目的 观察曲尼司特对体外培养的人眼小梁细胞转化生长因子 β2 (TGF β2 )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第 3~ 5代人眼小梁细胞经 0 0 (对照组 )、12 5、2 5 0及 5 0 0mg/L曲尼司特处理 4 8h后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观察曲尼司特对体外培养的人眼小梁细胞TGF β2 表达的影响 ,以人甘油醛 3 磷酸酯脱氢酶 (G3PDH)作为内参照。结果  12 5、2 5 0及 5 0 0mg/L曲尼司特处理组TGF β2 /G3PDH象素值比值分别为 1 85± 0 35 ,1 6 6± 0 4 2 ,1 16± 0 2 4 ,与对照组比值 3 82± 0 5 6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q′ =10 77,11 80 ,14 5 4 ;P <0 0 1) ;同时 ,TGF β2 /G3PDH比值随曲尼司特浓度增加而变小 ,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 曲尼司特能明显抑制小梁细胞TGF β2 的表达。可从发病学途径探讨曲尼司特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体外培养的人胚胎视网膜色素上皮 (human fetal retinal pigm ent epithelium,h FRPE)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用传代培养的 h FRPE细胞 ,30 0、5 0 0 μmol· L- 1 过氧化氢 (hydrogen peroxide,H2 O2 )建立诱导的 h FRPE细胞凋亡模型 ,并用吖啶橙 (acridine orange,AO)荧光染色计数和透射电镜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 NGF对凋亡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 用AO荧光染色及 TEM均观察到经 30 0、5 0 0μmol· L- 1 H2 O2 处理 6 5 h后的 h FRPE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 30 0μm ol· L- 1 H2 O2 作用 6 5 h后 h FRPE细胞凋亡指数为4 5 .6 2 %± 1.4 1%和 30 0μmol· L- 1 H2 O2 +40 0μg· L- 1 NGF作用 6 5 h后的 h FRPE细胞凋亡指数 2 2 .79%± 1.30 %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q=4 .84 4 5 ,P=0 .0 0 0 0 ) ;5 0 0μmol· L- 1H2 O2 作用 6 5 h后 h FRPE细胞凋亡指数为 6 6 .2 2 %± 1.86 %和 5 0 0 μm ol· L- 1 H2 O2 +40 0 μg· L- 1 NGF作用 6 5 h后的 h FRPE细胞凋亡指数 4 2 .5 6 %± 1.2 1%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 (q=5 .114 2 ,P=0 .0 0 0 0 )。结论  NGF能拮抗 H2 O2 诱导的 h FRPE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培养人眼小梁细胞分泌Ⅳ型胶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梅  李美玉 《眼科学报》2000,16(4):217-219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培养人眼小梁细胞分泌Ⅳ型胶原的影响.方法在成功地培养人眼小粱细胞的基础上,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观察1ng/ml TGF-β1作用于小梁细胞后培养上清液中及细胞铺片上Ⅳ型胶原的含量.结果ELISA法TGF-β1作用第一个4天,实验组Ⅳ型胶原的含量为187.50±29.01pg/ml(x±s),对照组为93.75±20.56pg/ml,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GF-β1作用第二个4天,实验组为128.75±52.02 pg/ml,对照组为91.25±21.36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Ⅳ型胶原的含量在对照组之间及实验组之间也无统计学差异.免疫组化法TGF-β1作用12天,实验组铺片与对照组相比Ⅳ型胶原的阳性着色增强.结论TGF-β1可以促进培养的人眼小梁细胞分泌Ⅳ型胶原,它可能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细胞外基质堆积的原因之一.眼科学报2000;16217~219.  相似文献   

7.
