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随着新技术及新材料的进步,血管内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然而宽颈动脉瘤的栓塞治疗仍然十分困难,单纯的弹簧圈栓塞难以闭塞动脉瘤,还有导致载瘤动脉闭塞的风险。近年来,应用血管内支架植入结合微弹簧圈栓塞使宽颈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成为可能。我科采用新型的NeuroformⅡ型专用颅内支架结合生物活性Matrix弹簧圈栓塞2例宽颈动脉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 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技术,并评价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采用Neuroform支架辅助技术对31例颅内宽颈动脉瘤进行了弹簧圈填塞治疗.31例患者共有颅内动脉瘤43枚,均为破裂动脉瘤,其中39枚为宽颈动脉瘤,21枚颈:体≥1,18枚颈:体<1;4枚为宽颈动脉瘤患者合并的非宽颈动脉瘤.结果 31例患者共置入支架35枚,其中3例患者两侧颈内动脉各置入1枚支架,1例两侧大脑中动脉各置入1枚.43枚动脉瘤中41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填塞,2枚末行填塞.2例宽颈动脉瘤患者置入支架后出现非动脉瘤破裂性出血,均可能由于输送导丝损伤大脑中动脉分支引起;1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弹簧圈飘至大脑中动脉M2段,引起相应脑缺血症状.获随访的29例中无死亡病例和再次出血病例,28例生存良好,1例留有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支架辅助技术进行弹簧圈填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临床技术,可以拓宽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支架包括Neuroform 6枚和Fnterprise 10枚。结果所有支架均成功释放并行弹簧圈栓塞,即刻造影动脉瘤获得完全及大部分栓塞13例,瘤颈残留1例,部分栓塞2例.14例患者术后3~12个月复查,13例完全及大部分栓塞中11例复查未见复发,瘤颈残留1例6个月后复查复发,再次行支架植入完全栓塞.部分栓塞2例复查时瘤腔消失。结论通过支架辅助对宽颈动脉瘤瘤颈重塑及弹簧圈的介入栓塞作用,使动脉瘤栓塞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 2岁,因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6h在外院就诊,颅脑CT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2次脑血管造影未能明确诊断。出血1个月后来我院就诊。入院体检:血压1 35 90mmHg ,意识清楚,言语流利,体检合作,双侧瞳孔等圆,光反射灵敏,颈无抵抗,感觉运动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局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并进行三维重建。右侧颈内动脉造影见前交通动脉瘤,瘤颈显示不清,3D图像显示微小宽颈分叶状动脉瘤,颈宽3.5mm ,瘤体最大径4 .0mm ,瘤体呈分叶双泡状,瘤顶指向下内方,右侧颈内动脉向双侧大脑前动脉供血。左侧颈内动脉造影大脑前动脉不显影。手术经过:气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应用新型颅内支架Enterprise结合水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技术及疗效。方法6例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直径<3mm,体/颈比<1.5)采用Enterprise支架结合水解脱弹簧圈栓塞,其中5例采用先放置支架覆盖动脉瘤颈再将微导管经支架网孔放入动脉瘤腔填塞弹簧圈进行栓塞,1例将微导管进入瘤腔后再释放支架进行弹簧圈栓塞。术后3~6个月进行临床随访。结果6例全部技术成功,支架均满意到位,载瘤动脉通畅,无手术并发症;动脉瘤完全闭塞4例,闭塞95%以上2例。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3~6个月临床随访无再出血及脑血栓形成。结论联合使用Enterprise支架和水解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维 (3D)数字减影 (DSA)辅助下血管内支架联合弹簧圈 (stent coil)技术栓塞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技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12例瘤体 颈比值≤ 1的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 (瘤体最大径≤ 4 .0mm) ,全部经二维 (2D)造影及 3D重建 ,前交通动脉 2例采用双侧置管 ,微导管头端到位后 ,通过对侧导引导管内释放颅内自膨胀支架Neuroform ,再通过微导管使用弹簧圈塞动脉瘤。后交通动脉 8例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起始部 2例 ,先释放支架覆盖瘤颈 ,通过支架网眼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使用弹簧圈栓塞 ,术后 6~ 12个月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  12例 2DDSA检查中 7例需经 3D确定为宽颈动脉瘤 ;12例全部技术成功 ,动脉瘤致密栓塞 ,载瘤动脉通畅 ;1例前交通动脉瘤栓塞后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 ,经治疗后恢复正常 ,其余 11例恢复顺利。 