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危薇  汪静秋  徐志彬 《海南医学》2012,23(8):102-103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的经颅超声多普勒(TCD)的特点。方法选取88例脑梗死急性期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均进行TCD检查,将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脑梗死急性期TCD频谱图改变79例(89.77%),与梗死灶相对应的动脉血流速度增加19例(21.59%),减慢或频谱信号消失64例(72.73%),脉动指数增高51例(57.95%)。结论 TCD可检测脑梗死急性期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反映血管功能状况,可为脑梗死的诊断提供更全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脑电图(EEG)和经颅多普勒(TCD)对偏头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0例偏头痛患者行EEG和TCD检查。结果:EEG检查异常65例(40.6%),TCD检查异常137例(85.6%)。结论:EEG检查对偏头痛诊断无特殊意义,TCD检查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与经颅多普勒(TCD)对儿童偏头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临床确诊的偏头痛患儿分别进行EEG与TCD检查,并同30例健康儿童的EEG与TCD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6例患儿EEG检查异常17例占37%,TCD异常39例占84.8%,与健康儿童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TCD检查对儿童偏头痛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客观价值;EEG对儿童偏头痛虽无特异性但对其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经颅多普勒(T C D)及脑电图(EEG)特点。方法对12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T C D及EEG检测,根据TC D和EEG的异常改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C D异常120例(96.7%),EEG异常28例(22.6%),且无特异性,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对了解病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价值。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的T C D检测有较高的异常率。TC D检测有严重脑动脉硬化、脑血管重度痉挛或狭窄、脑供血明显不足的则EEG也表现为异常。因此,高血压病患者通过早期T C D和EEG检测,对临床的诊治和估计预后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褚巧玲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4):157-157
为了探讨EEG(脑电图)和TCD(经颅彩色多普勒)对脑震荡患者的诊断价值,回顾2000—2006年住院120例脑震荡患者EEG和TCD及临床资料,以观察脑功能及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探讨对脑震荡的治疗,判定疗效,避免脑外伤性综合征发生的临床意义。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与经颅多普勒(TCD)对儿童偏头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临床确诊的偏头痛患儿分别进行EEG与TCD检查,并同30例健康儿童的EEG与TCD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6例患儿EEG检查异常17例占37%,TCD异常39例占84.8%,与健康儿童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TCD检查对儿童偏头痛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客观价值;EEG对儿童偏头痛虽无特异性但对其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与经颅多普勒(TCD)对青少年偏头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确诊的偏头痛患儿分别进行EEG与TCD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0例患者EEG检查异常率占21.7%,TCD异常占80.2%,与健康青少年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TCD检查对青少年偏头痛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客观价值;EEG对青少年偏头痛虽无特异性但对其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CD与EEG对青少年偏头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6例临床诊断为偏头痛发作期和40例非偏头痛的青少年做了TCD与EEG检查,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96例中TCD异常率为80.2%,异常形式主要是颅内外动脉血流速度增快(92.2%)和高阻型频谱(75.3%)TCD,对照组异常率为17.5%;而EEG异常率为22.9%,对照组EEG全部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青少年偏头痛在发作期TCD大部分异常,该项检查对青少年偏头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不同程度的脑缺血会导致相应程度的脑功能障碍 ,而脑功能恢复的可能性以及恢复的程度 ,又依赖于EEG与TCD相关性的提示。因此 ,EEG与TCD的相关性作为脑功能恢复的观测指标 ,增加了其重要性。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脑缺血患者 5 2例 ,其中男性 31例 ,女性 2 1例 ;年龄 4 2~ 89岁 ,平均年龄 5 8岁 ;病程 2~ 18个月。另选 2 0名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 ,男女各半 ,年龄 4 0~ 6 4岁 ,平均年龄 5 3岁。1.2 方法EEG :用北京产QDBS10 18型脑电地形图仪。按10 2 0法配置电极 ,测算闭目安静状态下描记的 1min时间内各带域的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定量脑电图(qEEG)在大面积脑梗死伴脑水肿患者中的监护应用价值.方法:将大面积脑梗死伴脑水肿30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老年人30名为对照组,采用Bio-Logic脑电图仪分别检测患者发病6 h内(T1)、24 h(T2)、72 h(T3)、168 h(T4)的qEEG,检测(δ+θ)波与(α+β)波的比率(DTABR)以及颅内脑水肿体积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在不同病程阶段的变化.结果:入院后观察组DTABR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中死亡5例,各个病程阶段之间DTABR、脑水肿体积和NIHSS评分的比较结果显示,T1与T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3D TABR和脑水肿体积均多于T1和T2(P<0.05~P<0.01),而T4 DTABR脑水肿体积和NIHSS评分均明显少于T1、T2与T3.观察组治愈患者DTABR和NIHSS评分均低于未愈患者(P<0.05~P<0.01).结论:qEEG可客观有效地评价大面积脑梗死伴脑水肿患者脑功能情况,有望成为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床边脑功能评价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凯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安全性,并观察经颅多谱勒(TCD)检测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治疗组,静滴凯时10μg;60例为对照组,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2组患者均为1次/d,治疗持续2周。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做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检测,并通过TCD观察颅内血管平均血流速度(Vm)与血管搏动指数(PI)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6%(P〈0.05)。