HCPT联合Ver诱导兔结膜成纤维细胞的凋亡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羟基喜树碱 (hydroxycam ptothecin,H CPT)、维拉帕米 (verapam il,Ver)单独或联合应用诱导兔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 (fibroblast ,FB)凋亡的作用。方法 采用兔结膜 FB体外原代培养及 TU NEL染色法观察 HCPT单独或联合 Ver应用时 ,对兔结膜 FB凋亡指数 (apoptotic index,A I)、形态的影响 ,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H CPT 1m g· L- 1作用 12 h后 ,细胞开始出现凋亡的形态学改变 ,5~ 3 0 m g· L - 1的 HCPT诱导 FB的 A I高峰均出现在作用后 72 h左右 ,且随着浓度增加 ,凋亡细胞数增多。5m g· L- 1H CPT联合 5m g· L- 1Ver诱导 FB的 A I(48h为 2 4 .5± 3 .4 )于 12~ 4 8h略低于 10 m g· L- 1组 H CPT的 A I (48h为 2 4 .6± 3 .9) ,当作用时间达 72 h时 ,则前者的 A I (3 0 .4± 3 .4 )大于后者的 AI (2 5.2± 5.6) (χ2 =6.74 ,P<0 .0 1)。结论  H CPT可诱导兔 FB凋亡 ,当联合 V er应用时 ,诱导凋亡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内皮素 - 1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 31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高眼压和眼压控制时 ,以及作为对照组的 3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 ,血浆内皮素 - 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含量。结果 对照组血浆内皮素 - 1平均含量为 (75 .35±18.4 5 ) mg· L- 1 ;实验组高眼压时血浆内皮素 - 1平均含量为(117.0 6± 34.0 2 ) mg· L- 1 ,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 (P <0 .0 5 ) ;实验组眼压控制时血浆内皮素 - 1平均含量时为(79.0 7± 2 5 .2 8) m g· L- 1 ,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6 4 1) ,但与高眼压时比较有明显下降 (P<0 .0 5 )。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平均含量 ,对照组为 (48.4 2± 19.4 9)m g· L- 1 ,实验组高眼压时为 (45 .2 4± 2 1.5 5 ) mg· L- 1 ,眼压控制时为 (5 0 .89± 19.82 ) m g· L- 1 ,3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F=0 .6 0 4 ,P=0 .5 4 9)。结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血浆中内皮素 - 1含量在眼压高低的不同阶段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结膜下给药兔眼玻璃体、房水及血浆中维拉帕米的分布及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 制备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vitreuretinopathy,PVR)动物模型 ,结膜下注射 2 .5 g· L- 1 维拉帕米 0 .5 m L ,按时抽取玻璃体、房水及血液样品。样品经提取、浓缩处理后 ,采用美国 HP10 5 0 HPL C系统测定样品中维拉帕米的浓度 ,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玻璃体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t1 / 2 (Ke) =(6.42± 2 .2 4) h,T(peak) =(1.96± 0 .64 ) h,Cmax=(17.61± 4.60 ) mg· L- 1 ,AUC=(2 0 0 .2 0± 46.5 0 ) mg·L- 1 · h- 1 。房水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t1 / 2 (Ke) =(2 .73± 1.0 2 ) h,T(peak) =(0 .74± 0 .2 2 ) h,Cmax=(2 1.5 3± 5 .2 0 ) mg· L- 1 ,AU C=(99.3 2± 3 2 .40 ) mg· L- 1· h- 1。血浆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t1 / 2 (Ke) =(2 .3 4± 1.2 0 ) h,T(peak) =(3 .0 5± 1.0 2 ) h,Cmax=(0 .2 6± 0 .10 ) m g·L- 1 ,AU C=(1.95± 0 .84) mg· L- 1 · h- 1 。结论 结膜下注射维拉帕米兔眼玻璃体、房水及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存在明显差异 (P<0 .0 5或 0 .0 1) ,维拉帕米在玻璃体及房水中能达到有效治疗浓度 ,为结膜下注射维拉帕米防治 PVR等眼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缺血性损伤中兴奋性氨基酸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视网膜缺血性损伤后视网膜和房水中谷氨酸 (glutamate,Glu)、天冬氨酸 (aspartate ,Asp)的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血管结扎方法建立家兔视网膜缺血模型 ,正常兔作为对照组 ,观察缺血 30min、6 0min和 75min组视网膜和房水中Glu和Asp含量及形态学不同时间的动态变化。结果 缺血组视网膜Glu含量分别为 (5 .2 0± 1.6 0 )μmol·L-1、(4.2 1± 0 .96 ) μmol·L-1、(2 .11± 0 .6 7) μmol·L-1,正常对照组视网膜Glu含量为 (9.2 9± 2 .5 5 ) μmol·L-1;缺血组视网膜Asp含量分别为 (1.86± 0 .4 9) μmol·L-1、(1.0 7± 0 .2 1) μmol·L-1、(1.0 6± 0 .2 1) μmol·L-1,正常对照组视网膜Asp含量为 (2 .35± 0 .5 4 ) μmol·L-1;发生缺血性损伤时 ,缺血组Glu和Asp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缺血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随缺血时间延长 ,视网膜内Glu、Asp含量逐渐减少 ,房水中Glu、Asp含量逐渐增加。视网膜神经细胞持续丢失 ,以内颗粒层明显。结论 视网膜缺血时大量Glu、Asp释放入细胞外液 ,提示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介导视网膜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11.