12例临床随访 6~ 12个月 ,无动脉瘤再出血或脑血栓形成 ,7例DSA随访 ,无支架内膜增生狭窄及动脉瘤复发。结论  3DDSA在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诊断和介入治疗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支架~弹簧圈技术栓塞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疗效确实 ,颅内专用支架为特殊部位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道我科使用Neuroform支架辅助可脱式弹簧圈栓塞宽颈脑动脉瘤的初步经验。方法  2 2例 2 4枚宽颈颅内动脉瘤采用Neuroform支架和弹簧圈进行栓塞 ,其中急性破裂动脉瘤 19枚、未破裂动脉瘤 5枚。结果 支架均成功地释放 ,支架置入后的造影未发现有瘤内造影剂滞留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10 0 %闭塞动脉瘤 18枚 ,90 %以上闭塞 5枚 ,1枚伴发的未破裂小型宽颈动脉瘤在支架置入后微导管无法超选 ,载瘤动脉均通畅。有 2枚动脉瘤虽有支架阻挡 ,但仍有部分弹簧圈畔进入载瘤动脉。所有患者没有出现与支架置入有关的症状性缺血性并发症。 17例造影随访中 ,有 1例在 3个月复查时发现再通 ,进行 2次栓塞完全闭塞动脉瘤 ,其余未见复发 ,结论 Neuroform颅内支架使用安全有效 ,适合于宽颈颅内动脉瘤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特别适合于迂曲的脑血管 ;其径向支撑力较差 ,在输送微导管时应防止其移位 ;其支架网眼较大 ,对血流动力学改变不明显 ,致密填塞是重要的 ,在输送弹簧圈时仍应防止弹簧圈畔进入载瘤动脉 ;术前、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以及术后严格的系列造影随访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自膨胀颅内专用支架(Neuroform支架)与弹簧圈栓塞相结合治疗基底动脉宽颈动脉瘤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Neuroform支架与弹簧圈结合栓塞治疗30例基底动脉宽颈动脉瘤.其中基底动脉末端动脉瘤16例,基底动脉中段9例,基底动脉起始部5例.结果 30例中,25例致密栓塞,5例部分栓塞.仅2例术中发生支架内血栓,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出院.临床随访20例,随访期3~6个月,无血栓栓塞症状发生.22例术后3个月血管造影随访:19例致密栓塞的动脉瘤均末显影,载瘤动脉通畅;3例动脉瘤颈有残留.结论 Neuroform颅内支架使用方便、安全,适用于颅内基底动脉宽颈动脉瘤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特别适用于迂曲的脑血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207例Neuroform支架或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的颅内宽颈动脉瘤,为临床选用Neuroform支架或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提供参考.方法:207例颅内宽颈动脉瘤中,129例采用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78例采用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3个月-5年进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复杂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法 ,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的适应证 ,急诊期使用支架术中、术后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Neuroform支架 ,弹簧圈主要采用Matrix。以 1枚支架覆盖 2枚动脉瘤并同时栓塞 2例 ;以支架辅助栓塞巨大宽颈动脉瘤 1例 ,急诊常规栓塞时瘤颈残留 ,择期再以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瘤颈 1例 ;动脉瘤常规弹簧圈栓塞后 3年复发 ,再以支架辅助栓塞 1例 ;急诊期支架辅助栓塞宽颈动脉瘤 4例。择期栓塞患者术前 3d予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所有患者术后予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 5d抗凝治疗。术后 3~ 6个月复查 4例。结果 所有病例栓塞操作均顺利完成 ,无手术并发症 ;除 1例巨大动脉瘤为次全栓塞外 ,其他均致密栓塞 ;复查 4例中 ,除次全栓塞的巨大动脉瘤出现动脉瘤腔部分显影外 ,其余 3例均未见动脉瘤显影。结论 以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提高了颅内宽颈动脉瘤、复杂性动脉瘤的治疗效果 ;既使用Matrix也要求致密栓塞 ;使用支架对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要求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可能需要的外科手术处理存在矛盾 ;未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准备情况下 ,急诊栓塞时使用支架的安全性尚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1.
