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该研究在脊髓损伤神经细胞凋亡领域首次探讨脊髓占位模型中神经细胞死亡方式,为其他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大鼠胸10 椎管后方放置0 .8mm 、长3mm 的硬质塑料管,术后第3d 运用荧光原位末端标记法( T U N E L标记) 发现在损伤中心灰质、白质均存在细胞凋亡,其中白质传导束凋亡细胞明显。研究认为脊髓在持续性机械占位损伤中,神经细胞继发性改变存在主动死亡方式。  相似文献   

2.
大鼠占位模型与脊髓神经细胞死亡方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在脊髓操伤神经细胞凋亡领域首次探讨脊髓占位模型中神经细胞死亡方式,为其他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大鼠胸10椎管后方放置Φ0.8mm、长3mm的硬质塑料管,术后秕3d运用荧光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标记)发现在 伤中心灰质白质均存在细胞凋亡,其中白质传导束凋亡细胞明显。研究认为脊髓在持续性机械占位务中,神经细胞继发性改变存在主动死亡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OJ)肝缺血再灌注时肝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和梗阻胜黄疸(OJ)组.OJ组结扎切断胆总管建立OJ模型,7 d后PrinCe法阻断肝门15 min,分别于肝脏缺血前、再灌注0 h、1 h、6 h、24 h取材.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胀亡和凋亡百分比,HE染色观察肝病理组织学改变,并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 OJ组胀亡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SO组,且再灌注6 h达峰值(P<0.05).OJ组凋亡细胞百分比有逐渐增加趋势,至再灌注24h最明显(P<0.05).OJ组各时点胀亡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凋亡.肝病理组织学可见OJ组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胀亡增加,以再灌注6 h明显.血清ALT、AST和LDH水平OJ组均显著高于SO组,至再灌注6 h达峰值(P<0.05).结论 胀亡是梗阻性黄疸肝缺血再灌注时肝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肝功能损伤程度与胀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细胞死亡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时肝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方法采用四氯化碳复合法制作肝硬化大鼠模型,将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和I/R组,I/R组建立70%肝I/R模型,并于再灌注后0、1、6、24、48 h取材。比较各组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肝细胞钠钾ATP酶、钙ATP酶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胀亡和凋亡百分比,电镜观察肝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与SO组相比,I/R组再灌注后血清ALT、AST水平显著升高(P<0.05),6 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肝细胞钠钾ATP酶、钙ATP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于再灌注1 h达低谷,后逐渐恢复;再灌注早期(6 h内)肝细胞死亡方式以胀亡为主,后期(24 h后)凋亡细胞逐渐增多;电镜下可见典型胀亡和凋亡改变。结论胀亡是肝硬化大鼠肝脏I/R损伤肝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肝功能损伤与胀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三磷酸腺苷(ATP)对大鼠移植胰腺细胞死亡方式的影响,探讨ATP对大鼠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SD大鼠10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移植组和ATP保护组,后2组按再灌注时间再各分为0、1、6、12 h亚组,单纯移植组供体胰腺单纯用肝素平衡盐液进行低温(0-4℃)灌注并保存60 m in后行移植手术,ATP保护组供体胰腺用添加了ATP的肝素平衡盐液进行低温(0-4℃)灌注并保存60 m in后行移植手术。观察ATP对血糖、血清脂肪酶、淀粉酶含量和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研究胰腺组织ATP含量与凋亡、胀亡细胞百分比的关系。结果ATP保护组胰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轻于单纯移植组,再灌注6、12 hATP保护组血糖、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含量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单纯移植组(血糖、脂肪酶,P〈0.05;淀粉酶,P〈0.01),再灌注0、1 h ATP保护组胰腺组织ATP含量明显高于同时间点单纯移植组(P〈0.01),ATP保护组胀亡细胞百分比明显小于同时间点单纯移植组(0、1、6 h,P〈0.01;12 h,P〈0.05),ATP保护组细胞的主要死亡方式是凋亡,ATP含量与胀亡细胞百分比明显负相关(r=-0.956,P〈0.01),与凋亡细胞百分比无明显相关。结论ATP促进移植胰腺的不可逆损伤细胞以凋亡方式死亡,减少细胞胀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机体组织在经过缺血再灌注或其他损害时会发生细胞死亡,细胞凋亡(apoptosis)作为细胞死亡的方式已被广泛接受,细胞胀亡(oncosis)是近年来提出的与细胞凋亡不同的另一种细胞死亡方式.本文就细胞死亡方式理论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王莲  刘永红  李晓宁  黄远桂 《医学争鸣》2009,(24):3196-3198
为了能对细胞死亡的机制和途径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许多科学家发展了越来越多的检测方法.为了利于对各种检测方法的了解和选择,本文对目前常用、实用及新发展的一些检测细胞死亡方式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对各种检测方法的检测原理、判定标准及优缺点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强脉冲噪声暴露后大鼠耳蜗毛细胞死亡的启动方式。方法:将大鼠暴露于平均压力峰值级为154 dB SPL的脉冲噪声100发,分别于噪声暴露后10 m in,3 h,6 h解剖取耳蜗,应用细胞核DNA染料碘化丙锭(prop id ium lod ide,PI)标记耳蜗基底膜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毛细胞核形态学变化。结果:强脉冲噪声暴露后10 m in可见到核固缩的外毛细胞,3 h出现少量核肿胀和核缺失外毛细胞,6 h可见到外毛细胞核大片段缺失。结论:毛细胞凋亡发生于脉冲噪声暴露后即刻,坏死出现于凋亡之后。细胞凋亡过程迅速,噪声暴露后6 h耳蜗基底膜外毛细胞核的缺失主要源于凋亡细胞。  相似文献   

9.