凯时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等级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1),优于对照组(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显著下降(P〈0.01),而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相比,Vm显著增快、血管阻力显著降低(P〈0.05)。结论:凯时是改善脑血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EEG对脑缺血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EEG资料,并与头颅CT作对比研究。结果:急性脑梗死的早期(≤72h)CT异常率61.6%,EEG异常率88.1%,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EEG异常以局限性及广泛伴局限性改变为主(82.3%);BEAM的α和δ频带功率值局限性改变有助于定侧定位。结论:EEG在评价急性脑缺血方面有一定的优越性,特别是对发病早期CT阴性的病例。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先岭  刘维洲  钱振  瞿萍 《安徽医学》2018,39(9):1068-1071
目的 探讨脑微出血(CMB)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铜陵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序列(T1WI、T2WI、FLAIR)、DWI及T2-GRE扫描,对CMB进行分区、计数、分级。根据有无CMB,分为CMB组(36例)与无CMB组(38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年龄、吸烟饮酒史、血糖、血压、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情况。结果 CMB组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比例高于无CM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13,P=0.010;χ2=6.121,P=0.012)。两组患者血浆生化检查结果进行比较,除了UA,Cr之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4.66,95% CI:1.22~17.64,P=0.010)、腔隙性脑梗死(OR=4.321,95% CI:1.19~16.75,P=0.012)是CMB的危险因素。结论 CMB与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密切相关,其中高血压为CMB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腔隙性脑梗死与CMB可能具有类似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纤维蛋白原、D -二聚体 (D -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和纤溶酶原 (PLG)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 60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纤维蛋白原、D -D、t -PA、PLG的水平进行测定 ,并与 2 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纤维蛋白原和D -D的含量在 3阶段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升高的程度与梗死的体积有一定的关系 ;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在 3个阶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而D -D在亚急性期显著升高 (P <0 .0 5 ) ,恢复期开始下降。T -PA和PLG于急性期时 ,t-PA血浆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 .0 1) ,PLG则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存在凝血 -纤溶系统的紊乱  相似文献   

16.
金梅  丁蔚 《海南医学》2010,21(11):91-92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Hcy测定在急性脑梗死诊断、疗效观察以及早期预防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循环法测定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和60例体检正常的健康者(对照组)血浆Hcy浓度。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Hcy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血浆Hcy含量显著下降(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关,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和疗效观察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TCD微栓子检测阳性与临床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微栓子阳性在脑梗死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ME TC 2020型TCD仪,2MHz双深度脉冲探头,检测134例颈内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循环中微栓子数.TCD微栓子检测时平均病程(5±4)d.微栓子信号阈值为5dB.结果脑梗死患者微栓子阳性率为19.49%;微栓子阳性与大动脉狭窄有显著性相关,其次为脑多发性梗死,与高血脂呈弱相关;急性期易检测到微栓子.结论提示微栓子阳性与动脉狭窄斑块有关,微栓子的来源之一是粥样硬化斑块,微栓子阳性说明患者有活动的栓子来源,易发生或复发脑梗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的频谱形态对早期脑动脉硬化症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早期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共50例,同时收集同时期无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用2 MHz脉冲多普勒探头探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在TCD频谱中选取单心动周期的血流频谱,确定每个心动周期的起始点(ts)、重脉搏切迹点(ti)、终结点(te)和血流速度达到峰值的时间点(tp),计算ts至tp的时距(Tp)、ts至ti的时距即心室收缩期 (Ti)、ts至te的时距即心动周期(T),计算Tp在心室收缩期和整个心动周期中所占的比值(Tp/Ti,Tp/T)。Tp, Tp/Ti和Tp/T分别被命名为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velocity,TPV)、峰时指数-1(peak-time index 1,PTI-1)和峰时指数-2(PTI-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疾病组颅内血管血流速度、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流速比值(systolic peak blood flow to end diastolic blood flow,S/D)均无明显差异(P>0.05);疾病组BA,LMCA,RMCA的TPV均显著延长,PTI-1,PTI-2显著增大(P<0.01);达峰指数(PTI-1,PTI-2)和PI,S/D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TPV, PTI-1和PTI-2可能是反映早期脑动脉硬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9.
陈斌 《华夏医学》2011,24(5):553-554
目的:观察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治疗的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急性脑梗死早期口服阿托伐他汀,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比较两组脑卒中再发情况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后1年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统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