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医对肌性视疲劳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视疲劳(asthenopia)是一组表现为用眼后出现视觉障碍、眼部不适及全身症状以至不能正常进行视作业的症候群,而并非某种独立的疾病.具体可表现为视物模糊、重影、复视,眼痛眼胀、酸重难睁、干涩不舒、阅读时文字跳跃、字迹串行,不能持久阅读等症状,全身可有头晕头痛,眉棱骨、鼻根部及眼眶酸痛,恶心欲吐,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症状.造成视疲劳的原因比较复杂,不仅包括眼局部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也可由全身疾病、不良视觉环境以及心理异常等诸因素单一或相互作用所致,故又称为眼疲劳综合征,属于心身医学范畴[1].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工作节奏增快,从事文字及其它近距离用眼工作人群的增多,电脑的广泛普及,临床上视疲劳的发病逐年增多.本文重点讨论的是因眼外肌功能异常造成的肌性视疲劳.  相似文献   

2.
眼疲劳症,又称视疲劳症.临床表现为:近距离用眼或视物稍久时,即出现视力模糊、复视、字行重叠、文字跳跃走动,看近后再看远处或看远后再看近,需片刻才能逐渐看清.双眼有困倦感,甚者眼睑沉重,难以睁开,眼球或(和)眼眶周围有酸胀感,或疼痛、流泪、有异物感、眼干涩、睑痉挛、泪液减少及畏光等.症状重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头痛、...  相似文献   

3.
严令耕 《国医论坛》2009,24(5):50-52
视疲劳又称眼疲劳,是以病人眼的自觉症状为基础,眼或全身器质性因素与精神因素相互交织的综合征,故又称眼疲劳综合征,属心身医学范畴。视疲劳常出现在过度注视后,主要表现为眼球和眼眶周围的不适或疼痛感、怕光、流泪、视物双像等,严重时会出现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并常有精神萎靡、思睡、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精神症状。一般认为屈光不正和调节过度是其主要病因,尤其是轻度屈光不正,更易引起眼(除视力)和全身的干扰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葛芍益视颗粒治疗视疲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在眼科门诊治疗的视疲劳患者70例,服用葛芍益视颗粒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观察记录分析患者的视疲劳症状、裸视力、屈光度、眼压、血尿常规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剔除随访时间不足而导致数据脱落的病例,纳入临床观察分析病例共66例132只眼,治疗4周后视疲劳患者的主觉症状眼不能久视、视物模糊、眼球和眼眶周围胀痛、眼干涩、发痒、异物感、畏光流泪、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失眠等与治疗前比较改善均极为明显(P<0.01)。而裸视力、屈光度、眼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期间患者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安全性指标检查无异常。结论:葛芍益视颗粒治疗视疲劳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视疲劳是在一定的环境用眼后 ,出现眼和眉弓部胀痛、视物模糊、眼干涩、畏光、流泪、头昏、头痛 ,甚至恶心呕吐等症候群 ,严重妨碍了正常生活工作。在眼科门诊较为常见。为探讨视疲劳除屈光不正原因外 ,与融合范围之间的关系 ,现将我院 1998年 2月~ 2 0 0 3年 2月门诊视疲劳患者的融合范围统计分析如下。1 资科和方法观察对象为我院连续近 5年来门诊病例中有视疲劳症状 ,排除屈光不正及眼内其他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共 6 8例 ( 136只眼 ) ,其中男 2 9例 ,女 39例 ;年龄最小 12岁 ,最大 6 5岁 ,平均为 35 5岁。主诉为不能持久用眼 ,特别是近距…  相似文献   

6.
视疲劳证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疲劳又称眼疲劳,致病因素很多。主要表现近距离工作不能持久,眼睛容易疲劳,出现视物模糊,眼睫无力,看书复视串行,眼沉目胀,干涩不舒,或有怕日羞明、前额拘急,眉骨酸痛;严重者可伴有头痛、眩晕、烦躁、健忘、呕恶、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作者根据  相似文献   

7.
视疲劳是一种常见眼科疾病,发病范围广,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临床表现为近距离工作不能持久、眼痛、视物模糊、眼睛干涩,严重影响视觉和正常生活。本文查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视疲劳症状的临床文献,从多方面对中医药治疗视疲劳症状的方法进行综述,从而为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干眼症是指由于泪液的量或质的异常或泪液液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面损伤,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1]。临床表现为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畏光、眼红、视物模糊、视力波动及视疲劳等。中医治疗本病主要结合局部及全身情况辨证论治,给予全身调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视疲劳又称眼疲劳,是以患者眼的自觉症状为基础,眼或全身器质性因素与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交织的综合征,因而常常被称为眼疲劳综合征,属于心身医学范畴[1]。视疲劳是从事精细工作者最易发生的眼病,也常是全身疲劳的眼部表现,大多出现在长期近距离的学习、工作,过度用眼以后。症状可见视物模糊或昏花,眼困倦,甚者睑重欲闭,眼干涩不适,眼珠胀痛,眼眶、眉棱骨痛;重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相似文献   