大鼠老年性痴呆模型神经行为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0,38(4):337-338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损伤双侧基底核老年性痴呆(AD)大鼠模型神经行为学变化.方法:将20月龄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各10只,将鹅膏蕈酸(IBO)注入模型组大鼠双侧基底核中,制成AD大鼠模型.用Morris水迷宫(MWM)技术对对照组、模型组进行神经行为学测试.结果:模型组逃避潜伏期(EL)明显延长,中环游泳路程、40cm环游泳路程、跨平台次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损伤大鼠基底核能使其空间记忆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后会出现神经胶质细胞的损伤甚至死亡等一系列改变。目前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胶质细胞死亡方式的研究不断深入。近年来,除了凋亡和坏死外,很多研究者提出了自噬与胀亡的概念,关于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胶质细胞的自噬与胀亡也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与关注。文章就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胶质细胞所经历的各种死亡方式在病理形态学改变、诱导途径和调控机制等方面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三叉神经痛样SD大鼠动物模型神经微循环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15只,随机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手术组经口内切口行右侧三叉神经的眶下神经结扎术;对照组手术同前,但只分离暴露右侧眶下神经不予以结扎。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解剖眶下神经,通过明胶-墨汁灌注HE染色和透明标本焦点堆迭观察微循环变化。结果眶下神经外膜的血管沿神经长轴走行,并可见有较粗的微血管纵向贯穿神经全长,途中发出斜向或横向的分支穿入神经束间,并沿神经束分布,相互交织形成微血管网,继而又发出分支穿入神经内膜;手术组眶下神经的微循环在不同的时间点略有不同,微血管网的密度比对照组低。结论大鼠眶下神经长期受压引起微循环障碍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改进后的小脑延髓池穿刺法制作神经源性肺水肿大鼠模型的使用价值。方法 6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小脑延髓池穿刺直接注射组(直接注射组)、小脑延髓池穿刺延长留置时间组(延长留置时间组)。延长留置时间组造模成功率达90%。直接注射组采用传统的小脑延髓池穿刺直接注射法造模;延长留置时间组即小脑延髓池穿刺成功后,在脑池内留置1 m L注射器针头20 min后注射纤维蛋白原(100 mg/m L)和凝血酶(200 U/m L)各0.075 m L。通过观察各组大鼠肺大体形态学、病理改变及比较生存时间,评价两种制模方法的价值。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结果正常对照组无肺水肿表现。同直接注射组相比,延长留置时间组大鼠肺体积明显增大,肺泡及肺间质渗出明显增多。延长留置时间组大鼠生存时间较直接注射组缩短,分别为5.008±2.612 h和7.482±3.034 h(t=2.394,P=0.024)。结论小脑延髓池穿刺延长留置时间法复制的神经源性肺水肿症状典型,是研究神经源性肺水肿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大鼠外周神经挤压神经再生模型和大鼠外周神经自体神经移植神经再生模型,观察对比各模型神经恢复过程中机械痛觉超敏的变化及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改变,探讨两种神经再生模型中神经再生与神经性疼痛的联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均分成3组,A组为坐骨神经挤压模型组;B组为自体神经移植模型组;C组为假手术组。分别制成模型后,术后18d起检测机械刺激阈值及c-fos表达计数。结果A、B组各项指标与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A组各指标与B组有显著差异。结论两种模型再生神经生长进入去神经支配区域时,均出现支配区域的痛觉超敏和疼痛相关行为,神经性疼痛的发生时间、强度以及恢复均有不同,并和神经再生情况相关,提示神经性疼痛是评估神经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的参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对缺血性半暗带神经元死亡方式的影响。方法: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段上,以光镜、电镜和TUNEL法观察半暗带内细胞死亡方式,分别应用神经源性一氧化氮合酶(nNOS)、免疫源性一氧化氮合酶(i NOS)抑制剂7-硝基吲唑(7-NI)、氨基胍(AG),观察其对死亡的影响。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半暗带内神经元死亡以凋亡方式为主,7-NI、AG可使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减少(方差分析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半暗带内神经元死亡以凋亡为主,抑制NO的形成可减少神经元凋亡的数量。