非穿透小梁手术术中和术后早、中期并发症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Wang N  Wu H  Ye T  Chen X  Zeng M  Fan Z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6):329-334
目的 评价非穿透小梁手术术中和术后早、中期并发症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6 8例 (2 5 8只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 ,按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匹配后 ,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行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凝胶植入术 (14 2只眼 ) ,另一组行小梁切除术 (116只眼 )。非穿透小梁手术组和小梁切除术组患者术前平均眼压分别为 (31 85± 4 83)mmHg(1mmHg =0 133kPa)和 (32 5 9± 4 6 2 )mmHg。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及术中、术后 3个月内的并发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眼压 :非穿透小梁手术组患者术后 7、14d ,1、3、6个月时 ,平均眼压分别为 (6 6 7± 2 4 3)mmHg、(11 4 2± 2 89)mmHg、(12 5 9± 2 2 4 )mmHg、(15 4 5± 1 82 )mmHg、(17 99± 1 80 )mmHg ;小梁切除术组患者眼压分别为 (4 87± 1 6 5 )mmHg、(10 4 8± 2 38)mmHg、(12 0 1± 2 83)mmHg、(15 0 1± 2 6 6 )mmHg、(17 4 8± 2 97)mmHg。术前、后 1~ 6个月 ,两组患者眼压差异无显著意义(t=1 2 8、1 78、1 5 5、1 6 0 ,P =0 2 0 2、0 0 77、0 12 4、0 112 )。术后 7d及 14d ,小梁切除术组平均眼压低于非穿透小梁手术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t=7 0 3、2 89,P <0 0 0 0 1、P =0 0 0 4 )。 (2 )视力 :两组患  相似文献   

12.
