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右胸导联心电图对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0例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变化规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P波以直立为主,其次为正负双向。QRS以rS波为主,V3R、V4R出现率分别为95%与75%,QS波随导联的右移逐渐增加。V1呈QS波型时,同一心电图右胸导联均呈QS型,无特异性。V1呈rS型且r波幅≥0.05mV时,右胸导联Q波应疑及右心室梗死。ST段大部分在等电位线上,正常ST段抬高≤0.1mV。T波以倒置为主,随导联可移负向加深。结论:为提高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常规12导联附加右胸导联是一项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90例正常人右胸前导联心电图进行分析,发现V_3R,V_4R,V_5RQRS波形态均以rS图形为多见,分别占87.8%,68.9%和66.7%。由V_(5R)至V_(5R)渐次出现rS波60例,其r波均逐渐变小。至V_(4R),V_(5R)演变成QS波者分别为4例及11例。S-T段90%以上在等电位线上,10%以下抬高,抬高幅度均小于0.1mv。T波形态均为直立。其电压80%上下小于0.1mv,且均与QRS主波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89例CLBBB患者进行心肌酶检查,其中AMI患者19例,对其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中,2例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V1~3呈rS型导联,V6导联的QRS波群呈顶端粗钝且宽阔的R波,V1-4的ST段弓背呈0.3-0.5mV的抬高,STV5、V6、I、aVL导联呈0.1-0.2mV的斜上方抬高;7例下壁心肌梗死,其中5例Ⅱ、Ⅲ、aVF导联均为QS型,ST段弓背呈0.3~0.5mV的抬高,T波呈直立;10例前间壁心肌梗死,其中9例的V1、V2、V3导联呈QS型,8例V1、V2、V3导联ST段的单向弓背呈0.4-0.8mV的抬高,T波呈直立,且无法轻易识别J点,4例ST段的抬高情况与T波呈"R"型。结论:在心电图的检测当中,QRS主波以及Q波向下时,ST段的单向弓背呈0.3-0.8mV的抬高,或QRS主波为向上时,ST段呈0.1-0.2mV的斜上方抬高,这对AMI间合CLBBB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并探讨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和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7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特征。结果:梗死部位:患者合并左室下壁或正后壁梗死几率较大,占83%,仅少数合并前壁梗死;常规12导联:V1~V5、Ⅰ、Ⅱ、Ⅲ、aVL导联ST段均有不同程度改变;STⅢ↑STⅡ↑占93.6%,STV2↓/STaVF↑≤0.5占57.4%;部分(23.4%)左侧Ⅰ、aVL、V5、V6导联q波消失。右胸导联:V3R~V5R的ST段呈特定形态向上抬高,敏感性强,但持续时间短;V3R~V5R导联QRS波呈QS型87%,Qr型13%;T波均可见由直立→平坦,或双向→倒置的动态过程。结论:常规心电图与右胸心电图各诊断指标相互补充,临床诊断ARVI较可靠,可有效预防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5.
1 病历简介 患者女性,20岁,临床诊断:甲亢,扁桃体炎.心电图示:服用心得安前窦性P波规律出,P-P间距为0.66秒,心率90次/分,P-R间期为0.12秒,QRS波时限0.07秒,QRS波:Ⅱ、avF呈"R"型,Ⅲ呈rsR'型,V1呈rS型;T波:Ⅱ导联低平,ⅢavF导联倒置.服用心得安20mg后,90分钟复查,P-P间距0.72~0.86秒,心率70~84次/分,律不齐,P-R间期<0.10秒,QRS波明显增宽畸形,时限为0.12秒,Ⅲ、avF、V1导联QRS波呈QS型,V3~V6导联QRS波呈"R"型,Ⅱ、Ⅲ、avF导联的T波直立,为B型预激综合征.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T波改变;3.心得安诱发B型预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正> 例1,患者男,35岁。因左侧胸痛,四肢乏力四小时,门诊就诊。BP14/10kpa,心率78次/分,律整,无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律60次/分,P—R间期0.11s,QRS时限0.12s,各导联QRS超始部均有“σ”波,QRS在V_1导联呈qr型,q波时限0.02s,Q>1/4R,V_2—V_6均呈R型,ST段V_1导联呈单向曲线型抬高0.2mv,V_2导联水平型抬高0.2mv,T_(V1—V6)均直立,T_(VS)<1/10R_(V5),Q—T间期0.40s,为A型预激综合征合并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血清酶,ck180.53u/L,LDH120.56u/L,GOT8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与心电图(ECG)异常的关系,提高对AHCM的诊断识别,减少误、漏诊.