10.
视频显示终端(VDT)综合征,即由于长时间使用VDT操作而出现的眼干涩、眼酸胀、视物模糊等症状的一组疾病,又称VDT视疲劳.近年来由于社会环境变化、视频终端普及、工作节奏加快等原因,VDT视疲劳呈逐年上升的发病趋势.而中医在治疗VDT视疲劳上发挥其自身的优势,用口服中药、中药滴眼液、按摩、针灸等取得了一定疗效.笔者采用自拟疏肝明目组方,使用眼部超声雾化方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视疲劳是由于持续近距离视物之后出现的视蒙、眼胀、眼部干涩、灼痛、眼及眼眶酸痛等症状以及头痛、恶心、乏力等周身不适的一组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球后穴配合眼周穴位按摩治疗视疲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72例视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以常规针刺球后穴加眼周穴位按摩治疗,对照组单纯眼周穴位按摩,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后评价临床疗效,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FL)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为7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单项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方法均能改善视疲劳的症状,观察组对眼胀痛、干涩不舒、视物模糊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BUT、SIT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L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球后穴配合眼周穴位按摩对治疗视疲劳综合征疗效肯定,且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眼周穴位按摩。  相似文献   

13.
干眼症为一症状学名称,主要表现为眼不适症状,其常见症状有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畏光、眼红、视物模糊、视力波动等。此外,视疲劳也是干眼症常见的症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眼明丸治疗视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视疲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局部使用冰珍清目滴眼液点眼,治疗组加服益眼明丸治疗,治疗15 d后观察两组患者眼部症状、视力、屈光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经χ2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7,P0.05)。两组治疗前各项症状或体征积分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眼胀感、眼眶胀、眼睑沉重、视物模糊、眼干涩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眼明丸治疗视疲劳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金辉 《吉林中医药》2006,26(5):38-39
视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客观检查和病人自我主诉经常大相径庭,用现有检查手段仅能测出微小病变或查不出任何病变,但病人自觉非常痛苦,有疑患肿瘤者、疑青光眼者、疑失明者.其主要症状有眼酸、眼胀、眼痛、怕风、眼干燥、流泪、复视、视物不能持久、远近不能调节、视物变形、视物不清、视力不稳,伴有头痛、眩晕、恶心、胃部不适、急躁、心悸、失眠等症状.因其中很多症状与眼没有明显的关系,如对此症状缺乏了解,常致诊断时不易识别,在治疗上就会无的放矢,而成为疑难病症,在较长的时间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相似文献   

16.
眼干燥症又称干眼病,是指由于泪液的量或质的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面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眼睛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畏光、眼红、视物模糊、视力波动及视疲劳等,目前尚无特效疗法。  相似文献   

17.
视疲劳又称眼疲劳,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由多种原因此起的眼不能久视,久视则头痛、头晕、目胀昏花、眼干涩不欲睁等症候,病人主诉多为眼酸胀且痛、视物不能持久、常伴有头痛、眩晕、恶心、等症状,故又称眼疲劳综合征。属身心医学范畴…随着,近距离精细的用眼工作逐渐增多,本病发病率亦日渐升高。但由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且体征不明显,故  相似文献   

18.
视疲劳是一种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的眼科综合征,多表现为患者自觉眼部不适,是一种眼科常见疾病。视频终端视疲劳是指由于使用视频终端而出现的视物模糊、眼干眼痛等视疲劳症状。随着智能手机、电脑等视频终端的出现和普及,该病患者也随之增多。并且由于现代社会工作及生活对用眼需求的增加,使得该病更易迁延反复,患者的增多及视频终端对视力、眼表、眼外器官组织的影响日益严重也使得该病越来越受到医学的重视。然而西医对该病尚无建设性的措施,主要是以对症治疗为主,很难彻底治愈,并且这些治疗也不能增加机体对视疲劳的抵抗力;而传统医学借鉴历代中医眼科古籍,并结合现代临床实践,形成了中药熏蒸等中医特色疗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非器质性视疲劳是以人的自觉症状为基础,眼或全身器质性因素与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交织的综合征.我们用芎归丸治疗非器质性视疲劳,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使用率逐年升高,青年人群大多需要长时间学习和高强度工作,且缺乏正确的眼部护理常识,加之身体、心理等因素影响,常会出现视物不能持久,久则视物昏花、眼部干涩不适、酸胀疼痛等视疲劳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本文对视疲劳中医外治法的近年文献进行综述,发现中医学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思想的指导下,使用针刺、灸法、推拿、耳穴法、刮痧、中药熏洗等外治法,能够有效缓解视疲劳症状,具有疗效显著、痛感低、操作简便、容易接受等优点。本研究可为中医外治法治疗视疲劳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