IL-1β,IL-6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抑制兔后发性自内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L-1β、IL-6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双眼行透明晶状体囊外摘出术,均设左眼为实验眼,术后前房立即注射IL-1β、IL-6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右眼为对照眼,术后前房注射单纯脂质体。分别于术前1d、术后1d、3d、1周、2周、1月、2月和3月抽取房水,用ELISA双抗体免疫夹心法检测IL-1β、IL-6的含量,定期裂隙灯检眼镜观察后囊混浊情况,术后3月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术后3月实验眼与对照眼发生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眼数分别为16眼及20眼,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2<0.01);(2)实验眼和对照眼房水中IL-1β的浓度均值分别为(8.570±1.686)×10-9g·L-1、(11.900±3.873)×10-9g·L-1,有显著性差异(P=0.002<0.01),IL-6的浓度均值分别为(12.530±4.068)×10-9g·L-1、(16·600±6·636)×10-9g·L-1,亦有显著性差异(P=0.033<0.05);(3)光镜和电镜下实验眼晶状体后囊膜细胞增生不活跃,未发现眼内毒性反应。结论前房注射IL-1β、IL-6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对后发性白内障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糖基化产物对牛视网膜周细胞 (pericyte ,PC)增生和胞浆 [Ca2 ]i水平的影响。 方法 采用细胞计数结合噻唑蓝比色测定 ,氚标胸腺嘧啶核苷 (3H thymidine ,3H TdR)掺入和钙荧光探剂 (Fu ra 2Acetoxymethylester,Fura 2AM) ,研究PC在牛血清白蛋白早期糖基化产物 (earlyglycationpro ductsofbovineserumalbumin ,EG BSA)和牛血清白蛋白糖基化终产物 (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ofbovineserumalbumin ,AGE BSA)培养下 ,PC增生数、DNA合成量及胞浆 [Ca2 ]i水平的改变。 结果 培养 4d后 ,细胞计数法 :EG BSA和AGE BSA组PC数分别为 17.87± 2 .36 ,14 .77± 3 .72 ,较其对照组 (2 0 .5 4± 0 .82 ,2 0 .31± 0 .93)减少13 .0 0 %和 2 7.0 0 % (P <0 .0 1) ;MTT法 :EG BSA和AGE BSA组分别为 0 .46 19± 0 .0 946 ,0 .3884± 0 .10 13 ,较其对照组 (0 .5 2 36± 0 .0 5 39,0 .5 2 2 7± 0 .0 5 19)减少 12 .0 0 %和 2 5 .70 % (P <0 .0 1) ;3H TdR掺入量 :EG BSA和AGE BSA组分别为 3945 0 .16± 8870 .6 8,336 6 7.85± 10 5 81.70 ,较其对照组 (5 6 373 .6 3± 2 317.97,5 6 5 42 .0 4±196 1 2 3)减少 30 .0 0 %和 40 46 % (P <0 0 1) ;胞浆 [Ca2 ]i水平 :EG BSA和AGE BSA组分别为 (12 9.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β1,TGF β1)反义寡核苷酸对牛眼小梁细胞 (bovinetrabecularmeshworkcells,BTMC)表达TGF β1、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的影响。方法 脂质体介导下 ,将 0 .1,0 .5 ,1μmol·L-1TGF β1反义寡核苷酸作用于BTMC ,对照组分别加入 1μmol·L-1TGF β1正义寡核苷酸脂质体复合物、2 0g·L-1脂质体、无血清RPMI 16 4 0。然后用半定量RT PCR检测TGF β1反义寡核苷酸对BTMC表达TGF β1、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的影响。结果 与无血清RPMI 16 4 0对照组相比 ,0 .1μmol·L-1TGF β1反义寡核苷酸即可抑制BTMC表达TGF β1,0 .5 ,1μmol·L-1TGF β1反义寡核苷酸可完全抑制BTMC表达TGF β1(P <0 .0 5 )。 0 .1,0 .5 μmol·L-1TGF β1反义寡核苷酸可浓度依赖性抑制BTMC表达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 ,1μmol·L-1TGF β1反义寡核苷酸可完全抑制BTMC表达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 (P <0 .0 5 )。 2 0 g·L-1脂质体、1μmol·L-1TGF β1正义寡核苷酸不能抑制BTMC表达TGF β1、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 (P >0 .0 5 )。结论 进一步证实TGF β1可通过自分泌方式作用BTMC ,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合成。通过TGF β1反义寡核苷酸抑制BTMC表达TGF β1、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 ,  相似文献   

15.