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观察电控打击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模型大鼠神经行为及脊髓病理变化.方法 采用自行研制的电控大鼠脊髓损伤打击器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观察脊髓损伤后Basso Beattie Bresnahan (BBB)评分、免疫组化及病理变化特点.结果 SCI后3 d BBB评分(1.0±0.7)开始增加,7d时显著明显增加至(4.2±1.3)分,28 d时BBB评分达(7.2±1.3)分.HE染色可观察到SCI后脊髓灰、白质组织结构不完整,大量神经元变性坏死、细胞肿胀、胶质细胞增生.免疫组化显示SCI伤后2h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细胞灰度值、神经丝蛋白-200(NF200)阳性轴突灰度值减少,24 h最低,3d开始恢复,28 d仍未恢复正常(P<0.05);SCI伤后3d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数量增多,14 d达到高峰,28 d有所回落(P<0.05).NSE、NF200、GFAP的变化与BBB评分呈显著相关(r=0.856,0.856,0.795,均P<0.01).结论 电控打击脊髓损伤模型大鼠NSE、NF、GFAP的变化反映了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与脊髓损伤后的神经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草鱼胆汁及鲤醇硫酸酯钠致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的死亡方式。方法根据文献报道方法从草鱼胆汁中提取鲤醇硫酸酯钠,通过体外培养HK-2细胞系,应用MTT法评价草鱼胆汁和鲤醇硫酸酯钠对HK-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草鱼胆汁和鲤醇硫酸酯钠所致的HK-2细胞的主要死亡方式。结果 HK-2细胞存活率随着草鱼胆汁和鲤醇硫酸酯钠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且草鱼胆汁和鲤醇硫酸酯钠对HK-2细胞的影响无明显差异;HK-2细胞染毒24h后,细胞凋亡和胀亡均明显增多,2、4μl/mL草鱼胆汁和66.7、133.4μg/mL鲤醇硫酸酯钠导致细胞凋亡样坏死明显增多,而8μl/mL草鱼胆汁和533.6μg/mL鲤醇硫酸酯钠导致细胞胀亡样坏死明显增多。结论中、小剂量的草鱼胆汁毒素主要导致HK-2细胞呈现凋亡样坏死,大剂量的草鱼胆汁毒素主要导致HK-2细胞呈现胀亡样坏死;鲤醇硫酸酯钠是草鱼胆汁毒素的主要毒性成分。  相似文献   

19.
骨性关节炎(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进行性退化为特征的骨关节疾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加重,预计到2020年OA将会成为第四大致残性疾病。OA主要引起疼痛、僵硬和移动困难,导致进行性残疾,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但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软骨细胞是关节软骨中的唯一细胞,其死亡在OA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软骨细胞死亡的方式有凋亡、自噬性细胞死亡和坏死性细胞死亡三种,三者存在密切联系。探究软骨细胞在OA中的死亡方式可为OA的预后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模拟不同剂量分割方式照射食管癌细胞Eca109观察比较各组别细胞死亡方式及细胞毒效应的差异,尝试为临床食管癌非常规分割放疗提供潜在的理论依据。方法:设计具有相同BED的4种剂量分割模式:超分割组(1)、常规分割组(2)、大分割组(3)、大分割组(7),照射处于指数生长期的Eca109细胞后,进行Hoechst 33258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通过CCK-8实验绘制细胞存活曲线。结果: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超分割组(1)受照射细胞中54.9%呈凋亡样坏死状态;常规分割组(2)50.5%的细胞呈胀亡样坏死状态,而30.3%的细胞呈凋亡样坏死状态;大分割组(3)受照射细胞中72.1%呈胀亡样坏死状态,19.2%呈凋亡样坏死状态;大分割组(7)受照射细胞中53.6%呈胀亡样坏死状态,7.1%呈凋亡样坏死状态。CCK-8检测各组细胞吸光度值(OD值),绘制存活曲线,常规分割组(2)、大分割组(3)与大分割组(7)在模拟照射结束后第1、4、7、10天进行比较,吸光度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超分割组(1)在第1、4、10天吸光度值均显著低于其他模拟照射组(P<0.05)。在第7天时,各模拟照射组吸光度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分割照射Eca109细胞大部表现为凋亡样坏死,大分割照射大部分表现为胀亡样坏死。在食管癌的治疗中,超分割放疗较其他剂量分割模式有更好的肿瘤控制率可能与这种死亡方式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