方法 对 31 例AHCM患者的ECG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均合并有ECG异常改变(100%);胸前导联(V3~V6)T 波倒置(0.1~2.8 mV),且以V3、V4、V5导联T波倒置最为明显;上述导联ST段压低(0.05~0.4 mV);V3~V5导联R 波振幅明显增高;所有左心尖肥厚型病例均无异常Q波,1例全心尖肥厚型可见病理性Q波.合并心房纤颤2例(6.5%).结论 标准12导联ECG显示胸导联V3~V5R波振幅增高伴对称深倒置T波,要高度考虑AHCM的可能,ECG异常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相关性,是AHCM的首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1 病历简介  患者女性 ,2 0岁 ,临床诊断 :甲亢 ,扁桃体炎。心电图示 :服用心得安前窦性 P波规律出现 ,P- P间距为 0 .6 6秒 ,心率 90次 /分 ,P- R间期为 0 .12秒 ,QRS波时限 0 .0 7秒 ,QRS波 : 、av F呈“R”型 , 呈 rs R’型 ,V1 呈 r S型 ;T波 : 导联低平 , av F导联倒置。服用心得安 2 0 m g后 ,90分钟复查 ,P- P间距 0 .72~ 0 .86秒 ,心率 70~ 84次 /分 ,律不齐 ,P- R间期 <0 .10秒 ,QRS波明显增宽畸形 ,时限为0 .12秒 , 、av F、 V1 导联 QRS波呈 QS型 ,V3~ V6 导联QRS波呈“R”型 , 、 、av F导联的 T波直立 …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8岁,于1972年体检发现心脏杂音,1986年起间歇性心前区痛伴胸闷气急,曾用丹参片等治疗,效果不明显,于1989年9月5日入院。体检:心浊音界右移,4个瓣膜听诊区均有Ⅱ-Ⅲ级收缩期吹风性杂音,以胸骨左右缘第五肋间最响。心电图:电轴右偏+173°、PI.aVL倒置,Ⅱ.aVF.V_5R直立,P电轴+120°,QRS波:V_1呈Rs型,V_3呈rS型,V_(4~6)呈QS型,V_1导联ST段及V_3R、V_5R导联ST段均下降0.1mV,T_(V1)倒置。超声心动图:心尖四腔心显示右侧心室为形态学的左室、房室瓣呈2叶,瓣环位置较高。腱索附着于室壁;左侧心室为形态学的右室,房室瓣为3叶,瓣环位置较  相似文献   

10.
对48例健康老年人应用HC导联心电图及Wilson导联心电图对比测定,结果如下:HC导联心电图P波在右胸导联上振幅高、形态清晰,R波呈递增趋势,Q波较小,T波均为直立。我们认为,当HC导联心电图T波在右胸V_3R~V_9R导联中出现倒置或由直立变为倒置的动态变化,有助于右心疾患的诊断。又由于右胸HC导联心电图各波分布状态及其演变规律与左胸图形一致,对右心室疾病的诊断提供了较理想的基础条件及借鉴左室疾病诊断标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扩张性心肌病心电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继红  张炜 《农垦医学》2008,30(1):39-41
目的:探讨扩张性心肌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23例扩张性心肌病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肢导低电压,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良,V1~v4及大部分v5甚至V6呈rS或QS,且电压高.可达4~5 mY,伴ST段改变,常合并各种心律失常和各种传导阻滞等.结论:常规心电图显示肢体导联低电压,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良伴S波高电压,有ST段改变,要高度考虑扩张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12.
男,64岁,因咳嗽,胸痛,气短来诊,心电图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各导联QRS波群延长0.12S,V_1呈QS型,V_(2~3)叫呈rS型,V_5为明显粗钝的R波,其前无Q波,其后无S波,ST段V_(1~3)升高0.1~0.3mv。两天后清晨4点时,突然心前区剧烈痛,大汗淋漓,持续30min以上,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未缓解,BP8/5.3KPa,心率60次/min,WBC14.6×10~9/L,N0.88,L0.12,GOT 80 Iu,CPK800IU.心电图V_1呈QS型,V_(2~3)呈rS型,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79岁。临床诊断: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2心电图分析 窦性P波,P-R间期0.20s.Q-T间期0.56s.心率71次/min。各导联QRS时限增宽至0.16S,Ⅰ、aVF、V6呈宽大切迹单向R波.Ⅱ呈rS型,Ⅲ呈QS型,aVF呈rS型,其r呈直线纤细。STI、aVL、V4~V6下降,STⅡ、Ⅲ、aVF呈弓背型抬高伴T波正负双向。TI、aVL、V5、V6呈负正双向.TV1~V4直立。  相似文献   

14.