甲基纤维素诱导兔慢性高眼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甲基纤维素诱导兔慢性高眼压模型的优缺点及最适浓度。方法 将2 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 、 组 ,分别对其右眼前房内连续注入 10 g· L- 1 及 2 0 g· L- 1 甲基纤维素 ,左眼前房内连续注入平衡盐液 ,直接眼压计每周测量 1次眼压 ,并对诱发的高眼压模型进行观察 5周。结果  组右眼平均眼压 ( 2 8± 10 ) mm Hg( 1k Pa=7.5 m m Hg) , 组为 ( 32± 8) mm Hg, 组左眼平均眼压 ( 14± 6 ) mm Hg, 组为 ( 15± 5 ) mm Hg。 组 1眼术后 3d破裂 ,5眼角膜增大变形 ,4眼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组 3眼术后 3d破裂 ,6眼角膜增大变形 ,6眼新生血管形成。 2组实验眼光镜及电镜检查均有高眼压性眼底改变。结论 甲基纤维素诱导兔慢性高眼压模型具有方法简单、有效、安全、易行的优点 ,10 g· L- 1 甲基纤维素较 2 0 g· L- 1 甲基纤维素引起的并发症少 ,易于控制 ,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16.
17997眼膏对兔实验性单纯疱疹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不同浓度 17997眼膏治疗实验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herpes sim -plex keratitis,HSK)的疗效及其刺激性。方法 建立兔眼 HSK动物模型 ,给予 5 0、2 0 0 μg·g- 1 17997眼膏滴眼 ,并以 10 g· L- 1无环鸟苷眼膏、赋形剂和空白组作为对照 ,裂隙灯观察角膜病变并评分 ,分离病毒 ,计算病毒滴度评价 17997眼膏疗效。采用 Draize眼刺激实验评价药物毒性。结果  5 0 μg· g- 1 17997眼膏角膜病变评分及平均病毒滴度均明显增高 ,与赋形剂和空白组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2 0 0 μg· g- 1 17997眼膏组与 10 g·L- 1无环鸟苷眼膏对照组角膜病变相似 ,病毒滴度高峰时平均病毒滴度升高不明显 ,2组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与另外 3组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17997眼膏的 Draize评分与赋形剂组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5 0 μg· g- 1 17997眼膏对 HSK治疗无效 ;2 0 0μg· g- 1 17997眼膏能有效地治疗 HSK,疗效与 10 g· L- 1 无环鸟苷眼膏相似 ,且无眼刺激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A)缓释片防治兔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和角膜新生血管增殖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RAPA缓释片制作:RAPA与载体乙交酯-丙交酯-己内酯三元共聚物(PGLC)制成RAPA缓释片(W/W=50/50),每粒缓释片含RAPA0·5mg。65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其中45只兔(45只眼)采用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生成,选择大于3个象限、新生血管长入角膜超过3mm的40只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1mgPGLC载体前房植入组(B组)、1%RAPA滴眼液组(C组)及0·5mgRAPA缓释片前房植入组(D组),每组10只兔;余20只兔为供体。对4组兔行右眼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观察90d,记录排斥指数(RI,为植片水肿、混浊及血管长入评分合计)和新生血管指数(NI,为血管长入植片评分)。定期检测C、D组兔房水中RAPA浓度;术后3周,原位杂交法对4组兔角膜植片中白细胞介素(IL)-2R、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MCP)-1、Fas/FasL进行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法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进行检测。术后90d,病理组织学检查视网膜、肝肾结构变化。结果(1)免疫排斥:A、B、C及D组兔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6·5±2·5)、(16·0±2·6)、(47·1±13·2)、(87·6±5·8)d(P=0·000)。术后2周,4组兔植片RI分别为4·9±2·2、3·9±0·9、0·8±0·4、0·3±0·6(P=0·000)。术后12周分别为10·4±0·8、10·0±0·0、7·2±2·2、2·0±3·3(P=0·000)。(2)角膜新生血管:术后2周,4组NI数分别为2·4±0·7、2·1±0·5、0·6±0·5、0·3±0·5(P=0·000)。术后12周分别为3·8±0·5、3·8±0·4、0·8±0·7、0·4±0·8(P=0·000)。(3)房水中RAPA浓度:术后第2、4、8、12周,D组房水中RAPA浓度分别10·7、12·0、9·2、7·0ng/ml,C组房水中RAPA浓度检测不出。(4)细胞因子表达:A、B组植片大量表达IL-2R、MCP-1、TNF-α、VEGF细胞因子,C、D组不表达上述细胞因子,4组植片中Fas/FasL均不表达。(5)组织病理:4组兔视网膜、肝肾组织结构正常。结论局部应用RAPA可以防治兔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和角膜新生血管增殖,RAPA缓释片疗效优于滴眼液。  相似文献   

18.
