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45°斜角穿刺法和垂直穿刺法在肥胖型婴幼儿股静脉穿刺采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7例肥胖型婴幼儿(1个月至3岁)分成两组,试验组采用45°斜角穿刺法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对照组采用垂直穿刺法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观察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局部淤青及皮下血肿发生率、标本凝血和溶血情况。结果试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73.33%,高于对照组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局部淤青、皮下血肿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标本凝血、溶血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45°斜角穿刺法进行肥胖型婴幼儿股静脉穿刺采血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局部淤青、皮下血肿发生率,以及标本凝血及溶血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门诊小儿股静脉采血失败的原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对61例门诊股静脉采血失败患儿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本组患儿股静脉穿刺失败原因中,护士心理因素占45.9%,其次为患儿体位安置不正确或定位不准(24.6%)及患儿个体差异的影响(16.4%);穿刺失败所致不良反应依次为采出血量较少、采血时凝血及采血时皮下血肿。结论:护士要调整心态,熟练掌握穿刺技术,以减少股静脉穿刺失败,提高采血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负压式股静脉采血法用于烧伤小儿静脉采血的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5月共实施175例烧伤患儿负压式股静脉采血法。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9%,标本合格率为100%,局部血肿发生率为0。结论负压式股静脉采血法用于烧伤患儿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高,血标本的合格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连线定位法在婴儿股静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行股静脉穿刺采血的婴儿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采用连线定位股静脉穿刺采血,对照组采用触摸法股静脉穿刺采血。观察及比较两种方法股静脉穿刺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穿刺点血肿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对照组采血时间为9.6min±1.03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8.89%,穿刺点血肿发生率8.89%,家属满意度85.56%,观察组采血时间为7.8min±0.8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78%,穿刺点血肿发生率1.11%,家属满意度9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线定位法行婴儿股静脉穿刺采血优于触摸法,操作方法简单,安全性高,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协助诊治,短时间内完成静脉穿刺采血,提高小儿股静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避免对其邻近器官的损伤。方法 选择220例29天~3岁的患儿,做股静脉穿刺采集血标本,观察组110例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对照组110例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比较两种方法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一次性采血针组一次性穿刺成功102例,出现淤血或小血肿8例,一次性注射器组一次性穿刺成功86例,出现淤血或小血肿24例。结论 使用一次性采血针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率高于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把婴幼儿用一次性采血器行大隐静脉采血与传统的颈外静脉、股静脉采血效果进行比较,探索一种既简便安全又快捷有效的静脉采血方法。方法把1 8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即大隐静脉组)与对照1组(即颈静脉组)、对照2组(即股静脉组)各600例。比较3组的一针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标本血量、皮下血肿发生率。结果大隐静脉组在一针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采血量方面优于对照组,皮下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采血器行大隐静脉采血的方法是一种简便、安全、快捷的静脉采血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静脉斜刺与直穿刺法在新生儿采血中的效果比较.方法:将580例需采血化验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12例和对照组268例,观察组应用股静脉斜刺术采血,对照组应用股静脉直刺术采血,比较两组采血效果.结果:股静脉斜刺采血患儿反应明显轻于直刺采血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7%,穿刺操作时间为5 min,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为8%,标本溶血率为4%;对照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77.7%,穿刺操作时间为10 min,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为20%,标本溶血率为11%.两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结论:新生儿股静脉斜刺采血比股静脉直穿刺采血对患儿机体影响小,操作时间短,穿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8.
静脉采血是儿科工作最大的难点,一是患儿不配合,难以抽够所需的血量,另一方面是家长心疼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多扎一针,针对这一观念,我科改进了采血方法,进行静脉采集血标本时,常选用的血管一般为颈外静脉及股静脉,股静脉由于位置较深,特别是有些肥胖儿在体表不易触摸到动脉波动,对股静脉位置判断不清,造成穿刺成功率低,而颈外静脉虽说在外表比较明显,但由于小儿爱动且容易哭闹,采血时容易穿破血管,使采血失败,造成颈部皮下血肿等并发症,自2006年2月以来,笔者针对患儿不配合、爱哭闹、易动等特点采血时改为在输液前用头皮针进行头皮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9.
静脉采血是儿科工作最大的难点,一是患儿不配合,难以抽够所需的血量,另一方面是家长心疼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多扎一针,针对这一观念,我科改进了采血方法,进行静脉采集血标本时,常选用的血管一般为颈外静脉及股静脉,股静脉由于位置较深,特别是有些肥胖儿在体表不易触摸到动脉波动,对股静脉位置判断不清,造成穿刺成功率低,而颈外静脉虽说在外表比较明显,但由于小儿爱动且容易哭闹,采血时容易穿破血管,使采血失败,造成颈部皮下血肿等并发症,自2006年2月以来,笔者针对患儿不配合、爱哭闹、易动等特点采血时改为在输液前用头皮针进行头皮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股静脉体表投影点穿刺法联合一次性采血针采血的效果。方法将危重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股静脉定位穿刺方法及注射器采血,观察组患者采用股静脉体表投影点穿刺法联合一次性采血针采血。结果观察组穿刺时间、局部瘀斑、血肿,标本溶血、凝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性穿刺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静脉体表投影点穿刺法联合一次性采血针采血较传统的定位穿刺方法及注射器采血法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的可行性。方法将160例新生儿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桡动脉采血组和股静脉采血组,各80例,并对两组采血的成功率,穿刺采血时血肿的发生率及操作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桡动脉采血组采血的成功率高,穿刺部位血肿的发生率低,采血时间短。结论对新生儿经桡动脉采血有利于提高采血的成功率,减轻损伤程度,缩短采血时间。  相似文献   

12.