颅内自膨胀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脑动脉瘤   总被引:28,自引:9,他引:19  
目的 报道采用自膨胀颅内专用支架 (Neuroform支架 )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初步探讨该支架的特点、短期疗效及应用前景。方法 采用Neuroform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 32例 34枚颅内宽颈动脉瘤。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3例 ,眼动脉 3例 ,后交通动脉 8例 ,前交通动脉 3例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 5例 ,椎动脉 6例 ,基底动脉顶端 1例 ,基底动脉干 2例 ,大脑前动脉A3段 1例 ,多发动脉瘤 2例。通过Renegade微导管释放Neuroform支架覆盖动脉瘤瘤颈 ,预先将另一微导管置入动脉瘤腔或将微导管通过支架网孔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结果  31例 34个支架成功到位释放 ,1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因支架无法通过狭窄的大脑后动脉而改用BX支架。 3例 1次各置入 2枚支架。 2 4例致密栓塞 ,6例瘤颈残留 ,2例部分栓塞。 1例术中发生支架内血栓 ,死亡 1例 ,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出院。临床随访 30例 ,随访期 1~ 6个月 ,平均 4 .7个月 ,无再出血及血栓栓塞症状发生。 1 1例术后 3个月血管造影随访 :7例致密栓塞的动脉瘤均未显影 ;4例瘤颈残留者 ,2例无变化 ;2例原有瘤颈残留未再显影。结论 Neuroform支架技术上容易操控 ,顺应性好 ,安全性高 ,可以到达颅内较远端的血管 ,大大扩展了支架技术治疗颅内血管病变的应用范围 ,近期  相似文献   

12.
新型可回撤自膨胀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新型可回撤自膨胀支架(LEO)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应用LEO支架治疗的43例患者44枚颅内动脉瘤,其中单纯支架治疗16例,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25例,双支架治疗2例,双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1例。并对其进行影像学及临床随访。结果治疗中支架位置调整方便,所有病例支架均成功释放,1例位置欠理想,1例发生急性支架内血栓,随访中1例发生晚期支架内血栓,1例发生内膜过度增生,22枚(50.0%)动脉瘤达即刻致密栓塞,29例获得影像随访的患者中72.4%动脉瘤治愈或较前好转,13.8%动脉瘤稳定,3例夹层动脉瘤发生瘤体短期内增大,2例患者死亡。结论LEO系统具有释放可控性强、简捷安全、可选择型号广泛等优点,在颅内动脉瘤栓塞和管壁重建中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颅内专用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4例中,男性20 例,女性24例,通过微导管放置颅内专用支架,支架覆盖动脉瘤瘤颈,同时以另一微导管进入动脉瘤腔微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结果全部病例采用颅内专用 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其中38 例致密栓塞,6 例部分栓塞。术中、术后未发生颅内出血及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均恢复良好。36例术后3~6个月脑血管造影随访:其中35 例致密栓塞的动脉瘤均未显影,载瘤动脉通畅;1例动脉瘤颈有残留,未见动脉瘤复发;6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未随访;2例失访。结论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可解脱弹簧圈结合游离纤毛铂金弹簧圈栓塞颅内大型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可解脱弹簧圈结合游离纤毛铂金弹簧圈栓塞颅内大型动脉瘤4例,动脉瘤直径14~21mm,首先用可解脱弹簧圈在动脉瘤内成篮,然后用游离纤毛铂金弹簧圈进行篮内填塞,最后再用可解脱弹簧圈进行瘤体及瘤颈的致密栓塞。结果 3个动脉瘤获得完全致密栓塞,1个动脉瘤有瘤颈残留。临床随访3~12个月,无出血及脑缺血性事件发生。结论 可解脱弹簧圈结合游离纤毛铂金弹簧圈是一种可选的栓塞颅内大型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的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技术操作要点、并发症防治、疗效、存在问题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1998年7月至2000年2月对93例11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施行了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术,其中84例为破裂动脉瘤,按Hunt-Hess分级:Ⅰ级18例,Ⅱ级29例,Ⅲ级25例,Ⅳ级10例,Ⅴ级2例,7例行急性诊栓塞,手DSA动态监视下完成,术后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并予以3H(高血容量、高血压、血液释释)治疗。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104个(88.14%),栓塞程度达90%以上11个(9.32%),栓塞程度在90%以上3个(2.54%)。全组死亡3例(3.23%()。1例术后1.5个月复发出血经手术夹闭愈,2例术后复查发现瘤颈扩大,经再次填塞复良好。结论短期随访结果表明,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的优点,致密填塞动脉瘤疗效可靠,部分填塞可能导致动脉瘤继续扩大,破裂出血,破裂动脉瘤应急诊检塞治疗。