沈凤梅  张林  刘涛 《眼科学报》2001,17(4):209-212
目的观测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对体外培养的牛眼小梁细胞(bovine trabecularmeshwork cells,TM cell)3H胸腺核苷酸(3H-thymidine,3H-TdR)掺入率及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方法(1)牛眼小梁细胞的体外培养应用免疫组化方法(neuronal specific enolas,NSE,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细胞鉴定、光学及电子透射显微镜对细胞进行形态学及生长特性的观察;(2)AngⅡ(1×10-7mol@L-1及1×10-8mol@L-1)以及其Ⅰ型受体(angiotensin receptor type I,AT1)拮抗剂孵育TM细胞,采用检测3H-TdR掺入率的方法了解细胞增殖状态,并用化学方法检测培养液中羟脯氨酸含量,间接推导胶原含量.结果牛眼小梁细胞培养成功,以上皮型为主.AngⅡ明显地增加了牛眼小梁细胞的3H-TdR摄入率,同时培养液中的羟脯氨酸含量亦相应增高.结论体外培养牛眼小梁细胞技术是研究小梁细胞特性的重要实验技术.AngⅡ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牛眼小梁细胞的细胞增殖率升高,同时促使胶原合成增强.AT1受体拮抗剂可以部分阻断此促增殖效应.眼科学报2001;17209-212.  相似文献   

19.
转化生长因子β2诱导人小梁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 β2 (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β2 ,TGF β2 )是否能诱导体外培养人眼小梁细胞 (humantrabecularmeshworkcells,HTMC)发生凋亡。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第 3~ 5代人眼小梁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实验各组分别经 0 .32、1.0 0、3.2μg·L-1TGF β2 作用 4 8h后 ,分别用透射电镜、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诱导情况。结果 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凋亡细胞典型的形态学变化———核染色质凝集边集 ,凋亡小体形成等。TUNEL法检出发生DNA片段化的HTMC。经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 ,不同浓度TGF β2 处理的HTMC凋亡细胞百分数分别为 ( 2 .79± 0 .4 4 ) %、( 4 .4 3±1.17) %、( 9.6 0± 2 .0 5 ) % ,其中 1、3.2 μg·L-1TGF β2 处理组与对照组 ( 1.4 1± 0 .34) %相比分别有显著差异和极显著差异。结论 TGF β2 能诱导体外培养HTMC发生凋亡 ,推测其可能参与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和正常人衰老过程中HTMC数目的减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永生化人眼小梁细胞的流畅阻力和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永生化人眼小梁细胞株第18代接种于0.4μm孔径的滤膜上,待细胞近融合时加入含10-7mol/L地塞米松培养液。细胞融合后1、3、7d,应用内皮细胞电阻测量仪(EVOM)测定滤膜上单层小梁细胞电阻(TEER),评价其流畅阻力的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小梁细胞AQP-1的表达情况。结果细胞融合后1、3、7d时,对照组TEER分别为(36.4±1.4)Ω、(34.0±1.7)Ω、(36.1±2.9)Ω,而经地塞米松处理组TEER则分别为(48.4±2.3)Ω、(60.3±3.1)Ω、(58.8±0.9)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显示经地塞米松处理后的小梁细胞AQP-1表达量较未经处理组增多,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地塞米松处理后的滤膜上小梁细胞AQP-1表达水平上调、表达量增多,小梁细胞TEER也升高,提示地塞米松上调AQP-1的表达水平可能与小梁细胞的流畅阻力改变有关。应用EVOM检测TEER可以体现内壁单层小梁细胞的流畅阻力,将为房水引流的研究提供新手段。(中华眼科杂志,2005,41:209-2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