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胰腺血管成像的最佳扫描参数.方法:对40例纳入本研究的病人行多层螺旋CT双期血管成像研究.扫描时动脉期采用bolus-tracking技术;门脉期采用test-bolus技术.使用最大强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法(VR)重建胰腺动脉和静脉.结果:MIP、VR对胰腺间接供血动脉和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胃网膜右静脉的显示率均为100%,对胃结肠干均为80%.MIP、VR对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的显示率分别为77.5%、67.5%;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82.5%、75%;胰十二指肠下动脉,67.5%、57.5%;右结肠上静脉,87.5%、80%;胰十二指肠上后静脉,65%、40%;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62.5%、45%.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结合扫描前准备、适当的层厚、合理的延迟时间、一定的造影剂剂量和注射速率可获得良好的胰腺血管显示.  相似文献   

2.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部血管显像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腹部血管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机,选取行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30例,以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及最大密度投影(maximun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技术进行腹部血管重建。在VR图基础上,再分别选取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系膜下动脉(IMA),脾动脉(SA),肾动脉(RA),应用血管探针技术(vessel probe,VP)观察血管腔内情况,并与VR及MIP对照。同时测量VP可显示的最小血管内径。结果VP能较全面显示SMA、IMA、SA及RA的壁上钙化及软化灶情况,能显示其位置及大小,测量其CT值。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显示最小血管管径为0.9-1.5mm。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探针技术、VR及MIP相结合能更全面准确显示腹部血管情况,VP将在CT血管造影显像中具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英程 《海南医学》2011,22(2):103-10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Sensation 16层螺旋CT机按照胸部常规扫描条件对80例胸部外伤患者进行扫描,运用重建技术显示肋骨骨折的部位、数量,并与胸部平片比较分析。结果 80例病例共有303处骨折,其中胸片确诊肋骨骨折177处(占58.4%),常规CT确诊218处(占71.9%),CT重建确诊293处(占96.7%),CT薄层结合三维重建确诊303处(占100.0%),另外CT发现X线检查未发现的椎体及附件骨折、肺挫裂伤、液气胸、腹腔内脏创伤、胸壁及纵隔气肿。结论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能够直观、立体、清晰、多角度的显示各种类型和不同部位的肋骨骨折,更能准确细致的观察骨折线的位置、数量及断端移位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明显优于胸部平片。三维重建技术再结合CT薄层能够清晰显示所有病例的骨折部位、骨碎片及骨折线走行等情况,胸部平片及常规CT不能显示的骨折能很好显示。  相似文献   

4.
尉东涛  张建平  孙海成 《中国现代医生》2013,(14):108-109,F0003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肝脏双期扫描血管重建成像对肝脏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方式证实的22例肝脏肿瘤进行128层螺旋CT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扫描,在后处理工作站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表面阴影显示(SSD)与容积显示(VR)等技术进行双期血管重建成像。结果肝动脉期vR和MIP等重建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腹腔干、肝总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属支,门静脉期VR和MIP后处理成像能清晰显示门静脉主干及其属支。结论128层螺旋CT双期血管重建成像技术快速、直观、准确,有助于指导临床对肝肿瘤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5.