术后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intracerebral wide-necked aneurysms carries the risk of incomplete embolisation and recanalisation of the aneurysm as well as coil protrusion into the parent artery and embolic complications. We present preliminary results with the placement of a novel tightly braided stent across the aneurysm neck which might lead to thrombosis of these aneurysms. Methods A bifurcation artery aneurysm was created in a male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 After 4 weeks, a novel highly flexible stent with a central tightly braided mesh was placed across the aneurysm neck. Diagnostic angiography was performed during the procedure and immediately after stent deployment as well as 2 and 4 weeks following stent placement. Histological analyses, including microscopic investigations for evaluating intra-aneurysmal thrombosis and proliferation of the intima, were performed after 1 month. Results Intra-aneurysmal flow reduction due to stent placement was achieved as early as 45 min after deployment. Unchanged complete occlusion of the aneurysm could be observed by angiography 2 and 4 weeks post-stent deployment. Histological analysis confirmed angiographical findings of complete aneurysm occlusion and excluded significant neointimal coverage. Conclusion This newly designed flexible stent may offer the potential to expand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wide-neck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euroform EZ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采用Neuroform EZ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39例(41枚)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即刻和复查DSA造影,评价Neuroform EZ支架在辅助动脉瘤栓塞中的安全有效性。结果 41枚动脉瘤中破裂13枚(31.7%),未破裂28枚(68.3%)。共应用Neuroform EZ支架47枚,均准确释放(100%)。其中单枚支架辅助栓塞35枚,双支架辅助栓塞6枚(双支架套叠4枚,Y形支架2枚)。栓塞后即刻mRaymond分级1级19枚(46.3%),2级7枚(17.0%),3a级11个枚(26.8%),3b级4枚(9.6%),其中破裂、未破裂动脉瘤分别为1级10枚(76.9%)、9枚(32.1%)。术中发生血栓事件1枚(2.4%)。术后6个月复查造影显示,mRaymond分级改善13枚,变差2枚,发现载瘤动脉再狭窄1枚(2.4%)。结论 Neuroform Z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仍需多中心研究和远期随访验证。  相似文献   

18.
单纯网孔支架植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单纯网孔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动脉瘤治疗的新理念,其机制是通过改变动脉瘤内部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促使瘤内血栓形成,支持瘤颈部的内膜生长,促进瘤颈的解剖愈合。该技术的治疗目标着眼于病变血管的重建,可望既有效治疗动脉瘤,又不似覆膜支架直接影响分支血管,加之技术简单,安全性高,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目前该项技术尚存在许多未知,无法大规模应用于临床,本文就这一领域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影像学随访结果,了解支架技术在脑动脉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62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接受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并在术后行脑血管造影及临床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47例动脉瘤达到致密填塞,15例大部填塞,载瘤动脉通畅。1~6个月造影随访56例动脉瘤内无造影剂显影,4例仍有瘤颈残留,1例复发而再次治疗;12~37个月随访43例中,2例瘤颈残余,1例动脉瘤复发,其余完全闭塞,弹簧圈形态无改变。结论 血管内支架植入后明显改变瘤内血流动力学并促进血栓形成,通过促进瘤颈内膜形成达到影像学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