两种股静脉采血法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疾病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股静脉垂直穿刺采血法与股静脉斜刺采血法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小儿先天性髋关节疾病患儿226例,采用随机分类法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儿(113例)采用股静脉斜刺采血法,对照组(113例)患儿采用股静脉垂直穿刺采血法,比较并记录一次采血成功率、新手成功率、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及肥胖儿一次成功率.结果:股静脉斜刺采血法成功率为90.3%,股静脉垂直穿刺采血法成功率为76.1%.结论:股静脉斜刺采血法更适合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疾病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方法在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按压止血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6月~8月住院病人651例为对照组,2011年9月~11月住院病人760例为实验组。对照组病人经股静脉穿刺后予传统方法按压,观察组成立品管圈,用讨论法及检查法找出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按压止血发生皮下淤血问题的病例,并用鱼骨图分析找出根本原因,通过全体护理人员参与管理,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措施,降低技能操作中的损害,提高护理质量。结果2组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按压止血成功率比较,实验组成功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可减少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按压止血发生皮下出血、皮下血肿等情况的发生,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桡动脉替代股静脉采血的方法。方法:对180例需采血小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采用股静脉穿刺,实验组90例采用桡动脉穿刺,观察两组采血成功率和穿刺部位皮肤情况。结果:采血成功率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血拔针后按压针眼处3—5min,对照组25例出现皮肤青紫瘀斑,实验组5例出现皮肤青紫瘀斑,两组均未出现局部血肿;两组止血效果及采血耗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动脉采血,小儿易配合,所需时间短,有利于穿刺部位止血,防止出现皮肤青紫瘀斑和局部血肿。  相似文献   

15.
股静脉穿刺是内科监护室常见的血标本采集方法之一,但是,由于股静脉位置深,不能直视,血流量大且压迫时间长等特点,很容易造成患者皮下血肿,假性静脉瘤,动脉损伤等不良后果,然而,因股静脉穿刺误伤股动脉造成患者髂骨动脉后方血肿压迫神经导致活动障碍较少发生,自本监护室收治心内科重症患者以来,发生第一例因股静脉脉穿刺误伤股动脉造成患者右侧腹股沟韧带上方右侧髂骨动脉后方血肿压迫神经以致下肢活动障碍事例,现将股静脉穿刺误伤股动脉造成患者髂骨动脉后方血肿压迫神经导致活动障碍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婴儿桡静脉采血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静  胡雪卿 《护理学报》2003,10(5):34-35
目的探讨桡静脉采血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从0~8个月的婴儿中各取100例作股静脉采血和桡静脉采血,两组由同组护士执行穿刺采血。以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解剖特点进行对照。结果两组方法的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不良反应仅出现血肿,血肿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桡静脉采血血肿发生率低。结论桡静脉采血具有操作容易,不易被污染,容易观察,可以防受凉,血肿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直接滴入采血的可行性。方法 将住院患儿200例,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完全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例,实验组应用24G型留置针穿刺浅静脉直接滴入采血法(以下简称滴入采血法),对照组应用股静脉采血法,比较一次性成功率、溶血、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的高低。结果 滴入采血法一次成功率高,溶血、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低,并且采血后可接上输液。结论 滴入采血法较股静脉采血法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两种抽血法在小儿股静脉穿刺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效、安全的小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方法选取在门诊抽血室行股静脉穿刺采血的患儿(年龄0~12个月)200例,按门诊收费发票号的单数号与双数号分成真空负压试管抽血组(A组)与传统注射器抽血组(B组),每组100例,比较两组病例一次穿刺成功率、发生皮下血肿、凝血以及造成医源性污染等现象。结果采用真空试管抽血法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发生皮下血肿、凝血的现象,避免造成医源性污染现象的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空负压试管抽血法具有干净安全、简单快捷、准确可靠的优点,更加符合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股静脉体表投影点穿刺法在危重病人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妙玲  陈淑芳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0):1872-1873
目的 提高危重病人股静脉采血成功率,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222例需股静脉采血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6例.观察组11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穿刺采血,观察组采用股静脉体表投影点垂直穿刺法.结果 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穿刺时间及误抽动脉血、局部瘀斑、血肿、感染发生率等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股静脉体表投影点穿刺法较直观,可提高采血成功率,并能减少许多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改进婴幼儿穿刺采血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患儿痛苦。方法 对108例住院需采集血标本的婴幼儿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法.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穿刺成功率100%,无一例皮下血肿及其它护理并发症。结论 婴幼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操作安全、易行。穿刺成功率高,避免了传统的静脉采血的弊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