肺栓塞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力谦 《华夏医学》2007,20(1):41-42
目的:对13例肺栓塞患者的16排螺旋CT各种血管成像进行分析、对比,寻求一种更有效、简便、直观、快捷的成像方法显示肺栓塞。方法:经血管造影(CTPA)后,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显示重建(VRT)及仿真内窥镜(VE)成像技术,对于栓塞部位不同者选择不同的层厚(SL)进行图像重建处理。结果:VRT成像对显示肺动脉主干部位的栓塞最为直观,依次为MIP、MPR及VE图像,其中MIP、MPR成像对显示肺叶以下动脉小栓塞情况较好。结论:肺栓塞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后的成像中应以MIP、MPR为主,VRT及VE成像作为一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胰周血管的显示能力。方法将符合研究条件的105例接受腹部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资料,分动脉期和门脉期薄层重建,使用容积再现(VR)和多平面容积重组(MPVR)进行CT血管成像,观察胰周动脉、静脉的显示情况。结果①腹腔干动脉(CTA)、肝总动脉(CHA)、胃左动脉(LCA)、脾动脉(SA)、胃十二指肠动脉(GDA)、胃网膜右动脉(RGEA)、肠系膜上动脉(SMA)、门静脉(PV)、脾静脉(SV)以及肠系膜上静脉(SMV)的显示率均为100%;②胰十二指肠后上动脉(PSPDA)、胰十二指肠后下动脉(PIPDA)、胰背动脉(PDA)、胰横动脉(PTA)、胰尾动脉(PCA)的显示率为43.3%-97.2%;胰十二指肠后上静脉(PSPDV)和胰十二指肠后下静脉(PIPDV)的显示率分别为71.4%和30.5%;③MPVR和VR对胰腺周围小血管的显示率比较,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胰周血管具有可靠、稳定的显示率,MPVR对胰周小血管的显示较VR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间接法16层螺旋CT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曲张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均行间接法16层螺旋CT造影检查。综合应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分析。结果23例患者的下肢静脉曲张均清楚显示。大隐静脉及其各属支清楚显示。1例同时伴有同侧浅静脉血栓形成;3例合并同侧髂静脉血栓形成;1例合并双下肢动脉壁钙化。结论间接法16层螺旋CT静脉造影是下肢静脉曲张中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例经16层螺旋CT扫描并诊断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病例资料,总结16层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对IMH基本征象的显示情况。结果 主动脉壁内血肿、内膜钙化移位、主动脉穿透性渍疡可在MPR、CPR上清晰显示。结论 16层螺旋CT扫描能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SMA)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 根据6例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应用容积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技术进行肠系膜血管图像重建,分析影像特征.结果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可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及分支血管,并清晰显示SMA部位、范围及分支血管受累情况.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对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及SMA相关疾病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6排多层螺旋CT(MSCT)在肾静脉血管成像的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6年4月随机挑选30例的肾脏增强患者,采用西门子16层螺旋CT扫描,应用容积再现技术(VRT),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进行重建。结果:28例双侧肾静脉均清晰显示,2例肾静脉内癌栓,肾静脉内表现为充盈缺损。结论:16层螺旋CT肾静脉血管成像检查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检查方法,对肾静脉解剖显示及其病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16-slices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CT) for portal vein disorders was evaluated. Forty-one patients were scanned by the 16-slices spiral-CT. The celiac trunk,portal vein and their branches were reconstructed by volume rendering (VR), multiplanar volume reconstruction (MPVR) and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 technique,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VR, MPVR and MIP could display celiac trunk, portal vein, inferior vena cava and their branches and extent of portal vein-vena cava shunt,portal vein emboli and the fistula of hepatic artery-portal vein. The results from 16-slices CT were better than DSA and identical with pathologic ones. The vessel three-dimension reconstruction technioue of 16-slices soiral CT is valuable for evaluating the oortal systemic disorder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肠系膜上动脉(SMA)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不明原因腹痛患者进行的64排螺旋CTSMA造影检查,并采用轴位、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多种后处理技术,显示SMA。结果 32例患者5例SMA正常,其中4例肾动脉不同程度狭窄,1例脾动脉局部中度狭窄;27例显示SMA及其分支内圆形或条形充盈缺损,其中1例合并SMA局部夹层,5例合并腹腔干不同程度阻塞,12例合并双肾动脉(或一侧肾动脉)不同程度阻塞,1例脾动脉轻度狭窄,2例腹主动脉瘤附壁血栓形成,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4例伴肠管扩张、肠壁增厚,2例肠壁坏死。结论 64排螺旋CTSMA造影是诊断SMA栓塞性病变的一种无创、准确、快捷、有价值的检查手段,应用方便、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13.