例1,男性,患者,58岁,心电图示:PⅠ.avl倒置,QRS波主波向下;V1~V6R波渐低而S波渐深,R/S比值渐小;各导联QRS时间宽达0.14s,SⅠ.Ⅱavl,V3~V6及RavR均粗钝。左右上肢电极互换并加做V3R-V6R导联,呈现典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型,据此诊断为右位心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5.
一、Brugada综合症心电图特点: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伴V1~V3ST段或J点抬高>0.2mv,按ST段抬高的形态可分为3型:Ⅰ型为ST段抬高呈下斜型伴T波倒置;Ⅱ型为ST段抬高呈马鞍型伴T波直立或负正双向;Ⅲ型为Ⅰ型、Ⅱ型混合型.动态心电图可记录到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相似文献   

16.
李琦 《中原医刊》2004,31(3):45-46
目的 :探讨分析正常人及左室肥厚心电图胸前导联R波振幅及变化规律。方法 :测量分析 2 70例正常人及112例左室肥厚心电图胸前导联R波振幅及变化规律。结果 :正常人V1-V3 R波振幅逐导升高 ,大多至V4达最高R波振幅后V5、V6递减。R波振幅高于国外 (P <0 .0 0 1)。左室肥厚时胸前R波最高振幅左移 ,V5R波最高振幅出现率明显大于正常人 (P <0 .0 0 5 )。V4、V5、V6R波振幅增高 ,与正常人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0 1)。结论 :①RV4≥ 3 0mv ;②RV5≥ 2 5mv ;③RV6≥ 2 0mv ;④RV6>RV4或RV6>RV5(同时具备电压增高之一者 )为左室肥厚的诊断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VE导联的心电图特点,探讨该导联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正常成人和30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描计常规12导联心电图,并加做VE导联。比较两组人群VE导联的波形特点,分析该导联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95.0%的正常成人,VE导联QRS波呈qR、R、Rs型,5.0%呈rS波,ST段位于等电位线,T波80、0%直立,13.0%平坦,7%倒置;93.3%的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VE导联QRS波呈QS或rS型,仅6、7%呈Rs波,ST段无偏移,T波70、0%直立,20.0%平坦,10.0%倒置。两组比较,以QRS波形态差异最为明显(p〈0.05或P〈0、01)。用VE导联QRS波呈OS型诊断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敏感性为76.7%,特异性100%,阴性预测值93、5%,阳性预测值100%。结论两组心电图结果揭示了VE导联的心电图特征,VE导联呈QS型是诊断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入院前后心电图不典型表现,以及临床症状和合并症的临床特点.方法:COPD患者130例,其中合并急性心肌梗死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临床表现、心电图、合并症、临床转归方面进行总结.结果:COPD合并急性心肌梗死26例中临床表现,不典型胸痛占34.6%,典型胸痛占19.2%,无疼痛者占30.8%,两肺湿啰音占84.6%,心前区有2~3级收缩期占50%;心电图表现:入院前7例Ⅱ、Ⅲ、avF缺血型ST-T改变,2例V1~V5导联ST-T缺血性改变,2例Ⅰ、avL导联缺血型ST-T改变,15例各导联无ST-T改变.入院后有病理性Q波,ST段抬高以及T波倒置,出现在Ⅱ、Ⅲ、avF导联8例,V7~V9导联5例,V2~V5导联4例,V3R-V4R导联4例,V1~V3导联3例,Ⅰ、avL导联2例.COPD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常见合并症有:高血压病10例、糖尿病10例、高脂血症8例、葡萄糖耐量减低5例.结论:COPD与急性心肌梗死共存率较高,临床易发生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塞(AMI)典型者,一般诊断不难,据病理Q波即可诊断。但是临床上有些心肌梗塞在常规导联中不出现Q波,因而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现将临床上遇到的不典型的心肌梗塞进行分析讨论。一、R波振幅减低型心肌梗塞。当左右心室开始除极,因左室壁心电向量大于右室壁,于是便形成向上的“R”波,有些面向心腔的导联如aVR、V导联,可呈rS或QS型。不仅这些,还有操作技术因素等使R波振幅减低。所以,影响R波振幅减低者有许多因素,不能单纯以R波振幅减低来诊断心肌梗塞。要结合临床表现,血清酶学生化检查,以及心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46岁,主因左侧肢体活动不便1周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门诊描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1-V4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0.1-0.5mv,Ⅱ、Ⅲ、avF、V1-V6导联T波倒置,左室高电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