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探讨定岗职业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加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进行1年的定岗职业康复训练,训练前、训练后分别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护士用住院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观察康复效果。结果训练后,患者的SANS量表和NOSIE量表评分情况均优训练前(P〈0.05或P〈0.01)。结论定岗职业康复训练能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6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前组给予系统康复护理,后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3个月。在实施护理干预前后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结果实施干预措施后两组SANS、NOSIE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显著(p〈0.01);结论系统康复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作用更积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吸毒致假性股动脉瘤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将56例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价,总体衡量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结果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1);干预后实验组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干预前后两组患者NOSIE各因子评分比较,实验组经过心理干预后,总积极因素和病情估计方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其NOSIE-30评分总消极因素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强其治疗信心,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72例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用阳、阴性症状量表(PANSS)、强迫症状量表(Y-BOCS)、Hamilton抑郁量表(HAMD)、Hamilton焦虑量表(HAMA)、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显效率(72.2%)明显高于对照组(36.1%)(P〈0.01);研究组PANSS、Y-BOCS、HAMD、HAMA、NOSIE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综合心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康复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60例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配合综合心理干预,对照组仅单纯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6、9、12个月末进行评定。结果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均无显著变化,干预组自治疗后6个月末开始,阴性症状量表(SANS)与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较治疗前评分显著升高(P〈0.01)。干预组自治疗后第6个月末,各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心理干预能更好地缓解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自知力,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刘广香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7):809-8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符合人组条件的7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前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者只做常规护理,观察时间为3个月。在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前后分别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在实施干预前NOSIE、SANS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实施干预措施后两组SANS、NOSIE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显著(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确实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符合入组条件的7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前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者只做常规护理,观察时间为三个月.在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前后分别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在实施干预前NOSIE,SANS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实施干预措施后两组SANS,NOSIE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显著(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确实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行为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衰退期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慢性精神分裂症衰退期50例,在维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行为训练6个月,采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和阴性症量表(SANS)进行效果评定。结果:行为训练后NOSIE量表评分与行为训练前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NS量表评分与行为训练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行为训练能够明显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衰退期患者的阴性症状和不良行为,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此类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行为训练对衰退期精神分裂症的康复作用。方法:60例衰退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维持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行为训练6个月,并用SANS量表和NOSIE量表进行效果评定。结果:训练结束后,患者的SANS量表和NOSIE量表评分情况均优于行为训练前,(P〈0.05或〈0.01)。结论:行为训练能改善衰退期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及不良行为,提高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杜云红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6):1865-1867
目的:探讨社会功能训练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2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在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研究组给予生活技能训练、社会技能训练、健康教育及家庭干预等措施。定期对两组患者观察效果。评定采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同步性比较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会能力、社会兴趣等方面比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的SANS评分、NOSIE积极因子和消极因子评分、SSPI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社会功能训练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促进患者积极参加人际交往,参与社会活动,提高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有较好的社交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会功能训练,使其最大程度地恢复家庭、职业及社会功能以重返社会。方法:将山西省太原精神病医院2011年~2012年住院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社会功能训练,与研究前及研究12周末采取阴性症状评定量表( SANS)及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 NOSIE)进行评定分析。结果:社会功能训练12周末,研究组患者的阴性症状较训练前及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总分、总积极因素因子分较训练前及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总消极因素因子分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社会功能训练能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改善其社会功能,减少精神残疾,促进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对乳腺癌患者着重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术后除接受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及基础护理外,干预组着重接受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CL-90量表各项评分情况及两组患者生活质量QLQ-C30量表的各项评分.结果 ①干预前,干预组患者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总分分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6周后,干预组和对照组上述各项分值均较干预前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功能量表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症状量表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测量各项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着重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200例入住心血管内科的绝经后冠心病合并焦虑症状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对于预组患者实施了包括心理支持、认知干预和社会支持等一系列的心理干预,对对照组的患者只给予一般的心理支持与常规的护理。结果:按照焦虑自我评定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患者进行评分评价并比较,干预前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焦赢程度较实验组高。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水平,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认知能力水平,促进了患者的疾病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及工作水平。同时也融洽了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行化疗的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7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采取随机对症护理,干预组着重实施综合性系统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化疗反应干预、饮食护理、行为干预、毒副反应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生存质量各项评分、护理满意度、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有效率达91.7%,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干预组患者化疗期间出现疲倦12例、恶心呕吐10例、疼痛8例、呼吸困难3例、失眠16例、食欲丧失13例、腹泻11例、便秘6例,分别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出院时护理满意度评价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行化疗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如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行为干预、化疗毒副反应等多方面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提高门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将80例门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DLQI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况改变情况以及患者对银屑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结果 (1)观察组干预前后DLQI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DLQI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两组干预后SAS及SDS得分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对银屑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观察组干预后银屑病知识认知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可显著提高门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对老年冠心病住院失眠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十预对改善老年冠心病住院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将102例老年冠心病住院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失眠护理十预。以患者睡眠质量、助眠药物的使用量、生活质量及心脏事件的发生为评价指标进行两组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睡眠质量明娃高于对照组(P〈0.05);助眠药物的使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心血管突发事件明显多于实验组(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住院失眠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睡眠质量,减少催眠药物的使用量,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稳定冠心病病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护理人文关怀护理对流浪精神病患者心理社会行为改善的作用与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6月共118例人院的流浪精神病患者,采用人院顺序编序,按单双数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9例。单数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双数为干预组,在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人文关怀理念贯穿于护理全过程。干预前后采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对两组患者入院第3天、1周、3周的心理社会行为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两组在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激惹、焦虑忧郁、思维障碍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在焦虑忧郁、缺乏活力、个人卫生等因子方面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文关怀理念对流浪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功能的完善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AMI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措施。所有患者入院后当天行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住院7 d后再进行第2次评定。结果:干预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后SA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且干预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SCL-90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精神病症、其他等因子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2组患者SCL-90评分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恐惧、偏执和其他等因子得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AMI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反应。  相似文献   

19.
刘芳 《吉林医学》2013,(36):7726-772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经综合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改善梅尼埃病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梅尼埃病患者87例,分为干预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干预组进行梅尼埃病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前庭症状指数(VSI)、眩晕障碍量表(DHI)、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干预后平衡、眩晕、头晕、恶心、视觉敏感、头痛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DHI情感性、功能性、身体性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SDS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尼埃病对患者前庭功能、心理及生活质量造成明显影响,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前庭症状,减轻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