冯会蓉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2):1716-1717,1720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颌面骨骨折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颌面骨骨折部位薄层扫描,然后进行图像后处理,采用表面阴影显示法(SSD)、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容积再现(VR)等三维重建成像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并将图像分析结果与常规CT图像进行比较。结果:40例颌面骨骨折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颌面骨骨折部位薄层扫描后,经三维重建技术进行三维成像可立体直观展现骨折的部位,在40例患者共83处骨折检测中,三维CT清晰显示78处,准确率为94%,而常规CT在83处骨折显示清晰显示61处,准确率为73.5%。结论:相对于常规横断面CT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多方位、立体、全面、清晰的显示颌面骨骨折部位,对颌面骨骨折的诊断以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更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徐航 《中国民康医学》2014,(22):26+28-2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诊断缺血性肠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例缺血性肠病患者于发病后72h内行64排螺旋CT检查,扫描完成后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容积显示、曲面重建技术进行成像处理和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能清楚、逼真的显示患者肠系膜血管及分支,其中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9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5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2例,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患者4例。结论:64排螺旋CT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缺血性肠病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方法: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在本院行CT检查并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急性肠缺血患者21例,采用SIMENSHispeed16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全腹CT平扫及增强扫描。运用容积成像(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后处理技术,结合横断面CT图像进行评价。结果:21例急性肠缺血患者,肠系膜动脉栓塞1例,肠系膜静脉栓塞19例,1例同时有肠系膜动脉及静脉栓塞。CT增强扫描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和或门静脉管腔内见充盈缺损。8例合并肠管积气积液扩张,肠壁水肿,增强后呈“面包圈征”:4例呈“脂肪混浊征”;6例呈“漩涡征”;3例合并气腹;8例合并腹腔和/或盆腔积液;3倒合并有肝硬化;3例肝脏灌注异常。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提高肠系膜缺血性肠病的早期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4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用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碘海醇,350mgI/mL)100mL,注射速率3mL/s。在工作站上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包括容积重建、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表面覆盖成像。结果41例患者检出47个动脉瘤。结论64层螺旋CT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安全、快速、无创、有效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石思李  邹文远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7):2968-2969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头颈部血管一次性成像的技术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0例2006年1月至5月怀疑头颈部血管有异常改变的患者,GE公司Lightspeed16排螺旋CT机行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应用MPR、SSD、MIP、CPR等技术进行重建。结果:一次性成像的质量和延时时间、层厚、螺距、后处理密切相关,可清楚显示头颈部动脉。结论:16排螺旋CT对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检查方法,只要方法得当可较好的显示头颈部动脉并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丽媛  刘影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7):809-81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治疗后效果评估。方法对30例临床疑诊为夹层动脉瘤患者行16排CT胸主动脉至双侧髂动脉增强扫描。结果20例患者动脉成像未见异常,10例明确诊断为夹层动脉瘤,4例经支架植入或腔内隔绝术后2周复查,动脉瘤基本消失,4例夹层范围较大者经临床随访,2例死亡。结论16层螺旋CT能够及时准确诊断夹层动脉瘤,并作出明确分型,对于指导治疗及评价治疗效果是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9.
高丽媛  刘影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9):809-810,F000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治疗后效果评估。方法对30例临床疑诊为夹层动脉瘤患者行16排CT胸主动脉至双侧髂动脉增强扫描。结果20例患者动脉成像未见异常,10例明确诊断为夹层动脉瘤,4例经支架植入或腔内隔绝术后2周复查,动脉瘤基本消失,4例夹层范围较大者经临床随访,2例死亡。结论16层螺旋CT能够及时准确诊断夹层动脉瘤,并作出明确分型,对于指导治疗及评价治疗效果是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行MSCT肺动脉成像扫描检查,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以及仿真内镜(CTVE)等后处理技术,分析获得的CT图像。结果128层MSCT肺动脉成像能准确、清晰、全面地显示肺动脉及1、2、3级分支的栓子的位置、形态、范围和程度。结论 128层MSCT血管成像技术是肺动脉栓塞及时、无创的诊断方法,是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和技术,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